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衣品牌企業需要的是按訂單生產,定製只是按訂單生產的一種。
在服裝定製的終端市場參與者裡,有一部分特殊又必須重視的群體:大服裝品牌。
每個省市都有當地最知名的商務男裝品牌,也有一些全國性的品牌。比如雅戈爾、優衣庫、威可多、七匹狼等。
這些品牌一般線下門店眾多,也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從很多的信息渠道我們都可以看到,這些大品牌都在研究如何操作定製,有的已經在開始嘗試。
但是一個事實是:很多大品牌的定製業績慘不忍睹(非團裝),他們在進入定製市場時「有心無力」,一片迷茫,滿手的牌卻不知道如何打。原因可能是:
一、要規模,不能小而美
從商業邏輯上講,定製業態目前是「小而美」的業態相對成熟(也存在諸多問題),而可複製、可上規模的業態不成熟。
既有供應鏈非標的原因,也有團隊管理,產品管理等原因,不像線下成衣門店的經銷商模式、直營模式,從貨品、選品、營銷,都有一套經過數十年驗證的體系。在定製這種形式上,成衣品牌還沒有找到體系化的成熟模式。
二、船大難掉頭
定製和成衣,本質是兩種不同的理念。一個是先賣再生產,一個是先生產再賣。區別之大,可以視之為服裝大行業裡的兩個小細分行業。
讓一家已經做慣了成衣的企業,一幫已經習慣了成衣體系的人,來改行賣定製的衣服。對於小企業、小店,自然直接就上了。對於大企業,是得經過大的人員調整、模式調整才能調過來。
高層不推動,人員不大動,也許根本就掉不了頭。
儘管困難重重,但在我與一些品牌企業的人交流時,他們都會言之鑿鑿說「定製是未來」,必須做,那麼,原因無非是如下幾種:
一、定製是解決庫存癌症的良方
成衣模式生產出來貨後,接近一半的貨當季賣不出去,賺的錢都在倉庫裡。庫存已是成衣服裝品牌最頭疼的問題。隨著服裝加價倍率下降,成本上升,競爭激烈,這個問題會越來越突出。
二、定製是改進客戶關係管理的入口
在傳統服裝零售裡,絕大多數消費者買完某件衣服後,基本上就與賣家處於弱相關關係。即使有諸如會員卡、售後服務、客戶管理等措施,但是買家與賣家之間的關係仍然若即若離。
而在定製這種銷售模式上,則建立起了一種強相關關係的可能:消費者在服裝這個大需求上有可能會對某個品牌(店)、某個人形成重度依賴,而依賴基礎則是來源於ta的身材尺寸、消費偏好等都會被ta的服務者深度掌握。
基於信任而產生的依賴性,則會帶來更多的復購可能。這種深度服務、強調復購的消費模型對於服裝行業的意義重大。
3、定製是降低獲客成本的一種可能
在產品和服務同一水準的情況下,一般來說,定製的復購率會比成衣高。並且定製對場地的要求會降低,可以上門服務等等。
老客戶和轉介紹的比率越大,就會降低獲客成本。在線上和線下流量成本都高漲的情形下,能有一種新的服務方式,降低流量成本,自然也值得更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