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山·螺洲鎮吳厝村1號
吳石故居
Date: 2020 / 10 / 28
▲圖片來源網絡
驚濤拍孤島,
碧波映天曉。
虎穴藏忠魂,
曙光迎來早。
——毛澤東贊吳石將軍詩
多年前,看大熱的電視連續劇《潛伏》,對劇中主人翁餘則成敬佩萬分,但心裡還是覺得,如此跌宕起伏的故事只能是虛構。
近日,在螺洲鎮吳厝村遊玩,意外發現餘則成的主要原型,竟是倉山名人吳石將軍!沒想到心中的英雄離自己這麼近!懷著好奇與敬仰之心,走進吳石故居,讀一讀英雄傳奇事跡,感受先輩的愛國情懷。
壹
低調老宅,深藏多少功名
在老街拐角處,抬頭便遇見吳石故居。但如果不細看,還真難尋得,因為它的外觀低調地就像一座尋常老宅。
▲圖片來源網絡
推開木門,可見一座合院式民居,兩進式木結構。如今,屋內仍有住戶,是吳石將軍的後裔。房屋大部分已經翻新重修,只有正廳還保留舊時原貌,籠罩著一層歷史滄桑感,讓英雄情懷有跡可尋。
▲圖片來源網絡
駐足正廳,抬眼牆面,品讀吳石相關歷史與文字記載。據悉,吳石父親是陳寶琛所辦的螺洲公學堂的老師。吳石自幼隨父旁聽,逐漸打開了看世界的眼界。努力學西文、讀軍政,吳石深感鴉片戰爭之痛,「餘之文學根底,得以奠立初基」,毅然決定走上報效國家之路。
▲圖片來源網絡
貳
英雄一生,書寫多少傳奇
1916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24年為國民革命軍第四師處長;1948年參加民聯,與中共華東局直接建立聯繫,吳石自此成為我黨打入當時國民黨的最高情報官,史稱「密使一號」。
▲圖片來源網絡
吳石的潛伏事跡,簡直比電視劇還激動人心。在淮海戰役後,吳石以福州有「進則返京容易,退則轉臺便捷」為由,留住國民黨500箱重要軍事檔案,讓我黨成功掌握敵情。國共談判破裂後,國民黨又催促檔案運臺,吳石冒險以「軍運緊,調船難」為藉口,留下298箱機要檔案,讓我黨擁有致勝先機。如此膽量與謀略,不得不令人嘆服。
▲圖片來源網絡
哪裡有需要,吳石便去哪裡。新中國誕生前夕,他接受秘密任務,赴臺收集情報。不料,中共臺灣地下組織遭受重大破壞,吳石被捕。但縱使走向死亡,吳石仍從容不屈,吟訣別詩「憑將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對我翁」,慷慨就義,英雄氣節,可歌可泣。
▲圖片來源網絡
叄
紅色精神,勉勵吾輩自強
如今,吳石故居已成為紅色教育基地,他的事跡與情懷已為更多人所知。
遊覽期間,不乏有學生、學者,前來瞻仰吳石生平,還有一些歷史愛好者,在此研究倉山歷史文化、名人事跡。革命先輩的故事歷歷在目,國難自不敢忘,吾輩愛國之情則將更加深厚。
▲圖片來源網絡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我們應該時常向後看看,用歷史事跡與先人精神,勉勵自己珍惜當下,奔向更好的明天。若你有時間,就來吳石故居走走吧,好好看看現實版的《潛伏》~
來源:倉山旅遊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