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民覺得火葬像是燒垃圾?老教授給三條理由,字字在理

2020-12-15 騰訊網

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老話講窮不離家,富不遷墳。雖然現在這種觀念正逐漸淡化,但部分農村仍然保留了後一句話的重點訊息——我們得為親人留個墳

現代發展與舊觀念的激烈衝突

前有河南周口在2012年強制剷平兩百多萬座墳墓,後有專家推崇火葬制度,為了能讓農民 更徹底的融入其中,現在農村也建立了很多公墓和火葬場。不知道農民朋友是否好奇,為什麼一定要讓人們摒棄土葬的觀念?

據可徵集的大部分信息表示,制止土葬的主要理由如下:

一、避免佔用耕地資源

現在用地資源緊張,人地矛盾正逐漸提升,尤其是當前城市人口膨脹,需要更多的土地用作房產開發給人居住。農村的宅基地歸於農民,永久性基本農田歸於農業,但那些墳卻不受管轄,因此專家認為開發墳地有利於擴大可用土地資源面積,減緩人多地少的紛爭。

二、採取「一刀切」有利於農民放下心中芥蒂

用一句話形容就是「長痛不如短痛」,專家希望通過遷墳火葬的方式讓農民逐漸忘掉這片土地曾用作埋墳,按時間來推算,只需要三代人就能做到讓人們「遺忘」,因此越早剷除,土地糾結也就變得越少。

三、百年新墳容易出現腐爛和微生物滋生的情況

墳地內一旦棺木破損或是進入某種微生物質,屍體容易出現腐爛、微生物滋生等情況,這些物質會對土地產生傷害,這也就導致土地不能滿足「隨時用隨時取」的理念,因此如果能從這一代人斷掉埋墳,那下一代起就可以徹底禁止土葬,將土地完全應用於開發利用。

針對這三點,張老教授表示無稽之談

首先要說明一點,人之所以要土葬,是為了表達對逝者的尊重,自古講忠孝禮義廉恥,華夏始終以親情為主,無論土葬還是火葬都是人們對逝者的緬懷,尤其是在老一輩人眼裡,只有恨一個人恨到怒不可遏,才會說出「我要把你挫骨揚灰」這種惡毒的語句,結果現在卻變成了常理,這在老一輩農民眼中是難以接受的,反感的不僅僅是火葬,更是對自己未來的擔憂。

火葬難道就不會佔用土地資源嗎?並不是,土葬與火葬都是選擇一處固定區域,只不過土葬是百年一輪迴,而火葬是當場結束罷了。

火葬被鼓勵和推崇導致的代價就是成為壟斷行業,而且去過火葬場的人都知道,其位置離居住區往往非常遙遠。既然專家鼓勵不信鬼神,為什麼建設的時候仍然要遠離人群?這和晦氣無關,其真正原因是燃燒後的氣體是有毒物質,它所造成的汙染程度遠遠高於秸稈或是燒柴,因此從環境角度講也說不過去。

綠色的土葬的方式是否會傷害土地,相信千百年來人們已經通過實踐證明,那麼火葬的真正含義就只剩下一點原因——那片地需要被開發,剩下的不過是藉口。

火葬的強制執行措施仍然在逐步推進,至今土葬禁止的規定也變得越來越多,再加上農民火葬擁有補貼(可以諮詢村集體現在是否還有),很多人已經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也就不了了之。

您對這種即將消失的葬送制度怎麼看?

糧罐兒,一家略有調性的大米"收藏家"。每天與您分享科學種植技術、農業政策、農業資訊、農產品行情。日行一善,看文點讚,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殯葬改革後,土葬實行火葬?北大教授:火葬把人當垃圾燒,有不妥
    當然實行火葬之後,最有怨言的自然是很多農民朋友,因為這土葬已經實行了幾千年了,現在突然讓他們去改變,首先是觀念上不能認可,無法邁出這一步,尤其一些農村老人他們害怕火葬,擔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
  • 土葬好還是火葬好?北大教授為什麼呼籲土葬?
    家中有人去世,一般進行土葬,但後來火葬越來越多地代替了土葬,成為新進「習俗」。北大教授曾提倡,取消火葬,恢復土葬。那麼為什麼這樣提倡呢?一、逝者尊嚴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的講究。例如,很多農村人不願意火葬,依舊土葬,覺得即使死後也應該軀體完整,火葬明顯與此衝突,並且很多人對火葬是感到害怕的。在剛推行火葬時,發生了不少紛爭。很多地方依舊悄悄舉行土葬,如果被發現,就會直接往逝者身上澆汽油燒掉。其實是沒有人性的,完全沒有考慮到逝者的尊嚴。相信這也與推行火葬的初衷相違背,沒有任何效果。
  • 火葬還是土葬好?北大教授:恢復土葬,土葬更省錢省資源
    近日,一則消息在網上引起熱議:北京大學宗教學、哲學教授吳飛就提議恢復土葬,他認為,火葬更加消耗金錢與土地資源,給人一種把逝者當垃圾的感覺,丟失了葬禮中的傳統文化的傳承。對此,網友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贊成,也有反對,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原因。
  • 農村土葬還是火葬爭論不休,三個最新要求又來了,農民:頭痛
    農村土葬還是火葬爭論不休,三個最新要求又來了,農民:頭痛近日,我回到農村老家,父母告訴我,我發小的父親去世了,父母介紹說,喪事的排場搞得很大,於是我趕緊趕到了我發小的家裡,前去弔唁他的老父親。我發小老父親的屍體已經入棺,明日就要下埋,我到我發小老父親的遺像前燒了香,化了紙,而我的髮小和其他兄弟姊妹都跪在靈樞前,看到我前來弔唁,我的髮小哭得很傷心。
  • 專家建議推行火葬,為什麼在農村很難推廣?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加大對火葬的宣傳和管理。在城市,經濟基礎相對較好,又因為城市的用地緊張,所以專家建議推行火葬,也是大勢所趨!那麼,為什麼火葬在農村很難普及?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專門採訪了幾個村裡的老人。談到人老壽終的話題,他們顯然沒有絲毫迴避的意思,而是表現出很願意配合我的提問。
  • 國家為何大力推廣火葬,火葬有哪些好處呢?為何農民朋友不喜歡?
    葬禮制度改革,在我國推行了十多年,但也遭受了很多農村地區的人們的排斥,大多數的農村人口相比火葬更偏愛土葬,所以很多農村人甚至火化後,仍將應當依照土葬儀式來實行,但事實上它是直接土葬。那麼,為什麼在農村地區推進火葬這麼困難,為什麼國家大力推進火葬呢?火葬有什麼好處?
  • 農村禁止,農民卻很難接受的4件事:燒秸稈燒土灶,用紅磚和土葬
    但是在可能10年前吧,我老家就已經廢除了燒土灶這個習慣。政府要求改造土灶,以前燒煤燒柴的土灶不讓用,家家都改成了灶臺,就是兩層的那種,上面擺電器,下面擺碗筷之類的。其實國家不讓燒土灶,也是為了避免農民燒秸稈和燒煤,煙霧汙染空氣。
  • 北大教授:如今的殯葬制度就是把過世人當垃圾處理,你怎麼看?
    北大教授吳飛說過:「如今的殯葬制度是把過世人當垃圾處理」。北大教授說的對,殯葬方式應尊重個人,個人有選擇的自由。如願隨俗安葬,是對逝者的安慰報答,也是對生者的安慰,能激勵生者對囯對家起負責任的態度。支持教授的觀點讚成土葬,我更建議深葬,一若是葬在土地上要深埋,上面可以栽樹不耽誤土地的使用,二就是有條件的儘量葬在深山裡,這樣不僅保證了逝者的尊嚴、身體的完整,也讓逝者的靈魂安靜不被打擾。
  • 土葬和火葬你更支持哪一個
    關於土葬和火葬歷來爭論不已,北大教授吳飛是土葬的堅定支持者,他主要的觀點有3個。1、土葬是傳統習俗之一,通過土葬也能讓親情得以延續,後人也能借著機會回憶和先人的點點滴滴。3、人被燒成灰燼,這是對逝者的不尊重,完全是當成垃圾處理,沒有人文內涵,也是對死亡的褻瀆。人作為一種高級情感生物,不應該隨隨便便用火一燒了之,土葬卻可以讓人生命最後的尊嚴得到保證。對於吳教授的第一個觀點,我一半贊成一半不贊成。贊成的是,土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之一,實行火葬,會使傳統喪葬禮俗逐步消失。
  • 「百日連陰雨,總有一朝晴」,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財富,字字在理
    我們常說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曾被現代世界評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他三個古老國家在漫長的發展中,都有過文化斷層、或者國家被毀。唯獨中國幾千年歷史,文化從未斷層,代代相傳,古老的中華文化由我們傳承下來,積澱在骨子裡的文化會慢慢顯現。
  • 到底是火葬好還的土葬好?越是不讓燒,越是燒的厲害,你怎麼看?
    在如今的喪葬風俗中,火葬慢慢成為了主流,不過這也是近幾年的事情,在農村,土葬還是不在少數。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從各種政策上鼓勵支持火葬,才使它成為了主流。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入土為安之說,但是,火葬在中國的歷史也不算短,甚至,可以說上悠久了,相對於我們現在的「偷著埋」,古代還有「偷著燒」的這種狀況。據考古記錄,火葬始於至少2萬6千年前的蒙戈湖火葬。
  • 為什麼在農村很多人選擇土葬而不是火葬?老農民的回答很有道理
    雖然現在國家支持火葬,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地區選擇土葬,那麼為什麼會選擇土葬而不是火葬呢?一、土葬是回歸自然在農民看來,從古到今土葬了多少人最後都沒了,多年以後都變成土了,依然種地,沒有佔用任何資源,沒有破壞青山綠水,自然還歸自然。
  • 北大教授:農民燒火做飯,產生大量汙染!請給農民留條路吧!
    這幾年來,農民、農業、農村等三農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正是因為關注度高,每隔一段時間,總是能出現幾個事關三農的熱點話題。各路專家經常就農村的大事小情、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發表看法,有的深受農民支持,有的卻總讓人大跌眼鏡,覺得匪夷所思。
  • 農村實行殯葬改革,農民表示不接受!國家予以補貼,火葬將成主流
    但是要想在農村大範圍推行火葬也是比較困難的,相較於土葬來說,很多農民認為火葬不符合傳統,不能讓死者好好安息,同時火葬的各項費用也比較高,讓不少農民承擔不起。既然國家要大力推行火葬,讓廣大民眾接受火葬,肯定要採取一定的經濟鼓勵措施,即對自願將土葬改為火葬的農民給予一定的補貼,重點補貼農村這三類人。
  • 在理嗎?
    在理嗎?以前農村基本上是土葬,歷來農民朋友就很重視祖墳風水,尤其是老一輩農民朋友中甚至認為祖墳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家族的興衰,比如地理環境,朝向等等,通常還會請「風水先生」觀察定奪,因此產生很多說法和講究。農村裡,把已故先人墳墓稱為陰宅,活人居住的房子叫做陽宅,可見人民對先祖墳墓重視程度。
  • 火葬那麼多好處,為什麼農村人死後都還是願意土葬?
    相信很多農村的朋友對於土葬已經司空見慣了,認為人去世以後埋在土裡,這是理所應該的,社會在發展,如今安葬逝者的方式也有所改變,國家考慮土地資源等原因,開始全國性的推行火葬,火葬也比較省時省力省土地,可是很多農民朋友並不想把自己的親人火化,他們還是覺得土葬好,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為什麼要在農村推行火葬呢?原來是因為這些原因
    導語:為什麼要在農村推行火葬呢?原來是因為這些原因不管是在哪裡,當一個人去世了之後,最要緊的事就是將他好好安葬了。如果家裡面有親人過世,其他人不管離家多遠, 都會回來,把他好好安葬在祖先的墳墓裡。從古時候以來,我們就一直流行「死而無怨」,並不推廣火葬這種破壞人體的做法,所以在很多地方,尤其是農村,是不支持火葬的。為了在這方面有所改進,國家也推廣了很多的補貼政策。那麼農村是為什麼必須要火葬呢?專家對於大家的疑問也給出了一些解答,我們一起來解除一下自己內心的疑惑吧。其實,專家們給出來的解釋是這樣的。
  • 北大教授科研新成果:農民燒柴做飯每年害了10萬人,王福重第二?
    曾經的北大經濟學博士後,經濟學教授王福重,你還記得嗎?他最令人難以接受的一句話是:農民出大力流大汗在我看來,是一種懶惰和愚昧。但北大背景的學術領軍人物和農民過不去的現象並未消失,而且這一次來得似乎更猛烈,真相真是這樣的嗎?陶澍,環境地理學家,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他的研究團隊在國際最權威的學術期刊science子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引起了輿論風波。
  • 人去世以後火葬你們支持嗎!
    原因編輯有些人選擇火葬是基於個人原因。但對某些人來說,是因為他們不喜歡傳統的土葬,長遠考慮覺得其分解過程緩慢,有些人覺得他們比較喜歡火葬,因為其屍體能立即處理。其他看法認為火葬能作為一種簡化其葬禮儀式的方法,同樣可減輕人口增加而引致喪葬問題。這些人認為傳統喪葬會使葬禮的過程更繁複,因此選擇火化,使其服務越簡單越好。此外,成本因素往往使火葬更具吸引力。
  • 「火葬」難實行,農民寧願被罰也要「土葬」,專家:舊俗難破
    導讀:「火葬」難實行,農民寧願被罰也要「土葬」,專家:舊俗難破自古我國就有這麼一句俗話,那就是「入土為安」,無論是客死他鄉還是壽終正寢,都是依照當地的習俗進行土葬,全國的這個習俗是統一的,無論在哪裡都能見到土葬,土葬似乎已經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傳統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