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古渡」的新生機
(中國減貧故事)「千年古渡」的新生機中新社天津9月1日電 題:「千年古渡」的新生機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 張道正乘車前往天津市寶坻區黃莊鎮小辛碼頭村,還沒到村口,便能見到清澈遼闊的潮白河。潮白河在寶坻境內長達百裡,最寬、最深、景色最美處就在小辛碼頭村。
-
點亮千年古渡,從化古村重現光彩
9月30日,從化區太平鎮在木棉村舉辦了以「點亮千年古渡,共賞太平榮光」為主題的太平鎮木棉龜咀渡古村亮燈儀式。據悉,太平鎮木棉村始建於元朝,歷史文化資源豐厚,有五嶽殿、「孝行流芳」牌坊、龜咀古渡、紅砂巖丹霞地貌、以及榮獲「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荔枝皇。龜咀古渡,曾經是從化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在從化的水上運輸史和古驛道歷史中佔據重要位置。
-
江蘇千年渡口,被譽為中國古渡博物館,如今遊客眾多,渡口卻沒了
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歷史文化,而每一條古街也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而想要感受西津渡千年渡口文化的味道,則需要走進西津渡才能慢慢體會。在歷史上,西津渡是我國著名古渡之一,具有重要軍港、客運渡口、義渡碼頭,水上救生和驛道咽喉等功能。
-
千年古渡也小康
小辛碼頭村曾是遼宋時期蕭太后糧食轉運碼頭之一,距今已有千年歷史,至今村內還保留著古碼頭遺址,因此被稱為「千年古渡小辛碼頭」。明朝萬曆年間,時任寶坻知縣袁黃(袁了凡)在這裡南稻北種、教化鄉民,開啟了北方地區種植水稻的先河,加之《了凡四訓》所傳承的善德文化影響力廣泛,使得小辛碼頭村的旅遊產業極富文化內涵。
-
沒有千年古渡與謎一樣的711,就沒有今天的天堂水
歷經四十多年的風光後,神秘的711與千年古渡一同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而天堂溫泉卻始終溫潤了這段歷史,也療愈著無法抹去的歲月......01千年古渡:許家洞乍聽就帶著一股泉眼的意味從郴州市區北行三十餘裡,有紅磚房、綠草地、楓葉路,有一段被遺忘的舊時光,那便是許家洞。
-
西津古渡:鎮江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一眼便是千年
這次給大家介紹的是江蘇鎮江的西津古渡。西津古渡,位於江蘇省鎮江市西邊的雲臺山麓,是國家的4A級景區。這是一條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街,但全長僅五百公尺。這裡有自唐宋以來的青石街道、晚清時期的樓閣、沿坡而建的幾道石門、西邊的小碼頭街仍然保留著唐宋的風韻。漫步在這條古老的街道上,可以領略古街當年繁榮的風貌。
-
點亮千年古渡!昔日從化最繁華地區「光彩」重現
9月30日晚,由太平鎮主辦的以「點亮千年古渡 共賞太平榮光」為主題的太平鎮木棉龜咀渡古村亮燈儀式在木棉村舉行,重新點亮於明朝已是官渡的龜咀渡昔日的輝煌。當晚,燈光點亮了古渡頭,閃耀著璀璨的光芒,伴隨著精彩的表演,人們邊觀賞邊拍照,用鏡頭記錄這美麗的夜景,熱鬧非凡
-
張祜《題金陵渡》中的鎮江:千年古渡口 一幢小山樓
在鎮江西部的雲臺山麓,有一條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街——西津渡。在唐代稱之為「金陵渡」。 小山樓,曾經是唐代「金陵渡」渡口一家客棧的名字。晚唐詩人張祜曾經夜宿小山樓,留下了這般淺吟低唱: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
-
鎮江西津古渡,宛若一幅千年畫卷,在江濤帆影的映襯下風韻依舊
此情此景,不由人感慨百端:現今眼目下,滾滾紅塵早已經吹進了清靜的千年佛門。 西津渡到了,原先滾滾江水就從這塊巨石旁流過。清代以後,由於江灘淤漲,江岸逐漸北移,渡口遂下移。當年的西津古渡,距現在的長江江岸已有300 多米距離。
-
宜昌千年古渡孝子巖的美麗傳說
宜昌江南岸的孝子巖古渡,有記載的歷史長達1500年。隨著長江天塹不斷被徵服,2015年,孝子巖古渡完成了它最後的使命。但作為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聚散碼頭,這裡刻錄著這座城市的光陰變遷。孝子巖渡口是宜昌人沿用了一千多年的古渡口,相傳孝子巖巖壁上曾刻有「蘆林古渡」四個大字。可惜由於時間久遠,巖壁每天遭受日曬風吹,上面的字跡早已風化得無影無蹤。但當年這裡的水上交通確實十分繁忙,不僅有官方設置的各種官船,還有民間捐資設立的「義渡」以及私人往返於兩岸的划子。
-
江蘇鎮江有座千年古渡,孫權曾在此操練水師,被譽中國古渡博物館
這是西津古渡的頭道券門,過了這道門便是經歷了千年歷史的西津渡古街了。西津古渡始建於六朝,作為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最重要的長江渡口,留下了眾多的歷史古蹟。就像這座清代時舊英國領事館樓頂橫匾所刻的「1890」便是一段血雨腥風的記憶一樣,這條古渡街,承載了太多三國時期開始到近代的歷史故事,鄭成功反清復明、梁紅玉兵困十萬金兵、堪稱世界最早救生會的海上救援故事,等等,正是這些珍貴的文物和建築,令人感慨的往事,吸引我們一次次前來,久久徘徊不舍離開。
-
千年古渡再出發 風情瓦卡迎客來
千年古渡再出發 風情瓦卡迎客來 時間:2018-08-06 11:40
-
山水中國(56)|潤州千年覓古渡
三伏天翻閱古籍,得知與此同城的雲臺山麓,有一條古街——西津古渡,穿越千年,唐代碼頭、宋代街道、元代石塔、明代酒肆、清代救生會、近代英國領事館……這條古街就是一座博物館啊,真想去逛一逛。無巧不成書,在鎮江的軍校老班長張洪水召喚,周末就在西津古渡碰面聊天。
-
黃河唯一千年古渡
作為萬裡黃河上唯一以大禹冠名的千年古渡,依山傍水的大禹渡可謂歷史文化深厚。作為一座規模宏大、結構新穎,集灌溉和遊覽為一體的風景區,來的遊人可謂絡繹不絕。進入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殿——禹王殿,過禹王殿,來到了滴水臺階,俯瞰,那一層一層垂直式下降的臺階讓人心生恐懼,只想趕快扶住邊上的欄杆,唯恐一不小心滾下去。
-
寧夏銀川的千年渡口,黃沙古渡上體驗奇特的羊皮筏子過黃河
這些年到處旅行,國內國外各種稀奇古怪的交通工具都有搭乘過,但到了寧夏黃河古渡景區,才真正見識了我國西部地區黃河沿岸古老的民間擺渡工具:羊皮筏子。雖然也曾經在網上看到過羊皮筏子的介紹,但在現實中,這還是頭一回見到「實物」並乘坐,很是新奇。
-
鎮江的西津古渡 古韻悠悠有味道
曾經是依山臨水的西津古渡,由於長江北面瓜洲崩岸,水路北移,如今離長江水道直線距離,有兩公裡多。山倒是如舊,古渡老街,緊依雲臺山,而且向山腰延上,然後到南側的伯先路。若站在山頂的雲臺閣,可俯瞰古渡。從小碼頭街口進去,老街兩側,沿街店鋪,磚牆老樓,雕門繡戶,唐宋風格。時間太早,開業的寥寥,還是那對老夫妻勤快,已經在賣早點。
-
重建平南古渡記
時至2020年,欽州市委、市政府為保護和開發城區歷史文化街區,議重建「平南古渡」牌坊,並著有關部門籌資興建。數月後,「平南古渡」牌坊神速完工。重建的「平南古渡」牌坊,採用優質芝麻花崗巖石材,荔枝面;牌坊通高8米,寬11.5米;中門寬5.2米,兩邊立柱為60 x60(公分),側門寬1.75米,立柱為50 x50(公分);牌坊三門四柱增高增寬更顯端莊大氣;抱鼓石為銅鼓造型,更具地方特色;匾額「平南古渡」和楹聯「山明海靜」「鏡清砥平」引用鍾繇小楷書法(楷書鼻祖),更顯「高古純樸、超妙入神」。
-
千年西津古渡裡,隱藏著整個鎮江最為精緻的民國風酒店
西津的交通史上留下了許多重要的地點,西津古渡依山而建,風景秀麗,李白、孟浩然、張老、王安石、蘇軾、美國管理人員、陸遊、馬可、波羅等都在此等候。古代人只留下了一些詩篇,散發著千古風韻,而西津渡仍屹立在江岸,山麓約1000米,依山而建,但清代以後,由於河灘堆積,江岸逐漸北移,渡口就在玉山腳下的超岸寺旁,當年的西津古渡如今距長江岸已超過300米,很難再重現古渡的風貌。
-
宜昌千年古渡孝子巖的美麗傳說你知道嗎?
宜昌江南岸的孝子巖古渡,有記載的歷史長達1500年。隨著長江天塹不斷被徵服,2015年,孝子巖古渡完成了它最後的使命。但作為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聚散碼頭,這裡刻錄著這座城市的光陰變遷。孝子巖渡口是宜昌人沿用了一千多年的古渡口,相傳孝子巖巖壁上曾刻有「蘆林古渡」四個大字。可惜由於時間久遠,巖壁每天遭受日曬風吹,上面的字跡早已風化得無影無蹤。
-
京口瓜洲一水間,西津古渡望千年
西津渡被稱為「古渡」,名副其實。考古證實,這裡5000多年前就開始有人類活動,遠古時代這裡就是天然港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也非常悠久,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就是吳楚通津的古渡。三國至唐代,稱「蒜山渡」,是著名的江南古渡,諸葛亮和周瑜定計火燒曹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