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班公交車上,兩個西裝革履的年輕小夥子,倚靠在座椅上,睡著了。從行頭上看,像是跑業務或做銷售之類的。一大早的,疲態盡顯。
車窗外,三五成群的大媽們,拉著拖菜車,閒聊著,往同一個方向。職業裝扮的青年男女,低著頭,匆匆趕路。幾個學生模樣的人,嬉笑打鬧著,奔向人群中。
他們將要去哪裡?他們心裡在想什麼?今天能不能拉上幾個客戶?今天的菜是否新鮮?今天將要面臨著怎樣工作任務?今天會不會遲到?
焦慮或許從未離開過,彷徨或許時刻面臨著,擔心或許要隨身攜帶。
儘管我們內心是多麼的不願意觸碰,但這些都是真實不虛的,也是生活的真相。成年人的世界,從來都沒有容易二字。
羅曼羅蘭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不要讓別人帶跑了你人生的節奏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視頻,當校長描述了大多數人將要過的一種生活時,這時候有個不同的聲音發出來了。
生活絢爛多彩,但不管你如何羨慕嫉妒恨,對不起,那都是別人的生活。唯獨要做的,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過好這一生。
不管你處在何時何地何境界,你設定的目標一定和焦慮,彷徨,擔心,捆綁在一起的。要做的就是接納自己的焦慮,而不是焦慮本身,然後做出改變。
生旦淨末醜,演好自己的角色
戲曲中將人物角色的行當,分為生、旦、淨、末、醜。每個角色你不可能全演,找到自己的角色,傾盡全力去演好。
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寫了皇帝朱元璋、宰相張居正、硬漢楊漣、廉吏海瑞、忠臣于謙、才子楊慎、名將戚繼光、大哲王陽明。這些光耀史冊的人物,都不是壓軸出場,唯獨將最後的壓軸大戲,給了一個不務正業的「浪蕩子」——徐霞客。
因為他遊歷的是求證歷史、地理經典之正誤,遊歷的是探究大自然運行的奧秘。那時候遊歷是靠雙腳求證的,不管遇到什麼危險,無論身體多麼疲憊,每天晚上都堅持寫下一天的見聞。最後集結成冊,便成為震驚天下的《徐霞客遊記》。
臨終前,他緊握兩塊巖石標本,懷想著自己一生的壯闊逍遙遊,道了一聲「此生無憾」,便兩眼一閉,溘然長逝。
很多人不明白,就當年明月,你到底想表達什麼?當年明月回答說:「我之所以寫徐霞客,是想告訴你:所謂百年功名、千秋霸業、萬古流芳,與一件事情相比,其實算不了什麼。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難不難?毫無疑問,非常困難。這也就是在明代那麼多群星閃耀,牛逼哄哄,豐功偉績的人物中,當年明月把徐霞客作為壓軸人物出場的原因。
你羨慕的背後,一定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朱德庸在《我從11樓跳下》中有著這樣的描述。
看見10樓的恩愛的夫妻正在互毆......
看見9樓平常堅強的Peter正在偷偷哭泣……
看見8樓的阿妹發現未婚夫跟最好的朋友在床上……
看見7樓的丹丹在吃她的抗抑鬱症藥……
看見6樓失業的阿喜還是每天買7份報找工作……
看見5樓受人敬重的羅老師正在偷穿老婆的內衣……
看見4樓的Rose又和男友鬧分手……
看見3樓的阿伯每天都盼望有人拜訪他……
看見2樓的莉莉還在看她那結婚半年就失蹤的老公照片……
夜深人靜,關上門,甘苦自知。找尋自己存在的意義,堅定的相信自己。在覺得自己不幸的時候,有人比你更不幸。
有人星夜趕考,有人告老還鄉。
有人赴良辰,有人迎末日。
有人盛妝出嫁,有人從此蒼老。
找準自己的節奏,熱愛你所愛的,不要讓別人帶跑你的節奏。
借用網絡流傳盛廣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走在自己的時區裡。
在時間上,紐約走在加州前面三個小時,但加州並沒有變慢。
有人22歲就畢業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工作!
有人25歲就當上了CEO,卻在50歲去世了。也有人直到50歲才當上CEO,最後活到90歲。
有人依然單身,而別人卻早已結婚。
歐巴馬55歲退任總統,而川普卻是70歲才開始當。
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時區。
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
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你在你的!
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時機行動。
所以,放輕鬆。 你沒有落後,你沒有領先。
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於你自己的時區裡,一切都非常準時。
PS:願你選擇時足夠決絕,決定後足夠投入,投入後足夠篤定,篤定後足夠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