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說起美國的競爭對手,想必各位會聯想到蘇聯和日本,以及近年來不斷崛起的中國。其實,美國遏制中國發展的戰略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所以如果要問阻止中國崛起有多難,美國可以說是最有發言權的國家,畢竟在它與中國打交道的70年裡,我國能夠崛起到今天的程度就是最好的例證。
我們可以將美國與中國打交道的過程分為四個發展階段。首先第一個階段就是上世紀50至60年代的對華遏制與圍堵階段。新中國從成立後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在價值觀與體制上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完全不同,而且當時中國選擇擁抱老大哥蘇聯,因此美國聯合了其盟友對我國進行了長達20餘年的圍堵。
但是,我國並沒有被困難打倒。當時偉人也曾說嘛:「封鎖吧,封鎖個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在50年代,中國從蘇聯引進了156個大項目,這些項目涵蓋了電力、鋼鐵、汽車、化學等領域,從而奠定了中國的工業基礎,同時也使我國超額完成了「一五」計劃,後來我國通過自身努力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兩彈一星」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所以美國的圍堵並沒有壓垮我們。
而第二階段就是上世紀70年代美國對華拉攏與分化階段。當時美蘇爭霸,原本強勢的美國一方,由於與越南幹仗,深陷戰爭泥潭;同時因為中東石油危機,美國經濟遭受巨大打擊進入滯漲,1971年以美元主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也崩潰了。基於此,美國進入了戰略收縮階段,此時美蘇冷戰進入「蘇攻美守」格局。
而另一方面,中國與蘇聯也鬧矛盾了,這為中美靠近創造了條件。於是在1972年,隨著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中美兩國關係就正常化了。不過,美國的用心其實很簡單,就是想拉攏中國對抗蘇聯,分化其陣營。而這也符合我國對抗蘇聯的需求,所以這一階段中美其實是互相利用,美國也佔不到中國便宜。
美國與中國打交道的第三階段就是上世紀80年代之後的融合與同化階段。1978年中國便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主動擁抱西方國家;1979年,中美兩國便建立了外交關係。這一階段,美國的用心其實是引導中國在開放和自由方面逐漸向西方靠攏。說白了,美國就是想同化中國,讓中國走西方國家的道路。
當然,現在看來,這個希望是落空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韜光養晦,按照自己的規劃發展,並沒有被美國等西方國家牽著鼻子走。更重要的是,這一階段,中國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
根據快易理財網的數據,1979年中國GDP只有1783億美元,佔世界的比重不到2%;而到了2019年,中國GDP已經高達14.34萬億美元,佔世界的比重飆升至16.3%。中國的崛起已經成為世界的共識,而且中國經濟的成功還一度引發外界對「中國模式」熱議。可以說美國在這一階段採取的策略是徹底的失敗了。
基於此,2017年川普上任之後,就調整了對華戰略,重新回到了第一階段的對華遏制與圍堵。
所以近年來美國就對華發起了規模空前的貿易和科技摩擦。然而,美國想經濟封鎖中國已經不太可能了,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與全球經濟早已深度融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對外貿易額就達到4.57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
這裡有一件有趣的事,就是美國在跟中國開展貿易談判時,其列出的條件充滿了各種「你不能做什麼」,「而我要做什麼」,這簡直就是蠻不講理了,要知道達成協議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更壞的結果,但協議本身對中國就是最壞的結果了,那我國還有什麼理由同意它?
不過,美國這些荒唐的條件背後也反映出美帝心中對中國崛起的恐慌,以至於口不擇言,希望通過這種極端方式阻止中國崛起。
總之,中國崛起已經勢不可擋,此前世界銀行、IMF等機構都做過相關預測,認為中國2030年左右就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因此,不管當前美國如何歇斯底裡的圍堵中國,最終恐怕也是徒勞的,畢竟過去70年,美國都沒能阻止中國崛起,更何況如今中國已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