2015年10月21日,亞洲旅遊交易展會(ITB Asia)在新加坡隆重開幕, ITB Asia擁有來自亞太地區、歐洲、美洲、非洲和中東的650家參展公司,業務不僅涵蓋休閒旅遊市場,還包括商務和會議旅行。執惠旅遊作為旅遊O2O第一專業媒體受邀參加,整個展會期間,執惠旅遊接觸了新加坡旅遊局官方會議組織人員、採訪了來自各個國家的參展商,並聆聽WIT會議多位旅遊業內精英的精彩演講,本文這是新加坡ITB深度觀察的其中一篇,此篇文章重點關注新加坡的旅遊業。首先對ITB作個簡要介紹:
柏林國際旅遊交易會(Internationale Tourismus Boerse Berlin,簡稱ITB)始辦於1966年,在當時的西柏林,只有5個國家的9個展商參展。45年過去了,今日的柏林國際旅遊交易會已發展成為國際旅遊界最重要的展會之一,被譽為是旅遊業的「奧林匹克」。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旅遊展會。新加坡能舉辦如此重要的展會,跟其開放性、在旅遊業的國際影響力是分不開的。
據新加坡旅遊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02年至2012年,新加坡的旅遊收益取得了10%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遊客人數增幅高達6.6%。
20世紀60年代起,新加坡旅遊業從無到有,在自身資源先天不足的情況下迅速發展為亞洲乃至世界重要的旅遊目的地之一。針對新加坡旅遊業成為支柱產業的現狀,本文將從三個大的方面來分析新加坡旅遊業的發展。
第一,新加坡的旅遊業特點:小國家,大旅遊
新加坡是一個城邦國家,故無省市之分,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北隔狹窄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並在北部和西部邊境建有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相通。國土除新加坡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是典型的旅遊自然資源資源貧乏型國家。
但新加坡的旅遊業佔GDP的比重超過3% 。 這跟新加坡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首先,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大力支持是新加坡旅遊業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新加坡旅遊局前身是新加坡旅遊發展局,是依照法律設置的國家旅遊事業管理部門,主要負責新加坡的旅遊事物,在新加坡旅遊業發展中起著核心作用。其運營資金99%由新加坡政府提供,用於旅遊景區的維護和建設。
其次,從業人員重視資源的積累利用和創新是新加坡旅遊業保持增速發展的一個基礎。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為共和國,尤索夫•賓•伊薩克出任首任總統。建國以後,新加坡人民的集體危機感成經濟奇蹟原動力,靠著勤奮的打拼在逆境中求得生存。獲得獨立後的新加坡在貿易及旅遊上的投入很大,很快獲得良好回報,亮點頗多:
第一,是入境遊客多,酒店數量的猛增,為了滿足遊客需要,新加坡酒店數量迅速增進。在2013年的235萬新收益中,其中住宿增長速度最快,達到6%,而奢華酒店的遊客入住率上升了6.5個百分點,達到88%。新加坡的人口約400萬,而每年的訪客人數是本國人口總數的兩倍以上,從新加坡旅遊業的行業特點看,酒店入住率的增長人數主要來自於會展遊客和旅遊觀光休閒遊客。
第二,是綜合旅遊勝地建立:新加坡本身雖然國土面積狹小,但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起,新加坡就著力興建了一批「最」字號景點,增強了新加坡旅遊業的吸引力,使新加坡從一個旅遊資源不足的國家變成了旅遊資源豐富的國家。「最」字系列景區給遊客帶來更深的旅遊體驗,對遊客的吸引力大增。
第三,新加坡人十分注重旅遊資源的開發和積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歷史人文等都善加保護和利用,使之旅遊資源保持原有吸引力。自然加人文,形成新加坡獨特的旅遊資源,如魚尾獅公園、 聖安德烈教堂、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國家蘭花園National Orchid Garden、聖淘沙島、動物園、夜間野生動物園Singapore Night Safari、裕廊飛禽公園Jurong Birdpark、新加坡美術館Singapore Art Museum、濱海藝術中心、哈芝巷等。
第二,新加坡旅遊業的發展模式
新加坡的旅遊業整體發展速度快,但由於自身資源劣勢,新加坡獨闢蹊徑,形成高效集約型發展模式。
首先,高效集約體現在旅遊行業產業鏈的完整,成熟。執惠旅遊觀察新加坡的旅遊業,不難發現新加坡的旅遊產業鏈完整而成熟,從旅遊宣傳、交通運輸、酒店住宿,到景點遊覽、美食休閒、旅遊購物等,各個環節互相促進,閉路循環。而便捷的交通、豐富的商品、良好的服務,這些又是新加坡旅遊業的吸引點所在。
其次,由於國家政策的支持(大力開展旅遊業+景點建設+創新方式+活動節慶等),新加坡旅遊業發展有完整的法律法規保障。例如新加坡的商家一般明碼標價,注重信譽,而且服務態度良好,旅遊購物順暢,在買到不稱心的商品時,可找商家退換。購物中遇到麻煩,可找當地的消費者協會主張權利。
最後從定位角度看,新加坡旅遊業定位準確,行業的吸引點鮮明。新加坡旅遊業主要是以會展旅遊和觀光休閒旅遊為主,在避開先天不足的國土資源劣勢情況下,充分利用自身經濟發展迅速,第三產業服務水平高的優勢。目前,新加坡旅遊業已形成海島旅遊、會議旅遊、購物旅遊、民俗風情旅遊四大品牌。
新加坡旅遊局在2015年ITB亞洲旅遊會展周期間,展現出了為世界旅遊業精英鍛造亞太地區最具價值的思想交匯平臺的實力和格局,而新加坡精準的區域中心定位為新加坡旅遊業和會展業穩固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機遇和挑戰
機遇:
國際旅遊的大環境(目的地國家+旅遊業發達國家+國家政策的支持)服務業和旅遊業的共生關係,在新加坡旅遊行業得到了充分體現,服務業發達促進旅遊業,旅遊業發展又促進服務業,兩者相互促進。新加坡有高水準的服務業,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市內公園密布,交通便捷,配以各種人性化的設施,加之「花園城市」的美稱,以及後期建設旅遊景點的保護,新加坡作為旅遊目的地依然擁有吸引遊客的絕對優勢。
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發展中國家迅速發展,對第三產業的需求比重持續上升,旅遊成為剛需。
挑戰:
1、先天不足,後天保守
由於旅遊業的迅速發展,新加坡酒店迅速擴張,但是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兩者存在不可調和的天然矛盾。其次新加坡入境人數也越來越多,一旦遊客人數過多,勢必造成交通擁擠,影響當地人的生活品質。而且,為了爭取遊客,酒店之間的價格戰,以及景區的協調,都將成為新加坡旅遊業發展中不可避免的挑戰。
2、新加坡出入境關卡和創新意識不足
新加坡出入境關卡嚴格,對入境人員嚴格把控的政策,利弊兼具,一方面保證了整個國家城市環境的優良,但也對旅遊業的發展存在一定的制約性,很多入境遊客因為入境手續和籤證問題被拒門外。
新加坡旅遊業的競爭力,首先是一種產業鏈的競爭力。而從新加坡的景區管理創新角度來看,新加坡景區基本已經形成了固定的人文資源和景區資源,但原本的旅遊資源並不能滿足遊客的審美需求和旅遊體驗的不斷提升.
總的來講,在國際旅遊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新加坡旅遊業仍然處於上升期。但因為自身資源先天不足,政策和創新不足,新加坡旅遊業也面對一系列挑戰,而ITB這樣的舞臺是新加坡繼續開放自我,與世界旅遊業界充分交流的最佳機會,而新加坡旅遊局的持續努力有目共睹,期待2016ITB。
作者四夕,執惠旅遊專家作者,專注景區領域;個人微信:sixi7890,歡迎關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