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南海博物館完成封頂,將打造成中國南海門戶的地標式建築

2020-12-11 澎湃新聞

9月23日上午,國家南海博物館南區主體結構正式澆灌封頂。至此,博物館主體結構全部實現封頂,預計於2017年初開館。

國家南海博物館選址瓊海市潭門鎮,北臨龍港灣,南接博鰲港,遠眺潭門大橋,佔地面積150畝,建築面積7萬餘平方米,藏品徵集費1.4億元,總投資9億餘元。

國家南海博物館效果圖。

建成後的國家南海博物館,集收藏、展示、教育、保護、科研、交流於一體,成為居於海南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心。

9月23日,南海博物館南區,工人正在進行最後一層樓板混凝土澆築。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據國家南海博物館項目經理黃偉介紹,國家南海博物館項目土建工程於2016年4月26日樁基工程進場施工,歷經5個月,博物館北區主體結構已於9月6日封頂,比計劃提前4天;博物館南區主體結構於9月23日順利封頂,比計劃提前2天完成任務。

建築分為南北兩個區,南區為博物館主體,包括展陳、業務保障、科研教育、後勤服務等體系;北區除承擔博物館相關業務外,也可作為「一帶一路」的會展平臺。

據了解,國家南海博物館工程接下來將轉入鋼結構、玻璃幕牆及金屬屋面施工,並於12月底前完成施工。展陳設計施工及室內裝修、室外景觀也將同步進場施工。

同時,項目將全力爭取發改、財政、海洋等國家部委的實質支持,統籌協調瓊海市委市政府等省市單位,規劃周邊配套設施建設,做到博物館建築與周邊環境的協調統一,將國家南海博物館打造成為中國南海門戶的地標式建築。

博物館內有啥亮點?

國家南海博物館效果圖。

觀海長廊

觀海長廊是國家南海博物館內較為重要的部分,其天花部分採用透明設計,嵌裝在天花上的定製燈具,與其網狀結構融為一體;可調角的投光用以產生整體照明,它的金屬網狀物用作遮擋並防止產生眩光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生理肌表面燈光按三沙七連嶼地貌排布,昭示南海主權。

學術報告廳

現代建築美學風格為主,充分結合報告廳的聲學效果要求,採用中國福船的船艙龍骨結構元素構建空間幾何體聲學板塊簡約大氣。

貴賓接待室

中國文化風情結合現代建築美學風格,端莊、大氣、厚重。可採用表現南海歷史、海南民族文化等不同的作品,分別裝點不同的貴賓接待室。

室外景觀有啥特色?

國家南海博物館的園林是中國古典園林景觀與現代園林景觀形式的完美融合,紅樹林、椰子樹、海邊棧道無一不彰顯海南特色。

國家南海博物館效果圖。

綠蔭廣場

綠蔭廣場連接交通與視線,讓入口臺階、廣場、城市道路與濱海綠道緊密相連。

國家南海博物館效果圖。

濱海花田

濱海花田配合淡水溼地的景觀設計,為人們提供可休憩的空間場所。

國家南海博物館效果圖。

紅林海韻

紅林海韻作為國家南海博物館室外園林的特色景觀,修復並充分利用了現有綠植及生態環境,打造溼地棧道和親水平臺,讓人宛在水中央。

國家南海博物館效果圖。

環礁島影

獨特的綠色空間盡顯島嶼概念,樟樹與雨樹形成特殊的景觀視線,環礁島影就是國家南海博物館園林內的島礁。

廣東省銀行發行的瓊崖流通券。

館內都有哪些珍寶?

七萬餘件藏品首次入藏

9月14日上午,「南海之約」 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由多位藏家捐贈的7萬餘件藏品正式入藏國家南海博物館。

首批捐贈的7萬餘件藏品中包含陶瓷器、金屬器等多個類別。這其中有不少藏品,其歷史價值、學術價值等都得到相關文物專家的肯定。

國家南海博物館籌建辦自今年起就根據展陳大綱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文物徵集工作。徵集工作並非易事,而收藏家們的大力支持,讓這間建在潭門的國家級博物館迎來了它的首批珍寶。

海南花梨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志揚此次為國家南海博物館捐贈了「龍被」和一批明代銅錠。「希望通過展品充分展現出海上絲綢之路曾經的輝煌,展示海南在歷史上作的貢獻,讓子孫後代都能通過國家南海博物館了解南海、了解海南島。」他說。

龍被。

全國政協委員、海南奧林匹克花園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川建捐贈了南海出水陶瓷殘片標本6萬餘件。

除了個人捐贈外,還有5家單位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交通運輸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海口航標處捐贈航標文物實物25件,包括浮標、燈塔建設相關資料等。

捐贈文物中陶瓷器成主角

「不少藏品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入藏儀式上,國家南海博物館專家組成員、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原書記兼副主任張威用「震撼」形容自己的感受。

「有人說海上絲綢之路也是絲瓷之路,因為陶瓷器是當時的主要貿易產品之一,南海海域的出水瓷器是這批捐贈文物裡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也正契合著海上絲路的主題。國家南海博物館的建立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這些瓷器以及中國的文化是如何被傳播到海外的。」

他特意提到了魏希望捐贈的一塊陶瓷碎片。陶瓷碎片在南海海域出水文物中再常見不過,可這片不大的青花瓷碎片「信息量十足」,有力佐證了古代中國同阿拉伯國家通商往來的歷史。這片陶瓷碎片上繪有精美的鴛鴦圖案,但更為重要的是上面4個「波斯為記」青花字。

印有「波斯為記」的青花瓷殘片。魏希望 供圖

據專家透露,以前也見到過一些寫著商人姓名等字樣的陶瓷碎片,但在目前的發現中,這是全國唯一一片帶「波斯為記」的陶瓷碎片。而碎片本身又屬於「元青花」,元青花瓷屬出水瓷中的珍貴品種,其數量比宋瓷還少。這片碎片是魏希望1999年時在潭門的一堆陶瓷殘片裡淘出來的。

多件藏品富有本土地域特色

在省博物館的庫房中,記者見到了此次入藏捐贈文物中幾樣頗具代表性的藏品。如果說瓷器體現著海洋特色,那麼黎族織錦「雙獅戲球麒麟紋龍被」等不少珍貴的藏品則更代表著海南的地域文化特色。

雖然已有些褪色,但依舊不影響這件「雙獅戲球麒麟紋龍被」的精美與大氣。這件織於明末清初的黎族織錦作品上面織有正面龍以及「雙獅戲球」「雙鳳朝陽」等圖樣。這件龍被是張志揚在十幾年前收藏的。

「海南這麼多黎錦中,正面龍圖案很少見,到現在我也只見過3件」,省博物館文物徵集部主任王輝山說,黎族自己並沒有「龍」這個元素,所以這件龍被應該是「政府訂製」,準備用來進貢皇帝的貢品,而正面龍的圖案也往往只有在特殊場合才會用到。「時間早、品相好加之正面龍圖案讓這件龍被十分珍貴。」王輝山說。這樣一幅龍被織錦作品,也足以說明當時遠居海島的黎族居民與內陸的緊密聯繫。

收藏家蔡於良此次捐贈了一座鑄造於明末清初年間的「春夏秋冬銘龍紋鈕銅鐘」。此鍾四面分別有「春」「夏」「秋」「冬」銘文,是蔡於良當年在文昌收得。「我們請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廣東管理處的專家們來鑑定,鐘頂部的鐘鈕近似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習慣用的款式,這個鐘最初應該是華僑在這些國家鑄造,然後帶回國內。」王輝山說。

春夏秋冬銘龍紋鈕銅鐘。

同樣由蔡於良捐的、出水於南海海域的明代銅製火銃,讓人感受到那個年代海上絲路的風雲莫測。在蔡於良所捐贈的藏品中,還有一本由溥傑(末代皇帝溥儀弟弟)編制的《南海奇觀》。據王輝山介紹,圖集雖不算古舊,但裡面不少圖片十分珍貴。類似這樣的有關南海的珍貴歷史資料在這一批入藏藏品中還有許多。

此外,還有兩把魏希望捐贈的黃花梨木鏟,這兩把木鏟分別由兩塊完整的海南黃花梨製作而成,鏟柄和剷頭之間沒有任何拼接的痕跡,剷頭被鐵包裹。黃花梨鏟是黎族的傳統生產工具,那時候金屬在黎族地區仍不多見。

魏希望捐贈的清中期黃花梨木鏟。

「它們大約是在清朝中期製造,是我從海南的黎族聚居地昌江和東方淘來的。」魏希望說:「海南自古就有著『耕海』的說法,我們把這兩把木鏟捐出去,也有著『耕海』的意味在其中。」

景德鎮窯青白釉刻劃花卉紋菱口碗。

海洋生物標本。

船舵、船錨、纜繩、浮標。

元青花八稜執壺。魏希望 供圖

(原題為《世界矚目!國家南海博物館預計明年初開館 7萬多件寶貝亮瞎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開館
    26日上午,位於海南省瓊海市潭門中心漁港的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正式對社會公眾開放。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距離博鰲亞洲論壇會址9公裡,2016年5月動工, 2017年3月建成試運行。場館依地勢而建,融合現代美學風格與中國文化元素,取義「絲路逐浪、南海之舟」,總建築面積70593平方米,分為南北兩區。南區是主要的展覽區域,有8個室內展廳和一個敞開式室外展廊,設文創銷售區、公共服務區、接待區等;北區有2個展廳,主要用於引進臨時展覽,設多功能廳、會議報告廳、接待廳、文創銷售區和觀眾餐廳等。此外,館中還建有文物保護和修復中心。
  • 館窺南海:南海三大博物館群崛起
    其中,「樵山石——解碼南海博物館建築」在南海博物館開展,「名貴木雕展」在福厚博物館揭幕,力求讓市民共享文博盛宴。 南海的博物館之城建設,再次迎來「換擋提速」。接下來,南海將進一步活化利用自身資源,將七大系列場館作為「博物館之城」建設的主攻方向,倡導差異化及特色化,推動集聚發展,激活文物藏品,為全市的「博物館之城」建設提供核心支撐,貢獻南海力量。
  • 絲路逐浪,南海之舟——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設計賞析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項目概況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位於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漁港片區E-01-01地塊,總用地面積100196該館是海南省的重大工程,是服務於「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以海洋和南海文化為主題的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公益性文化設施,是體驗南海文化、海南文化與中國海洋大國風採的物質載體及濱海文化休閒的場所。對展示南海人文歷史和自然生態,保護南海文化遺產,促進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交流意義重大。
  • 機構|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海南省瓊海市)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隸屬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是正處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2018年4月26日,經中央有關部委批准,正式對社會公眾開放。按照中央有關指示精神,該館緊扣「一帶一路」重大倡議,一直致力於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平臺。
  • 中國南海博物館獲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 獲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啦 (海南)南海博物館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 位於潭門中心漁港的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距離博鰲亞洲論壇會址9公裡,館建築融合現代美學風格和中國文化元素
  • 海口南海明珠人工島將打造成海上夜天堂:海南人工島有多少?
    打造國際休旅目的地海上夜天堂  2014年7月,《海口市海口灣南海明珠郵輪港旅遊綜合開發人工島區域建設用海規劃》獲得國家海洋局批覆,為科學指導海口市西海岸南海明珠人工島的開發建設,依據國家海洋局的批覆文件和《海口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20)》,特此編制《海口市西海岸南海明珠人工島控制性詳細規劃》。
  • 韓潮光:南海網將加速從海南門戶向南海門戶轉型升級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韓潮光發布「南海+」發展戰略。南海網見習記者 姚少龍 攝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1月16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劉麥 實習生 李許栩)2017年1月16日上午,南海網掛牌「新三板」戰略發布會在海口舉行。
  •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開館 憑身份證免費參觀
    開館期間,該館推出《南海人文歷史陳列》、《南海自然生態陳列》等多個展覽,向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獻禮。觀眾可以憑身份證現場取票入館參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開館儀式現場。南海網記者劉洋攝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於2016年5月正式動工,2017年6月完成竣工驗收。
  •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
    建設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是海南省委、省政府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舉措,該館是旨在展示南海人文歷史、自然生態、保護南海文化遺產,促進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交流的綜合性博物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深圳沃利創意工程有限公司完成博物館整體數位化展示解決方案——運用大量互動多媒體展示技術:VR虛擬技術、AR虛實交互望遠鏡、結構投影、二維碼掃描互動體驗、大屏拼接互動體驗、語音講解系統等,展示南海及海上絲路歷史文化與自然資源,營造濃厚的海洋文化氛圍
  • 南海文博產業風雲錄
    佛山西站樞紐新城牽手建川博物館,開創文博商業綜合體新模式,成為南海文博市場發展一個新的標誌性事件。近日,建川新中國百年博物館籤約落戶佛山西站樞紐新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博物館是城市的文化地標,是市民的精神圖騰,展示著城市的人文環境和歷史傳承。2017年,佛山提出建設「博物館之城」的目標,南海是其中的先行者。
  • [分享]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圖紙資料下載
    © Terrence Zhang 近日,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國內又一全新地標。該館計劃今年秋季開館試運行,首期將開設中華海洋文明、海上絲綢之路、美麗中國海、遠古海洋、今日海洋,以及序廳、兒童廳和全息影像廳八大展廳。
  • 海南企業拍下10件海外文物 入藏國家南海博物館
    南海網記者陳望攝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11月23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陳望實習生秦柏威)11月23日,海外文物入藏國家南海博物館新聞發布會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行。兩家海南本土企業日前從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拍賣的數百件珍藏中國瓷器中,拍回了10件符合「一帶一路」主題的中國瓷器,無償捐獻給國家南海博物館。
  • 精緻城市 魅力南海!威海南海新區城市建設盡顯「精緻範兒」
    「這個項目不同於以往的奧特萊斯,在設計上融入了很多南海元素,打造成南海新區的精緻項目。」據項目負責人介紹,芭蕾雨奧特萊斯依河而建,兩面水系環繞,外圍沿河景觀帶為市民提供步行健身觀光的場所,內部景觀軸南北縱橫相互交叉,新中式廊亭和現代景觀分布其間,建成後,將成為集休閒旅遊、餐飲娛樂、兒童樂園、度假酒店等於一體的大型商業綜合體。
  •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2020年度《消防檢測》項目比選邀請函
    (二)項目地點: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博物館路1號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三)資金來源:政府財政。二、項目預算最高限價人民幣20萬元,報價超出預算視為無效報價。2、檢測完成後需出具具有法律效應檢測報告、安全評估等文件。四、技術標準及要求適用於本項目的技術標準包括:《博物館建築設計規範》《建築設計防火規範》等國家及海南省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業規範。
  • 打造精銳「南海雄師」 助推佛山高質量發展
    當然,南海也要藉助城鄉融合契機,在廣佛政務同城、廣佛跨界河湧治理、民生同城上繼續深耕,「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南海將打造廣佛同城先驅、西南樞紐門戶、灣區創新中心。」在文化載體建設上,嶺南文旅小鎮掀起建設高潮,南海體育中心和文化中心全速加快建設;西樵聽音湖畔飛鴻館、樵山文化中心先後對外開放,補齊了南海區大型文體場館空白的短板;國藝影視城、南海影視城成為「南方影視中心」重要組成部分;南海更將「博物館之城」建設納入全區中心工作,康有為博物館、廣東大觀博物館、九江雙蒸博物館等一批博物館將南海的魅力充分展現。
  •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南海人文歷史陳列」在赤峰博物館開展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紀念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赤峰1周年,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與赤峰市文物局、赤峰博物館共同主辦「南海人文歷史陳列」展覽自7月15日至10月15日在赤峰博物館展出。參加開幕儀式的還有赤峰博物館全體職工和廣大市民朋友等。「南海人文歷史陳列」是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之一,曾榮獲第十六屆(2018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精品獎,入選國家文物局2019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徵集推介項目,受到全國文物界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和讚譽。
  • 海南副省長變身"宣傳員"推介國家南海博物館
    原標題:海南副省長變身"宣傳員"推介國家南海博物館海南副省長王路變身「宣傳員」推介國家南海博物館人民網海口11月23日電(記者 毛雷 吉羽)11月23日上午,海外文物入藏國家南海博物館新聞發布會在海南省博物館海梨閣舉行。
  •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博物館之友章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本團體的名稱是「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博物館之友」。第二條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博物館之友,是由文博愛好者、熱心公益事業、熱愛南海歷史文化、願正當行使會員權利、履行會員義務的社會觀眾和單位自願組成的非營利性的熱心公益組織。
  • 航拍廣東之江門:大江門戶,南海明珠
    大江門戶,南海明珠。開平碉樓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大江門戶,南海明珠江門港口吞吐貨物,也輸送人才和文化,輪船將千千萬萬江門僑民送往海洋彼岸,締造了世界移民史的奇蹟,也迎來了新知與思想。自古五邑多俊才,院士路上的31尊院士銅像依次延伸,構成了江門在科學探索領域的不朽豐碑。星光公園裡明星牆上的120個江門籍影視明星臉譜,見證了江門人在中國電影百年曆程中的貢獻。
  • 大三巴、戀愛巷要「搬」到南海!澳門城一期最快2021年亮相!
    項目名稱:澳門城項目位置:三龍灣南海片區北側、平洲水道東側項目亮點:將打造成一座極具唯美浪漫氣息的葡式小鎮、功能複合的綜合性商業小鎮以及充滿人文魅力的世外桃源將引入澳門特色的商業街區設計,聚集一批科創、文創產業及青年團隊。目前,一期已吸引多家商家進駐,預計2021年可完成建設。澳門城一期項目效果圖二期商住用地34畝,是南海區首個推行裝配式建築,與澳門城(一期)共融發展,搭建澳門商業、人才的互聯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