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龍應臺走訪金瓜石戰俘營遺址 深刻討論歷史

2020-12-11 參考消息

  張阿輝(左起)、龍應臺、鄭春山。(中評社 王宗銘攝)

東南網4月10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臺灣「文化部長」龍應臺9日下午前往新北市金瓜石與水湳洞礦業聚落,了解「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規劃情形。她表示,日本在二戰期間徵召許多臺灣年輕人上戰場,其中有不少人是被派去做戰俘營監視員,日本戰敗後,臺灣監視員有些被送到國際法庭上審判被判死刑,而這些歷史似乎沒有被深刻討論。

龍應臺說,園區內只豎立追思戰俘紀念石牆與紀念碑,沒有提及臺灣人的處境,政府應深刻討論過去這段歷史,不能只跟著戰勝國邏輯去寫歷史,過於單一的歷史觀確實值得檢討,她希望後續能與社區居民及相關單位溝通戰俘營遺蹟合適的紀念呈現方式。

1942年8、9月間,日軍開始將在新加坡、菲律賓與荷屬東印度群島投降之盟軍戰俘送往臺灣,第一批532名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國戰俘從新加坡被押上日本戰俘船「英倫丸」,抵達基隆港後,戰俘步行跋涉,11月14日抵達金瓜石等戰俘營,從事銅礦開採工作。日軍在二戰期間在臺灣各地設了15個戰俘營,俘虜總人數4350人。戰俘營於1945年9月6日關閉撤離。每年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固定在11月第2個星期日舉行追思儀式,追思石牆上所刻當年被關在全臺各地4000多名外國戰俘姓名。

龍應臺參觀戰俘營遺址時,由88歲的張阿輝解說。老先生訴說,戰俘營原地原本叫做「溫州寮」,自清代起就有一批溫州來的苦力開採礦藏,二次大戰末期被日軍迫遷走,專門用來做為盟軍戰俘的集中營。從1942到1945年間,超過一千名來自南洋的英國、澳洲、荷蘭籍軍人,被送到金瓜石強迫入坑開採銅礦,高達40%的戰俘不堪飢疾交迫,受虐而死。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www.cankaoxiaoxi.com >>

相關焦點

  • 龍應臺走訪戰俘遺址 應允為臺灣籍日偽兵寫歷史
    龍應臺走訪戰俘遺址 應允為臺灣籍日偽兵寫歷史 2013年04月10日 20:0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組圖:龍應臺邀大陸記者同訪金瓜石、水湳洞
    龍應臺訪金瓜石邀陸媒記者同行。(中評社 王宗銘攝)東南網4月10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臺灣「文化部長」龍應臺9日下午前往新北市金瓜石與水湳洞礦業聚落,考察金瓜石太子賓館、戰俘營遺址公園,以及水湳洞山城美館等地。
  • 臺灣戰俘營啟示:多元歷史多元包容
    臺「文化部長」龍應臺日前到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太子賓館、金瓜石戰俘營及水湳洞山城美館考察。臺灣《中華日報》11日刊載社論直言,二戰之後形成後現代主義歷史概念,在「歷史論述過去,但絕不等於過去」基礎上,多元審視歷史論述方法與解讀模式,從而淬鍊出多元的思維空間和包容的襟度。
  • 揭秘臺灣金瓜石二戰盟軍戰俘營
    從1942年到1945年,全臺從北到南共設立了15個戰俘營。盛產銅礦與金礦的金瓜石,是臺灣設立的第一家戰俘營。金瓜石臨近聞名的旅遊小鎮九份,上世紀70年代前曾是淘金客的天堂。對於這座暗無天日的囚牢,周圍的老百姓按閩南語發音稱為「督鼻仔寮」,意思是高鼻子的外國人住的營舍。「督鼻仔寮」裡,有史可查1135名戰俘在金瓜石遭受非人的虐待。
  • 邱吉爾孫女訪問臺灣 參訪金瓜石戰俘營(圖)
    原標題:邱吉爾孫女訪問臺灣 參訪金瓜石戰俘營(圖) 圖片來自臺灣「今日新聞網」  中新網11月30日電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外孫女蘇姆斯今日參訪臺灣金瓜石戰俘營並致意,明天將出席《開羅宣言》70周年紀念特展暨國際學術研討會。
  • 組圖:二戰日軍第一戰俘營 臺金瓜石紀念犧牲者
    二次世界大戰戰俘營不只有在金瓜石,臺灣許多地方都有,公園裡可看到紀念地圖。  東南網1月29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座落在新北市金瓜石寧靜山間裡的「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公園」,是紀念二次世界大戰犧牲的戰俘。
  • 淘金夢醒金瓜石
    (攝影/老霍) 我們經過九份往金瓜石去,九份與金瓜石之間的隔頂,滿山都是墳墓。車子停在黃金博物館的停車場,對面就是基隆山與茶壺山,山腳下安息了不少曾經作過淘金夢的人。(攝影/老霍) 登上櫻花道的石階,就是本山五坑(圖三)及黃金博物館,一樓介紹金瓜石的採礦歷史,長達六百餘公裡地下坑道的模型,礦工所需要攜帶的工具
  • 推薦 吳盈慧:臺灣金瓜石地區社區陪伴與口述史
    二戰末期,日本人懷疑臺灣人心繫祖國,所以發動了白色恐怖事件,逮捕了非常多金瓜石和水湳洞的精英,幾乎全部罹難。戰爭時期金瓜石有一個戰俘營,歐洲地區戰俘死亡率大概是4%,但是金瓜石戰俘營是40%。日本投降之後,日本人都回去了,第二年戰爭大審判,抓不到日本人了,抓誰?
  • 臺灣金瓜石
  • 龍應臺:臺灣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盼兩岸合作
    據中評社報導,臺灣「文化部長」龍應臺今天上午在「立法院教育暨文化委員會」答覆「立委」質詢時表示,臺灣有18處世界遺產潛力點,申請世界遺產卻受限於規則,因此希望能尋求兩岸合作的機會,將臺灣申辦世界遺產列入兩岸談判的項目之一。
  • 臺北金瓜石13層遺址 見證淘金的繁榮與沒落
    中新網9月26日電 據臺灣東森新聞25日介紹,在臺北縣金瓜石的淘金遺址中,有個著名的13層遺址。它從日據時代就已經成立淘金公司,到現在已經有71年的歷史,先後歷經日本礦業株式會社和臺金公司的經營,不過在30年前卻因為國際經濟衰退和能源危機,終於走向了關閉的結局。
  • 走進巨濟島戰俘營,探訪另類抗美援朝!
    由於出發前仔細的做了功課,因此,我們選擇了先乘車到巨濟島政府所在地的古縣,然後再從古縣長途汽車站去戰俘營遺址。巨濟島戰俘收容所遺址公園離古縣長途汽車站並不太遠。如果你熟悉道路,步行約20分鐘即可到達。只要你能按照路標找到這個熟悉的大門,你的探秘之旅就算開始了。
  • 鹿角日本戰俘營遺址.修葺一新供八方遊人追憶那不堪回首的記憶...
    ,70多名新戰俘,就沿著南泉這條山溝,轉移到距離劉家灣10多公裡的鹿角三聖宮,就是現在的巴南區鹿角戰俘營遺址。3.鹿角日本戰俘營 3.據說,鹿角戰俘營裡,有一個連的重兵把守。4.鹿角日本戰俘營 4.當時,戰俘營生活基本設施還算完好,有放風場地,食堂、醫療室等附屬設施
  • 龍應臺訪樂生療養院 建議設立醫療紀念博物館
    臺「文化部長」龍應臺今天表示,解決樂生療養院問題在於經費不足;她同時認為樂生不需要透過申請世界遺產才能證明它的價值,建議可以先從成立醫療紀念博物館著手。    「立法院教育委員會」30日預定審查「樂生療養院保存現況與臺灣人權博物館籌備情形」,龍應臺今天先行訪視樂生療養院。龍應臺表示,在她擔任臺北市文化局長任內就已關注到樂生問題,很了解樂生的重要。
  • 網紅小鎮裡的跨國工業遺址(下)
    「長河淌淌,爍爍流金」的主題,即表達了黃金歷史的悠久,還可見黃金給人的第一感受,再者了解金瓜石黃金歷史的人便可知其主題所表達出的歷史起源了。,以世界黃金歷史中記錄的「東方金銀島」傳說,快速切入臺灣,切入金瓜石的「金有歷史」。
  • 千島湖水下獅城考古 探索被水淹沒的歷史古蹟(組圖)
    原標題:千島湖水下獅城考古 探索被水淹沒的歷史古蹟(組圖)但這千島之湖也淹沒了數百個歷史悠久的繁盛市鎮和村落。曾經的「錦山秀水,文獻名邦」僅殘存在水底幾處堅守的遺址上。臺灣作家龍應臺著有一系列從她母親的故鄉淳安、那個老太太念念不忘的一去再也沒能回來的淹沒於水下的小城寫起的系列文章。《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籤約攝影師吳立新深入水下,拍攝了古淳安與古遂安這兩座沉澱在水底的千年古城。   國際考古界把水下遺蹟,包括沉船和建築物,稱為「時間膠囊」。
  • 理想國首發 龍應臺:我有記憶,所以我在(香港書展演講全文及視頻)
    如果在臺灣要舉辦類似香港的政改方案的辯論、類似希臘的紓困方案公投或者臺灣自己的兩岸關係的投票,歷史課本要怎麼寫等等提案,他們的抉擇可能都不一樣。電視談話節目討論為什麼香港電影沒落了。這是重大娛樂新聞。
  • 翁家明變金瓜石導遊自曝兒時愛玩水常挨揍
    翁家明在民視多情城市中演出邱醫師受歡迎,近期他久未現身,原來他跑去金瓜石當導遊,經常帶臺北友人及藝文界重要人士導覽當地,身負導遊重任,親自引領大家體驗家鄉之美。戲裡,翁家明是在九份行醫的邱醫師,但他其實是在金瓜石礦工醫院出生的在地人,從小在山林澗谷中成長,直到小學二年級,全家才搬到臺北,老家、老友至今仍在金瓜石,只要回到當地,就能勾起兒時點點滴滴回憶。多情城市在九份、金瓜石一帶取景,戲裡年輕人騎腳踏車穿梭山路,他說:小時候的金瓜石根本沒有路,全部是階梯,我們都是用走的。
  • 泰北滇籍人士走訪松山戰役遺址 重溫歷史緬懷先烈
    泰北滇籍人士走訪松山戰役遺址 重溫歷史緬懷先烈 2017-04-21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   中新社雲南保山4月21日電 題:泰北滇籍人士走訪松山戰役遺址
  • 二戰戰俘營裡的"聖誕老人"捕殺大狗送戰友
    1942年11月11日,作為二戰菲律賓巴幹戰場的美軍戰俘,53歲的羅森艾倫和他的兩千多名美軍以及盟軍戰友,被日軍押解到設立在瀋陽的奉天戰俘營裡。此外,還捕殺到了幾條遊蕩在戰俘營附近的大狗,偷偷將狗肉風曬乾,藏好。  聖誕節的當天,就在黑夜降臨之時,由羅森艾倫假扮的「聖誕老人」突然出現在戰俘們的面前,只見「聖誕老人」大聲說道:孩子們,我找了你們很久了,才知道你們躲到這裡了,我給你們派送的新年禮物就放在床鋪下面。上帝還要我送你們一句話,那就是,別放棄,堅持下去!每年的這一天,我都會過來看你們,直到你們重獲自由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