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聖山登山探險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次仁桑珠告訴記者,2015年12月27日報名截止,最終選定人數為16人,費用為33萬元/人。
去年珠峰首次無人登頂 今年「起步價」漲至33萬元
聖山公司資深嚮導魯達告訴記者,33萬元人民幣的費用包含:登山期間的住宿、夥食、交通、高山氧氣、保健隊醫等費用。
魯達說,2015年,珠峰經歷了非常特殊的一年,從1975年以來,近41年首次沒人登頂。2014年到2015年有將近40人死亡,這也是最近20年來死亡人數最多的時段。
珠峰攀登經歷了2015年的沉寂之後,今年再度開拔。「
報價33萬元,但實際花費還要大,基本上沒有40萬元是拿不下來的。33萬元只是最基本的費用。」魯達說。
而在2011年,攀登珠峰的價格是20萬元,2013年價格還是28萬元,到如今的33萬元,5年間差不多翻番。
「想登珠峰的越來越多了,他們把它當成一種可以炫耀的閱歷、地位。有個老闆之前從來沒登過高山,看了王石攀登珠峰後,跟我們說『給你50萬,能不能包我登頂?』後來我拒絕了。」他說。
登「峰」市場成流水線作業
國內的登山者也慨嘆,珠峰越來越登不起了,珠峰成了票子鋪就的世界之巔。
曾攀登過5座7000米以上高峰的登山愛好者盧超告訴記者,攀登珠峰的價格有一個區間,5萬~10萬美元。費用主要由四個部分構成:旅行費用、許可證/保險費、裝備費和嚮導費。
攀登珠峰已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就像買汽車或坐飛機,已經成為標準的流水化作業。花多少錢取決於你的攀登形式,後勤支持以及從哪一側攀登。從西藏(北坡)標準的攀登價格大概約5萬~6萬美元,尼泊爾(南坡)大約4萬美元。
「攀登珠峰之路是用票子鋪成的。」盧超笑言。
經營著一家戶外運動俱樂部、長期從事登山運動的王林嶽曾登頂珠峰。他說,這些年來,登珠峰熱直接拉高了攀登珠峰的價格。「你給不起這個價錢,有人給得起。」
通常而言,從北坡登頂,要比南坡登頂難度更大。北坡寒冷多風,即便在四五月份,最大風力也能達到3~4級,且總體路程比南坡要長,且北坡裸露巖石的攀登有技術難度。而南坡的難度主要在通過昆布冰川的時候。
天價登山費成「攔路虎」 每年數十人偷登珠峰
魯達表示,從2000年到2010年,珠峰每年登頂人數,從每年的20多人增加到200人。從2013年又開始回落,下降到50人以下。
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國家對攀登珠峰的管理越來越嚴格,所有攀登珠峰的人,必須由當地登山協會推薦過來,經西藏登山協會審核後,最終由國家體育總局批准。
由於尼泊爾南坡近年來頻發山難事故,當地的夏爾巴嚮導要求購買更貴的保險。在龐大的市場需求下,登珠峰價格上漲很正常。「將來就算漲到50萬元也不出奇。」
王林嶽表示,商業化攀登珠峰價格越來越高,普通登山者根本負擔不起,而國內登山愛好者眾多,很多人為了攀登珠峰,要準備5~8年時間,主要是攢錢。一些山友,沒有固定收入,卻有一顆想徵服珠峰的心,唯一的出路就是偷登。
登頂「世界之巔」,成了很多山友難以抑制的誘惑。幾乎在每年的非登山季,珠峰地區都有一批偷登者,今年也不例外。這也成為聖山公司非常頭疼的事情。
作為全國唯一一家有資質組織攀登珠峰的公司,他們經常還要負責對這些偷登者的救援工作。近期,該公司就發現部分偷登者,並將其勸回。
所謂偷登,就是沒有經過西藏登山協會(下稱登協)的許可,自己組織嚮導和協作人員攀登珠峰。很多資深山友都有偷登的經歷。
已故著名登山家楊春風2007年、2009年分別登頂珠峰,成為國內唯一一位兩次登頂珠峰的民間登山者,而這其中一次,就是偷登。
儘管如此,偷登每年都在發生。一些曾經登頂珠峰的資深山友,以十多萬元的價格,自己尋找嚮導,購買氧氣等保障物資,找來信得過他的山友偷登。「每年都有數十人偷登,不可能每個偷登的人都能被發現。」
魯達說,有一次,他發現一名由13人組成的偷登隊伍,其中一登山者已出現輕微肺水腫,兩根手指已經壞死,魯達趕緊責令這個團隊下山。「如果我不阻止他們,他們都會死在山上。」
偷登者常殞命珠峰 上百具遺體難處理
而偷登,很有可能命喪雪山。在珠峰上,埋葬著很多這樣的偷登者。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其家人都不知道親人已葬身雪域高原。
在王林嶽看來,珠峰是可以偶遇屍體機率最高的山峰,因為遺體太多了。
「在刺眼的雪光中,有時你好像看到前面一個人躺在地上,甚至還穿著衣服,他卻一動不動,這是登山者的遺體。」他說,在攀山中看到遺體,攀登者都不會吃驚。
而珠峰上的遺體,也成了攀登者的路標。攀登過程中,最有名的路標,是一個被稱為「綠靴子」的1996年喪生的印度登山者澤旺·帕勒哲(TsewangPaljor)。20年間,他的遺體一直停留在登頂者經過的路上。當雪層較薄時,攀登者不得不從他的前腿上跨過,前往峰頂。
而處理珠峰上的遺體難度極大。將遺體收回往往將耗費上萬美元,而且需要6至8名夏爾巴人才能工作,收回過程同樣危險。
王林嶽表示,珠峰上究竟有多少遺體,沒有具體數字,但肯定在上百具以上。不幸遇難的攀登者和夏爾巴人或被塞進裂縫中或埋在雪中,其肢體在陽光暴曬和風雪侵蝕下已變形,但登山者卻並不懼怕,經過時都會向他們致敬。
在聖山公司成立以前,民間登山者攀登珠峰基本上都是偷登,因那時高山協作條件差,偷登者多數都葬身雪海。如今,攀登珠峰需要30多萬元。每年仍然有國內外數十人偷登珠峰。
「尼泊爾那邊偷登的更多。」王林嶽說,葬身珠峰的登山者中,有一半是偷登者。
利潤豐厚成為一塊「大蛋糕」
王林嶽和盧超都表示,如果價格能降下來,就不會有這麼多人偷登了。「珠峰的攀登現在只有一家公司在做。之前每年有上百人,每人30萬元,你算算多少錢。」盧超說,登珠峰已經成為一塊大蛋糕。
按照規定,攀登西藏5000米以上山峰需提前一個月報批,攀登7000米以上山峰,應當提前三個月向國家體育總局申請特批;且需要由一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發起;隊員兩人以上,並參加過省級以上登山協會組織的登山知識和技能培訓。
「個人是不能去爬珠峰的,必須由法人機構申請,很多機構是登山協會的成員,其他人必須去找登山公司。同時,登8000米的山要有7000米的經歷,登珠峰要有8000米以上的登山經歷。而登8000米的山,通過登山公司也要花20萬元,登7000米的山,大約8萬元。」王林嶽說。
國內登山管理辦法中規定,攀登高山需配備持有相應資格證書的登山教練員或高山嚮導,1名登山教練或高山嚮導最多帶領4名隊員。個人如果想自行組團,要向西藏登協提出申請並註冊,註冊費用是5000美元。如果不通過聖山公司,就要自己申請,門檻就要變高,要有8000米的登山經歷,還要交5000美元的註冊費。
如果找了聖山公司,很多門檻就變低,可以包括一切手續的辦理。一些人即使沒登過8000米的山,他們也會想辦法。聖山公司之前一直由西藏登協經營,後國家有規定登山協會不能開辦此類登山服務公司,才轉為私人經營。
「很多規定把登山者推向了登山公司,而登山公司卻又是僅此一家。」盧超說,登珠峰只接待團隊,這個規定無形之中將登山者推向了登山公司。商業登山隊如果不請聖山公司的嚮導,也要請持有證件的嚮導,但有證件的嚮導幾乎都在西藏登山學校,而西藏登山學校和聖山公司也是一家的。
另一種聲音:應控制登山人數 減輕對珠峰破壞
西藏登協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國內登山管理辦法中規定,登山行動審批是必須有的,行動審批結束後,沒有經驗的登山人員必須由持證書的高山嚮導帶領才能進行登山。
自治區登山管理機構應當每年向山峰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給付20%的登山註冊費,除此之外,還有一筆登山環保費,其中60%至80%也要交給當地政府,並無償為山峰所在地居民提供登山技能培訓。所收取的註冊費用及環保費主要用於對山峰的管理。
盧超表示,從2010年開始,就陸續有國內各地的登山協會向中國登山協會建議,將攀登珠峰放開一道「口子」,建議向其他戶外探險公司也發放高山嚮導資格,讓他們也有資格組織珠峰探險。2012年,更是有5個省的登山協會向中國登協提出建議,在專業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將珠峰探險社會化,以滿足全社會對珠峰探險的巨大需求。但至今仍無下文。
西藏體育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張明興則表示,不能說是壟斷。高峰探險這個領域,國內還沒有特別成熟的,聖山公司算是最成熟的。在此背景下未考慮讓其他公司也開展珠峰攀登服務,也是擔心會多出不必要的麻煩。此外,適當控制登山人數,也有利於對珠峰生態環境的保護,減少對珠峰的破壞。
魯達表示,每年對登珠峰的人數應該進行適當控制,不宜過多,這樣才能減輕對珠峰的破壞。畢竟,現在珠峰上已經有幾十噸生活垃圾有待清理。
登珠峰群相:有錢人請廚子攝影師 沒錢的吸不起氧氣硬扛
王林嶽表示,由於每年登頂珠峰的時間段非常短暫,適合登頂的好天氣就那麼三四天,幾乎所有的登山者都在這幾天向山頂衝刺,風險非常大。
「如果上面的人不熟悉怎麼操作繩索和釘鞋,那下面的人就危險了,常出現滑墜,極有可能一條安全繩上的人全部墜入冰窟死掉。」
王林嶽在2008年5月登頂珠峰時,團隊就有3人喪命,其中包括兩名夏爾巴嚮導。當時,他也踩到了一條冰縫,整個人被卡在那裡。根據之前培訓的經驗,他趕緊躺下,增大身體與冰面接觸面積,沿著冰裂縫垂直的方向滾動。
後來,一名夏爾巴嚮導看到了他,伸出冰鎬,拉了他一把,撿回一條命,王林嶽癱坐在冰上,過了好久才回過神來。
王林嶽說,有錢人,把登珠峰的難度最小化,小到就像走上坡路,一切都由夏爾巴人安排:謀劃路線、準備營地、背負輜重,拴好繩索、搭建梯子,帳篷裡甚至還要鋪奢華地毯,裝上電視,請來知名廚子,大牌攝影師,把攀登珠峰變成一場華麗的「個人秀」。
在登山過程中也不惜代價,一件鵝絨登山服要1萬元,一對登山靴也要1萬元。在登山過程中要用氧氣,還得另外花錢,7000米以上,每瓶氧氣要6000元,攀登到8000米以上,每瓶氧氣要1萬元。
「在8000米處吸氧,能讓身體血液加快輸送到大腦,會感覺像在7000米處,給不起錢,就只好硬撐著。」
盧超也有同感。有一次,盧超在登珠峰時發現,某老闆為了登頂珠峰請十幾個嚮導幫助他登山,花了一百多萬元,光是給獎金就給了十多萬元。
「這已經違背了登山的本意,那裡成了富人的俱樂部。」盧超說,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能滿足登山人的虛榮心,但登珠峰不應該是大款才玩得起的遊戲。
「珠峰的商業化太嚴重了,現在一些高山嚮導關注的是小費給了多少,他們會將不同團隊客人所給的小費拿來比較。」幾年前,盧超攀登珠峰,遇到國內外的團隊,大家都會打招呼,互相擁抱,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很少出現,因為,登山嚮導不允許團隊之間接觸,他們可能會在聊天中透露商業秘密,比如,登山費用、小費標準等。
「現在大家都比較冷漠,互相幾乎沒有交流,就是你登你的,我登我的。如果你在山上掉進冰窟,除了你的嚮導,沒人會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