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農村產業革命示範田

2020-12-24 中國日報網

今年以來,貴定縣深入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依託壩區建設打造辣椒標準化生產基地,目前完成辣椒種植3.18萬畝,建成500畝以上壩區辣椒基地12個。該縣今年預計辣椒總產量1.79萬噸,按目前行情,預計產值5734萬元以上,可實現純收益3270萬元。圖為貴定縣雲霧鎮辣椒種植基地。尚宇傑 攝

數據快閃

今年1至9月 全省1641個壩區

其中

□種植優質特色糧油作物247萬畝,種植經濟作物321萬畝

蔬菜(含辣椒)——215萬畝

食用菌——5.8萬畝

草本中藥材——14.9萬畝

□壩區平均畝產值5861元,超過去年全年平均畝產值約200元

金秋十月,貴州大地披金溢彩。

在這舉國上下歡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貴州以500畝以上壩區為主戰場的產業結構調整,經過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和夏秋決戰,收穫累累碩果,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據統計,1至9月,全省1641個壩區共種植優質特色糧油作物247萬畝,種植經濟作物321萬畝。在經濟作物中,蔬菜(含辣椒)種植面積達215萬畝、食用菌達5.8萬畝、草本中藥材達14.9萬畝,分別比上年全年種植面積增長41.9%、55.9%、46%。壩區土地流轉199萬畝,土地流轉率43.4%,比上年增長10.9個百分點。壩區縣級以上龍頭企業1139家、合作社4064家,分別比上年增長27.3%和4.3%。冷庫庫容20.9萬噸,冷鏈運輸車輛632臺,分別比上年增長36.2%和27.4%。壩區平均畝產值已實現5861元,超過去年全年平均畝產值約200元。

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與來自田間地頭、國內國外市場的一項項具象化事例相印證:普定韭黃漲價,從年初的每公斤10元,到目前的14元,雖然種植面積已達10餘萬畝,依然滿足不了市場需求;遵義辣椒獲得豐收,第4屆貴州·遵義國際辣椒博覽會籤約34個訂單,總投資達24.21億元,涉及辣椒種植、加工及貿易等;威寧「三白」(大白菜、蓮花白、白蘿蔔)出國,夏季6月才播種的冷涼蔬菜,到8月15日就乘上冷藏車,經雲南河口轉運東南亞……

這是貴州將農村產業革命向縱深推進的可喜收穫,凝聚了省委主要領導和決策層精準施策的智慧和心血,是各級幹部、各族群眾、企業界人士齊心協力謀發展的勞動成果,是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生動實踐。

依託壩區,找準產業發展「生財路」

「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是貴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重大舉措。

產業興,百姓富。實施農村產業革命,就是要用好貴州交通建設已經實現通江達海、進村入戶的大好機遇,用足貴州天藍、地潔、山青、水秀的優質生態資源,用活國家支持貴州後發趕超的政策項目,找準貴州產業發展的特色和優勢,實現農業增收,百姓致富。

貴州沒有平原,92.5%的面積都是山地。依靠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和各種生態補償,貴州人民念好「山字經」,廣種「搖錢樹」,發展農文旅,初步實現了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共生共榮。

過去,囿於歷史文化和自然條件等因素,貴州農業發展基礎薄弱,農業生產只能停留在效益低下的傳統種植,一家一戶為主的農業生產方式已不適應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多數農民依靠傳統種植根本無法擺脫貧困。

破解這一難題的途徑之一,就是瞄準大有可為的500畝以上壩區,深化農村產業革命,讓沉睡的資源變成發展的資本。

貴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平坦肥沃的壩區彌足珍貴。統計數字顯示,全省500畝以上的壩區共有1641個,涉及86個縣(市、區)、854個鄉鎮、4700個村,佔全省耕地面積7.2%。

「土中生白玉,地裡長黃金」。與山地相比,在壩區發展種植養殖業,能夠實現一年一收、一年多收,產業發展可以達到「吹糠見米」的效果。依靠土壤肥沃、光熱條件好的自然資源稟賦,一個個壩區像一個個聚寶盆,展示著發展產業的美好前景。壩區的這一特色,被省委主要領導和決策層在不斷深入調研中敏銳發現。

於是,繼去年實施農村產業革命取得突出成績、積累豐富經驗的基礎上,以發展12大特色產業為主體,即茶葉、蔬菜、食用菌、辣椒、水果、刺梨、竹、油茶、中藥材、石斛、生態畜牧業、生態漁業的產業發展思路,寫進了省委省政府文件,每個產業由一名省級領導掛帥主抓。其中,發展蔬菜、食用菌、辣椒、生態漁業的著力點,落在了壩區這塊寶地上。

於是,從今年年初開始,以500畝以上壩區為主戰場的農村產業革命,成為各級各部門實施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夏秋決戰的重要任務。

政策支撐,將壩區建成「聚寶盆」

思路決定出路,轟足機制的油門,產業的快車才能加速飛馳。

為全面推動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頂層設計。不僅成立省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市、縣也對應成立專門工作機構,而且建立了定期調度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對各地工作推進情況進行集中研判和督促。更出臺了《關於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發展的意見》,制定產值獎補、基礎設施建設獎補、政策性保險等支持政策,還印發了《貴州省500畝以上壩區種植土地保護辦法》,組織「一壩一策」方案,邀請省農科院、貴州大學有關專家對方案編制進行指導,完成了1641個「一壩一策」方案。

在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調度下,全省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及時啟動實施,各項工作迅速展開。貴陽市在136個壩區中選擇了46個壩區作為2019年重點進行打造,市財政預算重點向這些壩區傾斜,實現工作項目化、項目資金化。六盤水市2019年重點打造10個以上示範樣板壩區,全市壩區產業結構調整作戰圖已製作完成。畢節市新引進和培育農業企業2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8個。銅仁市在壩區產業發展模式上,大力推進思南、松桃、德江、印江等地的稻+魚(蝦、蟹、蛙)模式,進行綜合種養,推進優質稻產業發展。黔南州啟動實施壩區262個、33.2萬畝,分別佔全州壩區數量和面積的72.9%和45.8%。

為引導和鼓勵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省委、省政府從頂層設計上出臺了《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支持方式主要包括產值獎補、基礎設施建設獎補、配套支持政策三個方面。省投促局牽頭梳理招商政策和目標企業,共梳理出國家、省、市農業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文件38個,摘錄彙編成冊,完善了農業產業招商引資政策。

按下快進鍵,跑出發展加速度;立下軍令狀,不破樓蘭不收兵。在政策設計、工作部署、幹部培訓、監督檢查、追責問責的「五步工作法」環環相扣、有力推動下,全省上下齊心協力,用實幹謀發展,用實績交答卷。

同心舉力,圍繞「八要素」點土成金

這是一套拳拳到肉、直擊痛點的產業發展組合拳,更是一場必須要打贏的產業革命攻堅戰。

用好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聚合各級各部門、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民等各方力量,上下聯動,多方給力,是推進500畝以上壩區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方略。

選擇產業,市場需求是風向標。為讓適宜壩區種植的蔬菜、辣椒、食用菌、中藥材等特色產業落地生金,各級各部門積極調研市場,結合壩區的氣候、土壤特徵,選準產業路子。省氣象局開展了600個壩區農業氣候資源和氣象災害精細化分析,為各市州製作了500畝以上壩區農業氣象服務手冊; 遵義市實行「壩長制」,對全市228個壩區全部實行「一壩一長」,由市、縣黨政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分別領銜一個壩區擔任「壩長」。

培訓農民和技術服務,是實現產業發展的人力和技術保障。有關部門、單位、企業根據各自的優勢,積極開展技術培訓。貴州大學設立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辦,通過網際網路發布專家團隊和服務隊名單。承擔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應用示範項目41項,積極培訓農民1700餘人次、技術骨幹和二傳手500餘人次;貴州農科院圍繞蔬菜產業項目,科研人員走出機關建聯繫點,並以威寧自治縣寬廣的數十個大壩子作為幫扶點,開展蔬菜種植技術指導。

籌措資金,採取項目獎勵、貼息貸款和企業自籌等方式,切實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省農業農村廳將蔬菜、辣椒、食用菌等適宜壩區發展的產業財政資金,以每個產業1億元的財政資金優先安排在壩區。將今年高標準農田建設計劃重點向壩區傾斜。省財政廳會同省農業農村廳、省統計局制定並印發了《貴州省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獎補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試行)》。

組織方式,是實現產業發展健康運行的根本保障。「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民」的組織方式,是最符合貴州地形實際、行之有效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既發揮了龍頭企業連接大市場的作用,又發揮了合作社組織農民、管理農民的優勢,又保障了農民土地流轉、務工及在合作社分紅等收入,同時還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充分調動了企業、合作社、農民的積極性。這一組織方式,正在全省各地建立起來、推廣開來,並不斷探索實踐。

產銷對接,是農村產業革命成敗的關鍵一環。我省建立省市縣三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產品產銷調度機制,推動農產品在對口幫扶城市展銷,在省外設立110個分銷窗口。建立貴州綠色農產品直供直銷通道,實施農校、農超、農醫等對接。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在東南亞開設8個境外分銷中心。搭建全省冷鏈體系運營管理數據平臺,實現貨、車、庫有機銜接,銷售渠道更暢。

利益聯結,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生產經營模式中得到充分體現。我省以「三變」改革為統攬,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生產經營模式,進一步明確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在產業鏈、利益鏈中的份額,幫助貧困戶穩定獲得訂單生產、勞動力務工、入股分紅等收益,實現貧困群眾持續增收。農村「三變」改革實現全省鄉鎮全覆蓋,實現農民變股東496.75萬人、人均增收481元,其中貧困人口125.16萬人、人均增收828元。

基層黨建,是壩區實現產業升級發展的堅實保障。基層組織強不強,事關產業革命成敗,事關農村改革發展根基。實踐證明,一個地方的基層組織強,則發展好,百姓富。在我省實施500畝以上壩區產業結構調整進程中,各地鄉村幹部、駐村幹部密切配合,各展所長,夯實基層戰鬥堡壘,推動產業發展的每一項工作都落細落小落實,讓貧困戶、村集體、龍頭企業凝結成戰鬥力滿滿的「利益共同體」,讓群眾成為農村產業革命的推動者、受益者。

又到金秋收穫時,喜看壩區捷報傳。實踐證明,實施500畝以上壩區產業結構調整正當其時,成效斐然,經驗深刻,必將讓貴州徹底擺脫千百年來「小農經濟」的種種弊端,強力破解困擾貴州「三農」發展的瓶頸制約,讓貴州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劉 瑩)

來源:人民網

相關焦點

  • 農村產業革命,看看畢節怎麼幹
    從過去一年苦到頭,日子緊巴巴,到現在臉上樂呵呵,日子蒸蒸日上,當地村民這種反差巨大的變化,源於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近年來,大方縣依託「中國皺椒之鄉」品牌優勢,緊扣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聚焦做大做強優勢品種,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力推進20萬畝商品辣椒種植,引領全縣辣椒產業發展壯大,帶動貧困群眾增收。4月14日,威寧自治縣板底鄉安坪社區千畝蔬菜種植基地裡,數百名群眾在種植向日葵。
  • 袁周代表:農村產業革命是貴州發展史上濃墨重彩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貴州三年來在脫貧攻堅徵程中創造了兩大奇蹟,一是貴州完成了188萬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另一個是貴州強力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全國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袁周在發言時說。
  • 惠水縣羨塘鎮「12345」工作法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2019年以來,惠水縣羨塘鎮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聚焦農村產業,加快低效農作物調減步伐,著力培育特色扶貧產業,採取「12345」工作法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打好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 振興鄉村 嘉興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打造農業協同發展「示範田」
    回放 振興鄉村 嘉興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打造農業協同發展「示範田」
  • 茅利塔尼亞駐華大使阿卜杜拉希·維拉利: 農村產業革命給廣大農村...
    阿卜杜拉希·維拉利表示,貴州農業發展得非常不錯,農村產業革命給廣大農村帶來巨大變化,他希望茅利塔尼亞與貴州能有機會在農業方面開展交流與合作。  在參觀壩陵河大橋時,阿卜杜拉希·維拉利對貴州的橋梁建設也讚嘆不已。他說,貴州如今擁有便利的交通,出行十分方便,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 喚醒千年沉睡的土地 —— 黔東南州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成果豐碩
    這是我州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發展林下經濟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州立足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黔東南農業在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從低產低效到產銷兩旺,從單打獨鬥到抱團發展,全州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取得新發展,喚醒了千年沉睡的土地。
  • 荔波小七孔鎮:「三個帶」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今年以來,小七孔鎮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村產業革命,以「八要素」為引領,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和春耕備耕好時機,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探索走出一條「壩區帶就業、試點帶全局、村社帶農戶」的脫貧致富新路子。
  • 長順縣成立首個村級工會為農村產業革命保駕護航
    長順縣總工會副主席梅世朝說:「核子村成立工會是堅持『哪裡有職工,哪裡就有工會組織』的具體體現,也是發揮工會組織優勢,服務農村產業發展的生動寫照。」  據悉,近年來,核子村全力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對照產業發展「八要素」,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主導產業,種植茭白3000畝、折耳根2400畝、辣椒1000畝,同時發展家禽、水產和農機經營等產業,預計今年可實現產業產值1.5億元,帶動806戶3543人增收,戶均增收可達10萬元,已實現全村人口產業全覆蓋。
  • 香蒜示範田,引領致富路
    同時將15畝的集體土地打造成香蒜種植示範田,多次邀請農業專家、種植能手在示範田中手把手傳授田間管理、澆水施肥等種植要領,幫助香蒜種植戶提高香蒜產量。   「有了工作隊,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啦,他們不僅給我們培訓香蒜種植的技術,還把15畝香蒜示範田的收益分給我們這些貧困戶,以此減輕我們的生活壓力,我一定管理好香蒜,爭取早日脫貧」。
  • 貴州大方:守好500畝以上壩區產業革命突破口
    大方縣委宣傳部供圖 大方縣緊緊圍繞省委、市委關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部署要求,聚焦產業「八要素」,以500畝以上壩區為農村產業革命的主平臺、主陣地、主抓手,聚焦優勢產業,落實「一壩一策」,進一步推動產業實現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發展,促進產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 省水果專班組織召開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水果(藍莓)產銷對接工作...
    5月13日,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水果(藍莓)產銷對接工作部署動員會在麻江縣召開。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級幹部、省水果專班班長向青雲主持會議並講話。向青雲指出,會議的召開是貫徹落實省委「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省委書記孫志剛主持召開的「專題研究推進水果、刺梨產業發展會議」、省農村產業革命水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嚴朝君主持召開的「省水果產業產銷銜接專題會議」、以及嚴朝君在貴陽市調研貴州精品水果線上線下銷售工作推進情況等會議和講話精神,主要任務是拓寬貴州精品水果銷售渠道和提升品牌價值影響力,確保貴州精品水果
  • ...位於新疆兵團第六師奇臺總場的玉米密植高產示範田,最高畝產...
    2020-10-20 09:57:24來源:FX168 【新疆玉米畝產刷新全國紀錄】近日,經農業農村部和全國玉米栽培學組專家實測驗收
  • 堅決啃下脫貧攻堅的「硬骨頭」——看威寧自治縣實施農村產業革命...
    近年來,威寧自治縣全力落實省委主要領導調研指示精神,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抓緊補齊"3+1"短板,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打造易地產業扶貧蔬菜基地、實施易地就業扶貧,破解群眾生存難、發展難、就業難,堅決"啃下"脫貧攻堅最硬的骨頭,書寫了脫貧攻堅精彩答卷。
  • 2020年,農村新增3項土地補貼,還不清楚的趕緊了解!
    在我國從古至今便是一個農業大國,就算農村目前的出門人口數量愈來愈多,但靠種地謀生的農民依然不在少數。但近些年因為收穫不太好、糧價行情不景氣等緣故,因此 許多種地的農民不但難賺到錢,反倒還賠了許多。對於此事,國家相繼頒布了許多有關的農田補貼,為的便是協助農民緩解種地工作壓力,激發和激勵農民種地的主動性。那麼今日我在這兒要跟大伙兒共享的內容便是:今年 ,農村增加3項農田補貼,還不清楚的趕快掌握!
  • 光禿石山漸披「綠裝」 「產業革命」帶富百姓——滇桂黔石漠化片區...
    新華社南寧6月21日電 題:光禿石山漸披「綠裝」 「產業革命」帶富百姓——滇桂黔石漠化片區蹲點記  新華社記者何偉、王新明、楊靜  被稱為「地球癌症」的石漠化,是我國西南巖溶地區最嚴重的生態問題。「十二五」期間,該片區農村貧困人口由2011年的816萬人減少到2015年的398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由31.5%下降到15.1%,治理石漠化面積近4000萬畝。  近年來,這裡的脫貧攻堅步伐進一步加快。據農村貧困監測數據,2016年片區86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農村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1.9%,片區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212元,較上年增長9.7%。
  • 「把時間搶回來 把損失補回來」丹寨縣興仁鎮:聚焦農村產業革命...
    近年以來,丹寨縣興仁鎮聚焦產業革命「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以「三帶」模式為抓手,重點推進藍莓、中藥材、茶葉、蔬菜、壩區產業和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堅持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突出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業跨越發展。
  • 關嶺組織參加省農業產業革命刺梨產業專題報告暨新時代學習大講堂...
    關嶺組織參加省農業產業革命刺梨產業專題報告暨新時代學習大講堂第324期業務知識專題講座 2020-12-14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壩區建設「引擎」示範強勁 農村產業革命縱深推進——金沙縣500畝...
    而在全縣17個500畝以上壩區中,有機高粱、商品蔬菜、果蔬等主導產業也全面進入大田管理階段,壩區建設也成為引領產業結構調整,助力產業革命縱深推進的「引擎」。沙土鎮農技人員正在指導壩區開展辣椒育苗金沙縣有17個500畝以上壩區,2019年創建樣板壩區3個,達標壩區9個,是金沙縣農村產業革命的主戰場、主陣地、主平臺。
  • 產業革命 貴州「椒」傲——2020年貴州辣椒產業發展步履鏗鏘行穩致遠
    今年以來,全省上下堅持以脫貧攻堅為統攬,努力克服疫情災情影響,緊扣產業革命「八要素」,全力推進辣椒產業全鏈條向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國際化發展,加快從「辣椒大省」向「辣椒強省」轉變。這一年,貴州著力在辣椒原料上下功夫。擴大種植規模。
  • 清代貢米南苑稻,有「一家做飯十家香」的美譽,如今還有示範田
    這裡是現存少有的南苑稻示範田。時光倒退幾十年,這一帶有成片的南苑稻田。很多人並不知道,歷史上,南苑稻可與京西稻相媲美,舊時均為供應宮廷的貢米。▍南苑稻示範田裡的稻穀 高世良 攝南苑稻與京西稻都是清代開始種植。很多人都對京西稻非常熟悉,但對南苑稻知之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