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記者從石家莊市政府新聞辦發布會上獲悉,市林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志剛介紹,10月1日全市進入秋冬季森林防火期,為紮實做好全市森林防滅火工作,市縣各有關部門迅速投入工作,通過大力開展森林防滅火宣傳、層層籤訂責任狀、加強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防滅火應急機制、加大督導檢查力度等手段,促進了全市秋冬季森林防滅火工作一系列安排部署的嚴格落實。目前,森林防滅火形勢基本趨穩。
隨著入秋以來天氣逐漸轉冷、天乾物燥、林下可燃物及大風天氣增多,全市森林防火形勢愈發嚴峻,到了實質性階段。
8個縣(區)89個鄉鎮1700個行政村
有森林防滅火工作任務
全市有森林防滅火工作任務的為平山、靈壽、行唐、鹿泉、井陘、井陘礦區、元氏、贊皇等西部山區8個縣(區),涉及89個鄉鎮、1700個行政村,轄區面積8600平方公裡,佔全市總面積的65%。其中:一級火險縣1個(平山縣),二級火險縣3個(井陘縣、靈壽縣、贊皇縣),三級火險縣4個(行唐縣、元氏縣、鹿泉去、井陘礦區);涉及一類防火鄉鎮46個,二類防火鄉鎮43個。根據河北省森林防滅火工作有關規定,我市森林防火期為每年的10月1日至翌年的5月31日。
支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共851人
目前,市級和山區8縣共有9支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共851人,全部採用政府購買服務(勞務聘用)的方式組建。其中,市級隊伍140人;山區8縣(區)8支隊伍按照一級火險縣不低於100人、二級火險縣不低於60人、三級火險縣不低於30人的標準組建,共711人。另外,山區鄉(鎮)組建有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62支、共1404人,主要由鄉村幹部和部分護林員構成。全市有專職護林員2736人,其中,生態護林員940人,雙百萬畝封山育林護林員1796人。
林火視頻監控點位全市共建設552個
設施建設和裝備情況。一是林火視頻監控點位,全市共建設552個,基本實現對全市山區8縣、89個森林防火重點鄉鎮和重點林區的全覆蓋。二是以水滅火車輛,共26臺。其中,市級5臺,山區8縣共21臺。三是衛星小站,共有1座,能與省林草局指揮中心實現視頻、音頻互通,可實現前、後方防滅火指揮系統一體化,還可接收林火衛星監測圖,分析數據、核實熱點,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四是固定防火檢查站,全市設立73個,設立瞭望哨85處。五是市縣兩級配備各類常規性撲火設備。其中,風力滅火機854臺、油鋸218臺、水泵89臺、割灌機93臺、高壓細水霧滅火機155臺、滅火炮5門。六是無人機系統,市縣兩級分別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五十四研究所籤訂租賃協議,在森林防滅火重點時期和重要時段,可隨時派出無人機進行巡護。
2020年秋冬季森林防滅火形勢嚴峻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逐漸趨穩,人員的流動性和火源管控難度隨之加大,加之氣候等不利因素疊加,做好森林防滅火工作任務依舊十分艱巨繁重。一是火險形勢日趨嚴峻。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第四季度全市降水量較往年相比偏少2-3成。且今年6-8月降水量較往年多出12.9%,山上植被茂盛,林下落葉、荊棘、雜草等可燃物大幅增加,森林防火形勢日趨嚴峻。二是火源管控難度加大。進山旅遊人員和農事活動逐漸增多,尤其是部分地區仍有秸稈還田焚燒和上墳燒紙等陋習,極易引發森林火災。三是思想認識不到位。一些地方仍存在著「重春防、輕秋冬防」的錯誤認識。四是隱患排查不徹底。部分地方問題隱患發現得不夠及時,落實部署不夠精細。
重點縣(區)責任人名單
為進一步壓實各級森林防滅火責任,現借新聞發布會的平臺,將市政府森林防滅火指揮部明確的各重點縣(區)森林防滅火工作責任人名單向社會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平山縣
第一責任人:平山縣人民政府森林防滅火指揮部指揮長、縣長張前鋒
主要責任人:平山縣人民政府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副指揮長、副縣長梁晨東
井陘縣
第一責任人:井陘縣人民政府森林防滅火指揮部指揮長、縣長李傑
主要責任人:井陘縣人民政府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副指揮長、副縣長趙然
靈壽縣
第一責任人:靈壽縣人民政府森林防滅火指揮部指揮長、縣長馮素偉
主要責任人:靈壽縣人民政府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副指揮長、副縣長郝永志
贊皇縣
第一責任人:贊皇縣人民政府森林防滅火指揮部指揮長、縣長王濤
主要責任人:贊皇縣人民政府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副指揮長、副縣長王建波
元氏縣
第一責任人:元氏縣人民政府森林防滅火指揮部指揮長、縣長許盡暉
主要責任人:元氏縣人民政府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副指揮長、副縣長趙樹生
行唐縣
第一責任人:行唐縣人民政府森林防滅火指揮部指揮長、縣長王彥芳
主要責任人:行唐縣人民政府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副指揮長、副縣長趙欣
鹿泉區
第一責任人:鹿泉區人民政府森林防滅火指揮部指揮長、區長劉麗香
主要責任人:鹿泉區人民政府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副指揮長、副區長封立新
井陘礦區
第一責任人:井陘礦區人民政府森林防滅火指揮部指揮長、區長段利勇
主要責任人:井陘礦區人民政府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副指揮長、副區長曹永輝
(燕都融媒體記者李會嬪)
【來源:燕趙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