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一生最重要的八個階段——八相成道

2020-12-18 騰訊網

「八相成道」指釋迦牟尼佛一生的八個階段。「成道」是「八相」中最重要的內容,又是釋迦牟尼「一代時教」的起點,亦稱「八相示現」。據傳,釋迦牟尼在過去世早已由古佛點化成道,為了度化眾生,化身「示現」八種相狀,應時對機地降生人間以成就其成佛之世的修行。《佛本行集經》等詳其事,介紹「八相」的內容。

一、降兜率

佛陀在還沒有降臨到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之前,是在兜帥內院做一生補處的菩薩,名號為護明菩薩,兜率內院是三界中欲界的第四層天,所有來娑婆世界的佛陀要示現成佛之前,都需要在兜帥內院做一生補處菩薩,一生補處的意思就是候補佛位。在兜率內院一生期滿後即降生世間示現成佛。

二、託胎

摩耶夫人睡夢中,夢到天人們前後簇擁著一頭白象向她飛來。白象持著蓮華騰空而來,從右肋進入了自己身體。摩耶夫人頓時覺得體安快樂如服甘露,反視自身如日月光照;摩耶夫人自夢白象受孕後,百病不染,身體十分健康。

三、降生

摩耶夫人按當時的習俗需回娘家待產,在路上經過藍毗尼園,漫步園中,看見一棵枝繁葉茂的無憂樹,夫人看得歡喜,舉起右手摸了摸枝條,太子就從夫人右脅誕生了,披著一身金光。太子出生後即前後左右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落足處都會湧出一朵蓮花。太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圖為觀海寺2018年印度佛教聖地巡禮朝拜

朝拜佛陀降生處——藍毗尼園

四、出家

佛陀為太子時,遊四門見生老病死苦,發起出家修行,尋求解脫大道的志願,半夜出城至苦行林中思忖, 若不剃除鬚髮乃非出家,於是拔刀削髮,且發誓言:「我今剃除鬚髮,願與一切眾生斷除煩惱習障。」

五、降魔

魔王波旬看佛陀即將悟道,心中恐怖、十分震怒。他自恃神通,召集所屬全部魔將魔兵毒蟲怪獸,帶上毒雷毒箭,如蜂如蟻殺向佛陀,阻止佛陀修道,佛陀端坐金剛寶座之上,毫不恐懼驚動。

六、成道

佛陀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宇宙真諦,嘆曰: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從此,佛陀成就了宇宙中最完善的慈悲與智慧,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號釋迦牟尼佛。此時大地發出了六種震動,天人散花以為供養。

圖為觀海寺2018年印度佛教聖地巡禮朝拜

朝拜佛陀成道處——菩提伽耶正覺塔前合影

七、說法

佛陀成道後,便前往鹿野苑為最初隨從修行的五位行者講述「八正道」、「四聖諦」等諸法。五人聽後,頂禮拜服。便皈依了佛陀,同時被度為比丘,成為最早的信徒。他們遵循佛陀倡導的正道修行,不久就修成阿羅漢果。

圖為觀海寺2018年印度佛教聖地巡禮朝拜

朝拜佛陀初講法處——鹿野苑紀念塔前合影

八、涅槃

佛陀八十歲時,一日到了拘屍那伽城外娑羅雙樹林間。這地方四面各有兩株娑羅樹,枝枝相對,葉葉相映;佛陀命阿難在雙林中設席鋪床,然後頭北面西,右脅著席,疊足安臥。中夜之時,他對弟子說完最後的遺教,便默然無聲,安祥圓寂。

圖為觀海寺2018年印度佛教聖地巡禮朝拜

朝拜佛陀涅槃處——拘屍那迦佛陀涅槃紀念堂

向佛陀敬獻袈裟

「八相成道」是佛陀一生最為重要的八個階段,觀海寺準備將「八相成道圖」,雕刻在萬佛寶塔,塔身之上,讓世人皆能目睹佛陀一生八個最為重要的階段,憶念佛陀的一生。望大眾共同發心,成就此殊勝功德。

下圖為八相成道石雕效果圖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八相成道
    我們來簡單介紹什麼是佛陀的八相成道。 成佛的階段我們一般來講,按照《起信論》的說法,有所謂的八相成道,這個八相是哪八相呢?也就是生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涅槃,一共有八相,顯現出八相。這個八相如果是成佛選擇跟我們的 釋迦牟尼佛一樣,在五濁惡世成佛的話,那麼這個成佛剛好就是具足這個八相,可以用 佛陀成道的經歷來講。
  • 佛陀一生的言教——切記切記
    佛陀在森林苦思六年,最後他終於悟出了苦形成的次第過程!佛陀說:「我發現了苦產生的次第過程。但我們該如何終止苦呢?」於是他又坐下繼續苦思,七天之後,佛陀發現了終止痛苦的最有效方法。佛陀說:「一切苦產自於我們的心,心是所有痛苦的起源!如何調御心,令痛苦不再產生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無我』。無我則無苦,無我痛苦無處可以附著。」佛陀在世宣揚佛法四十五年,我們可以歸納出佛陀一生所說的法為:「緣起法」、「三法印」、「四聖諦」、「八正道」。攸關於人產生煩惱痛苦的原因和達到解脫自在、清淨彼岸的修行方法。
  • 佛陀的八正道
    佛陀的通向解脫的路——被稱為「八正道」——由八種相互關聯的實修組成。每一種修法的命名都以Samma開頭。這個巴利詞語通常被翻譯為「正」,也有「合適的」、「完整的」、「和諧」之意。當翻譯為「正」時,將之理解為「合適的」有助於體會其意義,如同我們談論為完成某種特定任務而使用的「合適的工具」。
  • 佛陀的一生告訴我們什麼
    (圖片來源:資料圖)我時常真切地懷念佛陀。從佛陀那裡,我領略了他偉大的人格、高尚的情操,感受了他對人生的真切理解、對生命的無限關懷。我不能不對他表示由衷的敬意。佛陀自覺放棄嬌貴的王子生活,蔑視奢華的物質享受,走上精神追求的漫漫之路,不僅為現時代人所費解,即使在古代印度社會也非同尋常。但佛陀堅持了自己的選擇,不為名譽、地位所動,不為物慾、色慾所支配,堅定地、默默地前行,如同孤獨的獅子。我懷念佛陀,雖然他是一名普通的託缽者,但留下了光輝奪目的形象。
  • 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
    八相成道是佛教術語。它指釋迦牟尼佛一生的八個階段。「成道」是「八相」中最重要的內容,又是釋迦牟尼「一代時教」的起點,亦稱「八相示現」。據經書記載,釋迦牟尼在過去世早已由古佛授記成道,為了度化眾生,化身「示現」八種相狀,應時對機地降生人間以成就其成佛之世的修行。《佛本行集經》等詳其事,介紹「八相」的內容。一、降兜率    諸佛皆從兜率內院降生。
  • 人生的八個階段,自我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描述的圓滿一生
    如果我們在一場危機中都能成功地解決,我們一樣迎來下一階段的危機,也就是危機的解決並不是永久的。如果時光能倒流,就好了,我們倒著以終為始和大家分享埃裡克森提出的這八個階段吧。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叫成熟期。如果在之前的七個階段中都能夠成功地度過,會感受到生命是有價值的。
  • 「佛陀教育」的五個階段,點開為你呈現
    「佛陀教育」的五個階段——「五時說法」釋迦牟尼佛是太子,放棄繼承皇位的機會尋找宇宙真理,結果在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開始教學,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這是釋迦牟尼佛一生幹的事——「佛陀教育」。釋迦牟尼佛的「佛陀教育」體系分為五個時期,也就是常說的「五時說法」:第一時——華嚴時。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得道」以後,在「定」中講出了《華嚴經》。只有阿羅漢以上境界的人才能「入定」聽佛講經,普通人是無法聽到的。第二時——阿含時。釋迦佛用十二年講小乘的《阿含》。
  • 佛陀故事:五百女子矢志出家 佛陀無奈立八敬法
    五百女子誓死出家,佛陀無奈立八敬法。 佛陀聽後,不假思索,堅決地拒絕道:「你這個要求我不能承認,請你也不要這麼想和這麼說。過去的諸佛,都不允許女人出家。女人在家學道,披搭袈裟(小編備註:原文如此),勤行精進,是可以得到正覺的,但不可以出家。未來的佛陀,他們一定也是實行這個法制。你能奉行我的教法,你就在家中修行,正覺的道果是不分在家與出家的。」
  • 歷史與當下文明的對話 佛陀的一生 犍陀羅佛教造像藝術展正式開幕
    4月27日,「佛陀的一生」犍陀羅佛教造像藝術展在蘇州高新區文體中心寒山美術館正式開幕。本次發布會以犍陀羅造像藝術為主題,圍繞佛傳故事,展出 30件珍貴展品,近40件高清圖版,同期還舉行了新書《圖說犍陀羅文明》全國首發分享。
  • 淨土法門:佛陀一生的行跡告訴了我們什麼事情
    我們看佛陀一生的行跡,初發心是在做太子的時候,看到世間眾生的痛苦,經典裡面所記載的,說他出去郊外去參觀考察,看到生老病死,他體會就很深,那個時候他才十幾歲。十九歲離開家庭,捨棄了王位,捨棄了富貴的生活,這是給我們示現的,告訴我們什麼事情?
  • 圖文並茂 | 衛塞節,了解佛陀的一生
    聯合國大會在1999年通過第54/115號決議,確認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宗教之一——佛教,在兩千五百多年來為人類精神作出的、並將繼續作出的貢獻,決定給予衛塞節國際承認。佛陀的一生佛陀的參悟驚動了魔王波旬,於是魔王派遣他的三個女兒前來魅惑佛陀,試圖讓佛陀放棄參悟,然而佛陀不為所動。
  • 佛陀的一生(108張圖片及詳細注釋)
    ,三次請佛陀踏上帛布而入,佛陀都靜默不動,阿難陀尊者於是告訴王子,如來不踏帛布之道,讓他撤去帛布(如圖的手勢)。右下圖是苟達彌受戒的情形,她並不以一般比丘尼受具戒的方式來出家,而只是答應接受「八敬法」。後來有比丘尼質疑她的受戒方式,佛陀說她能接受「八敬法」就是受具戒)
  • 蘇州展犍陀羅佛教造像藝術,講述「佛陀的一生」
    活動現場塔希特巴希寺廟遺址,何平攝在犍陀羅造藝術中,佛傳故事是其中的重要主題,常常以浮雕的形式出現。這些浮雕深具犍陀羅藝術風格,多是一圖多景,用最激動人心的情節來表現佛傳主題。由此組合起來,從而展現釋迦牟尼一生的神聖歷程。
  • 讀《凡人佛陀的參悟之道》有感:佛陀曾是凡人,他的偉大在於超越
    在我們的普通認識裡,佛陀是神,為何成凡人了呢?這本書講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看完下面的文章,你自會明白。宗教的雙面性:作者認為宗教往往導致兩種人,一種是為了宗教陷入到深深的狂熱崇拜中,不能自拔。;另一種是反其道而行之,不斷地對宗教進行批判和修正,希望還原深藏在其中的具有普遍性的人類智慧結晶。
  • 菩提伽耶:佛陀成道聖地感受信仰
    菩提樹(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曹立君) 從佛陀的一生來說,誕生地藍毗尼園(Lumbini)、悟道之處菩提伽耶(Bodh-Gaya)、第一次為五比丘講說佛法的鹿野苑(Sarnath從瓦拉納西到菩提伽耶,大約有三百公裡,但是汽車卻跑了八小時,可見印度交通狀況亟待改善。漫長的旅程,可以靜靜地欣賞窗外的鄉村,一望無垠的平原,綠油油的農作物,筆直的棕櫚樹,一片熱帶地區的風貌。菩提伽耶現在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小鎮,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和旅遊者,尤其是藏傳佛教的喇嘛,匯聚在這座小鎮。
  • 佛陀涅槃紀念日,世界各地佛陀涅槃圖一覽
    畫面最左端的執金剛神悲傷倒地,左臂高舉過頭,右手支地。畫面右側是佛陀最後的弟子須跋陀羅,他安詳地結跏趺坐在一旁禪修。右端有三根木棒懸掛著漉水囊,表現其行者的身份。秣菟羅出土的一些佛傳故事,在構圖上採用了犍陀羅雕刻從上到下分階段敘事的模式,在圖像上有所簡化。此塊石柱可能是佛陀一生中的重要事件,涅槃圖安置於末端。
  • 圖解佛陀成道 !
    經論記載,佛陀成道之前,苦行經年,骨瘦如柴,後接受牧羊女供養之乳糜,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從此,佛陀開始了長達四十九年化導眾生的慈悲歷程,直至生命的最後時刻。佛滅度後,後世信眾為了紀念佛陀,在每年的臘月初八這一天,以各種米和果物煮成粥來供佛,寺院更是形成了在這一天為眾生施粥祈福、舉行紀念法會的傳統。圖為夢象受孕:佛陀的母親摩耶夫人夢見白象而受孕。
  • 佛陀最重要的講經堂——祗樹給孤獨園
    祇樹給孤獨園是佛陀行腳弘化的一個重要道場,它的由來也有一段殊勝的因緣。01給孤獨原名須達多在佛陀時代,廣大的恆河平原上有大約十六個大小不同的國家,其中,位於恆河中遊北岸的憍薩羅國(Kosala),正好位於三條重要商道會合之處
  • 佛陀涅槃前留給我們最後的遺教!
    阿難和大家聽了都流淚不止,後來大家商量光是這樣啼哭沒有甚麼用,要緊的提出有關如何使未來正法久住的問題來請示佛陀才是。經過商量以後,公推阿難請問佛陀道: 「佛陀!我們弟子大家禁不住傷感之情,有四個問題最後請示佛陀:「第一、佛陀住世的時候,我們大家依佛陀為師,佛陀涅槃以後,我們依誰為師呢?
  • 【真的佛陀】佛陀的三尊等身像(佛陀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