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鎮人大代表,來蘇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鍾瑞行(右二)等接訪群眾。
在鶴山市共和鎮,「千年鍾氏村」來蘇村如今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是遠近聞名的「明星村」,前來考察、參觀、學習、交流的團體絡繹不絕。
近年來,作為江門市和鶴山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來蘇村在鄉村振興、鄉村治理、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中持續發力。「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綠化鄉村」「廣東省文明村」「廣東省名村」「江門市先進基層黨組織」……一系列榮譽落在了來蘇村,成為該村不斷前行的動力。
談起來蘇村的成績,離不開其背後的人大代表力量。共和鎮人大主席梁立光說:「來蘇村各項工作得以推進,離不開各級人大的關心支持和推動,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是來蘇村發展變革的重要因素之一。」據了解,來蘇村共有3位共和鎮人大代表,來蘇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鍾瑞行是其中之一。「人大代表履職建言,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而人大代表建議的高效辦理落實,更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對人大代表建議的重視。」鍾瑞行說。
文/圖 諶磊 範昌偉
走近群眾聯繫群眾
當好「知心人」
近年來,來蘇村的發展得到各級黨委、政府以及人大代表的高度關注。鄉村振興、鄉村治理、法治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文旅產業發展……每一項工作的成效,匯聚成來蘇村成為「明星村」的基石。
「有什麼想法、建議,我們都對人大代表說,他們是我們的『知心人』。」來蘇村村民鍾倫勝說。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鍾瑞行作為來蘇村的「領頭羊」,是村民們共同選出的人大代表。「大家信任我,選我當人大代表,我為村民發聲、解決難題理所應當。」鍾瑞行說,人大代表工作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得以順利開展,人大代表許多工作必須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來推進,只有這樣,才能讓來蘇村的發展方向更加明確。
如何為村民發聲?鍾瑞行表示,來蘇村建立了人大代表聯絡站,這成為人大代表履職、聯繫群眾的新陣地,也成為黨委政府、人大代表與群眾溝通的橋梁。「我們嚴格按照人大工作相關部署要求,主動作為,堅持高標準把來蘇村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好,把聯絡站建設作為建立人大代表聯繫群眾制度的重要抓手。」鍾瑞行說。
據了解,來蘇村人大代表聯絡站設在來蘇村黨群服務中心,聯絡站從建設的位置、面積、辦公設施,以及制度上牆、組織機構、人大代表履職檔案資料等各方面,均加強了規範,並制定了《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流程》《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人員職責》《駐站代表工作職責》《人大代表聯絡站年度活動安排表》《聯絡站人大代表一覽圖》等規範工作程序,定期接訪群眾,進一步完善了聯絡站的運作規程,逐步推進人大代表駐聯絡站履職常態化和規範化。
鍾瑞行不僅是人大代表,還是來蘇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與村民朝夕相處,對村裡的情況再熟悉不過了。在鍾瑞行看來,在聯絡站接訪群眾是基礎工作,不僅要求人大代表更廣泛地了解群眾的訴求,更要求人大代表主動走出去聯繫群眾。
「走家串戶、聊天談心是工作常態,這就是我的工作。平時,村民們在討論什麼話題,關心哪些村務,有什麼好的想法、意見,我作為人大代表都會及時掌握,只有跟村民們打成一片,成為村民們的『知心人』,才能贏得村民們的信賴。」鍾瑞行說。
積極發聲謀實事
為發展添動力
「人大代表為村民發聲謀實事,帶領我們建設自己的家園。現在,來蘇村的整體環境面貌、文明風氣、產業發展都得到提升,這對我們村民來說是最大的福利。」來蘇村村民鍾月女說。
近年來,鍾瑞行等人大代表為來蘇村發展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為當地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2018年,鍾瑞行針對來蘇村舊小學閒置多時,提出進行改造以作他用的建議。「這裡地理位置較好,不能白白浪費佔地面積。為了更便民利民,我提出建議,利用該校址建立來蘇村黨群服務中心,為黨員群眾提供綜合服務。」鍾瑞行說。
收到這一建議後,共和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邀請相關專業人士到現場察看,並結合興建來蘇村黨群服務中心進行重新規劃調整。如今,來蘇村舊小學校址成了集駐村義工服務、農家書屋、居家養老、村民辦事大廳以及共和鎮委黨校來蘇分教點為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為群眾建立了一個便民利民的平臺。
將來蘇村擁有的水庫、茶場等優質旅遊資源進行整合,大力發展鄉村文化旅遊產業,這是鍾瑞行提出的另一建議。為此,共和鎮將來蘇茶場、水庫作為東部生態休閒中心建設的一部分,重點打造成為鄉村生態旅遊點。
來蘇村發展起來,村民是直接受益人。為加快鄉村振興步伐,來蘇村正依託來蘇茶場建設,探索來蘇特色的產業振興之路。鍾瑞行說:「我們利用來蘇蘭石水庫和來蘇村山地多的優勢,規劃了一個佔地面積2000多畝的茶文化休閒基地,最終目的是促進鄉村旅遊,增加村民收入。」
此外,2016年,鍾瑞行向共和鎮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提交了3條建議。其中,針對來蘇工業區道路未安裝路燈,周邊村民出行不便、不安全的問題,他提出《建議將南來路段路燈覆蓋來蘇工業區道路》。收到這一建議後,共和鎮人大主席團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通過鎮人大辦將建議向共和鎮黨委進行反饋。共和鎮黨委對此高度重視,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具體工作措施。隨後,共和鎮政府積極落實該項建議,對南來路及大聖線(民族至新連)規劃安裝了路燈。
2017年颱風「天鴿」過境,來蘇村的來蘇河漲水,周邊村民遭受財產損失。「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我作為人大代表,提出了對來蘇河的河道進行整治加固的建議。」鍾瑞行說。
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推進鄉村治理
近年來,鶴山市大力推進鄉村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2019年,該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鄉村治理的關鍵是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村民們關心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我們作為人大代表,有責任有義務為村民們做好解釋、宣傳工作。」鍾瑞行說。
來蘇村有「千年鍾氏村」之稱。「我們將鍾氏十二條祖訓進行宣傳,讓村民牢記於心,同時,利用傳統文化教育年輕人,讓大家養成良好的文明風尚,增進鄰裡和睦。」鍾瑞行說。
2018年6月,來蘇村作為江門市和鶴山市啟動「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先行村,開啟了轟轟烈烈的「三清三拆三整治」。「『三清三拆三整治』是我們的中心工作,是建設美麗鄉村、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在工作中,我們3位人大代表帶頭宣傳政策,爭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使得工作快速推進。」鍾瑞行說。
來蘇村婦女主任鍾雪勤也是共和鎮人大代表,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她帶頭拆除了自家的危房,並積極向村民們解釋、宣傳政策。「作為人大代表,想要讓村民們信賴你,自己首先就要帶頭做起。如果自己都不願意做,怎麼能要求村民們做呢?」鍾雪勤說。
截至目前,來蘇村開展清理整治526宗,清理雜草雜物和積存垃圾4500多噸,清理溝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礙物320立方米;拆除危房120多間,騰出空間6800多平方米;拆除亂搭亂建、違章建築36宗;「三線」整治已完成整治長度2500多米。
來蘇村從打造「三清三拆三整治」示範村著手,以點帶面推進特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並大力發展茶產業,實現新老產業齊頭並進,譜寫富民興村新篇章,有效推進了鄉村治理,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如今,來蘇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提升,道路寬敞整潔、村居處處見綠、水清岸美,村民生活在這裡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