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爾苦行僧被叫做Baba,意思是「聖人」。他們被看成是來凡塵普度眾生的「神的使者」,受到人們的尊重。加德滿都的苦行僧多喜歡聚集在當地最大的露天火葬場―――巴格馬蒂河邊的帕舒帕蒂神廟附近居住。
印度教認為,人需要經過多次的輪迴才能進入天堂。苦行僧 之所以折磨和虐待自己的身體,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身體看作是罪孽的載體。苦行僧希望通過把物質需求降到最低來獲得心靈的解脫,得到神的庇護和恩,從而擺脫無盡的輪迴之苦。
以上文字摘錄自百度。
苦行僧因獨特的行為和人生模式拉開了與普通人的距離。我等天朝俗人不諳宗教譜子,沒有信仰和對彼岸的嚮往,對純粹而高尚的宗教自然會感神秘和迷茫。很久以前聽說過苦行僧,也看過些照片,此次尼國之行有個願望就是想看看苦行僧,想知道為什麼怎麼樣等五個W。
由此我兩次在學生陪同下來到帕舒帕蒂神廟觀察並拍攝。
帕舒帕蒂神廟是加都的印度教廟堂,這個廟子後邊有條河叫巴格瑪迪河,這條源自喜馬拉雅的河不過二三十米寬,旱季裡更是水流小而淺,水面漂浮著雜物,有小孩在河裡打撈死者的遺物。河靠廟子那一岸邊有若干燒屍的臺,這裡的人死了被抬在架著柴火的乾柴上,任憑烈火燒成灰燼,然後連著柴灰一起掃入巴格瑪迪河,一個生命由此跨入新的彼岸。
河邊有許多觀光客和本地看熱鬧的,有送葬的親朋好友,還有做法的法師。青煙嫋嫋,烈火熊熊,燃燒的是一個宗教的力量,空氣中漂浮著一種平和的慰藉。尼泊爾人的生死觀顯得豁達而淡然,生死不過輪迴,視死如歸。
看了燒屍的場面忽然覺得對苦行僧有了理解,為著來世的輝煌,今生受苦受難也是幸福。他們的快樂建立在修行和受苦之上,也許於他們而言,根本沒有快樂,因為他們沒有苦難。
五個苦行僧看來還是一個團隊,拍照是收費的,拍了一個後學生幫我付錢,這個苦行僧馬上把錢轉遞給另外一個更老的行僧。只要收錢那就要拍個安逸,第二次另外一個學生帶我拍攝便給足了銀子,也獲得了滿意的拍攝。
圖文/老土 大學教授,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版權聲明】 中國青年攝影網致力於推廣最新鮮、最專業、最有價值的攝影資訊!歡迎賜稿、推廣宣傳、商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