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去哪玩?聽說內蒙古多倫縣的杏花都已經開的漫山遍野了...於是小長假說走就走的旅行就這樣開始了!作為自駕天堂的內蒙古,本次的行程也是比較簡單,有很多很美的地方也都是路(zou)過(cuo)隨手拍,但去過的標誌性的景點也會一一介紹給大家。
到達多倫縣的一早便來到了匯宗寺,一起的小夥伴說她每次來內蒙古都要來匯宗寺走一走,周圍正在維修改建,但掩蓋不住寺廟悠久滄桑的韻味。
多倫縣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太多的輝煌印記,宏偉的匯宗寺也成為多倫古城輝煌繁榮的歷史見證,那些經過歷史洗禮的古代遺址更令人懷古惜今。
多倫淖爾匯宗寺位於錫林郭勒大草原東南部的多倫縣城。早在元世祖忽必烈汗時期,就定名「多倫淖爾」,在這山青水秀、綠草豐美的風水寶地上,建起「夏宮」。歷代元朝大汗都到此地避暑遊獵。
該寺始建於1691年是清王朝敕建的皇家寺院,由哲布尊丹巴活佛主持設計、建造。1732年外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因故移居多倫淖爾,成為整個蒙古地區藏傳佛教中心。
寺廟由匯宗寺廣場、大山門、天王殿、八大菩薩殿、金剛殿、大雄寶殿及其附屬的善因寺,十三座活佛倉,五座官倉和120多座當子房等組成,具有典型的清代中原建築風格,融入蒙古、滿、藏藝術精美內涵,外觀莊嚴華貴,裝飾富麗堂皇,成為蒙古高原建築藝術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1945年8月,匯宗寺的一部分建築毀於戰火,這座百年明寺開始走向衰落,「文革」期間再次遭到破壞,寺中喇嘛也被迫離開寺廟。在匯宗寺的一側建立了新的寺廟,但是當地人和遊客都會選擇來到這座老寺廟轉轉...
關於「多倫淖爾」
源於元世祖忽必烈汗時期,其意思為「七個湖泊」,由相互鄰近的峒幹淖爾、依克達汗淖爾、巴罕達淖爾、空兒貴淖爾、巴彥淖爾、科布多淖爾和烏木克淖爾等組成。在元朝上都城東側,水草豐美,碧波蕩漾,上都河、黑水河、蛇皮河和吐力根河在此匯合成灤河。早在1260年,忽必烈大汗就在這塊風水寶地上,建起夏宮,以後元朝的歷代皇帝在七、八月份炎熱之時,都要到此遊山玩水,避暑狩獵。
關於「康熙會盟」
時輪運轉,清朝為了鞏固北部邊疆的安全,選擇了地理位置重要的多倫淖爾,於康熙三十年5月,康熙帝親赴美麗的多倫淖爾草原,召集外蒙古三部首領與內蒙古各部的49旗王公貴族,禮哲布尊丹巴活佛為大喇嘛,管理外蒙古宗教事務,共商國家統一,各民族共同發展大計,並宴賞各部,商討北部邊疆事宜,對喀爾喀部(外蒙古)編設盟旗札薩克,確立了對外蒙古的統治和管轄,從此外蒙古正式列入清朝版圖,這就是清史上著名的「多倫淖爾會盟」,又稱「康熙會盟」
白音部落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南部的多倫縣多倫湖景區湖畔。這裡由企業發起,村民共同參與開發利用當地旅遊資源建設的綜合性旅遊服務基地,集草原、河流、森林、沙地於一體,無論春夏秋冬,都有他獨特的色彩。
剛一進白音部落,就看到了好多整整齊齊的蒙古包,有的是賣產品的,有的是餐廳,還有一些沒有開放。去的那天還是比較冷的,本以為蒙古包沒有房屋暖和,但是看到後發現好厚實呀,遮風避雨可以說是完全沒問題了!
內蒙古的春天比北京還要晚一些,4月中旬北京的櫻花和桃花都已經開過好幾季落了,但沒想到在5月初居然可以見到含苞待放的杏花,一團團一簇簇的,來草原本想著能不能碰見一片綠油油的大草地,但聽說如果草綠了,花也就被雨打敗了~所以我們還有幸的看到這一片粉色的花花。聽本地人說杏花樹都屬於野生的,結的杏都是可以食用的。
別看多倫縣離北京300公裡,但是海拔1000m+的地方還是比較冷的,晚上出去也要加一件厚外套,所以在北京花開一季之後,內蒙古大草原的杏花才開始含苞待放!
草原是馬的家,來到草原聽說有馬術表演,整個人都興奮了起來。由於我比較害怕像馬這樣的動物,但又好喜歡蒙古漢子在草原上豪爽的性格,所以我帶著一個小膽兒和一大顆好奇的心,來到了馬術表演的場地。
剛開始我們都站在了比賽的圈外,但是看見很多攝影師都在圈裡進行拍照,要拿出專業攝影的態度,和什麼都不怕的精神,跑到了賽道裡...但一開場我就懵了
真心的刺激,每一個騎在馬背上的蒙古小夥都會在賽馬的時候呼喊著,ao....ao....還會轉動手中的馬鞭,每匹馬都跑的超級快,開始我怕有並列的萬一摔到怎麼辦,我就一直拉著挨著我的攝像大哥,寸步不離,後來慢慢的也不是很害怕了,近距離一看,騎在馬背上的小孩好小,可能連20歲都不到。
觀看比賽的人也好多,應該很多都是當地人,也有很多都是馬的主人,直接坐在了黃土飛沙上看這場比賽,可見蒙古人對馬真的是熱愛和鍾情的。
內蒙古的男人不僅馬騎的好,開起車來讓我這個老司機都服!千萬不要跟車走,否則一個不留神,你就容易跟不上車或者跟錯車,然後走錯路...就比如我們!本來聽說有個徒步走的活動,但是因為我們前車的司機跟錯了車,導致我們誤闖另外一片新天地,不過還挺美的!
聽說這個古老的橋是當地人很久之前走的,現在很多的木板都沒有了,但還是有很多調皮的遊客走過去,膽子好大呀,很厲害了!
找了好久才找到森林健走活動的地方,只不過是終點...於是我們幾個人開始了反方向尋找大家!主辦方還有設置尋寶的活動,剛開始我們都不知道寶是什麼,後來看到一位小朋友說是個紅色的袋子掛在樹上的,於是你猜,我們反方向走拿了多少個?其實這些袋子裡裝的小禮品,我們都在終點給其他沒有找到寶的小朋友們了!
在木棧道的兩側都是挺直的松樹,我們去的那天下午還淅淅瀝瀝的下著小雨,所以呼吸起來更是清新。偶爾還會在山包上看到幾枝小野花,開放在綠色的森林中,給路過的行人留下些許芬芳。
夜晚,白音部落還有一場演出,聽到了純純正正的蒙古呼麥,在遠處的天空中放起了彩色會亮的風箏,正抬頭看的津津有味的時候,又忽然的享受了一場煙花的盛宴,可以說是特別感人啦~
內蒙古的篝火表演和其他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說是很有儀式感了!一些主要的人會將一些東西扔到火裡,應該是一種祭祀的形式,隨後點燃(後來了解到是草原上的祭火儀式)!本來很冷的天,卻在濃濃烈火中感受到了溫暖,很多人都手拉手跳起舞來。
天上彩色帶著小燈的風箏也來湊了熱鬧,第一次見這麼美麗的風箏在天空中,發到朋友圈一組動圖也被這麼好看的風箏驚呆啦,可以說內蒙古的人真會玩兒,有大草原真好!
最後最後是我好喜歡的煙花,噼裡啪啦的放了一分鐘多,天空被煙花的五顏六色的煙花點燃,同時也為我這次說走就走的內蒙古多倫縣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期待下次與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