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人殺掉十幾萬日本人,日本人讓他道歉,他:我看過南京大屠殺!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侵略者荼毒亞洲,先是在各地製造大屠殺,比如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致使30萬同胞慘遭毒手。直到今天,日本當局也還不願為當年的惡行低頭認錯,可以說是無恥之極。
-
不說日語,是日本人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共識
一開始她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給她做過20餘年翻譯的常嫦說, 松岡環不僅承受著「日本國內右翼分子的攻擊」,還面對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對日本人的戒心」。1982年,松岡環成為了大阪一家公立小學的歷史教師,在當時的日本教科書上「南京事件」只有大約三行,提到南京大屠殺時,就只有輕描淡寫地一句話:「南京城裡死了很多人……」 畢業於關西大學東洋史專業的松岡環查找不到夠用的資料,她決定來中國,探索真相。
-
【看世界】「我經歷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影像記憶素描
最年長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與世長辭12月10日凌晨2點,最年長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管光鏡老人與世長辭,享年100歲。管光鏡,1917年4月18日生。 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牆增刻20個名字 哭牆又添新淚痕 江蘇省南京市,每年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前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都會把一年來新收集、核實的遇難者名單鐫刻在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牆(又稱「哭牆」)上。12月7日該館通報,日前已將2017年新收集、確認的20位遇難者的姓名刻在「哭牆」上。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蔣樹珍:穿越戰火的「女孩」祈禱和平永存
【解說】回想起83年前的冬天,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蔣樹珍至今歷歷在目。近日,老人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她依然記得1937年自己8歲時的那個冬天,一家人是從戰爭的血海和炮火中逃生出來的。 【同期】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蔣樹珍 我叫蔣樹珍,1929年出生,1937年日本人(侵華日軍)來到的時候,我們就躲到農村那裡。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回憶往事:「這個噩夢伴了我一輩子」
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將至。那段苦難歷史的證人越來越少。今年以來,有4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去世,目前在冊倖存者僅有73人。11月16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記者採訪了幾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
南京大學生:願就南京大屠殺跟名古屋市長辯論
名古屋市長昨日堅持不改口 日方稱其言論不代表政府《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性文章批駁嘴硬市長不道歉 我外交部交涉昨天,在南京市決定與名古屋市暫停官方往來的第二天,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召開新聞發布會,依然強硬堅持之前的言論,並拒絕道歉。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只要活著,就要把這段歷史一直講下去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88歲的路洪才老人說,在大屠殺中,他們一大家子人死了一大半,怎麼能不恨。攝影/上遊新聞記者 時婷婷殺戮中華門被攻破後,日軍從中華門、雨花門、通濟門、光華門、中山門、太平門湧入城內,南京成了一片血染的土地。
-
南京大屠殺已知健在倖存者目前僅剩300餘人
宋嶠 攝 本報訊 昨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畫像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幕,30位倖存者的畫像躍然牆上,每張畫像右邊是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的20行小詩,再現了每位倖存者的血淚經歷。 倖存者畫像是南京藝術學院畫家張玉彪教授創作的。此前,他曾經根據倖存者記憶的特徵,參照親人們的基本臉型,創作出33幅遇難者遺像,後來被紀念館收藏。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陳廣順:一筐山芋四隻雞救了我的命
新華社南京12月5日電(記者蔣芳 蔡玉高)與無辜慘死在大屠殺中的同胞相比,死裡逃生的倖存者是「幸運」的。對於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陳廣順來說,他的生是偶然的、親人的死也是偶然的,在他的理解裡,戰爭的殘酷與人性的泯滅,就體現在這偶然之中。 1938年的春節已屆南京大屠殺的末期,倖存者陳廣順所居住的湯山西崗頭村也遠在南京城郊,但這個平靜的小村莊仍未能逃脫屠殺。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日軍從女子學院抓"花姑娘"
圖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易翠蘭 人民網10月8日電 國家公祭網自9月17日起,每天公布一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口述證言,將連續100天公布100位倖存者證言。 下面是第二十二位倖存者易翠蘭證言: 我叫易翠蘭,1923年5月6日生,我自小居住在南京城南的昇州路老坊巷10號(即現昇州路評事街與大板巷之間的一條小巷)。1937年時我14歲,父親已去世,母親拉扯我們兄弟姐妹6人(兩個哥哥、1個姐姐、兩個妹妹)。 1937年8月,日本鬼子的飛機開始對南京城進行轟炸,轟炸的次數越來越頻繁。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劫後重生的她和日本教師有段暖心情誼
(從「九十後」到「九零後」 和平之聲歷久彌堅)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劫後重生的她和日本教師有段暖心情誼中新網南京12月11日電 (記者 申冉)「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松岡環老師給我們寄了一批口罩,給我的那包上還仔細寫上了我的名字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劫後重生的她和日本教師有段暖心情誼...
九旬高齡的謝桂英,說起南京大屠殺會哭,說起這些年來與日本友人松岡環的情誼也會抹眼淚。泱波 攝(從「九十後」到「九零後」 和平之聲歷久彌堅)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劫後重生的她和日本教師有段暖心情誼中新網南京12月11日電 (記者 申冉)「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松岡環老師給我們寄了一批口罩,給我的那包上還仔細寫上了我的名字。」九旬高齡的謝桂英,說起南京大屠殺會哭,說起這些年來與日本友人松岡環的情誼也會抹眼淚。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回憶:鬼子開槍瞬間,我是如何成功逃生的
30萬同胞被有組織地集體殺害,南京大屠殺歷史鉅痛,軍國日本寫下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經歷慘劇的倖存者,一生難以走出受害陰影。「每當聽到日本右翼言行,他們經常幾夜都睡不著覺。」他們是寶貴的歷史證人。據有關方面統計,像陳德貴一樣的倖存者,在1960年代的人數為2592人;1984年南京市首次統計為1756名倖存者;目前登記在冊的倖存者僅剩97人。
-
日本名古屋舉辦南京大屠殺證言集會 中國人演講90名日本人傾聽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12月13日是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我們每個人都應銘記歷史,勿忘國恥。而在日本民間,也有有良知的日本人為南京大屠殺的犧牲者追思。本月10日,在日本名古屋市舉辦了一場關於南京大屠殺相關證言的演講集會。兩名中國人士受邀在此講述日軍曾犯下的罪行,約90名日本市民到場傾聽。
-
今年又有4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去世,目前在世倖存者僅剩73人
11月25日,南京正式啟動大屠殺死難者家祭活動。據統計,今年又有4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去世,目前在世倖存者僅剩73人。初冬,飄著細雨。一大早,倖存者夏淑琴、葛道榮、石秀英、馬庭寶、路洪才、艾義英、餘昌祥帶著家人們趕到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他們在遇難者名單牆前,逐一向親人和同胞敬獻花圈、鞠躬、上香、送上鮮花……以此表達緬懷與追思之情。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群像發布:僅剩108位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是那段慘痛歷史的「活證」。79年歲月流逝,在世者已經越來越少。2016年11月26日,89歲的張福智老人離世後,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僅剩108位。 第三個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選取30位具有代表性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用群像的方式集中展現這一特殊群體。 這張拼版照片顯示30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
萬年曆 | 南京大屠殺83年,不能忘卻的歷史!
活的記憶在消逝,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 時至今日,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不足百位,而且每年這個數字都在減少。烙印在他們記憶深處的滔天火海燃燒下的人間地獄,是時間無法消磨的。多少老人在闔目之際都沒有等到那一聲道歉。 "母親按著我負傷流血的腿,和二姑一起朝斜對面的理髮店逃去。突然,二姑被日本兵的槍打中,當場就死了。母親帶著我拼命地逃,抱著我跑過了四五戶人家,終於走到了自己家的後院。因為不能翻牆惹人注意,從牆上踢開了一個洞,好不容易鑽進了家。" 這是來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傅兆增老人的口述。
-
2020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祭活動今日舉行
11月25日上午9點30分,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牆前舉行。夏淑琴、葛道榮、石秀英、馬庭寶、路洪才、艾義英、餘昌祥、去世倖存者梅秀英家屬及去世倖存者梅壽蘭家屬等9家25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家人,一起在這裡緬懷83年前遇難的親人和同胞,獻上鮮花表達追思之情。
-
奧斯卡獎得主拍攝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故事
憑藉紀錄短片《扣押幸福》榮獲奧斯卡獎的美國女導演瓦妮薩·羅思,今年執導了另一部紀錄短片《女孩與影像》,講述的是89歲高齡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老人的故事
-
26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26段血淚抗爭故事
26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26段血淚抗爭故事 尋訪倖存者,記錄血淚抗爭史:今天是抗戰勝利69周年紀念日,本報記者尋訪26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以26段血淚抗爭故事見證歷史。 今年三月到七月,五十多天,我們的記者,三次奔赴南京尋訪拍攝那場慘絕人寰大屠殺的倖存者。 於是,今天,我們讓這些歷史的見證者「走」上版面,講述他們的血與淚,講述中國人民的頑強抗爭。 26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26段血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