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鎮發力融入都市核心區

2020-12-11 江門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共和鎮發力融入都市核心區

打造江門宜居新城,交通、產業、配套、人居環境再升級

江門中心城區產城融合示範區將實現20分鐘通勤圈。 (資料圖片) 

共和夜景。鶴山工業城供圖

近日,江門市加快構建「三區並進」(都市核心區、大廣海灣區、生態發展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實施方案正式出爐,共和鎮納入江門都市核心區。今年4月26日,江門市中心城區產城融合示範區全面啟動建設。

未來,江門都市核心區將加快交通路網、公共配套、產業平臺統籌規劃布局,特別是通過強化交通互聯,共和鎮將加快融入江門都市核心區20分鐘通勤圈。這一系列規劃布局,對地處區域中心位置的共和鎮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

據了解,迎賓西路延線、華盛路西延線、省道S270快速化改造、國道G325擴建均指向共和,這些交通路網的拉通,將實現共和與江門主城、濱江新區、鶴山沙坪的快速聯通。此外,共和鎮的教育、醫療、商業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的建設也在逐步加快並完善,如鶴山職教園區已經動工建設。產業支持方面,共和鎮正加快推動產業平臺提質增效,鶴山工業城正力爭創建省級高新區。這一系列舉措,將極大提升共和鎮綜合競爭力和吸引力。

「每天上下班都只需要20分鐘以內,醫療、教育、生活配套也很齊全。希望借著這次融入江門都市核心區的機會,能讓更多江門人認識共和。」楊先生是一名地道的江門蓬江人,幾年前,早已嗅到先覺的他,便已全家搬往共和居住。他相信,共和城鎮化建設日新月異,經過多年的發展沉澱,身為江門都市核心區內「森林小鎮」,無論是交通區位、產業支撐、人居環境、配套設施均已十分完備,共和將有望成為江門都市核心區內一個全新的宜居新城。

文/諶磊

打造20分鐘通勤圈

路網建設全面開花

打通城市脈絡

鶴山市共和鎮與江門主城區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脈相通,這是共和鎮能夠更好、更快融合江門都市核心區的先天優勢。

據了解,江門中心城區產城融合示範區提出要打造20分鐘通勤圈,實現區域內快速通達。所謂「20分鐘通勤圈」,指的是從江門主城區出發,通往中心城區產城融合示範區內的任一區域,都只需要約20分鐘的路程。這也同樣意味著,從共和通往江門主城的任何一個點,也只需要約20分鐘車程。

而反映到實際路網的升級改造,那便是省道S270、迎賓西路延線與華盛路西延線。於共和出發,沿省道S270東行,走迎賓西路延線便可以直接到達蓬江主城區;而走華盛路西延線,便可以直接到達濱江新區。在這3條交通路網的升級改造完工後,共和也將真正迎來「江門中心城區20分鐘通勤圈」。

當前,迎賓西路延線、華盛路西延線、省道S270快速化改造等交通項目,均已啟動建設。實地來看,迎賓西路延線和華盛路西延線從江門大道西側穿出,直通省道S270。今年1月份,迎賓西路延線工程(江鶴高速杜阮出入口至井根村)正式獲批;4月份,省道S270連接華盛路延線的工程獲批。2017年6月,省道S270線鶴城至杜阮段擴建工程經江門市發改局批覆同意建設,總投資為24.57億元。

記者從鶴山市交通部門獲悉,省道S270快速化改造對於共和融入江門都市核心區有著重要意義。該道路為雙向六車道,採用一級公路設計標準,設計時速80KM/h。目前,S270鶴城至共和段正在建設,路線長度為7.4KM,投資為8.03億元;共和至杜阮段總投資為16.54億元,長度為13.9KM,路基寬36.8米,目前正在辦理用地報批手續。

省道S270的快速化改造完成後,共和鎮將實現與江門主城快速聯通,全面打通產城融合發展脈絡,這也為共和鎮加快融入江門核心都市區打通「任督二脈」。

從既有路網上看,從共和上江鶴高速共和出口,只需要約8分鐘就可以到達杜阮收費站,12分鐘便可以到達龍灣收費站,直通江門大道。而在整個路程中,只需要通過一次交通燈。

「即使你住在蓬江、江海、新會,通勤時間也要花20分鐘左右,跟去到共和的時間也基本相差無幾。但是三區的房價基本都是上萬元,相比之下共和六七千的價格還是相當合適的,以後的發展就更不用說了。」楊先生說。

據了解,共和前往江門主城,與江門主城內點對點移動所花的時間是相差無幾的。等省道S270快速化改造完成後,解決了等紅綠燈的問題,從共和出發前往江門中心城區將更加便捷。

隨著一系列交通路網的建設,20分鐘通勤圈將讓共和鎮更快、更好地融入江門都市核心區。此外,共和鎮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得天獨厚,坐擁廣佛深珠港澳1.5小時經濟圈,這有利於共和充分利用其輻射和帶動,共享交通網絡、金融資本、人才和信息等資源。

產業提質彰顯活力

虹吸大灣區人才

打造產城融合標杆

科技和產業已經成為當下城市發展的根本生產力。產業聚集,一方面賦能城市,成為戰略升級的抓手與窗口。舉全市之力建設的鶴山工業城(共和鎮)一直致力於打造成鶴山市的「副中心」。據了解,共和鎮自2015年與鶴山工業城合署辦公以來乘借政策的東風,不斷提檔升級,產城融合發展提質增效。

2015年,鶴山工業城(共和鎮)依託江門產業轉移工業園為平臺,成為輻射帶動產業集聚地。2016年,中歐(江門)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區掛牌成立,並正式獲工信部批覆升級為國家級中小企業合作平臺。2018年依託江門市產業轉移工業園升級為廣東省產業轉移工業園,並納入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

據了解,鶴山工業城(共和鎮)不斷加快開發建設和發展步伐,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已經初步形成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集聚發展,各項產業指標均持續高速增長。

數據顯示,2019年鶴山工業城(共和鎮)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為125.9億元,同比增長12.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6億元,增長14%;外貿進出口40億元,增長12.8%。財政收入累計3.66億元,同比增長18.9%,增幅位列鶴山市第一。

目前,鶴山舉全市之力支持鶴山工業城加大投入,努力把省級高新區建設成為提升產業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進一步理順職責分工,充分發揮鶴山工業城管委會的資源統籌配置作用,打破區域層級界限,將鶴山工業城打造成省一流高新區。共和鎮努力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發展機遇,拓寬發展思路,聚焦把鶴山工業城(共和鎮)打造成廣深港產業溢出首選地,聚焦建設產城融合示範園區,聚焦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示範區,聚焦建設黨建引領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助力鶴山市建設有溫度有速度有熱度有高度有深度的灣區現代化創業之城。

隨著大型企業、高新企業的不斷進駐,共和鎮也將對江門、大灣區乃至全國的人才形成強大吸引力。目前,鶴山工業城(共和鎮)園區共有科技創新團隊41個;2019年園區新引進博士6人;新引進碩士6人;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申報3個;新增博士後1人等。

共和的人口逐年上漲,城市的配套、城市面貌、經濟地位、居住地位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長遠來看,鶴山工業城(共和鎮)未來將成為產業規模較大、產業特色突出、創新能力強大、創業活力顯著、生態環境良好、城市功能齊全、社會和諧發展的高質量產城融合的示範。

公共配套日趨成熟

醫療教育商業升級加快融入都市核心區

伴隨著人口的增長,近年來共和的生活配套也飛速發展,建成有商務中心、生態公園、醫療教育、道路交通等設施,包括建成了萬達嘉華酒店、碧桂園鳳凰酒店兩家高端星級酒店,千畝山湖社區碧桂園活力城,以及江門唯一一個擁有18洞頂級錦標賽球場的高爾夫俱樂部,高端酒樓海港城,江門地區鎮級規模最大的綜合商城——天緯貿易城,鶴山市人民醫院共和分院等。

在人們所關心的醫療、教育方面,近年來,共和鎮逐漸發力,顯著發展。據了解,共和鎮周邊教育資源不斷升級,通過加大對教育的資金投入,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著力解決外來工隨遷子女就讀和「大班額」問題;推進中心小學特色學校建設。第一所公辦幼兒園——鶴山工業城第一幼兒園已建成並投入使用。

5月6日上午,鶴山市推進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首批項目動工暨第二季度重大項目集中動工(投產)活動在鶴山工業城(共和鎮)舉行。本次集中動工(投產)項目共24個,總投資達89億元,涉及先進位造業、城市配套、民生項目等。其中,落戶共和的鶴山市職教園區正式開工建設。

鶴山職教園區破土動工,是鶴山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建成後必將極大提升職業教育辦學現代化水平,提高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擴大供給規模,進一步增強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為鶴山建設灣區現代化創業之城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例如,共和鎮中心小學現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學校位於鶴山工業城(共和鎮)中心地段。校園環境優美,建築錯落有致,人文景觀恬靜,曾先後被評為鶴山市文明單位、市期末質量考核優秀單位等榮譽稱號。創辦於1965年的鶴山市共和中學,2009年8月遷入新校區,校園建築體現人性化理念。

在醫療衛生資源方面,近年來共和鎮加快醫聯體項目建設——鶴山市人民醫院共和分院建設及實現全鎮衛生站規範化建設全覆蓋,使全鎮居民就近能享受較好的醫療服務。2017年,共和鎮衛生院被選定為江門醫聯體綜合改革試點醫院項目,依託鶴山市人民醫院的人才、技術、資源,建設成二級綜合性醫院。該醫聯體建設實施以來,鶴山市人民醫院安排專家定期到共和分院坐診,讓共和分院的綜合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隨著公共服務配套的全面升級,為共和鎮加快融入江門都市核心區提供有效支撐。

打造江門宜居新城

「綠色+宜居」森林小鎮

發展潛力巨大

共和鎮自然環境優美,人文歷史底蘊深厚,這樣讓共和鎮成為生態宜居的不二之選。據了解,去年共和鎮成功創建「廣東省森林小鎮」,並成功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近年來,共和鎮通過建設城鎮公園、村居公園,實施環境風貌整治、水網淨化綠化、道路增綠、生態配套設施建設等工程,提高全鎮綠化質量,優化人居環境,將共和鎮打造成了融合生態、休閒、宜居於一體的「休閒宜居型」森林小鎮。

數據顯示,共和鎮綠地分布均勻。鎮區綠化覆蓋總面積為87.61公頃,鎮區綠化覆蓋率31.3%,人居環境宜人。有休閒遊憩綠地15處,綠地面積140.61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5平方米。

例如,鶴山市共和生態體育公園位於共和鎮的中心位置,該公園佔地面積約460畝,綠化面積為360畝,水面面積約100畝,是鶴山市鎮級面積最大的生態公園。公園的設計堅持生態性原則,保留自然山體,利用低洼地建設生態湖,以開放型的城市綠化系統,打造休閒娛樂、環境友好的生態公園。

近年來,共和生態體育公園經歷了數次升級改造,如今擁有4個標準籃球場、全民健身廣場、環湖路徑等,成為共和重要的生活配套場地,不僅服務共和鎮居民,也為全市人民提供了休閒娛樂場地。

而接下來,共和生態體育公園正籌劃升級改造為人才公園,園內將人才元素與自然景觀才有機結合,處處美景如畫,處處體現人文底蘊。

此外,作為國家衛生鎮、廣東省文明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等,共和還是一片孕育出多元民俗文化的沃土。去年曾舉辦首屆共和生態休閒旅遊體驗日活動,分別將共和來蘇茶場、大凹關帝廟、千年古樟樹、石斛基地等旅遊資源重點推出,打造共和獨特的旅遊品牌,推進共和鎮休閒旅遊產業發展,全力打造江門近郊休閒旅遊中心。

如今,共和鎮發展空間充分,發展潛力巨大。特別是在注重生態發展、綠色先行的國家政策主導下,全面打造綠色山水園區,是未來發展的全新方向。

時不我待,聞雞起舞!接下來,共和鎮將搶抓機遇,加快構建互聯互通現代綜合交通網,積極融入大灣區交通網絡。加快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創新核心動力,加快培育壯大三大百億產業,加快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成為鶴山加快融入江門都市核心區及江門中心城區產城融合示範園區的排頭兵。同時,共和鎮正以高標準規劃,演繹著一場生態與園區的綠色嬗變。不久的將來,這裡不僅將形成一處充滿活力的現代產業支撐,更將成為一處宜居文明的生態之地!相信未來,選擇共和居住,勢必成為江門人的價值選擇。

相關焦點

  • 鶴山細化舉措落實「三區並進」要求,主動融入江門都市核心區
    鶴山細化舉措落實「三區並進」要求,主動融入江門都市核心區努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江門市加快構建「三區並進」區域發展新格局實施方案》提出,加快構建都市核心區、大廣海灣區、生態發展區「三區並進」區域發展新格局,將鶴山市沙坪街道和雅瑤鎮、古勞鎮、龍口鎮、桃源鎮、鶴城鎮、共和鎮、址山鎮納入都市核心區範疇,宅梧鎮、雙合鎮納入生態發展區範疇。
  • 廣東江門鶴山市共和鎮打造江門近郊生態休閒旅遊體驗中心
    他說,目前,為了配合共和鎮委、鎮1212工作部署,已大力整治周邊環境,做好旅遊配套。未來,會按照統一規劃,動員分散農戶集中起來有計劃、大規模地種植,以創造最大的經濟收益。  據了解,鶴山市共和鎮「三瓜兩豆一葛」種植面積超過6000畝,近幾年來,由於瓜菜價格理想,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 積極履職建言,助力鶴山市共和鎮來蘇村發展 「明星村」背後的人大...
    共和鎮人大代表,來蘇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鍾瑞行(右二)等接訪群眾。在鶴山市共和鎮,「千年鍾氏村」來蘇村如今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是遠近聞名的「明星村」,前來考察、參觀、學習、交流的團體絡繹不絕。近年來,作為江門市和鶴山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來蘇村在鄉村振興、鄉村治理、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中持續發力。
  • 地處都市核心區!新會下一個爆發點竟然藏在這裡?
    其實大陳哥並唔系特殊的個例,最近都有好多朋友仔從報紙、電臺、網媒等渠道得知,未來新會將會迎來「大發展」,究竟在都市生活圈內,還有沒有像金沙洲那樣極具「升值潛力」的片區可供入手呢?其實答案已經呼之欲出,那就是最近利好「爆燈」的大澤鎮!
  • 鶴山市共和鎮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有序進行
    連日來,廣東省江門鶴山市共和鎮鶴山工業城企業開始復工復產。由共和鎮領導班子、經促、招商、人社、安監等部門組成的近50 人的企業復工復產防疫指導督查工作組,將工業城園區劃分為五大片區,每個片區由一位鎮領導班子任片長,部門負責人任組長,全面指導督查園區265家企業、重點指導督查45家用工超百人企業「四個到位」和「八個一」落實情況,對發現的問題當場協調解決。優化數據識別,提高卡口放行速度。
  • 2019年廣東省森林小鎮名單公布,鶴山市共和鎮、古勞鎮入選
    近日,省林業廳公布了我省新認定的2019年森林小鎮名單,鶴山市共和鎮、
  • 共和鎮人大代表聯絡站全覆蓋,更好發揮「連心橋」作用 民有所呼 我...
    近年來,鶴山市共和鎮人大以民為本,依託代表聯絡站全覆蓋,充分發揮「連心橋」作用,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自2018年以來,共和鎮人大緊緊圍繞細化量化目標,聚焦代表聯絡站建設、推動重大事項決定、代表履職等中心工作,依法履職、探索創新,為助力地方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 這個板塊被納入深圳三大都市核心區,與前海平起平坐
    最值得關注的是城市中心體系有了新的表述「1個都市核心區、2個市級中心、3個副中心、6個組團中心」。這「1個都市核心區」,指的是大灣區時代,這個都市核心區由三大部分組成:大前海中心、福田-羅湖中心,以及龍華中心。
  • 天津自貿區:發力融入國際數字貿易
    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制度創新試驗田,天津自貿區將從多方面發力更好地融入國際數字貿易■ 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研究制定數據確權、交易規則,引導數據要素交易市場依法合規開展數據交易,加快形成具有整合數據生產、加工、定價、交易、支付、存儲、轉移等關鍵環節的全價值鏈數字運營服務體系
  • 平川區共和鎮2020年首屆龍鳳山全民健身登山節活動順利舉行
    10月25日,為響應「全民健身」的號召,豐富平川區共和鎮幹部群眾文體生活,宣傳龍鳳山旅遊事業,助力我區生態旅遊發展。共和鎮組織開展2020「登臨龍鳳山,成就新夢想」首屆龍鳳山全民健身登山節,上千人參與了此次活動。
  • 小康裡的鄉村文化生活丨鶴山市共和鎮來蘇村:讓美麗鄉村留住「詩與...
    小康裡的鄉村文化生活丨鶴山市共和鎮來蘇村:讓美麗鄉村留住「詩與遠方」 2020-09-14 13: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造國際化都市:龍興啟動商圈核心區設計 今年要建成4個公園
    說到龍興,你一定不能只停留在龍興古鎮、兩江國際影視城、際華園這樣的「耍處」,悄悄告訴你,龍興正在謀篇打造國際化城市,今年龍興園區計劃投資7.43 億元正式啟動城市品質提升建設工作,新建成4個公園,國際化都市核心商圈的設計也已啟動,一個國際化高品質都市正在龍興悄然崛起。
  • 山西晉城發力融入中原城市群 實現共贏發展
    楊傑英 攝中新網晉城7月20日電 (楊傑英)山西晉城進一步發力融入中原城市群,實現共贏發展。記者20日從晉城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晉城將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辦系列招商推介活動,進一步深化晉城與中原經濟區全方位、多領域的合作。
  • 長株潭一體化核心區精誠攜手 共商發展大計
    「一家人」融合共築夢想 全力打好核心區融合協同戰2007年,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攜手合作、融合發展,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等關鍵詞在此次聯席會議上提出。長株潭核心區就交通一體化,產業發展和互補,環境協調治理對接京廣經濟帶、泛珠三角經濟區、長江經濟帶等切切實實的發展問題互動交流、共同探討,讓區域協同落到實處。
  • 王德佳在凌河區、松山新區、濱海新區調研時強調 積極融入新發展...
    他強調,要勇於突破、匯聚優勢、補齊短板,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持續增強振興新動能,切實打好新時期振興發展攻堅戰。調研中,王德佳分別召開座談會,現場聽取凌河區、松山新區、濱海新區全年指標完成情況和「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匯報。王德佳在講話中對三個城區今年整體工作完成情況給予充分肯定,他說,年初以來的工作成果令人振奮,主要經濟指標穩中有進,重點工作亮點紛呈。
  • 湟中區共和司法所和多巴鎮中央法律服務辦公室在共和鎮山甲小學開
    共和司法所和多巴鎮中心法律服務辦公室在共和鎮山甲小學進行了主題為「我與法同行,法在我心中」的法治講座。講座以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首先,馬律師對《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與青少年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了詳細解讀,並圍繞青少年關於如何防範校園欺凌的法律知識進行了互動式解釋。
  • 新聞圓桌:對話兩江四岸核心區 透視彈子石CBD新價值
    兩江四岸核心區是重慶城市發展主軸,展示城市形象的「客廳」和「窗口」。根據《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實施方案》,重慶將以「一門、一石、一嘴」為突破口,重點推進兩江交匯區域岸線治理提升,進而帶動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其中「一石」指的就是位於南濱路的彈子石-龍門浩片區。
  • 宿州多點發力加速融入長三角生態環境保護「朋友圈」
    作為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成員,宿州市緊緊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戰略機遇,高站位謀劃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生態環境目標定位、對策措施、制度創新和政策集成,著力在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完善環保基礎配套設施,提升環境管理水平等方面多點發力,集中突破,對照一體化協作新標杆,加速驅動一體化發展新引擎,積極參與構建長三角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新格局,協調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 行走都市繁喧背後 探秘水鄉桃源勝地
    誰曾想到,擁有700多年歷史的嶺南水鄉大墩村就隱藏在這繁華喧囂的都市後面,平靜而安詳地凝視著佛山城市的發展。從佛山新城核心區走到大墩村只需要十分鐘時間,跨過富華路,穿越一條小拱橋,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嶺南水鄉特色的景象。以往的大墩村是典型的桑基魚塘特色水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