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火葬好還的土葬好?越是不讓燒,越是燒的厲害,你怎麼看?

2020-12-20 指點江山

在如今的喪葬風俗中,火葬慢慢成為了主流,不過這也是近幾年的事情,在農村,土葬還是不在少數。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從各種政策上鼓勵支持火葬,才使它成為了主流。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入土為安之說,但是,火葬在中國的歷史也不算短,甚至,可以說上悠久了,相對於我們現在的「偷著埋」,古代還有「偷著燒」的這種狀況。

據考古記錄,火葬始於至少2萬6千年前的蒙戈湖火葬。查考古代文獻,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某些地區就有火葬習俗。這在《列子·湯問》、 《呂氏春秋·義賞》、《荀子·大略》等篇均有記載。《墨子·節葬下》記載道:「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

然而,傳統的漢文化中,真正出現火葬這種喪葬風俗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東漢。

儒家在漢時就開始處於中國人思想上的統治地位,其最主要倡導的一點就是孝道。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每個人都是沒有資格去損毀自己的身體的,而火葬這種把身體全給燒了,只留下一堆灰的行為,可以說得上是,冒當時天下之大不韙了,所以,被儒家所鄙棄。

儒家的思想使得土葬一直是中國古代社會喪葬文化中的主流,但是,即便如此,火葬還是沒有在壓迫下消失,反而在後來越來越多人開始採取這種喪葬方式了。

宋元時期,火葬之風仍在民間流行,朝廷為了禁止這樣不合禮的行為,專門出臺了相關法律條例來禁止百姓火葬。對比今天人們對於喪葬的態度,古人無疑是走了兩個極端。那麼,在中國歷史上,火葬這種被官方所禁止的喪葬風俗又經歷過哪些變化呢?

和我們如今對火葬的理解大為不同的是,這其實是一種十分狠毒的懲罰,在甲骨文上的卜辭中就記載了這種情況:

商朝人會把人直接燒死來祭祀神靈,我們現代人當然會覺得不可理解,但是,考慮商這是個祖先崇拜的王朝,那時的商人十分崇尚巫術還是可以講得通。人類剛從原始社會進步到奴隸社會的那個階段,焚燒屍體這種行為在他們看來天生的帶有某種神秘。

其實,不光在中國,電影《啟示錄》中就有這樣的一個情節,瑪雅人把人屍看作給上天最好的禮物。那麼,怎麼把這個所謂的最好的禮物傳遞給上天呢?那就是焚燒這種行為了,所以,他們在每徵服了一個部落後就會有這樣的祭天活動。

商說到底,其社會制度還是一個以「神」為主導的國家,巫術十分流行。商之後的周就大為不同了,周把「神」從領導者的位置拿了下來,由人坐了上去。

周朝開始制定一系列的「禮」,中國傳統的長幼尊卑的制度也就是從周開始的,這些約束人的行為規範的一系列制度,潛移默化中也開始改變了人們的喪葬習慣。

從《周禮·秋官》的規定中我們可以得知,周朝是及其貶斥火葬這種行為的,甚至,將它當做了一種懲罰罪犯的手段。然,而這種手段並非是直接施行到罪犯身上,而是「殺其親者焚之」。當時周自詡地處天下的中心,貶斥周邊的一些少數民族為蠻夷不通禮,和未開化的禽獸沒什麼區別。

當然,這些「禽獸」們的喪葬風俗基本上都是火葬,為了以示區別,周自然會提倡土葬,而這也被當做了分辨兩者之間的一個標準。

與中原文化不同的是,火葬在其他的一些還未進化到封建社會的人類族群中,火葬似乎才是一種主流喪葬方式。《列子·湯問篇》記載了一個國家:這裡的人在親人死後不將親人葬入土中,而是把柴火聚積起來直接焚燒屍體,在焚屍的過程中,旁邊還會有巫師,這些巫師就是根據焚屍的煙霧來判定死者是否升天。

《後漢書》同樣可見到火葬的記載:當時有個少數民族的部落也十分熱衷於火葬,部落中有人去世便將其屍體焚燒。在後金還未入主中原的時代,女真還沒有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這兩位首領死後的處理方式也還是先焚燒屍體,再土葬之。

可以說,在這些民族群體間,火葬只是一種十分正常的喪葬風俗,但是,在傳統的漢人眼裡,這是對先人的大不敬。

之所以漢民族將土葬看的如此之重而將簡便的火葬貶斥的如此之低,其側面也反映了中原王朝的社會等級森嚴。古代對於喪葬的規模也有嚴格的要求,每個時代地位最尊崇的人去世後,為了繼續延續他的這種地位,便將一切能夠體現權力的東西帶到了其地宮之中。

這種鋪張浪費的埋葬方式,直到受到佛教東傳的影響才慢慢有所轉變。

南北朝時期,佛教迎來在中原王朝的一個發展黃金期,佛教所鼓吹的涅槃重生成為了每一個佛教徒的終極目標。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教徒心中自然已經成為了佛陀,為了追尋佛祖的腳步,得到那顆舍利,火葬就成為了當中不可缺少的那一環,所以,唯有如此才能從苦難的人世中得到解脫。

對於外來宗教,中原王朝一直是秉承一個尊重的態度,每個宗教都能夠保留其特有的宗教儀式。一千多年前的隋唐,火葬這種喪葬形勢一開始就只是因為佛教的原因而得以保留。《高僧傳》中有記載:鳩摩羅什這位翻譯《金剛經》的得道高僧, 在其死後,也是採取了火葬這種喪葬方式。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載述:「送終殯葬,其儀有三:一曰火葬,積薪焚燎;二曰水葬,沉水漂散;三曰野葬,棄林飼獸。」但是,即便如此,火葬在唐朝仍只是屬於佛教徒這少部分人的特殊行為。火葬真正成為大眾化的習俗,時間已經來到了宋代。

可以說,宋朝火葬其流行程度,即便國家屢次頒髮禁令也沒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宋初,皇帝就因為考慮到,近幾十年來,民間的喪葬風俗竟開始像蠻夷那邊靠攏,火葬開始流行起來。皇帝心想:這還了得,我治下的百姓竟要成為那些蠻夷,立馬頒布禁令來禁止,但是,卻完全沒有取到想要的效果。南宋宋高宗在位時期,就時常會有官員給皇帝上書說:當今火葬在民間已經流行開來,這種與儒家還有理學的主流理念相違背的喪葬方式應該禁止。

雖說終宋一朝,禁止火葬這事就沒停過,但是,一直都沒有多大效果,老百姓該燒還得燒。

宋之後的三個王朝也沒有放棄禁止民間火葬的努力,可是,在民間火葬還是屢禁不止。記載元風土人情的那本《馬可波羅遊記》中就寫到了民間各地都有火葬這種習俗。清代也是如此,民間從不把政府關於火葬的禁令當回事。

中國古代,民間之所以如此熱衷於火葬,其原因無非兩個方面:一是那些權貴階級因為佛教的影響,想著靠火葬能夠達到其精神上的追求,而另一方面卻是窮苦百姓無奈的選擇。

佛教中講究輪迴,這個觀點有別於中國本土的宗教,道家注重現世,儒家更是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有錢的階級為了來生還能得到榮華富貴,還想祈求佛祖保佑今生的日子能夠安穩太平,自然,不惜財力物力來建設一些列的佛教的宗教場所。佛教的理念十分受到中國歷代的權貴階級的歡迎,後晉時期的李太后在國破家亡後的臨終之言,就是安排人們在她死後將其屍骨焚燒,送往範陽佛寺,不要讓自己死後做鬼也是個被劫掠的鬼。

由此,也可以看出佛教當時的影響力。《高僧傳》記載了許多中外僧徒焚身之事,有的以自焚圓寂,有的死後焚化火葬。宋代胡寅就說過這樣的一個觀點:佛法傳入中國,因其轉生的觀念吸引了無數人,傳入中國的這一千年來,不信佛家這一套轉世理念的不過幾個人。

所以說,火葬在上層階級的流行,其真正原因無非是佛教的影響力。

而貧苦百姓卻是逼不得已才採用火葬這種國家禁止的喪葬方式,土葬怎麼說也要有「土」,可是作為被剝削的階級,老百姓有嗎?因為貧窮連自己生活都快進行不下去了,還去哪裡給死去的親人找一塊土地埋葬呢?

宋朝火葬在民間的流行也是與此有關,宋徽宗時期中國的人口突破了一個億,然而,國土面積確實歷朝歷代裡最小的一個了。所以,在面對國家人口過多所帶來的壓力,老百姓的權力自然得不到保障,那時,老百姓的生存壓力也大,即便,百姓想去讓自己的親人「入土為安」,可條件不允許。

所以說,老百姓最後把屍體燒成一把灰,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到了清代,中國人口繼續增長,即便在江南這種富庶地區,對於平民老百姓來講,火葬也成為了一種最佳的選擇。在當時,每年的清明節前後,那些沒有能力安葬父母屍體買不起棺材的人就趁著官府不注意的時候連忙把屍體給燒了。

喪葬習俗在中國從古就有,封建王朝為了維護社會等級的森嚴,鼓勵土葬,但是,在民間火葬之風不減甚至愈演愈烈,除了有了少部分權貴階級是為了想實現自己的精神追求,更多的是那些平民百姓們無奈的抉擇。

可以說,中國的老百姓是最偉大的一個群體,古代歷朝歷代被剝削最嚴重的是他們,而當這個群體在面對自己的親人的死亡時卻不能採取被社會主流所認可的土葬,火葬還得趁著官府不注意的時候抓緊時間進行,從中多少也能夠體會一絲他們的苦澀。

自從二十世紀開始,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以節約稀少的耕地。現時中國大陸的火葬比例為53%,美國為26%,英國為70%,日本則超過90%。現今,火葬這一種處理屍體的方式各種各樣,把屍體燒成骨灰,然後,安置在骨灰甕中、埋於土中、撒於水中或空中,甚至以火箭射上太空,只要你能想得到,別人也就能做得出來... ...

但是,這裡面也有規定:

在美國加州,儘管法律容許把骨灰撒在大海,但是,法律卻禁止把死者骨灰撒於私人土地上。翟若適在其女兒、藝人帕米拉自殺後便發現了這個問題。並在其自傳《The Pill, Pigmy Chimps, and Degas' Horse》的其中一章「灰燼的撒播」說到他最後解決了問題,便是把帕米拉的骨灰撒在家附近的一條小河,那是San Francisquito Creek的一條支流,最終會運行到舊金山灣。

參考資料:

『《周禮·秋官》、《後漢書》、《高僧傳》、《列子·湯問》、 《呂氏春秋·義賞》、《荀子·大略》、《墨子·節葬下》、《馬可波羅遊記》、《The Pill, Pigmy Chimps, and Degas' Horse——灰燼的撒播》』

相關焦點

  • 殯葬改革後,土葬實行火葬?北大教授:火葬把人當垃圾燒,有不妥
    古代人對於土葬是十分看重的,我國貴為禮儀之邦,在古人所流傳下來的規矩中就有要求「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棺槨必重,衣食必多,文繡必繁,丘隴必巨」以及「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尤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這句話流傳至今,很多人更是不敢違背。
  • 火葬還是土葬好?北大教授:恢復土葬,土葬更省錢省資源
    土葬更省錢?更節省資源?吳教授提到,土葬比火葬更節省金錢與土地資源,這並不符合實際情況。以北方為例,推行火葬之後,如果能夠買到墓地,可以遷往墓地埋葬,如果無法購買墓地,也可將親人的骨灰寄存在殯儀館,殯儀館每年收取一定的保管費。
  • 農村禁止,農民卻很難接受的4件事:燒秸稈燒土灶,用紅磚和土葬
    但是在可能10年前吧,我老家就已經廢除了燒土灶這個習慣。政府要求改造土灶,以前燒煤燒柴的土灶不讓用,家家都改成了灶臺,就是兩層的那種,上面擺電器,下面擺碗筷之類的。其實國家不讓燒土灶,也是為了避免農民燒秸稈和燒煤,煙霧汙染空氣。
  • 土葬好還是火葬好?北大教授為什麼呼籲土葬?
    家中有人去世,一般進行土葬,但後來火葬越來越多地代替了土葬,成為新進「習俗」。北大教授曾提倡,取消火葬,恢復土葬。那麼為什麼這樣提倡呢?一、逝者尊嚴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的講究。例如,很多農村人不願意火葬,依舊土葬,覺得即使死後也應該軀體完整,火葬明顯與此衝突,並且很多人對火葬是感到害怕的。在剛推行火葬時,發生了不少紛爭。很多地方依舊悄悄舉行土葬,如果被發現,就會直接往逝者身上澆汽油燒掉。其實是沒有人性的,完全沒有考慮到逝者的尊嚴。相信這也與推行火葬的初衷相違背,沒有任何效果。
  • 火葬與土葬的流程禁忌!
    距今已大約有四五千年的原始社會,就有火葬的風俗。國外大約在三千多年前的希臘和印度,也已開始實行火葬,以後逐步流傳,許多國家也相繼採用火葬,但到公元一、二世紀基督教盛行以後,土葬佔了統治地位,直到十七世紀文藝復興,火葬才又開始萌芽,現在歐洲各國基本都採用火葬。國內為了節約耕地,現在也大面積採用火葬。
  • 土葬和火葬你更支持哪一個
    關於土葬和火葬歷來爭論不已,北大教授吳飛是土葬的堅定支持者,他主要的觀點有3個。1、土葬是傳統習俗之一,通過土葬也能讓親情得以延續,後人也能借著機會回憶和先人的點點滴滴。3、人被燒成灰燼,這是對逝者的不尊重,完全是當成垃圾處理,沒有人文內涵,也是對死亡的褻瀆。人作為一種高級情感生物,不應該隨隨便便用火一燒了之,土葬卻可以讓人生命最後的尊嚴得到保證。對於吳教授的第一個觀點,我一半贊成一半不贊成。贊成的是,土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之一,實行火葬,會使傳統喪葬禮俗逐步消失。
  • 為什麼農民覺得火葬像是燒垃圾?老教授給三條理由,字字在理
    現代發展與舊觀念的激烈衝突 前有河南周口在2012年強制剷平兩百多萬座墳墓,後有專家推崇火葬制度,為了能讓農民 更徹底的融入其中,現在農村也建立了很多公墓和火葬場。不知道農民朋友是否好奇,為什麼一定要讓人們摒棄土葬的觀念?
  • 禁燒秸稈之後,農村又禁止燒土灶用紅磚和土葬,看看農民怎麼說
    說起秸稈,可能有很多城裡人都不熟悉。在農村,每年收穫農作物的時候,隨處可見滿地的秸稈。過年農村每年收穫農作物的時候,都會把秸稈曬乾拉回家當飼料餵給牛羊,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農村家裡也開始不養牛羊,秸稈就沒有了什麼用途。
  • 殯葬制度由土葬改為火葬,目的是怎麼儘快處理逝者?
    同樣地,越是為國家社會作出貢獻的重要人物,儀式越隆重和繁瑣,由此來體現對死去的人的崇敬,也是通過儀式的不同,來區分死者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從喪禮中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愛敬之情,安頓了世道人心。在國人心中,傳統殯葬文化不單單是一種傳統習俗,更是一種道德教化和文化傳承。
  • 農村即將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你能接受嗎?
    農村全面實行火葬,阿坤難以接受,但貌似沒有什麼用。近些年,隨著人們對土地越來越重視,佔地的墳也引起了人注意,有人說,農村的墳墓嚴重侵佔浪費土地,為此,應該全面效仿國外,立即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對此阿坤感到很悲痛。
  • 火葬和土葬,各有什麼利弊?選擇哪種方式更好一些?
    我們通過下面的這些內容來敘述:火葬不符合傳統做法中國古代的時候,一直都是提倡土葬的,而且幾千年來我們一直都是沿用的土葬這種方式,可以說土葬是深入人們骨髓裡的東西了。這種方式讓人,尤其是生活在農村裡的人,更容易接受。
  • 越是對一個人好,越是有不好的一面發生,被獨木舟的語錄道出!
    有些人還找朋友訴說自己的苦,卻反被嘲笑,是你把她養成這樣的,你是讓她對你有依賴,習慣了,這也是越對別人好,越是有不好的一面發生。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獨木舟的語錄,她的這段語錄就道出了越是對一個人好,越是有不好的一面發生,文字如下:這是我說的,越對一個人好,越不被珍惜。這也是我說的。如今這些話統統都印證在我的身上。——獨木舟
  • 農村土葬還是火葬爭論不休,三個最新要求又來了,農民:頭痛
    我發小老父親的屍體已經入棺,明日就要下埋,我到我發小老父親的遺像前燒了香,化了紙,而我的髮小和其他兄弟姊妹都跪在靈樞前,看到我前來弔唁,我的髮小哭得很傷心。我的髮小繼續和我發牢騷說,其實他一直是一個比較開明的人,如果不顧及自己在村裡面的影響,他寧願選擇火化。而且老父親在世的時候,也給他交代過,不一定非要進行土葬,也可以對他進行火化。但是他感覺世俗的壓力太大了,於是不得不對老父親進行土葬。其實我發小對於土葬還是火葬的進退兩難的境地,也代表了很多農村人的想法和做法。
  • 浙江溫州:殯儀館骨灰盒強買強賣,否則死人都不給你燒,太霸道了
    近日,網上一則浙江溫州某殯儀館,要求火葬人員必須買本單位的骨灰盒一事,更是驚呆了眾人的眼球。如此直白的強買強賣行為,使得很多網友認為,這已經是溫州辦過喪事的市民以及殯葬業內人員公開的秘密。難怪有網友調侃稱:現在的一些行業太霸道了,連這種錢都不放過,現在連死人都死不起了。
  • 火葬那麼多好處,為什麼農村人死後都還是願意土葬?
    土葬,顧名思義就是人在去世以後,為逝者刨墳墓,進而將逝者埋葬在土裡面,讓逝者安息。相信很多農村的朋友對於土葬已經司空見慣了,認為人去世以後埋在土裡,這是理所應該的,社會在發展,如今安葬逝者的方式也有所改變,國家考慮土地資源等原因,開始全國性的推行火葬,火葬也比較省時省力省土地,可是很多農民朋友並不想把自己的親人火化,他們還是覺得土葬好,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為何只有火葬和土葬成為了主流?
    實際上,不是所有地區的土葬方式都是這樣的,廣東有些地區的土葬方式就與這種方式不同。在廣東如果要進行土葬,同樣先把死者放到棺材裡面,但是挖坑的方式卻不一樣。廣東通常都有「八仙」,也就是八個抬棺者。在下葬前,「八仙」會根據陰陽先生選擇的地點,用挖隧道的方式,挖一個足夠放置棺材的壁龕。把棺材放到壁龕裡面以後,再用磚和泥土封住洞口。
  • 在當下寸土寸金的大環境裡,你支持火葬還是土葬?
    站在個人的角度,我支持火葬、花草葬、海葬等等一切回歸自然、節約土地,死人給活人騰位置的喪葬方式。但是我也會尊重那些堅持土葬的人,畢竟,現在的火葬已經不是理想中的那種形式了。至少我的家鄉目前是這樣,土葬和火葬的區別就是一個棺材裡裝著遺體,一個棺材裡裝著骨灰。火葬只是多了一道去火葬場的程序,談不上節約土地。倒是最近興起的放骨灰匣的墓園造價不菲,似乎成了一個新的賺錢生意。客觀地說,現在還有很多祖墳都是修在山坡上的,沒有佔用良田,也談不上浪費土地,我們家的祖墳就在當地西山上的一片果園裡。
  • 國家提倡過世後實行火葬制度,可是為什麼還有人仍然選擇土葬呢?
    ,其中到底是何原因呢?上了年紀的老一輩,對於他們來說,入土為安的傳統已經牢牢的刻在了他們心裡,都不敢亂去變動老祖宗的規矩;而對於那些偏遠地區的人們呢,由於接受教育的水平較低,對於過世後要進行火葬,內心都是很害怕的,在臨終前,都會把子女交到身邊,交待好一定要土葬,作為後輩來說,一般都會遵從父母的遺願,讓他們入土為安;火葬收費較高
  • 不管你願不願意冰葬來了,看最後的冰與火之歌
    生老病死是人類必須經過的循環,雖然眼一閉什麼都可以不管了,但是畢竟還有一具軀殼留在了世上需要妥善處理,從傳統的土葬,到現在的火葬,最近據說武漢又開始試點「冰葬」。從宣傳看對比火葬,冰葬的效率要高出很多倍,且不會造成環境汙染。但它新事物也有缺點,一個是最終剩餘骨灰太少,可能有些家屬接受不了,還有一個就是貴。整套處理設備結構複雜,造價高而且液氮無法重複利用。因此一般人暫時還沒機會使用這種方式。
  • 為什麼在農村很多人選擇土葬而不是火葬?老農民的回答很有道理
    對於中國人來說,落葉歸根是根深蒂固的思想,很多海外的僑胞在去世之後也會選擇讓自己的子女把骨灰等等送回祖國,《周記》裡面寫到:眾生必死,死必歸土,表明土葬可能才是最終落土之處。雖然現在國家支持火葬,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地區選擇土葬,那麼為什麼會選擇土葬而不是火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