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瑞克·陳:臺灣能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戰爭中學到什麼?

2021-01-20 觀察者網

導讀:近日,總部位於日本的《外交學者》(The Diplomat)雜誌在網站上刊載美國空軍顧問的文章,總結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戰爭的經驗教訓,為臺灣防務出謀劃策。觀察者網翻譯本文,謹供讀者參考。

【文/埃瑞克·陳 譯/觀察者網 由冠群】

這位臺灣陸軍少校俯身在地圖上劃了一個弧形。「無人機的擴展航程已可以覆蓋這麼大的範圍,這意味著現在一切都成了目標。我們該如何防禦呢?」說完,他滿懷期待地看向我方代表團。

我方一位團員站了起來,臉上浮現出一絲騙人似的微笑。「好問題。但請允許我先陳述兩點,第一,你們的對手就是不用無人機也能打到你。第二,無人機是一種不對稱武器。是你們的對手來進攻你們——你們應該讓他們擔心如何防禦你們的無人機。」

這番話引來了一片竊竊私語。後來休息時,這位少校找到我。「那個人很好戰嗎,還是什麼?」——少校點頭微笑,想讓我同意他的看法。「不,她很現實,」我回答說。「現在事態已經發展到了不好戰反倒會很危險的地步。」這位少校看著我,一臉迷惑(可能他在琢磨是不是整個美國代表團都寧願在烈火中共進午餐)。

然而,最近剛結束的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戰爭已經有力證明了我這位同事的建議是非常明智的。從衝突結束後發表的各種總結報告中,我發現了臺灣軍方應該吸取的三個主要教訓。

開打無人機遊戲

在臺海衝突的作戰想定中,制空權和制海權是最受關注的焦點。臺灣的「整體防衛構想(ODC)」強調「濱海決勝,灘岸殲敵」,而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表的文章則回應稱,解放軍將注重發動「聯合火力打擊」,大規模使用飛彈力量摧毀臺灣的空防力量並癱瘓其防禦能力。

臺灣「整體防衛構想」示意圖 圖片來源:防務報告書

然而,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戰爭所給出的最重要也是最明顯的教訓是,通過大規模使用無人機系統,地面部隊有可能在局部地區廉價複製強大空軍的部分作戰效能。

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們來看亞塞拜然的例子。亞塞拜然人在戰爭中使用了巡弋式炸彈(自殺式無人機)、帶有制導炸彈的中型攻擊無人機、配合火炮使用的偵察無人機,這些武器產生了毀滅性的殺傷效果。面對一個擁有堅固防禦工事的對手,亞塞拜然發起的無人機打擊嚴重損毀了亞美尼亞的固定指揮所、後勤中心和部隊集結地,極大削弱了亞美尼亞的防禦能力。亞美尼亞的重裝甲部隊也享受到了同樣待遇,只是損失更大;亞美尼亞坦克在空曠地域沿著不難預測的行動路線向前推進,亞塞拜然無人機抓住機會摧毀或俘獲了約240輛坦克。摧毀亞美尼亞的裝甲和機械化部隊至關重要,這使得亞塞拜然輕裝特種部隊在炮兵支援下佔領了山區防禦要點「舒沙」,從而勝利結束了這場戰爭。

如果解放軍成功登陸臺灣,那麼臺灣就將處於戰略防禦狀態。考慮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所具有的空中優勢,是否擁有能夠規避雷達搜索的小型無人機就可能意味著臺灣軍隊是否擁有在解放軍高度脆弱時發起攻擊的能力,如果臺軍沒有無人機那就只能在交戰時被動防禦。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會像那些亞美尼亞人一樣被困在某一特定地域,拼死補充給養以維持其繼續進攻的能力,之後它們將沿著可預測的路線向臺北推進。與一開始就在海上摧毀其入侵船隊相比,這種情況實際更糟,因為一隻建制不完整且又士氣低落的登陸部隊將無法輕易撤退,他們將一直吸引後方向其投送大量資源。如果美國海空軍摧毀了這隻登陸部隊獲取後續補給的能力,那這隻部隊基本上也就成了一枚棄子。

釋放欺騙誘餌

與臺灣軍隊相比,解放軍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它能夠實施飛彈飽和精確攻擊。在過去十年裡,精確對地攻擊巡航飛彈和短程彈道飛彈大量擴散,這使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部隊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擁有彈種最多的飛彈部隊」,而且現在的火箭軍部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好地融入到了解放軍的戰區作戰行動中。

此前,二炮部隊(現在的解放軍火箭軍部隊前身)發展短程彈道飛彈是為了抵消預期中臺灣空軍作戰平臺和飛行訓練的質量優勢;直到1996-2000年,大多數分析家仍然預測在交戰時臺灣空軍能戰勝解放軍空軍。然而,為了證明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實力已獲得了快速提升和發展,解放軍火箭軍的關注重點已不再是發展短程飛彈來摧毀臺灣的防禦能力,而是發展中遠程高超音速武器來對抗和威懾美國的幹預行動。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戰爭展示出了另一種可能性。亞塞拜然使用了大量的「無人」安-2雙翼飛機作誘餌去定位亞美尼亞的防空系統和炮兵部隊。這些誘餌的技術含量很低:飛行員們只是駕駛這些廉價的雙翼飛機飛向亞美尼亞防線,然後用皮帶綁住控制裝置以保持航向,再跳傘逃生。在攻擊型無人機的配合下,這被證明是一種暴露並鎖定敵方防空系統的高性價比戰術。

同樣,臺灣軍方也可以大規模擴建一支廉價的誘餌機隊,其主要任務是加大敵方的目標測算成本並迫使敵方消耗自己的飛彈。這可能是一隻擁有無人機、雙翼飛機,甚至是老化戰鬥機的混雜機隊:臺灣正在逐步淘汰現有的F-5戰機,而這些戰機可被重新用作飛彈誘餌。臺灣擁有比亞塞拜然更先進的技術,無人誘餌不但可以假裝攻擊入侵部隊,還可以假裝攻擊中國大陸,從而迫使解放軍增加開支加固基地、防禦飛彈/無人機進攻並加深中共領導層的恐懼感,使其意識到攻擊臺灣也會使大陸受損。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在臺灣出臺「整體防衛構想」前,臺灣戰略主要是想建立一個縱深防禦體系,每一軍種各自為戰:臺灣的海軍陸戰隊負責保衛外島直至被擊潰;海軍在臺灣海峽作戰直至被擊潰;陸軍進行反登陸作戰;空軍則先躲藏在諸如佳山基地這樣的山洞中,避過解放軍火箭軍和空軍的首輪打擊後再出擊作戰。40多年來,這一計劃基本上是一成不變的,而且完全可以被預測出來——特別是在許多行動細節已被中國情報部門竊取之後。

不僅臺軍的作戰行動有可被預測到的風險。由於臺灣的裝備主要來自美國,所以臺軍也養成了很多美軍的習慣——不僅是美軍的作戰方式,還有軍種文化和各軍種為爭奪軍費和採購裝備而展開明爭暗鬥,從而刺激它們去購買高端武器裝備。雖然已有汗牛充棟的文章建議臺軍從採購高端裝備轉向採購非對稱武器,但卻很少有人注意到轉換思維方式具有怎樣的實戰價值。

對亞美尼亞人來說,思維僵化被證明是致命的。雖然在戰爭爆發前就已有所了解,亞美尼亞人肯定會以靜止不動的「戰壕防禦」戰來對抗亞塞拜然人,但變化遲緩就意味著亞美尼亞最終派出了大批志願兵,他們是由參加過1994年戰爭的老兵所訓練,要端著木槍去打一場陣地防禦戰。但這些志願兵隨後就變得士氣相當低落,因為他們所遇到的戰爭樣式和舊蘇聯式火力消耗戰毫無關係,這種消耗戰曾幫助亞美尼亞獲得了1994年戰爭的勝利。這些亞美尼亞人被困在原地無法動彈,之後就被逐一消滅——不僅是在戰位上的肉體被消滅,而且在精神上也被擊垮。

亞美尼亞軍隊遭到亞塞拜然無人機打擊

就臺灣來說,這一教訓要求臺軍能夠思考多種作戰形式,而不是僅局限於美軍模式,即派遣遠徵軍、戰鬥圍繞空戰進行、高機動,並有龐大的資源和人力基礎作後盾。臺灣並不需要去操心那些美國模式所要解決的問題,臺灣也沒有美國那樣的資源和人力基礎。此外,不拘泥於一種作戰形式意味著要有更大的思維靈活性,要能夠從多種作戰形式中吸取教訓。例如,芬蘭、瑞典和新加坡在裝備和所受威脅方面都與臺灣的防務形勢有一些相似之處;另一模式,特別是對臺灣預備役部隊而言,是要實踐自己從美國20年反遊擊戰中學到的經驗——特別是遊擊隊的作戰方法和技巧。

思想武器庫

幾年前,在一次美中關係的周期性衰退中,北京採用了它慣用的一種方式來表達不滿:切斷美中兩軍交流。一位憤怒的軍事學院教授給我打來電話,想證實自己計劃了一年的中國區域研究之旅是否最終泡湯了。

我很遺憾地確認了這一現實情況,但我試圖讓他振作起來:「你知道,你們班的學生在臺灣也可以學到不少東西。」電話另一頭微微停頓了一下。「是的,但是……我們只會看到很多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舊裝備。」(我當時就想指出,任何一次去中國的旅行都只會看到很多上世紀80年代的解放軍老裝備,但我忍住了沒有說這句俏皮話。)

當我現在閱讀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戰爭的戰後報告時,我想到了當初這番對話。亞塞拜然以創新方式混合使用新舊武器裝備(新裝備也大多不是先進裝備),巧妙地將原被認為是亞美尼亞優勢的堅固防禦體系轉化成了致命弱點。比裝備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這些裝備。

當然,中國肯定不是亞美尼亞,但另一方面,臺灣的經濟實力也明顯強於亞塞拜然:臺灣的國內生產總值大約是亞塞拜然的14倍,而且臺灣還掌握著更先進的技術。臺灣最近展示了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即它能綜合運用組織和技術的力量(這是名副其實的「思想武器庫」)去擊敗形形色色的對手,無論這個對手是新冠肺炎還是北京發動的信息戰。臺灣能否生存下去將取決於其能否不斷進行試驗,使用這種思想武器庫去抗衡擁有更強大武力的對手。這就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戰爭給出的最終教訓,這條教訓濃縮在老英國特種空勤團(SAS)的座右銘中:「狹路相逢勇者勝。」

(觀察者網由冠群譯自「外交學者」網站,作者為美國空軍戰略博弈研究處(Checkmate office)顧問)

相關焦點

  • 臺灣能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戰爭中學到什麼?
    導讀:近日,總部位於日本的《外交學者》(The Diplomat)雜誌在網站上刊載美國空軍顧問的文章,總結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戰爭的經驗教訓,為臺灣防務出謀劃策。觀察者網翻譯本文,謹供讀者參考。【文/埃瑞克·陳 譯/觀察者網 由冠群】這位臺灣陸軍少校俯身在地圖上劃了一個弧形。「無人機的擴展航程已可以覆蓋這麼大的範圍,這意味著現在一切都成了目標。
  • 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的戰爭,亞美尼亞真的失敗了嗎?
    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我認為最主要原因在於亞美尼亞長期在俄、美國之間當牆頭草,搖擺不定。尤其是後來還被美國忽悠得言聽計從,等於是瘸了。亞美尼亞陷入今日的悲慘境地可以說是咎由自取。目前,亞美尼亞已經將納卡讓給了亞塞拜然,當地居民臨走時,寧願燒掉祖業也不讓給亞塞拜然,呈現了國破山河在的悲涼。
  •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衝突不斷百年恩怨,為何俄羅斯能調停?
    在俄羅斯的斡旋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戰爭落下了帷幕,咱們先跟隨鏡頭來到這兩個國家,位於黑海和裏海之間的這片區域一般被稱為高加索地區,而大高加索山脈就是南歐和西亞的分界線。亞美尼亞西接土耳其,南接伊朗,北與喬治亞相鄰,東臨亞塞拜然,不過咱們注意啊,在亞美尼亞南邊有一塊亞塞拜然的飛地,叫納希切萬。
  • 亞塞拜然大獲全勝,亞美尼亞被迫籤定城下之盟,俄羅斯獲得什麼
    卡拉巴赫戰爭結束,表面上亞塞拜然大獲全勝,亞美尼亞被迫籤定城下之盟。一個半月來,由於外國的幹預,激烈的戰鬥斷斷續續地進行著,多次但毫無意義的臨時休戰。總之,巴庫和葉里溫都做了總結,雙方都很清楚。亞塞拜然宣布了著名的三方協議籤署日,這幾乎是一個全國性的節日。
  • 亞塞拜然亞美尼亞打得如火如荼,到底為了什麼?
    亞美尼亞是一個內陸國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基督教國家。在1922年至1991年期間,兩國都是蘇聯的一部分。  9月27日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率先發動軍事進攻。連日來,衝突已造成包括平民在內的人員傷亡。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什麼打仗?
    ,情況更加惡化,我當時從伊朗先到亞塞拜然,後經喬治亞南下亞美尼亞,這個順序不是隨意安排的,而是故意為之。我說是的,他也並沒有再說什麼,微笑著幫我辦理好了亞塞拜然籤證。由此可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兩國的積怨多深,在兩國旅行期間,為了不引起雙方民眾的不滿,我也儘量不提隨後要去亞美尼亞旅行,也不說我曾到多亞塞拜然,現在想來,還挺有意思的,哈哈哈!
  •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為什麼水火不容?亞美尼亞民族的悲慘歷史!
    相信大家都知道了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戰爭已經告一段落了,最終以亞美尼亞的割地賠款結束,亞塞拜然雖然傷亡也不小,但是還是贏得了最終的勝利!戰爭已經結束了,但是相信很多人依舊不知道他們倆為啥這麼大仇恨,動不動就開戰!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一下:
  •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邊界衝突有可能引發重大地區戰爭或核災難
    亞美尼亞SU-30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之間持續的衝突始於7月12日在亞美尼亞的塔武什省省以及亞塞拜然的託夫茲區邊界。衝突爆發後的四天內,雙方已經在使用重型火炮,坦克和無人駕駛飛機。同時,亞塞拜然軍方正試圖通過攻擊亞美尼亞軍事陣地來獲得塔沃什省的新陣地,亞美尼亞陣地在2016年戰爭後已經現代化。由於這些行動,亞塞拜然方面報告了重大人員傷亡。波拉德·加希莫夫少將,伊爾加·米爾佐耶夫上校和亞塞拜然軍隊的13名軍人被打死。
  • 亞塞拜然亞美尼亞新仇加舊恨,這背後都有些什麼事?
    這不禁讓人懷疑,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國究竟有什麼樣的深仇大恨,能在停火協議生效後再起衝突,這背後又都有些什麼事情呢? (源頭)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的「舊恨」,究竟是什麼樣的「恩怨」能讓兩國變成這個樣子的。
  • 伊朗對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戰爭的立場的真相是什麼?
    西北各省最高領導人的代表說,卡拉巴赫是一塊被佔領的土地,應歸還給亞塞拜然人 2020年10月5日 在伊朗西北邊界,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在爭議地區納戈爾諾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前世今生
    到一戰的時候,亞美尼亞人遭遇了一次劫難,奧斯曼土耳其戰爭部長親自率軍進攻俄羅斯高加索地區,被打了個大敗仗,輸部長回來就說了,這仗打輸了不是因為我蔡而有內鬼,誰呢?亞美尼亞人他們信基督教,俄國人信東正教,東正教也屬於基督教,所以這群人肯定是叛國了。於是土耳其開始對亞美尼亞進行了種族滅絕行動,先是清洗軍隊中的亞美尼亞人,然後逮捕了社會中亞美尼亞知識分子跟領袖。
  • 亞塞拜然國土,為什麼被亞美尼亞一分為二?
    納卡地區的亞塞拜然人大量外逃到東邊的平原地區,亞美尼亞人取代了亞塞拜然人,成為了納卡地區的主要民族。而納希切萬地區因為地處深山地區,這裡的亞美尼亞族和亞塞拜然族人口比重變得十分接近。1905年,亞美尼亞人佔該地區人口的45%,亞塞拜然人佔55%。兩個民族因信仰、土地之間的矛盾愈加尖銳。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何衝突不斷?一戰時期,土耳其就在攪局
    就姑且叫做納卡戰爭吧,今天我把納卡戰爭這件事情的由來,好好給你捋一捋。我看網上很多的專家就是在胡說八道,我也是實在忍不住了。 要了解這個爭端的來源,有一個基礎,你必須要知道:亞美尼亞是基督教國家,亞塞拜然是伊斯蘭國家。對比來看,你可以把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看做印度和巴基斯坦,而納卡地區就是克什米爾。
  • 亞美尼亞為何不去打亞塞拜然的飛地納希切萬?
    亞塞拜然的飛地納希切萬和亞美尼亞並不存在任何領土糾紛問題,它們的邊界是清晰的。如果亞美尼亞攻擊亞塞拜然的納希切萬,那就是赤裸裸的侵略,首先從道義上是站不住腳,另外,亞美尼亞也承擔不起相應的後果。上個世紀90年代,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就因為領土問題發生了激烈交戰,亞塞拜然在那次戰爭當中失利了,亞美尼亞就佔據了亞塞拜然的納卡地區以及臨近亞美尼亞的地區。所以包括納卡地區及亞美尼亞在上個世紀90年代佔領的亞塞拜然的土地屬於有爭議的領土,在有爭議的土地上進行戰爭或許能被人好理解,沒有爭議的領土上戰爭,那就是赤裸裸的侵略,國際社會也不會認同。
  • 亞塞拜然才是受害者?俄公布一組戰爭照,亞美尼亞向全世界撒了謊
    亞美尼亞是最大輸家前不久,為期6周的納卡戰爭終於結束了,俄羅斯維和部隊開始展開維和行動,而這次戰爭的最大贏家自然是亞塞拜然了,拿下了納卡東南部大部分領土,還加強了對飛地納希切萬的控制。兩國之間的實力差距戰爭期間,亞美尼亞多次告捷,不是昨天突襲讓亞塞拜然造成損失,就是今天擊落敵人無人機,但俄羅斯隨軍記者拍下的一組照片告訴人們,亞美尼亞向全世界撒了謊。在維和部隊進入納卡之後,兩旁的公路上鋪滿了亞美尼亞和納卡軍隊士兵的遺體,基本上走一段路就能發現一堆遺體以及報廢的戰車,但亞塞拜然士兵的遺體卻非常少見。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愛恨情仇
    亞美尼亞民族的命運是極其悲慘的,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奧斯曼土耳其為了預防信仰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叛亂,對居住其領土內的亞美尼亞人進行了種族大屠殺,這場屠殺使得100-150萬亞美尼亞人死於非命,直到如今,土耳其仍未承認這場屠殺,這成了烙印在亞美尼亞人心中不可磨滅的屈辱和傷痕,這也是亞美尼亞和土耳其一直不和的歷史原因。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又在卡拉巴赫打起來了
    路邊的攤販都是亞塞拜然人,「我們之間從來沒啥問題,至少在做買賣時如此。」生意,永遠是能跨越族群和宗教矛盾的橋梁。過海關時,即便喬治亞語說的不利索,司機也能拿彼此共識的俄語稱兄道弟一番,一副黑白兩道通吃的大佬派頭。
  • 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有何矛盾?
    高加索地區,南北包括大高加索山脈、小高加索山脈、亞美尼亞高原北部,東西是從裏海到黑海。高加索地區有四個國家,俄羅斯、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後三個稱為高加索三國。本文講述的是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的矛盾。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大打出手,這兩個國家有什麼恩怨情仇?
    在奧斯曼土耳其建立大帝國的同時,亞塞拜然人並沒能有如此成就。其生存的區域內形成了若干個小的汗國,至1747年時有多達23個小國家。由於地理上的因素,它們大多被南邊的伊朗所控制,愈是靠南的亞塞拜然小汗國,波斯化的影響也就愈大。
  • 亞美尼亞為何戰爭失敗,割地賠款?亞塞拜然26年臥薪嘗膽終成功
    亞美尼亞的武器裝備確實落後 來自亞美尼亞方面報導稱,亞美尼亞隨著戰爭失敗,國內開始反思:反思的主要結果在亞美尼亞方面還在依賴上個世紀90年代戰爭的勝利。亞美尼亞軍隊現代武器供不應求,防空系統無法擊退亞塞拜然無人機的襲擊,沒有無人機反擊,沒有先進反坦克飛彈、電子對抗系統。但是,即使武器這個因素也不是主要因素。亞美尼亞的政治領導人實際上「出賣了」卡拉巴赫地區,而將卡拉巴赫地區留給了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對卡拉巴赫地區軍事援助微乎其微。主要是將亞美尼亞志願部隊被派往衝突地區。採用這種方法,亞美尼亞人根本沒有獲勝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