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裔攝影家何國堅:自學成才成就一生熱愛

2020-12-12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10月11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刊載文章,介紹了新加坡華裔攝影家何國堅的故事。1939年,何國堅出生在中國廣東番禺鄉下,後因日本南侵,舉家下南洋謀生。他曾先後前往馬來西亞、新加坡,一生坎坷,但因為熱愛攝影並努力學習,於1992年獲得了新加坡皇家攝影學會博學會士稱號。

文章摘編如下:

1939年,何國堅出生在中國廣東番禺鄉下,日本人打來後,父親帶全家老小去了馬來西亞怡保,在當地錫礦打工養活一家。小學畢業後,何國堅只讀了一年中學,1957年,他經鄉友介紹來新加坡小坡武吉士街「龍奕記酒家」做小工。平日掃地洗碗、開門關門,所有的雜活都由他全部包攬。也正是在那樣的歲月裡,他受了店裡一個夥計影響,愛上了攝影藝術。

當時,何國堅用自己的儲蓄買了第一臺相機,攝影技術和暗房工藝全是從書本中自學來的。「那時候上班做到半夜兩點,回到住所後把廁所當暗房,往往衝印兩三張照片天就亮了,哪裡像現在這樣容易。」何國堅說。

在這家飯店做了12年後,何國堅換去另一家酒樓做雜工,5人同住一間屋子。每個星期天早上,他都會去小坡啟信街月蘭亭咖啡店,同一幫攝影發燒友會合,結伴外出拍照。據說,那時新加坡攝影學會的人大多講英語,東南亞攝影學會大多講華語。

為了向攝友們學藝,何國堅常常要早起。當時他半夜兩點下班,早上五點就得起床,怕影響同室夥計休息,他不敢用鬧鐘,就想出一個怪招,找來一根繩子,一端栓在自己腳上,一端拋出窗口垂於寢室外牆,攝友們早上經過,只需輕輕一拉繩索他就醒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6年,何國堅考取新加坡攝影學會碩學會士(APSS),同年又考獲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碩學會士(ARPS)。1992年,何國堅晉級皇家攝影學會博學會士(FRPS)。如今,何國堅在三巴旺的新居中,最寶貝的就是他那幾百張精心積存下來的黑白照片。那樣的歲月與往事,在他心中依然歷歷在目。(徐伏鋼)

相關焦點

  • 新加坡華裔玩具設計師自學成才 自創玩具模型角色
    (新加坡《聯合早報》/陳淵莊 攝)(新加坡《聯合早報》/陳淵莊 攝)   中國僑網8月13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一般玩具收集者都喜歡電影、動漫相關的玩具模型,而自學製作玩具模型的新加坡當地全職玩具設計師餘文杰從事的是獨立創作,他的作品都是自己創造的人物角色。
  • 聰明鷯哥「自學成才」 可說長沙話和普通話圖
    「自學成才」的它不僅把主人逗得很開心,還能在「家庭矛盾」時當起「和事佬」。     聰明鷯哥「自學成才」     周述才老師今年62歲,家住河西湖南藝術職業學院宿舍。     「哈哈哈……」記者剛走進周家大門,一陣清脆的笑聲就從陽臺傳來——陽臺上沒有人,只有一隻黑色的小鳥叫得起勁。周老師告訴記者,這就是他家養的鷯哥「靚亮」,已經1歲多了。
  • 著名攝影家袁毅平辭世|君之成就何止《東方紅》
    著名攝影家袁毅平 侯賀良 攝 君之成就何止《東方紅》——悼念著名攝影家袁毅平 楊恩璞今逢庚子,流年不順,時有不祥之兆壓我心頭。說起袁老的藝術成就,許多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是:他1961年發表的《東方紅》,這確實是幅家喻戶曉的傳世精品。《東方紅》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是袁毅平不辭辛勞,歷經兩年多堅守蹲候獲得的成果;另一方面是他文藝觀念和攝影修養日趨成熟,自覺探索攝影藝術的積澱。他原是上海照相館攝影師,新中國成立前參加革命工作。
  • 新加坡攝影家吳偉承「泰米爾大寶森節盛會」的影像播報
    港深珠澳攝影聯盟主席秦軍校先生(左),本微信播報「男一號」吳偉承先生(中),原海南省攝影家協會主席黃一鳴先生在新加坡。大寶森節是新加坡興都教徒們祈福、還願與感恩的一次年度盛會,它最吸引人的莫過於一年一度的大型繽紛遊行。
  • 這些年份出生的生肖豬,少年成才,老來有所依,一生不為生計愁
    出生年月不僅能決定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這個人的性格,以及人生運勢的走向,進一步推演出來,這個人的人生幸福程度和事業歷程,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一年出生的豬,少年成才,老來有緣,一生無憂,一起來看看吧。
  • 雪圈三大悖論:自學成才?容易脫單?雙板費錢?
    本文暫且整理了一些滑雪悖論,雪友們可以一一品鑑: 1、滑雪死循環 a 關於自學成才的悖論 絕大多數想自學滑雪的人,初衷往往是想節省一筆教練費 因為自學滑雪,所以要耗費更多雪時,而每一次滑雪都是一筆消費 PS:自學當然可以成才
  • 新加坡華裔青少年泉港「尋根」 領略家鄉風土人情
    精彩的舞龍表演、地道的風味小吃、悠揚悅耳的北管……16歲的新加坡華裔青年唐森手中的相機拍個不停。「我要將此次的收穫帶回新加坡,與親人、朋友、同學分享家鄉的變化。」唐森興奮地說道。12月6日,2013年新加坡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冬令營——福建泉港營在泉港一中開營。40名新加坡籍華裔青少年在一周的時間裡,領略家鄉的人文風情和燦爛的中華文化。
  • 新疆福彩銷售員:福彩是我一生的熱愛
    小江說,福利彩票是自己一生的熱愛、一生的事業!  小江先是主動求助了幾位懂維、漢雙語的年輕彩民,虛心請教,趁著空餘的時間進行學習;然後又去書店購買了維語自學書,自學簡單的口語。「只要會說維語,就能更好地為彩民服務啦!」小江總是這樣激勵自己。小江對自己有股子「狠」勁兒,由於他能吃苦、肯用功,在短短幾個月之內維語水平進步神速,和彩民日常基本對話已經沒問題了!  語言是溝通的橋梁,交流通暢,人們之間的感情就熱乎了!
  • 幼兒園保安自學成才做手工 拿出來就是藝術品
    自學成才  幼兒園園長張波也被小戴的機器人「震驚了」。張波說,她可以很負責地告訴大家,小戴沒學過美術、沒學過設計,讀書時也沒表現出這方面的特長。幼兒園第一次發現他有這方面的天賦是在幾年前的一次手工製作比賽中,需要用筷子做一件作品,他做出來的筷子房子很逼真。  每次幼兒園要布置環境、迎接節日,都會找小戴幫忙。
  • 生活成本低 新加坡華裔夫婦大馬購屋往返新馬兩地
    生活成本低 新加坡華裔夫婦大馬購屋往返新馬兩地 2014-06-05 13:56:49(馬來西亞《光明日報》)   中新網6月5日電 據馬來西亞《光明日報》報導,一對新加坡籍七旬華裔夫婦雖曾數次在馬來西亞新山遭攫奪,且因此受重傷,但因退休而收入減少的他們,基於新山的食物及房屋價格比新加坡便宜,而決定在新山購屋,且每周三天兩頭共騎摩多到新山居住。不僅如此,他們也希望移民至新山,並呼籲大馬政府批准他們成為大馬永久居民。
  • 14歲少年「自學成才」,駕駛39人的大客車,動作像老司機
    但是,近日有一個「自學成才」的未成年男孩開起了一輛大巴車,儼然像個「老司機」,具體詳情,我們一起看看。大客車有位老司機?仔細一看是個未成年男孩男孩駕駛大客車視頻7月26日,警方透露未成年的葉某不止開過一次客車,平時他跟著司機學習,最後「自學成才」,便逐漸頻繁開起客車。目前,葉某和李某均被警方拘留,案件正進一步調查中。未成年人技術再好,也不能駕駛機動車
  • 美華裔自閉兒自學製作氣球 用氣球「說話」樹自信
    美華裔自閉兒自學製作氣球 用氣球「說話」樹自信
  • 廣東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謝墨
    1989年開始自學攝影。1996年在廣州開辦一家大型婚紗影樓。1998年開設廣告公司和謝墨攝影工作室,專門拍攝廣告、時裝和舞蹈。1999年10月應瑞典哈蘇公司邀請前往瑞典和丹麥訪問交流,同時參加了北歐最大的攝影節---哥德堡的"瑪莎攝影節"。1999年10月,榮獲第三屆"中國人像攝影十傑"稱號。1999年11月,榮獲第四屆中國攝影金像獎。
  • 用華裔演員分飾三角,新加坡廣告商陷種族歧視漩渦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近日,新加坡新傳媒集團為推廣電子支付製作的一則涉嫌存在種族偏見的廣告讓該國輿論「吵翻天」。目前,責任方已將爭議廣告「下架」,並發表道歉聲明。據法新社29日報導,新加坡政府近兩年一直在大力推廣電子支付,鼓勵民眾在購物、喝咖啡或用餐時儘量使用信用卡或手機進行支付。新加坡新傳媒集團日前為此推出一則新廣告:一名演員一手展示手機二維碼、一手端著飯菜,以顯示電子支付的便利性;為凸顯這種支付手段受眾廣泛,廣告分別採用華裔、印度裔和馬來裔人物形象——囊括了新加坡的主要族群。
  • 瓊海市攝影家協會攝影創作基地揭牌
    今天上午,瓊海市攝影家協會攝影創作基地在水鄉萬泉鎮揭牌。
  • AI機器人首次學會單手拼魔方,無需編程自學成才
    據OpenAI官網消息,人工智慧研究組織OpenAI在構建通用自學機器人方面取得了新的裡程碑:去年首次開發的類人機器人手Dactyl已經可以像人一樣,學會單手解決魔方的問題。對於OpenAI而言,Dactyl的成就使其向更廣泛的AI和機器人行業令人嚮往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這個行業希望研發出能夠學習執行各種現實世界任務的機器人,它們無需培訓數月乃至數年時間,也無需專門進行編程。Dactyl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在模擬環境中創建足以捕獲現實世界物理特徵的環境。
  • 第一次向世界推出張家界的攝影家陳復禮
    此時新華社社長是著名記者穆青,他一再主張記者應走複合型成才道路,既寫文字,也兼攝影。這期間,我在採寫文字新聞的同時,也拍了一些新聞圖片,陳復禮的作品常常成為我的藝術借鑑和指引。 大約是1995年5月,已退出領導崗位的穆青來江西攝影採風。從井岡山到婺源,我陪了他10天。我們上井岡山筆架山拍十裡杜鵑林,在昌井公路沿線拍農村風光。
  • 來自澳大利亞的華裔攝影家
    譚國釗先⽣(Joseph Tam): · 現任國際攝影家聯盟 (IUP) 副主席
  • 生於苦難,卻成就了不平凡的一生——林肯
    我們來看林肯的前半生,林肯出生在社會的最底層,為生計移居到荒地,母親早逝,沒有固定的職位,四處謀生,未得到系統的教育,經商失敗花費16年償還債務;一生摯愛的未婚妻病逝;精神崩潰的他臥病在床長達半年;期間競選了州議員失敗、國會大選失敗、參議員二次,4個兒子夭折了3位……但慶幸的是貧困的家境培養了他獨立思考與處事的能力,繼母待他如同己出
  • 攝影家王琛:用影像記錄偉大的時代
    《巨友聊》第十二期分享攝影家王琛,用影像記錄偉大的時代。王 琛1965年生於廣州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企業家攝影協會(深圳)創始人、主席深圳市福田區攝影家協會主席深圳政協常委,三次榮獲中國文聯、中國攝影家協會攝影成就最高獎「金像獎」,擔任第十二屆金像獎評委,文化部國家一級攝影師(正高),高級工藝美術師(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