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國家旅遊局通報稱,「三腳踢斷石鐘乳」「擅自攀爬巨蟒峰」的4名不文明遊客被列入「黑名單」,「拉黑」年限為三年六個月。截至目前,自2015年4月施行《國家旅遊局關於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以來,已有29人(包括1名導遊)被列入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其中在吳起縣勝利山景區內,攀爬紅軍雕塑照相的陝西人李某被「拉黑」10年,期限最長。
今年4月,來自浙江台州的3名驢友藉助繩索、無人機等工具,擅自爬上了三清山標誌性景觀「巨蟒出山」128米高的懸崖。 新華網 資料圖
從地點上看,飛機是發生不文明行為的高發地,共有8名遊客因為在飛機上發生不文明行為而被列入「黑名單」。比如在飛機上與空姐發生爭執導致飛機中途返航的張某和王某、或是在飛行時強行打開飛機應急艙門的周某等。
那麼上了官方黑名單會怎樣呢?根據國家旅遊局頒發的《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該暫行辦法第八條規定:「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形成後,旅遊主管部門應將「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信息通報遊客本人,提示其採取補救措施,挽回不良影響。必要時向公安、海關、邊檢、交通、人民銀行徵信機構等部門通報「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
不少人認為,上了黑名單固然是一件臉上無光的醜事,但隨之而來的懲戒似乎只能起到隔靴搔癢的作用。首先,如何把握「必要時」似乎沒有明確的界定,必要不必要由誰說了算?另外,即便向上述機關通報了,是否就可以限制遊客在被拉黑期間購買機票、火車票和出境呢?《辦法》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事實上,此前就有首批被「拉黑」遊客,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生活沒有影響,被「拉黑」後還出境玩了好幾趟。
約束性不強,使目前旅遊局黑名單制度基本只能停留在道德譴責層面上。涉事遊客不需要付出什麼實際成本,只是丟了回面子,似乎很難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在黑名單制度上,航空公司的做法似乎更有針對性。比如,6月初在武漢大鬧法航櫃檯的女博士張某,就很可能將被法國航空公司列入黑名單,在全球範圍內都無法再乘坐法航航班。不過,各大航空公司也只能「自掃門前雪」,如果該乘客想乘坐飛機到法國,還可以選擇其它航空公司的航班。此外,雖說民航局去年2月開始實施《民航旅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辦法(試行)》,包括春秋航空、南航、國航、東航、海航等國內五大航司都籤署了《關於共同營造文明乘機大環境的聯合聲明》,建立「旅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但目前對上了榜的熊遊客,也沒有提到具體的懲戒措施,只是模糊地提及「可能被航企列入黑名單,在購票和乘坐航班方面將受影響」。
此外,在這些被列上國家旅遊局黑名單的遊客不文明行為中,有6起是在境外旅遊時發生的,佔比近三分之一。最近十年來,中國人出境遊人數每年都在刷新歷史記錄,去年更是達到1.22億人次。而在出境遊數字節節高升的同時,被社交網絡曝光的不文明行為也隨之水漲船高,幾乎每個假期,都能看到類似的報導。譬如,在泰國白廟如廁不當,在馬爾地夫挖珊瑚,至於到處喧譁、隨意插隊等不文明行為,似乎已經是大多數中國旅行團的日常標籤,根本引不起注意了。
然而,熊遊客並不是中國的特產。早在18世紀,法國情色小說鼻祖薩德侯爵的書裡,就有關於舉止粗魯的法國遊客是如何不受義大利人待見的描述,後者甚至只有假裝成英國人,才能找到一間願意接待他們過夜的旅館。
風水輪流轉,到了上世紀60年代,「醜陋的美國人」又在法國成了傳奇人物,這個形象特指那些身穿印滿花朵的夏威夷短褲和襯衫、在羅浮宮裡大聲吵嚷的美國中西部人士,他們還會因為在高級餐廳裡吵著要喝可樂而非葡萄酒而被趕出餐廳大門。在自己國家,美國人也留下了奇葩的行為:黃石公園剛剛建好的時候,從城裡湧來尋找野趣的人們會在溫泉裡洗襪子、把名字刻在脆弱的火山巖上,還會削一些巖石碎片下來裝飾自家的壁爐架。此外,他們會射殺進入其視野的所有野生動物。
到了上世紀80年代,這頂粗魯的桂冠又戴到了日本人頭上,他們成群結隊地從大巴上湧下,熱衷於在看到的每一件事物前擺出V字手勢拍照,甚至不放過別人後院裡的一根晾衣繩。
今天的中國熊遊客,就如同多年前的美國和日本熊遊客,由於缺乏教養而不受國際社會待見。而熊遊客為何在境外旅行時格外熊?這其中固然有國民素質教育跟不上經濟發展速度的緣故,不了解當地的習慣與民俗恐怕也是原因之一。譬如新加坡就不允許遊客攜帶口香糖入境,如果這樣做就可能會導致高額罰款和二次入境被拒。相信隨著國人旅遊經驗的增多和國民素質本身的進步,中國遊客在國際社會上的形象和聲譽會逐步改善。當然,相關的法律和行政條款也要儘快跟上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