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TB 2015看新加坡旅遊業的發展模式

2020-12-25 界面新聞

2015年10月21日,亞洲旅遊交易展會(ITB Asia)在新加坡隆重開幕, ITB Asia擁有來自亞太地區、歐洲、美洲、非洲和中東的650家參展公司,業務不僅涵蓋休閒旅遊市場,還包括商務和會議旅行。執惠旅遊作為旅遊O2O第一專業媒體受邀參加,整個展會期間,執惠旅遊接觸了新加坡旅遊局官方會議組織人員、採訪了來自各個國家的參展商,並聆聽WIT會議多位旅遊業內精英的精彩演講,本文這是新加坡ITB深度觀察的其中一篇,此篇文章重點關注新加坡的旅遊業。首先對ITB作個簡要介紹:

柏林國際旅遊交易會(Internationale Tourismus Boerse Berlin,簡稱ITB)始辦於1966年,在當時的西柏林,只有5個國家的9個展商參展。45年過去了,今日的柏林國際旅遊交易會已發展成為國際旅遊界最重要的展會之一,被譽為是旅遊業的「奧林匹克」。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旅遊展會。新加坡能舉辦如此重要的展會,跟其開放性、在旅遊業的國際影響力是分不開的。

據新加坡旅遊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02年至2012年,新加坡的旅遊收益取得了10%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遊客人數增幅高達6.6%。

20世紀60年代起,新加坡旅遊業從無到有,在自身資源先天不足的情況下迅速發展為亞洲乃至世界重要的旅遊目的地之一。針對新加坡旅遊業成為支柱產業的現狀,本文將從三個大的方面來分析新加坡旅遊業的發展。

第一,新加坡的旅遊業特點:小國家,大旅遊

新加坡是一個城邦國家,故無省市之分,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北隔狹窄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並在北部和西部邊境建有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相通。國土除新加坡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是典型的旅遊自然資源資源貧乏型國家。

但新加坡的旅遊業佔GDP的比重超過3% 。 這跟新加坡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首先,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大力支持是新加坡旅遊業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新加坡旅遊局前身是新加坡旅遊發展局,是依照法律設置的國家旅遊事業管理部門,主要負責新加坡的旅遊事物,在新加坡旅遊業發展中起著核心作用。其運營資金99%由新加坡政府提供,用於旅遊景區的維護和建設。

其次,從業人員重視資源的積累利用和創新是新加坡旅遊業保持增速發展的一個基礎。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為共和國,尤索夫•賓•伊薩克出任首任總統。建國以後,新加坡人民的集體危機感成經濟奇蹟原動力,靠著勤奮的打拼在逆境中求得生存。獲得獨立後的新加坡在貿易及旅遊上的投入很大,很快獲得良好回報,亮點頗多:

第一,是入境遊客多,酒店數量的猛增,為了滿足遊客需要,新加坡酒店數量迅速增進。在2013年的235萬新收益中,其中住宿增長速度最快,達到6%,而奢華酒店的遊客入住率上升了6.5個百分點,達到88%。新加坡的人口約400萬,而每年的訪客人數是本國人口總數的兩倍以上,從新加坡旅遊業的行業特點看,酒店入住率的增長人數主要來自於會展遊客和旅遊觀光休閒遊客。  

第二,是綜合旅遊勝地建立:新加坡本身雖然國土面積狹小,但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起,新加坡就著力興建了一批「最」字號景點,增強了新加坡旅遊業的吸引力,使新加坡從一個旅遊資源不足的國家變成了旅遊資源豐富的國家。「最」字系列景區給遊客帶來更深的旅遊體驗,對遊客的吸引力大增。

第三,新加坡人十分注重旅遊資源的開發和積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歷史人文等都善加保護和利用,使之旅遊資源保持原有吸引力。自然加人文,形成新加坡獨特的旅遊資源,如魚尾獅公園、 聖安德烈教堂、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國家蘭花園National Orchid Garden、聖淘沙島、動物園、夜間野生動物園Singapore Night Safari、裕廊飛禽公園Jurong Birdpark、新加坡美術館Singapore Art Museum、濱海藝術中心、哈芝巷等。

第二,新加坡旅遊業的發展模式

新加坡的旅遊業整體發展速度快,但由於自身資源劣勢,新加坡獨闢蹊徑,形成高效集約型發展模式。

首先,高效集約體現在旅遊行業產業鏈的完整,成熟。執惠旅遊觀察新加坡的旅遊業,不難發現新加坡的旅遊產業鏈完整而成熟,從旅遊宣傳、交通運輸、酒店住宿,到景點遊覽、美食休閒、旅遊購物等,各個環節互相促進,閉路循環。而便捷的交通、豐富的商品、良好的服務,這些又是新加坡旅遊業的吸引點所在。

其次,由於國家政策的支持(大力開展旅遊業+景點建設+創新方式+活動節慶等),新加坡旅遊業發展有完整的法律法規保障。例如新加坡的商家一般明碼標價,注重信譽,而且服務態度良好,旅遊購物順暢,在買到不稱心的商品時,可找商家退換。購物中遇到麻煩,可找當地的消費者協會主張權利。

最後從定位角度看,新加坡旅遊業定位準確,行業的吸引點鮮明。新加坡旅遊業主要是以會展旅遊和觀光休閒旅遊為主,在避開先天不足的國土資源劣勢情況下,充分利用自身經濟發展迅速,第三產業服務水平高的優勢。目前,新加坡旅遊業已形成海島旅遊、會議旅遊、購物旅遊、民俗風情旅遊四大品牌。  

新加坡旅遊局在2015年ITB亞洲旅遊會展周期間,展現出了為世界旅遊業精英鍛造亞太地區最具價值的思想交匯平臺的實力和格局,而新加坡精準的區域中心定位為新加坡旅遊業和會展業穩固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機遇和挑戰

機遇:

國際旅遊的大環境(目的地國家+旅遊業發達國家+國家政策的支持)服務業和旅遊業的共生關係,在新加坡旅遊行業得到了充分體現,服務業發達促進旅遊業,旅遊業發展又促進服務業,兩者相互促進。新加坡有高水準的服務業,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市內公園密布,交通便捷,配以各種人性化的設施,加之「花園城市」的美稱,以及後期建設旅遊景點的保護,新加坡作為旅遊目的地依然擁有吸引遊客的絕對優勢。

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發展中國家迅速發展,對第三產業的需求比重持續上升,旅遊成為剛需。

挑戰:

1、先天不足,後天保守

由於旅遊業的迅速發展,新加坡酒店迅速擴張,但是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兩者存在不可調和的天然矛盾。其次新加坡入境人數也越來越多,一旦遊客人數過多,勢必造成交通擁擠,影響當地人的生活品質。而且,為了爭取遊客,酒店之間的價格戰,以及景區的協調,都將成為新加坡旅遊業發展中不可避免的挑戰。

2、新加坡出入境關卡和創新意識不足

新加坡出入境關卡嚴格,對入境人員嚴格把控的政策,利弊兼具,一方面保證了整個國家城市環境的優良,但也對旅遊業的發展存在一定的制約性,很多入境遊客因為入境手續和籤證問題被拒門外。

新加坡旅遊業的競爭力,首先是一種產業鏈的競爭力。而從新加坡的景區管理創新角度來看,新加坡景區基本已經形成了固定的人文資源和景區資源,但原本的旅遊資源並不能滿足遊客的審美需求和旅遊體驗的不斷提升.

總的來講,在國際旅遊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新加坡旅遊業仍然處於上升期。但因為自身資源先天不足,政策和創新不足,新加坡旅遊業也面對一系列挑戰,而ITB這樣的舞臺是新加坡繼續開放自我,與世界旅遊業界充分交流的最佳機會,而新加坡旅遊局的持續努力有目共睹,期待2016ITB。

作者四夕,執惠旅遊專家作者,專注景區領域;個人微信:sixi7890,歡迎關注交流。

相關焦點

  • 2015年中國旅遊業發展12大趨勢
    2015年,各大品牌和旅遊機構將把中國遊客不再看作購物者,而是真正當做旅行者。《The New Chinese Traveler: Business Opportunities from the Chinese Travel Revolution》(新一代中國旅行者:源自中國旅遊革命的商業機遇) 一書的作者 Gary Bowerman 先生非常全面而深刻地總結了未來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大趨勢
  • 新加坡旅遊局制定了四大策略促進旅遊業發展
    根據新加坡旅遊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02年至2012年,新加坡的旅遊收益取得了10%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遊客人數增幅高達6.6%。但是,隨著區域旅遊業競爭的日益激烈,加上新加坡旅遊業從業者人數的減少,新加坡旅遊局預測未來十年的旅遊業增長速度將大大放緩,有可能比目前降低一半以上。
  • 新加坡推出旅遊業發展新戰略 激發市場潛能
    根據新加坡旅遊局日前公布的統計數據,從2002年至2012年,新加坡旅遊收益取得了10%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遊客人數增幅高達6.6%。但是,隨著區域旅遊業競爭日益激烈,加上新加坡旅遊業從業者人數減少,新加坡旅遊局預測未來10年旅遊業增長速度將大大放緩,有可能比目前降低一半以上。
  • 新加坡旅遊業的成功經驗
    新加坡是名副其實的「彈丸之國」,在自然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它另闢蹊徑,積極發展旅遊業,為其國民經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目前新加坡是世界旅遊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在亞太旅遊大區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加坡旅遊業的成功發展經驗,筆者歸納了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 亞洲旅遊業 發展新趨勢
    根據新加坡旅遊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02年至2012年,新加坡的旅遊收益取得了10%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遊客人數增幅高達6.6%。  政府嚴格執法  新加坡政府長期以來十分重視發展旅遊業,把旅遊業視為「無限資源」,早在1964年,就成立了「旅遊促進局」(現改為新加坡旅遊局),旨在推動和促進新加坡旅遊業發展。新加坡旅遊局是負責指導和管理新加坡旅遊業的經濟發展機構。
  • 香港與新加坡經濟發展模式比較分析
    一、經濟發展模式  經濟學認為經濟發展模式指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發展戰略及其生產力要素增長機制、運行原則的特殊類型,它包括經濟發展的目標、方式、發展重心、步驟等一系列要素。經濟發展模式是對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經濟增長、經濟政策、經濟體制等方面的一種綜合歸納。
  • 馬來西亞旅遊業發展的經驗
    原標題:馬來西亞旅遊業發展的經驗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   原標題:馬來西亞旅遊業發展的文化範本   近日,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發布消息,肯定了馬來西亞旅遊業近年來取得的成績。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塔勒布·瑞法稱其為旅遊業市場運作和發展的「冠軍」,認為「馬來西亞有很多值得其他旅遊大國學習和借鑑的經驗」。瑞法指出,馬來西亞藉助其文化和種族的多樣性,開發出了一系列獨特而有趣的旅遊產品。   旅遊業是馬來西亞的支柱產業,近年來發展尤為迅速。
  • 探索創新 | 模式創新為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探尋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讓整個旅遊行業遭受重創,但也促使業者更加積極探索、創新商業模式,讓重啟的旅遊業煥發了別樣活力。「旅遊+直播」「旅遊+航空」「旅遊+零售」「旅遊+農業」……這些嶄新的商業模式正改變著行業格局、影響著需求端的選擇和供給端的決策,為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探尋新的方向。
  • 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發展怎樣實現相互促進
    我們需要努力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發展相互促進的理念、行為與機制 《「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全面提出旅遊業發展如何「既保護好綠水青山,同時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理念、行為與機制,這是旅遊業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具體行動綱領,將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正循環發展。
  • 寮國旅遊業發展淺析
    旅遊業與電力和礦業並稱為寮國最重要的三大產業,是寮國主要收入來源,其發展對推動經濟發展和創造就業等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下文將對寮國旅遊業發展現狀、困境與挑戰以及發展趨勢做一個分析。3.帶動相關產業尤其是航空業的發展旅遊業的發展,除了拉動經濟增長和為當地人民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旅遊業還改善了包括道路在內的服務和基礎設施,以及建造新的旅館、飯店、機場和其他設施,旅遊業的發展也是發展旅遊相關基礎設施的關鍵。
  • 2015年中國旅遊業或將凸的10大變化或特點
    2015年中國旅遊業或將凸顯出10大變化或特點。1、旅遊業成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引擎作為兼容性強、拉動力大、覆蓋面廣的產業,旅遊業所呈現出的活力和良好發展態勢,有望進一步成為各地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激發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促進改善民生的重要引擎
  • 新加坡斥資4500萬新元提振國內旅遊業
    來源:中國證券網新華社新加坡7月23日電(記者 李曉渝)新加坡旅遊局、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和當地旅遊開發公司日前聯合宣布,斥資4500萬新元(約合3248萬美元)推出「重新探索新加坡」活動,旨在提振當地旅遊業,應對新冠疫情對旅遊業的衝擊。
  • 寒冬中的新加坡旅遊業 出路在哪裡?
    新加坡旅遊業高度依賴外來遊客,旅遊寒冬結束之日恐怕遙遙無期。(檔案照片)《聯合早報》社論聖淘沙名勝世界受全球冠病疫情衝擊,前天宣布裁員,被解僱的職員可能達2000人。冠病疫情衝擊各行各業,旅遊業和航空業無疑是遭受直接衝擊最大的行業。
  • 一個外來遊客看隨州旅遊業發展
    給我的感覺是隨州的旅遊業發展得太快,儘管「百花齊放」,但還是留有遺憾。一、隨州旅遊業發展歷程隨州獨特的地理資源和文化資源為隨州發展旅遊業打下堅實的基礎。隨州的旅遊業是從1978年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開始的,歷經40年,滄桑巨變。2007年以前隨州藉助編鐘出土、炎帝故裡這兩張名片主打的是文化旅遊。
  • 新加坡斥資4500萬新元提振國內旅遊業
    新加坡旅遊局、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和當地旅遊開發公司日前聯合宣布,斥資4500萬新元(約合3248萬美元)推出「重新探索新加坡」活動,旨在提振當地旅遊業,應對新冠疫情對旅遊業的衝擊。新加坡旅遊局發布公告說,該活動將為當地居民提供獨特的、物有所值的體驗。具體來說,活動內容包括與當地社區合作,幫助居民發現本國境內的景點;與酒店、旅行社等合作,拓展遊客優質體驗,推出有吸引力的優惠活動。
  • 文字實錄 - 2015旅遊業融合與創新論壇 - 新華旅遊 - 新華網
    [ 2015-08-18 09:28 ] [主持人]第三屆旅遊業融合與創新論壇以「更高的品質分享、更多的國民參與」為主題,旨在以論壇為交鋒,全面匯總、盤點當前旅遊業發展的輝煌成就。由「2015旅遊業融合與創新峰會、國民休閒新時代下的大眾旅遊峰會兩部分組成。「2015旅遊業最美中國榜」入圍名單,也將於今天在美麗的圖們江畔公布。
  • 海南舉辦旅遊業發展與振興研討會 共話海南旅遊發展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22日消息(記者蘇靚)9月21日,作為2020年海南省社科聯「社團活動月」系列活動,「後疫情時代海南旅遊業發展與振興研討會」在海口舉行。海南省旅遊發展研究會邀請專家學者和行業協會負責人共同研討海南旅遊業發展方向。研討會上,旅遊專家和行業人士踴躍發言,積極為後疫情時代海南旅遊業發展與振興建言獻策。全國旅遊界資深專家陳耀以《突出「六康」創新發展海南健康旅遊產業》為題,建議海南搶抓健康遊發展機遇,通過創新發展理念、創新產品和產業、創新標準和品牌、創新運作模式等方面,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
  • 周士達:新加坡和中國發展模式非常不同
    來源:金融界網站【本期導讀】與中國相似,新加坡也有近30年的高速增長,新加坡是如何完成經濟奇蹟的?讓新加坡交易所副總裁周士達給您解釋,為什麼新加坡是一個「交易的國家」,新加坡是如何維護自己交易所的優勢地位的?
  • 新加坡住房模式值得中國學習嗎?
    什麼是新加坡住房模式?住房模式歸根到底是一種分工安排,由誰如何獲得土地和資金資源建造房子,以什麼樣的方式交付給需要的人。從住房的屬性上看,任何國家的住房制度都需要照顧到增長、民生和風險三個方面,解決住房短缺、不可支付等問題。新加坡模式之所以被大家廣泛關注,主要是有效解決了住房短缺和住房支付的問題。新加坡103萬套組屋為320萬居民(佔總人口的81%)提供了居住空間,戶均住房套數達到1套,2015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7.6平方米。
  • 世界旅遊業競爭力排名 新加坡位列亞洲最高
    原標題:世界旅遊業競爭力排名 新加坡位列亞洲最高據《聯合早報》網站3月10日報導,新加坡連續三次成為世界旅遊業競爭力報告中,唯一躋身十大的亞洲國家地區,備受新加坡人詬病的交通基礎設施,是新加坡蟬聯第十名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