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小區,不用刷卡,而是直接刷指紋。最近,蘇州一小區引入了一套「高大上」的小區管理系統——指紋識別系統。據業主委員會說,該系統不僅方便住戶進出方便,還能有效降低小區的各種安全隱患,如群租、盜竊等。對此,小區物業和業主們卻是意見不一。律師表示,業主的指紋也是隱私之一,錄入需謹慎。據了解,目前,不少用人單位,確實有利用指紋識別系統,作為上班打卡考核系統,但這一系統用在居民小區管理上,確實比較少見。
藍牙、門禁卡、指紋識別
小區「高大上」!小區門口,安裝三個進出門禁系統
昨天下午,揚子晚報記者在蘇州市吳中區的金珺花園小區看到,在小區的每個門衛室外面的牆上,都掛著兩個機子,一個是指紋識別系統,一個是刷卡系統。行人、騎自行車的人和開電瓶車的人在進入小區之前,在指紋識別系統前面停住,將手指放在發著綠光的屏幕上,約兩秒之後,「嘀」的一聲,小區門自動打開了。或者拿出門禁卡,放在刷卡系統上,門也自動向兩邊分開。
那麼,陌生人混進小區該系統會作何反應?揚子晚報記者對指紋識別系統這新玩意進行了試驗。記者站到機子前,仿照居民將手指按在屏幕上,結果是無法識別,門禁緊閉。
在門禁旁邊是汽車進出閘口。「汽車現在使用的是原來物業配的藍牙系統,租了車位或者買了車位的車主,物業就配發一個遙控,通過藍牙可以控制門閘。但是這種太老舊了,我們考慮以後也要換的。」金珺花園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劉動介紹道。
金珺花園位於蘇州城南市郊,是一處商業住宅。據劉動介紹,金珺花園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一共兩期,現有4700戶左右,大概18800口人。
忘記帶卡,門禁卡隨意複製,而且每月要升級
業主委員會:起因是,門禁卡實在不安全,又不方便
劉動告訴揚子晚報記者,金珺花園小區在2014-2015年間一直使用的是刷卡門禁系統,但許多居民對此頗有微詞。「老年人記性不好,經常忘記帶卡,租戶如果要辦理門禁卡需要出錢,很多人都不願意辦理。」
對此,劉動顯得很無奈。他們曾經嘗試門禁卡和暫住證、市民卡、公交卡、IC卡混合使用,但效果並不明顯。「卡掏來掏去,大家還是覺得麻煩。我們強制大家帶卡,但租戶對於辦理門禁卡的抱怨還是比較大。」
另外,刷卡門禁系統除了卡攜帶不方便,還存在著安全隱患。如果門禁卡丟失,物業不能對門禁卡消磁,撿到門禁卡的人可以憑卡進出小區。劉動表示,雖然業主委員會的系統可以幫助掛失丟失的門禁卡,但是物業的系統不能掛失。「而且,刷卡門禁系統每個月都要升級,不然就不能用,現在指紋識別系統就省得他們一個月跑一次。」特別是,隨著這兩年不少小區有門禁卡隨意複製的新聞,居民對刷卡門禁系統的安全係數提出質疑。
沒有用指紋識別系統之前,小區一個月大概要發生10-20起盜竊案
試點一年來,幾乎沒有盜竊案,還可以防止群租
金珺花園二期從去年7月份開始試點運用指紋識別系統。劉動告訴揚子晚報記者,他們在小區入口安裝了四個高清攝像頭,通過指紋識別系統和攝像頭的相互對證,可以將指紋信息與人員迅速對應,如果是可疑人員,可以直接交與警方,保障小區的安全,降低小區的盜竊率。「在二期,沒有用指紋識別系統之前,一個月大概要發生10-20起盜竊案,但是現在一年幾乎沒有盜竊案,偶爾有一兩起,最後也會破案。」
據小區物業負責居民指紋採集的員工吳潤妹介紹,對於採集來的指紋信息,小區駐崗民警可以和小區業主委員會共通,民警通過審核這些租戶信息,可以有效管控租戶。「有些租戶沒有暫住證,可以在這邊直接辦理。另外,信息有問題的人也就不敢到這兒租房了。」王阿姨是金珺花園的租戶,因為一直在蘇州沒有時間回老家置辦身份證,所以一直使用著已經過期了30年的身份證。工作人員將王阿姨的身份證交給民警,民警利用警方系統核實王阿姨的身份後,吳潤妹才讓王阿姨錄入指紋。
對於群租,劉動表示,每個小區都覺得「頭痛」。「我們小區也曾經有因為群租而引發火災的慘痛經歷。90平方米的房子裡住了7戶人家,東西都堆滿了整個房間,一點火星就引發了火災,幸虧我們發現得早。而引進指紋識別系統,就可以有效地控制這些群租現象。」
「我們給每個錄入指紋的居民編號,業主編號的首位是1,後面是幾幢幾戶,最後是這家第幾位。租戶編號首位是2,後面是幾幢幾戶,這一戶的第一個人最後以為就是1,這樣看編號末位,我們就清楚這一戶租給了多少人,方便我們對租戶進行管理。」吳潤妹一邊錄入信息一邊告訴記者。
引進指紋識別系統,並沒有通過業主代表大會
指紋大面積破壞,如大面積脫皮,會影響使用
「二期根據南北方位分了幾個小區域,試點比較方便。在二期試點感覺不錯,我們就想著要不把這個系統引進整個小區。」不過,劉動也表示,他們業主委員會決定引進指紋識別系統這個事,並沒有通過業主代表大會。
劉動表示,因為有了二期試點的「優異」效果,業主都比較支持安裝指紋識別系統,雖然沒有舉辦業主代表大會,但在引進之前,曾隨機在小區門口詢問過小區業主們,大家都認為,為了小區的安全和進出方便,引進指紋識別系統是個好主意。「還有人建議引進人臉識別系統,但它存儲數據量不夠。我們還考慮過指紋加密碼,但密碼業主有可能透露給他人,還是唯一的指紋比較好。」
「現在因為很多人還沒有適應指紋識別系統,所以我們現在保留著刷卡門禁系統。等以後都適應了,我們就會撤銷刷卡門禁系統。」據劉動介紹,金珺花園二期最早試點的AC區即將撤銷刷卡門禁系統,但是具體何時撤銷,目前還不清楚。
不過,指紋識別系統並不是無懈可擊的,業主委員會技術委員王文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指紋識別系統,一個月也需要維護升級一次。「升級只是軟體本身升級,就像電腦裡的那些軟體一樣,不會丟失數據,這期間不影響使用,颳風下雨也不會影響。但是,如果指紋大面積破壞變化會影響使用,如大面積蛻皮。這期間最好重新錄入指紋。」
怎樣錄指紋?業主報房號,租戶帶上身份證即可辦理
在金珺花園警務站,揚子晚報記者看到有幾個居民正在錄入指紋。在錄入指紋之前,工作人員先確定是業主還是租戶。「如果是業主,已經登記過直接報放好就可以不需要身份證,直接錄入指紋,如果是租戶需要身份證才能辦。」業主在錄入指紋之前先報自己住在哪一幢,哪一戶,叫什麼名字,工作人員在電腦後臺找到對應的住戶,對比姓名,核對正確即可錄入指紋。租戶則直接拿出身份證,工作人員將身份證放在身份證感應器上,感應錄入租戶的身份信息,再錄入指紋。
「目前,小區二期居民的指紋已經基本採集完畢,一期已經採集8000多人。」據劉動介紹,小區每個大門都裝有指紋識別系統,每一個機子可以存儲3萬條左右,總容量是20萬條,完全夠用。「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經常有業主忘記帶卡,特別是老年人。」
居民:有安全感!但靈敏度不夠,而且涉及隱私
剛錄入指紋的業主王女士在小區門口趕緊試了試指紋識別系統。但是,王女士第一次實驗沒有成功,手放在機子上,門禁沒有反應。旁邊的門衛說:「再試一次,放正,用力一點,放久一點。」第二次試驗門禁成功打開。「有這個挺方便的,但感覺不是特別靈敏。」王女士有些不滿地說。
業主陳先生表示,白天小區人流量比較大,指紋識別系統和刷卡門禁系統都差不多,形同虛設。「但是在晚上的時候指紋識別系統讓人覺得安全很多,不用擔心有人尾隨什麼的。」
租戶劉女士認為,現在用指紋識別系統,不用再辦門禁卡和升級門禁卡,還是很方便的,而且指紋識別系統主要是讓人覺得更安全。「租戶錄入指紋有效期只有一年。」
不過,50歲的業主劉先生表示不能理解。「這是我家,我自己進去幹嘛要搜集指紋?直接放我進去就好。」而租戶張先生一直隨身門禁卡:「還是用門禁卡比較好,我不想去錄入指紋,個人信息可能會洩露。」
業主委員會:該系統是內部網絡不外傳,由廠家獨立編碼而成
對於居民關於指紋識別系統是否會洩露個人隱私的疑問,劉動表示,指紋識別系統錄入的信息,只用於門禁系統。「這只是一個專門用來開門的內部網絡系統,不對外公開,更不會放到網上,所以不會導致隱私洩露的。」
「即使如果公安那邊需要的話,也是需要向我們申請的。」劉動表示,他們錄入居民指紋等信息的電腦是加密的。「我們金珺花園的指紋識別系統是獨立系統,指紋與系統對應,其它指紋系統無法識別,是由廠家獨立編碼而成。」
專家:錄入信息需謹慎 信息保護要切實
江蘇華為律師事務所律師倪志涵表示,個人指紋和身份證上的其他各種信息無疑屬於公民隱私範疇,受法律保護。所以小區進行住戶的信息採集需要謹慎。不過,保護也不等於一律不準使用。
「在現代社會發展階段,不被各種機構組織使用個人信息的人幾乎是不存在的。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正當使用又不被違法洩露。」倪志涵表示,物業管理單位和業主委員會需要做出切實的承諾和措施保護住戶的隱私。從另一方面來說,關鍵在於指紋識別系統是否經過業主代表大會審核,如果不是,業主有權抵制。
資料連結:
指紋識別系統主要依據是:人的手掌及其手指、腳、腳趾內側表面的皮膚凸凹不平產生的紋路會形成各種各樣的圖案。這些紋路在圖案、斷點和交叉點上各不相同,也就是說,是唯一的。依靠這種唯一性,可以把一個人同他的指紋對應起來,通過比較他的指紋和預先保存的指紋進行比較,就可以驗證他的真實身份。這種依靠人體的身體特徵來進行身份驗證的技術稱為生物識別技術,指紋識別是生物識別技術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