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我們永遠都不會探測到時空漣漪,實驗證明他錯了

2020-12-11 騰訊網

在處女座重力波天文臺內,一名工作人員正在檢查懸掛在鏡子上的石英纖維。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預言,像黑洞和中子星這樣的超大質量物體在碰撞時,會在時空中產生漣漪。愛因斯坦認為人類無法探測到這些漣漪,也就是引力波。

但100年後,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證明他錯了。現在,一個全球天文臺網絡已經探測到50種可能來自猛烈空間碰撞的引力波。天文臺仍在變得越來越強大和精確。當巨大無比的物體在太空中猛烈碰撞時,它們會在時空中發出漣漪,在宇宙中迴響數十億年。

碰撞發生很久之後,這些引力波(最初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理論)會穿過地球。在過去的五年裡,華盛頓州、路易斯安那州和義大利的一套三英裡長的設備一直在監聽這些引力波。這兩個美國探測器組成了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

愛因斯坦預言,地球上的噪音和振動會使我們永遠無法探測到引力波。但這些天文臺證明他錯了。科學家們發現了黑洞和中子星之間的劇烈碰撞。他們發現了不應該存在的黑洞。他們已經確定了宇宙中幾乎所有的金、鉑和銀的起源。

2019年10月,LIGO研究人員宣布,這些實驗在去年僅6個月的觀測中就發現了39個新的引力波事件。總的來說,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50次可能的引力波。下面是天體物理學家如何證明愛因斯坦關於引力波的觀點是正確的。

1916年,愛因斯坦預測,黑洞和中子星等大質量物體的碰撞會產生引力波。

1944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家中。

根據他的相對論,這些物體的絕對質量會扭曲時空的結構。當它們碰撞在一起時,這些天體會立即將相當於幾個太陽的質量轉化為純引力波能量。如此猛烈的碰撞在時空中產生的漣漪會在各個方向迴響,以光速穿越宇宙。這些波最終可能穿過地球,扭曲我們的空間和時間,但愛因斯坦認為我們永遠無法探測到它們。

它們似乎太弱了,無法從我們星球上的噪音和振動中分辨出來。上世紀90年代末,研究人員建立了兩個大型實驗,試圖收集引力波。

其中一個l形探測器是在華盛頓的漢福德建造的。每條手臂都有2.5英裡長。另一座建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頓。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天文臺,即LIGO。

在最初的13年裡,大家都沉默不語。但隨後,LIGO探測器從13億光年之外的兩個黑洞的合併中感受到了它們在時空中的第一次漣漪。

技術人員檢查了LIGO實驗內部鏡面的塗層。

這一發現證明了愛因斯坦關於引力波的理論是正確的,開闢了天文學的新領域。協助構想這個實驗的三位研究人員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LIGO科學家將這些信號描述為「啾啾」,因為它們在數據中發出的聲音。引力波以聲音的形式通過,因為它們會引起振動。當兩個黑洞和中子星彼此靠近時,振動的頻率就會增加,從而導致聲音的音調增加。這就是啾啾聲的來源。

2017年,LIGO和它的義大利夥伴Virgo察覺到了兩顆中子星合併後的漣漪。

兩顆中子星相撞的圖解

中子星是死亡恆星的超高密度殘留物。當它們合併時,很可能形成了一個新的黑洞。這次災難性的碰撞還鑄造了相當於50個地球質量的白銀,100個地球質量的黃金和500個地球質量的鉑。脫離黑洞引力的部分最終可能會變成新的行星。

去年,這些天文臺探測到近10億年前一個黑洞吞噬一顆中子星時發出的波。

這完成了三次猛烈、大規模的空間碰撞,即黑洞與黑洞的碰撞,中子星與中子星的碰撞,以及黑洞吞噬中子星。LIGO和Virgo使用一種聰明的方法來探測這些波。首先,每個探測器發射出一束雷射並將其一分為二。一束光線被發送到2.5英裡長的管道,另一束則被發送到相同的垂直管道。光束從鏡子反射回來,在分光器附近匯合。來自雷射束的光波以相同的長度返回,並以一種相互抵消的方式排列。結果,儀器的光探測器看不到任何光。

但是當引力波穿過時,它會使時空發生扭曲,使一個管子稍微長一些,另一個管子稍微短一些。這種有節奏的拉伸和擠壓扭曲一直持續到波通過為止。當這種幹涉發生時,這兩束光不再以相同的長度返回,所以它們不會對齊,也不會相互中和。結果,探測器記錄了一些閃光。因此,測量這些亮度變化的物理學家就是在測量和觀察引力波。

一名技術人員檢查一個LIGO的鏡子,以一個掠視角度用光線照亮它的表面。

根據LIGO團隊的研究,當一個波經過時,一隻手臂的長度變化不到亞原子質子粒子寬度的1/10,000。科學家可以根據兩束雷射束到達的不同時間來了解產生這些波的事件。

一臺計算機利用探測器到達的時間來計算探測器臂長變化的程度以及變化的速度。這種「幹涉模式」幫助研究人員首先確定產生引力波的物體的質量(這反過來可以表明它們是什麼類型的物體)以及這些物體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LIGO的靈敏度會因為經過的卡車或陣風而產生很多錯誤信號。甚至探測器鏡子中原子的運動也能模擬引力波的信號。

2019年4月3日,法國萬古,一輛卡車在渦輪前行駛。

這就是為什麼有兩臺LIGO儀器,如果它們在同一時間探測到信號,很有可能是引力波正在穿過地球。LIGO定期升級,使其更加敏感和強大。最近增加了一種新的儀器,可以通過擠壓光線來減少誤報警。

研究人員在LIGO的引力波探測器中安裝了一個新的量子壓縮裝置。

通過在量子層面上壓縮光粒子(光子),該儀器減少了光子波動,而光子波動會在數據中產生噼啪聲。減少這種背景噪音可以讓LIGO探測到來自約15%遠源的引力波。

擠壓工具允許LIGO進行高達50%的檢測。光子壓縮器幫助LIGO-Virgo在去年僅僅6個月的時間裡探測到39個可能的引力波事件。

一個超級計算機模擬描繪了一對中子星碰撞、合併並形成一個黑洞。

這大約是每五天發生一次事件,一個創紀錄的探測率,對於引力波物理學的新興領域來說是個好消息。

「我們對引力波源的數量有了更豐富的了解,」在馬普引力物理研究所領導LIGO研究小組的弗蘭克在一份新聞稿中說。「這些天體的質量跨度非常大,從大約太陽的質量到超過太陽的90倍。有些離地球很近,有些離地球很遠。」它探測到的其中一個事件揭示了一種物理學家認為不可能存在的黑洞。

超大質量的黑洞和它周圍的氣體盤,其中兩個較小的,嵌入的黑洞繞著另一個旋轉。

在那次事件中,兩個黑洞相撞,其中一個的質量是太陽的85倍。這在許多物理學家認為不可能的範圍內。

「這正是我所預測的不存在的,」建模大質量恆星死亡的天體物理學家斯坦·伍斯利說。「一個大黑洞正好在禁區的正中央。」他的模型表明,質量在50到130個太陽質量之間的恆星會在一種獨特的超新星爆炸中死亡,這種超新星爆炸會湮滅恆星,不會留下任何物質坍縮成緻密的黑洞。

由於新冠疫情,LIGO在今年3月縮短了原定全年的觀測周期。日本今年加入了全球引力波網絡,並擁有了自己的天文臺,Kamioka引力波探測器(KAGRA)。

2015年11月6日,KAGRA系統被安置在地下200米的一個巨大的L形隧道中。

KAGRA於今年2月開始了它的第一次觀測,但它還不夠靈敏,無法探測到LIGO和室女座所能探測到的引力波。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家和工程師將調試和升級KAGRA。它位於地下隧道的位置應該能使KAGRA遠離風和過往車輛的背景噪音。

日本的地下重力波探測器圖。

在日本天文臺的幫助下,科學家們希望能以三倍於以往的精度縮小遙遠災難發生地點的範圍。KAGRA也是第一個低溫冷卻鏡子的探測器,減少來自移動分子的假信號。

為KAGRA準備的50磅重的藍寶石鏡子

原子總是在振動,振動的能量就是我們所說的熱量。低溫技術(使用液化氣使溫度降到零下238華氏度以下)可以充分冷卻材料,使分子幾乎停止振動。總的來說,增加新的天文臺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準確地探測到更多的引力波。

處女座在義大利鄉村的鳥瞰圖。

這是因為額外的數據使得地球上的望遠鏡更容易確定產生這些波的碰撞。根據LIGO天體物理學家Vicky Kalogera的說法,這個新的全球網絡最終每年可以探測到100次碰撞。

2018年8月,KAGRA隧道入口

另一個天文臺,印度LIGO,預計將在2025年加入該網絡。從2022年開始,LIGO、Virgo和KAGRA將花費一年時間一起監聽引力波。

技術人員在華盛頓漢福德安裝先進的LIGO升級系統。

黑洞和中子星的合併是一個獨特的實驗室,隨著探測器的改進,發現的速度只會加快。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都不敢想像, 我們真的探測到引力波|深度專訪
    因為引力波的效果極其微弱,100年前的愛因斯坦認為引力波在任何能想像的情況下都可以忽略。50年以前,實驗物理學家Joe Weber勇敢的開拓了引力波探測的先河。40年前,天文學家Hulse和Taylor發現了脈衝雙星、間接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
  • 愛因斯坦都不敢想像, 我們真的探測到引力波|深度專訪
    因為引力波的效果極其微弱,100年前的愛因斯坦認為引力波在任何能想像的情況下都可以忽略。50年以前,實驗物理學家Joe Weber勇敢的開拓了引力波探測的先河。40年前,天文學家Hulse和Taylor發現了脈衝雙星、間接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
  • 愛因斯坦留下的引力波預言,再次得到科學家驗證,時空漣漪真存在
    早在距離現在有一百多年前的1916年,當時年輕的愛因斯坦就在地球上提出了引力波,也就是時空漣漪效應,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宇宙中的時空是在引力作用下,發生拉伸現象,這才出現了不同維度的時空所在。在當時那個科技落後的時代,人們根本不了解愛因斯坦的意思。
  • 製造出不會產生時空漣漪的飛船,我們就能通過蟲洞進行穿越了?
    筆者:三體-小遙早在1916年,科學家們就提出了與蟲洞的有關的概念,並且靈感源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引力導致時空彎曲的公式。這個神奇的時空隧道隨後就被命名,卻至今都沒有被人們探測到。在學術界,關於蟲洞的猜測其實有很多,然而我們甚至不知道它是否在宇宙中真實存在,所以目前仍然充滿爭議。實際上,蟲洞概念的提出者索恩教授認為,即便蟲洞真實存在,它們也會在物體進入的瞬間坍縮,無法幫助我們實現穿越時空的夢想。
  • 蟲洞可導致時空泛起漣漪,通往另一個宇宙?
    通過讓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處女座探測器雙管齊下,科學家探測到兩個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時空泛起的漣漪,進而宣告了宇宙學研究的一個新時代。蟲洞沒有事件視界,能夠充當一條可以穿越的時空捷徑。如果這些時空漣漪由蟲洞泛起,我們或許可藉助蟲洞進入另一個宇宙。
  •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目前無法探測到引力波?
    當黑洞合併時當涉及到大得多的群眾時,情況就會改善。當兩個巨大黑洞在距離地球13億光年的地方合併時,一個黑洞的質量約為36個太陽,另一個黑洞的質量約為29個太陽,時空都在顫抖。在這次合併中,一個三倍於太陽的質量轉變成一個巨大的引力波,13億年後的9月14日,中歐時間上午11:51,引力波的殘餘到達了地球。
  • 愛因斯坦證明「上帝」存在的故事
    不管怎樣,文中愛因斯坦的邏輯和論證方式是非常有趣的,值得玩味。在現實中,愛因斯坦經常把「上帝」掛在嘴邊,他稱上帝為「老頭子」。在量子力學興起之時,他曾經犯了一個錯誤,他當時反對量子力學的一些重要發現,並且說了一句著名的話:「上帝不會擲骰子。」結果量子力學的發展,證明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反對是錯的。但這與「上帝」擲不擲骰子沒有什麼關係,「上帝會不會擲骰子」是永遠沒有答案的問題。
  • 愛因斯坦錯了——我們的世界裡上帝不擲骰子!
    1927年比利時索菲爾科學大會上,當愛因斯坦面臨著神秘的量子世界裡喊出:上帝不擲骰子!世界是有秩序的。然而,事實證明他錯了。我們活著的世界是無法測量的!一、神一般存在的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成就有多麼偉大。
  • 引力波探測,數據處理技術在「助跑」
    「在愛因斯坦時代,如果有足夠先進的實驗手段和計算手段,可能100年前就探測到引力波了。」清華大學LIGO(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科學合作組織工作組成員都志輝在17日舉行的清華大學引力波成果發布會上說。  16日22時,科學家宣布首次直接探測到雙中子星併合產生的時空漣漪,這是人類第5次發現引力波信號。
  • 時空四維中的力已經波及地球,為什麼我們卻毫無感覺?
    在百年之前,才華橫溢的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預言了引力波,人們就一直對它是否存在爭論不已。畢竟引力波難以探測,它是時空的漣漪,震動的不是我們能看的事物,而是時空本身,它就是時空的四維中傳播得力。我們要如何去看到能影響時空的東西呢?
  • 據稱引力波再度現身,可我們能探測到它的波粒二象性嗎?
    2015年,LIGO團隊宣布他們首次探測到了兩個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信號,之後在2017年又宣布首次探測到兩個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信號。這一次,在北京時間8月15日,LIGO團隊宣布再次探測到一組引力波信號,並認為這次可能是由黑洞和中子星之間的碰撞產生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時空的漣漪——引力波的存在,但如果量子理論是正確的,那麼引力波也應當表現出波粒二象性。
  • 愛因斯坦統一時空,為什麼又說:時間並不存在?
    首先我們說下什麼是時間目前我們認為時空是一個四維整體,包括三維的空間和一維的時間,三維空間沒啥可說的,而且也不存在任何的爭議,從來不會有人說空間不存在,除非某人已經瘋掉了。但是時間這個維度自古以來是爭議存在的重災區。因為它真的看不見、也摸不著,你說我們能感覺到時間的流逝,確實能感覺到。
  • 中國曾提「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並展開研究
    原標題:人類終可聆聽來自浩瀚宇宙的呢喃美國科學家11日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這是人類第一次能夠「聽」到宇宙的「聲音」。而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實驗驗證中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 通俗的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到底說的是什麼?
    然而,著名的麥可遜-莫利實驗未能探測到地球相對於以太的運動,沒有人能解釋為什麼。當狹義相對論應用於光時,發現經典解釋出了點問題。因此,當愛因斯坦出現時,為該領域帶來了新的解釋。質能關係愛因斯坦通過著名的公式E=mc^2證明了質量和能量是相關的。二戰結束時,廣島和長崎的核彈釋放出大量能量,質能關係得到了證明。光速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不能精確地加速到光速。
  • 我國三大引力波探測項目,有望突破基礎科學,就是有點燒錢,這錢值得...
    gecam探測器硬體圖片 什麼是引力波 引力波,屬於物理學的定義,指帶質量物質在加速時對時空造成的擾動(漣漪)以波的形式向外傳遞研究引力波,一是為人類打開另一扇研究宇宙的大門,是基礎科學的突破;二是預示人類即將邁入時空領域;三是可以促進精密儀器的發展。這些研究,無論是對於國家,還是對於全人類未來發展,意義都非常重大。
  • 我國三大引力波探測項目,基礎科學突破還遠嗎?就是項目有點燒錢
    gecam探測器硬體圖片什麼是引力波引力波,屬於物理學的定義,指帶質量物質在加速時對時空造成的擾動(漣漪)以波的形式向外傳遞。研究引力波,一是為人類打開另一扇研究宇宙的大門,是基礎科學的突破;二是預示人類即將邁入時空領域;三是可以促進精密儀器的發展。這些研究,無論是對於國家,還是對於全人類未來發展,意義都非常重大。
  • 1919年兩支遠徵隊觀測日全食,證實了愛因斯坦時空彎曲理論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認為,質量才是引力的根源,產生引力的原因是質量對周邊時空的扭曲。就像一塊石頭丟進水裡,或者一條魚在水裡遊動,就會對水產生漣漪或漩渦,由此影響周邊的物質。物體無論大小,都會有這種時空擾動出現。
  • 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原初引力波 為宇宙暴漲遺蹟
    這種漣漪也以一定的速度向外傳播。愛因斯坦理論認為,引力波傳播的速度是和光傳播的速度一樣的,都是每秒鐘三十萬公裡。  世界上最徒勞無益的事  正如愛因斯坦當年指出的那樣,由於引力的相互作用非常弱,比我們的電磁相互作用小38個量級。因此要產生比較強的引力波非常困難。而它的探測就更加困難了。
  • 愛因斯坦是德國人,交戰國英國為什麼要耗費大力氣去支持他?
    今天早上剛剛寫了一篇《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光速不變原理」不可能被推翻?》,在文章的留言區,有一位朋友對我說:「說白了這都是你們想出來的。一會能,一會不能。皆是假的。」看來,這位朋友對相對論是很不服氣的。他認為,科學理論都是「想出來的」,而且由於他看了網絡上太多自媒體的低劣文章,也會對相對論產生質疑。
  • 探測空間引力波,「太極一號」來了
    時空漣漪  如果盤點近年來科學研究的熱點,引力波是其中一個。2012年,科學家在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中發現神秘的上帝粒子,這表明人類對基本粒子的認識邁出了新的一步。至此,粒子標準物理模型所預言的61種基本粒子幾乎都已找到,除了目前唯一的例外——引力子。科學家們認為,引力波是由引力子組成的,引力子則是證明宇宙大爆炸起源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