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白功率雜談,ID:zilinbubugaoshe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漲功率的方法簡單,難在堅持。
大部分人的功率訓練是枯燥乏味的,在騎行臺上,盯著碼錶的數字一個一個地蹦,如同煎熬。當然,可以選擇聽聽音樂,看看電影,或者用頑鹿、zwift來一場虛擬世界的競賽。
時間久了,終歸會有不想上臺的時候,總想出去走走,約上幾個朋友,爬爬坡,吃吃飯。這種騎遊會被大部分訓練的人排斥,當作垃圾裡程,產生垃圾tss。
我今天想說的就是,如何在騎遊中,不耽誤功率訓練。
本身我就是從騎遊開始接觸自行車功率訓練的,玩功率,初衷也是為了能騎得更快,騎得更遠,騎遊得更開心。最近一段時間,我不想上臺,幾乎每個周末都叫上幾個小夥伴,出去騎遊,也摸索出了自己的訓練辦法。
每次安排騎遊路線,我會根據每段道路的情況,把訓練課程揉進裡面,有的可以ITT,有的可以無氧間歇,有的可以甜區、閾值訓練。這樣,一下就把大家的訓練熱情提高了,也騎遊了,也訓練了,兩全其美。
下面我拿兩次騎遊來舉例說明,
第一次是一場160公裡的騎遊,其中精華路段110公裡左右,剩下的是集合的零碎裡程。路線選了松山湖至正果往返,由於這次人數較少,我就安排了節奏和甜區訓練,提升有氧,輪換領騎,功率大致在FTP的75%-90%之間,當天氣溫較高,每個人消耗都不小,折返點我們吃了正果的煲仔飯,騎遊嘛,少不了吃吃喝喝。
同樣的強度回到了集合點以後,大家再輕鬆騎行回家,這一天,滿滿的收穫,後面幾人給我的反饋是都得到了提升。下面是這次幾人的數據截圖:
第二次,我選擇了更遠的路程,松山湖至流溪河往返,全程大致300公裡,這次參加的人有23個,當時我發的活動是這樣的,是公開的,沒想到最後一共23個人同行,這也能看出大家對於騎遊和訓練的雙重熱情。這次的長距離騎遊,我把主要訓練目標放在合理分配體力和配速上,就像鐵三選手一樣,根據你預計的完成時間,和以往經驗上的TSS總量,就可以計算出你巡航時候的功率,然後按照這個功率平穩輸出。大方向是這個,但是廣東丘陵地帶,起伏路很多,所以在中間,就穿插了很多突圍和追擊,也刺激一下大家的神經。最終,參與的人都完成了此次騎遊,不過呢,每個人的收益是不同的,真正按照既定課程來的,有氧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五一氣溫增高,一幫人頂著太陽,奔馳在大路上,真激情。下面放一波此次的數據
痛並快樂著說的就是這次吧,最後到了集合點,累得坐在路邊。
人們常說,騎行的人是值得交的人,一點沒錯,他們可以毫無顧忌地陪你瘋魔,能認識這樣的幾個朋友,此生幸也。這次300公裡還有一個妹子一起,佩服。
下一次活動還是松山湖至正果往返,只不過改變了一下課程內容,大致如下:
人就是群體性動物,很多人一起訓練的效果,要遠遠高於一個人,你的熱情更高漲,身體激素水平也提高,從而可以完成更高強度的訓練,同時有人督促,也使你的意志力變得更強大,熬過那最難堅持的幾分鐘。
我們幾個小夥伴成立了名為「鯤」的小組織,我們把功率訓練和騎遊結合,在吃喝玩樂中提升自己。這裡沒有痛苦煎熬,有的只是一次次超越自己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