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用錢敲門的幾層含義,很多人連一層都看不出來

2020-12-06 茶馬古道之德拉姆

看過《天道》的朋友們當看到丁元英用錢去敲寺廟的門時,會有什麼看法?能想到他為什麼這麼做嗎?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討論討論。佛家講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小編遠沒有這種境界,所以下面說的無非是自己的觀點而已。

佛門是一個講究清淨的地方,是一個遠離世間貪嗔痴慢疑的地方,可以說一片淨土之地。如果當丁元英用金錢敲開了佛門,那這個佛不拜也罷,因為已經脫離了佛的宗旨,他沒有脫離塵世的本性,還拜他做甚。

金錢就是衡量人們的一面鏡子,也是用來試驗一個人的內心最好的武器。丁元英跟韓楚風他們都是高知分子,難道不知道這樣做是對佛的褻瀆嗎?他們比誰都清楚。他們這麼做無非是用大錢也驗證佛家弟子的定性,進而也驗證這些佛家弟子對佛法的尊敬程度,也是驗證佛法的力量。這是第一層含義。

像丁元英這樣的人在上山拜佛之前早已經考慮好了該拜哪位大師,肯定也早已打聽好,並且心中也有數。他們這麼做是把自己的身份、地位都拋棄一旁,拿錢來敲門,看看看門人能否接受並給他們打開門。所以他們是有用意的,他們是要看看佛家的真相如何。

我拿錢敲門對與不對,是你們覺得對不對,不是我覺得,你們的感受跟我無關。我這樣做自有我這樣做的道理。就像殺富濟貧,是好還是壞,那是對別人而言的,與我無關,只不過我這樣做是心安而已。這是第二層含義。

他倆拿著20萬元來敲四扇門,那開門的僧人要是見錢眼開,認錢不認人的人,那他們就省事了,這個佛就沒有拜的必要了,也就是說他們白跑一趟。

佛門乃是清淨之所,遠離紅塵,他們用世俗之法用錢來敲開佛門以求佛法,這是對佛法的褻瀆。可見他們二人的心是不純淨的,沒有帶著聖潔的心來求佛法。

常言道心淨神明,心裡不乾淨,懷著世俗之心,怎能求到真正的佛法。他們二人是知道這個道理了。還這麼做,無非是表明我們求道是捨得的。掙錢就是用來用的,不用掙它幹嘛。佛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要因人而異。

我們正大光明地用錢來敲門就是這個意思。我們來目的比較明確,咱們之間也無須客套,什麼樣就什麼樣,什麼目的就什麼目的。我們心裡有許多的掛礙 ,不清楚,不明白,才來求佛法,求大師的解釋。

真正的道理用錢不一定都能買來,而用錢買來的也未必都不是真正的道理。所以丁元英見用錢不能敲開佛門,他們知道來對了。這時丁元英才收起錢拿出來一封信,給了看門的僧人說:如果大師再不想見我們,那我們就真不是有緣人了。

信裡是丁元英寫的一首詞。用錢敲門是試探,用詞敲門才真的緣。如果大師能讀懂他的詞,也就明白了他們來的真實意圖,那真是隨緣了。因為自己的心境不一定別人都懂得。該來的擋不住,該是你的也照樣擋不住,一定要隨緣。

這是丁元英的第三層含義。人不要執念太多,只有這樣才能自在,心也才會不苦。這只是小編的淺談,你看出了幾層呢?

相關焦點

  • 天道:丁元英用錢敲門的幾層含義,很多人連一層都看不出來
    看過《天道》的朋友們當看到丁元英用錢去敲寺廟的門時,會有什麼看法?能想到他為什麼這麼做嗎?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討論討論。佛家講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小編遠沒有這種境界,所以下面說的無非是自己的觀點而已。
  • 《天道》:丁元英用錢敲門的真實用意有三層含義,你看見了幾層
    求法問道,該拜哪位佛法造詣精深的大師,依照他們二位的思維習慣,不應該是早就做好打算的嗎?即便拿錢敲門也要看開門的人能不能承受。可他們兩人沒有這麼做,必然有他們這麼做的用意。我看到用錢敲門的第一層用意。便是不住因不住果,只住如是真相。
  • 天道:丁元英五臺山討心安為什麼要先用錢敲門?而不是直接……
    本文由 魚樂嗨世界原創,小人物的視野看世界,你有你的大世界,我有我的小視野!關注並私信我發送消息:【思維】,僅限前50名,免費獲贈一本打開思維的電子書小說,免費獲取一份《逆向思維布局和演練》可入群分享天道背後的秘密並贈送本文所提到的《遙遠救世主》未刪減電子書!
  • 天道:丁元英五臺山拜訪大師,十萬「試金石」,如果收了就不拜
    最近看了一部老電視劇《天道》,其中有一個情節是丁元英和韓楚風去五臺山拜訪大師。大師一直是身居簡出,不輕易見客,所以丁元英就用袋子裝了5萬塊錢遞給了小僧,讓他去通報,但是過了一會小僧原封不動的把袋子拿了回來,還說:師傅回話『非也』」,丁元英不死心,又往袋子放了5萬,但還是一樣的結果,之後的劇情不再一一敘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這部電視劇或者原著《遙遠的救世主》,這裡小編只說結果,丁元英和韓楚風成功的拜訪了大師。
  • 天道:丁元英五臺山拜訪大師,十萬「試金石」,如果收了就不拜
    最近看了一部老電視劇《天道》,其中有一個情節是丁元英和韓楚風去五臺山拜訪大師。大師一直是身居簡出,不輕易見客,所以丁元英就用袋子裝了5萬塊錢遞給了小僧,讓他去通報,但是過了一會小僧原封不動的把袋子拿了回來,還說:師傅回話『非也』」,丁元英不死心,又往袋子放了5萬,但還是一樣的結果,之後的劇情不再一一敘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這部電視劇或者原著《遙遠的救世主》,這裡小編只說結果,丁元英和韓楚風成功的拜訪了大師。
  • 《天道》:丁元英吟「自嘲詩」,為什麼三個「文化人」突然離開?
    假如你不能理解這個道理,那就會在人生中鬧出很多笑話,把自己過成了一個小丑,比如《天道》中芮小丹為丁元英,安排了一個飯局,本來是想讓丁元英難堪,但是最後卻發現自己和自己請來的三個「文化人」難堪了。飯還沒有吃,三個人就走了!
  • 《天道》:丁元英神話能否被複製?丁元英成功的前提是什麼?
    《天道》神話能不能複製《天道》的精彩莫過於丁元英在王廟村創造的扶貧神話,劇中丁元英運籌帷幄,算計每一個環節,甚至對一些人物都做出準確的預測。在丁元英的幕後操控下,格律詩這個在王廟村成立的品牌猶如一匹黑馬,僅僅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走到了其它品牌多年都沒有走到的位置。
  • 《天道》中丁元英吟的一首詞,會讓很多人感到臉紅,罵盡古今文人
    《天道》是一部逼格很高的神劇,豆瓣評分9.2,它神就神在,全劇劇情平淡,卻以思想深刻受到觀眾的追捧,這在國產劇中,是非常少見的。不過,我今天並不打算探討《天道》的思想,而打算把主人公在劇中創作的一首詞拿出來品味品味。
  • 《天道》:丁元英自嘲是後山人,為何讓芮小丹和3文化人感到羞愧
    其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經常會遇到類似的情形,很多時候我們也會犯芮小丹跟3個文化人一樣的錯誤,《天道》告訴我們:為了避免芮小丹跟3文化人的尷尬,我們應該做到以下這幾點:減少抱怨《天道》中歐陽雪就是一個從來都不抱怨的人。
  • 《天道》丁元英:真正的愛,不需要解釋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愛情被稱之為「天國之戀」,芮小丹的愛,是明目張胆,是勇敢的愛,而丁元英是含蓄,內斂的愛,看過小說或是原著的人,剛開始都會有疑問,丁元英真的愛芮小丹麼?如果愛,為什麼不阻止她自殺,為什麼連一句「我愛你」都不曾對她說。
  • 《天道》丁元英:精神層次越高的人,往往活得越是簡單
    生而為人,人與人最大的區別不是出身與背景,不是金錢和權力,而是一個人的精神覺醒的程度。電視劇《天道》,屬於那種「可以扒拉靈魂」的作品。劇中主角丁元英是一個在「悟道」邊緣的人,也可以說是現實中的高人,精神層面的覺醒在他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 天道思維:劇中丁元英說的「井沿」是什麼意思?為何指向劉冰?
    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有這一段臺詞:「什麼是神話?不過是強力作用的殺富濟貧,扒著井沿看一眼而已,不解決造血問題,誰敢拿著一個村子的農民去證明扒井沿兒看一眼的結果?那就不是錯了,是罪。如果真理是人做出來的,那也不叫真理了,叫主義。」
  • 《天道》做人有五層境界,丁元英在幾層?你又能排在第幾層?
    《天道》裡有一絕,就是將人性演繹到極致,將人劃分出等級。境界一:市井之徒市井之徒在《天道》裡,無疑就是劉冰之輩,劉冰是一個掙扎在溫飽線上的小人物,開過計程車、當過跑堂、後來又開唱片店,每一樣都是累得半死,只夠餬口,也算是一個可憐人物。
  • 《天道》:丁元英是神是魔?實際上都不是,他只是活得太真實
    《天道》裡通過肖亞文之口說丁元英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由此可見丁元英這個人在普通人眼裡有多麼另類、特殊和「格格不入」。這一點在丁元英跟自己的親人、愛人以及身邊很多人的互動中都能很好地體現出來。在我看來,在面對丁元英的這種與眾不同的「氣質」時,除了芮小丹,身邊很多人都是以一種仰望的姿態來面對他的。芮小丹則不同,她一早就看透了丁元英所表現出來的與眾不同的本質,那就是他在思維邏輯和價值觀上與普羅大眾的區別和衝突。所以,她可以跟他平等對話,而且以芮小丹的靈性更是直接做到了知和行得自在。
  • 《天道》:王廟村布局成功了,為何有識之士卻要痛斥丁元英?
    《天道》:王廟村布局成功了,為何有識之士卻要痛斥丁元英?電視劇《天道》大結局,由丁元英布局的王廟村殺富濟貧神話,在格律詩音響有限公司和深圳樂聖音響有限公司的官司訴訟中結束,當然,樂聖敗訴,格律詩勝訴後則一夜之間名揚四海。
  • 《天道》從丁元英的角度看《道德經》他認為什麼是「天道」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在研習傳統文化過程中,找到了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鑰匙,那就是天道,他認為順應天道的規律辦事,才能夠成為最好的自己。其實對於天道是什麼,從有天地之後,人們都產生了不同的答案,不同階層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認知是不一樣的。
  • 《天道》:做人五層境界,丁元英並不在最頂層!你在第幾層?
    《天道》的另一個「絕」在於:將人性演繹的極致的各式人,他們的做人境界也在演繹中被完美劃分到了不同的層級。第一層境界:市井之徒《天道》裡的大小人物,若按照其做人境界分成五層金字塔,那麼最底下一層無疑是劉冰之流。
  • 《天道》裡的大道理:用「見路不走」解讀丁元英的「天道思維」
    「見路不走」這羅家明用超過50萬換來的四個字,在我看來正是對丁元英「天道思維」的解讀。佛論中常常以經解經,那麼我就以書解書,一脈相承。葉子農在解釋「見路不走」這四個字時,先用了大家都掛在嘴邊的四個字:「實事求是」,可沒人明白。
  • 《天道》丁元英所思所悟就是天道,為什麼傳道方式如此獨特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為人處事」的技巧和方法論,丁元英所悟天道和芮小丹所悟天道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明白箇中道理和辦法,未必全部能夠按照道的方式衍道,不是道不一樣,而是看的人,時機、角度,以及道本身也在變化。
  • 《天道》中丁元英,說出了常人想說又不敢說的話
    丁元英父親病危,就算花費60萬,也不一定能治得好。在救與不救的問題上,丁元英提出一個「直擊人性」的問題,讓人無法接受。電視劇《天道》中,有一個經典橋段,值得每個人深思。得知父親病倒,丁元英第一時間趕到醫院,病床上無法動彈的父親,只能用眼神與人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