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市場和鬼市,是流動的博物館

2021-01-13 九行旅遊

常聽人說,一個人如果得了想尋短見的病,就放他去菜市場。在老藝術家看來,如果再輔以跳蚤市場,基本可以藥到病除,讓人立馬想三百六十五度謳歌生活。

漫無目的地閒逛,從一個攤位轉悠到另一個攤位,聽那些遺落在器物上的時間發出細密的低語。有可能空手而歸,也有可能在下一個轉角碰到心儀的商品。

沒有大數據在背後左右你的方向,吃虧還是佔便宜全憑自己的三分能耐七分運氣。每到年底各大電商平臺靠著暖場、現場、返場花式衝業績的時候,老藝術家總會分外懷念那些泡在跳蚤市場的日子。

△老藝術家喜歡泡在這種有歷史氣息的跳蚤市場裡。

買定離手、售完即止,對於今天習慣了十五天無條件退貨和假限量真飢餓營銷的消費者來說,跳蚤市場的規矩似乎顯得不夠友好,但這也正是跳蚤市場的樂趣所在。

能算清電商平臺優惠的只能算是做題家,會逛跳蚤市場才是檢驗購物學家的唯一標準。

01 介於破爛和古董之間的詩意

雖然跳蚤市場裡也不乏有售賣一手商品的攤位,但嚴格來說,跳蚤市場的出現源於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買買買需求和家裡實在沒地兒放之間的矛盾。

無處安放的二手物件,當破爛扔掉可惜,上面流過的歲月又尚不足以將其打磨為古董,兩者之間的空白地帶,就有了跳蚤市場。

可能由於法蘭西人均凡爾賽,跳蚤市場這個詞追溯起來和法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廣為流傳的說法是,跳蚤市場一詞由法語「Marché aux Puces」的直譯而來。

在中世紀晚期開始,巴黎聖母院旁就有一個市集專門兜售王公貴族淘汰的衣服和日用品。後來因為當時衛生條件的限制,市集跳蚤成災,被迫遷往巴黎北部的聖湍(Saint-Ouen),從此得名跳蚤市場。

△中世紀聖湍(Saint-Ouen)的跳蚤市場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跳蚤市場出現於19世紀,1884年,巴黎市政府為了保持市容整潔,立法禁止沿街亂倒垃圾,並僱傭數萬底層民眾將市區堆積的垃圾搬運到郊區一個廢棄練兵場上。

這些人從中挑出有用且保存較好的垃圾,就地出售。兩三年後,這裡形成固定市場。因為這些舊貨上常有跳蚤,巴黎人就將這裡稱為跳蚤市場。

跳蚤市場雖然起源於法國,不過將它發揚光大的還是號稱歐洲最摳的德國人。德國人鍾愛跳蚤市場,一是因為他們奉行的實用主義哲學。

作為公認的地表動手能力最強的德國人,在生活中也深入貫徹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方針。一件二手貨在沒有遇到德國人之前,永遠都是薛丁格狀態,在破爛和寶貝之間反覆橫跳。

△王公貴族淘汰的日用品

今天德國人習以為常的二手生活,也離不開德國堪稱變態的垃圾處理體系。不想要的小東西如果放錯了位置,不僅不會被收走,還可能被罰款。

大物件則要搬去指定的處理地點,如果預約師傅上門回收,收費更是能讓人瞬間明白為啥德國工人這麼有力量。摳門的德國人一下子就悟了,所謂垃圾,就是放錯位置的資源,不讓我扔,我賣還不行嗎?

△德國路德維希堡的跳蚤市場

在德國,即使是小村鎮也會形成買賣舊貨的跳蚤市場,而像柏林這樣的大都市,不算那些社區街道中的小型流動攤位,光是固定出攤的大型跳蚤市場就有二十餘個。

這些市場售賣的物件默認只能是舊貨,想賣新商品的攤位需要申請特殊許可。因為大部分攤主並不是為了掙錢,所以商品的價格基本只有一手貨的10%-30%,要是碰上快收攤的時候去,那些人頭攢頭的地方,肯定是攤主開始做慈善白送了。

△這裡人頭攢頭而且沒看見標價牌,攤主該不會要白送吧。

除此之外,每個市場還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品類特色。每周末出現在布蘭登堡門前六月十七日大街上的跳蚤市場是文藝青年和遊客的應許之地,這裡主打的是舊書、老唱片和稀奇古怪的古董。

柏林當地人和留學生最愛逛的則是每周日開放的柏林圍牆公園跳蚤市場,這個跳蚤市場則主要出售舊家電、舊家具和服裝等日用品。

當然了,作為一座曾經被牆一分為二的城市,帶有東德印記的舊物是每個柏林跳蚤市場都會有的保留項目。

△德國柏林圍牆公園(Mauer park)跳蚤市場裡的二手燈飾。

80塊錢的東德秘密警察原味大簷帽,10塊錢一張的東德明信片,還有最讓人迷惑的柏林圍牆拆遷留下來的碎片。不過看在白菜價的份上,就不必太糾結這些到底是從哪面牆上摳下來的牆皮了。

02 四點鐘去天光墟,看見生活的另一半

不同於歐美人對於跳蚤市場的鐘情,剛剛富起來沒多久的中國人,對於二手貨接受程度仍然有限。

即使是在國內最大的二手平臺閒魚上,銷量最好的也就是買回來就沒怎麼用過的電子產品。跳蚤市場作為舶來品,受制於國民接受度和城市管理,目前也僅僅是在高校開學季和畢業季的時候短暫出現。

實際上中國土生土長的「鬼市」比歐美「跳蚤市場」要早的多,在唐朝鄭熊的《番禺雜記》中,就有「海邊時有鬼市。半夜而合,鷄鳴而散,人從之多得異物」的記載。

每當暮色降臨,在光與暗的交界處,它們顯露出生活的另一副面孔。

△即使是在夜晚,北京的鬼市依舊熱鬧。

自誕生以來,中國的鬼市大多時候都遊走在城市的灰色地帶,晝伏夜出的人們在這裡通過買賣舊物討一份生計,換幾鬥糧食。

鬼市選擇深夜開市,凌晨散場,原本是為了躲避監管。由於銷贓、假貨等問題,鬼市一直是令城市管理部門頭疼的對象。但無論多少次取締和清理,攤主總會找到地方重新聚集,就像只要有土壤,雜草總會生長。

說起鬼市,最有名的自然是北京東南角四環外的大柳樹市場。隨著大柳樹市場越來越規範化,如今每周二的大柳樹早就變成燈火通明的集貿市場。

忘掉那些在網絡上口口相傳的大柳樹探險指南吧,現在的大柳樹除了不能十五天無理由退貨,比你在電商平臺上買東西還安全。再也不用擔心攤主的商品來歷不明,如果不放心,老闆甚至可以給你展示他的營業執照。

△北京大柳樹鬼市

在鬼市原教旨主義者看來,只有廣州的「天光墟」還保存著鬼市真正的韻味。廣州現存的五個天光墟分別位於海珠橋、荔灣路、白雲、文昌北和海珠中,其中又以海珠橋的天光墟最為知名。

從海珠橋西側到南華東路,三百米的距離,每天凌晨3點到6點就會擺滿攤位。由於廣州多雨,天氣不好的時候攤主就可以把攤位轉移到橋下。

△廣州天光墟:凌晨四點的鬼市

海珠橋的天光墟以舊物為主,擺攤的人不少是收廢品或拾荒者,老式的理髮推子、缺胳膊少腿的玩具、上世紀風格的衣服、被人遺棄的舊相冊,即使看到漏氣的充氣娃娃也完全不必驚訝。

要逛天光墟,除非你對自己的手機續航很自信,連路燈都下班的深夜,手電筒是必不可少的。

△海珠橋的天光墟,全靠手電筒和微弱的燈光撐起。

第一次去天光墟的人可能遠遠就會被光晃的手電筒、攢動的人影嚇到,不知道的還以為撞上了黑幫電影裡的交易現場。

實際上,逛天光墟的除了專業的「淘寶客」和圖新鮮的年輕人,更多的是經濟拮据的邊緣群體,天光墟的舊貨很便宜。

五塊錢的鞋,十塊錢的衣服,如果剛好合身,買到就是賺到。不用疑心那些看上去已經過期的食物為什麼也會出現在攤位上,畢竟不能用燈光和手機對著買賣雙方的臉早已是天光墟不言自明的規矩。

這一片城市的陰影,就是許多人生活的庇護所。

03 除了撿漏,跳蚤市場還有什么正經事?

無論是在歐美的跳蚤市場還是中國的「鬼市」都流傳著很多關於撿漏的奇聞。2019年12月,一名德國男子在逛跳蚤市場時購買了一口舊鐘,在鍾裡意外發現了一大捆鈔票,雖然是2001年後就不再流通的德國馬克,但還是能兌換成了歐元。按照匯率,白撿兩萬五千多歐元。

△德國男人白撿50,000馬克

大柳樹市場則口口相傳著馬未都在這裡淘到過國寶級的物件,「禪韻古玩」店的老闆花兩三百塊買到了張大千的真跡,一夜財務自由。這些真真假假的故事給中外的跳蚤市場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也吸引著那些懷揣「暴富」夢想的冒險者。

不過在歲月的淘洗下,今天想要在跳蚤市場裡撿到漏可不是容易事。在鬼市裡有多少撿漏的奇聞,就有多少被騙的笑話。

比畢卡索還抽象的水墨畫,拿茶葉水弄點黃漬就敢說是齊白石的遺珠;好不容易從800砍價到200的玉鐲子,上淘寶一搜20包郵;至於那些看上去久經滄桑的瓷器,合起來能讓王剛老師用護寶錘忙活大半年。

△可別指望這裡面會有價值連城的古董寶貝了。

當然,如果不把經濟價值作為逛跳蚤市場的唯一標準,那麼你總能在一堆堆的老物件上找到那個和你生命記憶中某個瞬間發出共鳴的珍寶。它可能是兒時的同款玩具,年輕時追過的明星海報,一本早已過時的絕版舊書。

藝術家李明鑄曾說:「一踏進大柳樹鬼市,你就能看見中國現代社會的縮影和斷裂的年代感,不同年代真假難辨的東西被放在一起,本身就是對現實社會的調侃與反思。」

不問來處的舊貨市場猶如大海,沉默地旁觀著歷史江河的枯榮,不拒絕任何一顆水滴的匯入。那些被當作垃圾拋棄的物品,又在這裡燦若新生。

這些跳蚤市場和鬼市,是流動的博物館,為人類保存著那些沒有資格被放進恆溫玻璃櫃裡的記憶。

相關焦點

  • 歐洲也有「鬼市」、「潘家園」?細數最受遊客歡迎的五大跳蚤市場
    在中國清末民初的動蕩時代背景中,「鬼市」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存在,其中又以老北京的「鬼市」最為傳奇。時至今日仍有幾個城市保留了「鬼市」的傳統,夜半聚集、凌晨結束,擺攤的人不高聲叫賣,逛鬼市的人手持電筒仔細端詳。
  • 在巴黎跳蚤市場感受地攤文化
    【環球時報記者 陳履生】對巴黎的跳蚤市場早有耳聞,但沒去過。一次在巴黎布展,第二天正好趕上星期天,就有了去跳蚤市場的計劃。懷著滿腔熱情和無比的想像,6點不到就起床,沒想到外面正下雨。按約,朋友7點準時來接我。
  • 巴黎出售舊貨的特色咖啡館 在跳蚤市場愜意淘寶
    早有耳聞巴黎的跳蚤市場,但沒去過。因此,12月8日到了巴黎在準備好周一布展之後,第二天正好趕上了星期天,這就有了去跳蚤市場的計劃。在巴黎工作和生活多年的沈君七點準時來酒店接我。他每個周末必去跳蚤市場。逛跳蚤市場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專門收藏舊鐘和油畫。同行的唐君則專門收藏小提琴。
  • 小s的牛老闆:北京的跳蚤市場知多少
    北京「鬼市」的歷史很悠久,曾經老北京的「鬼市」四城有八個,據說西城老皇城根下的那個最大。但是現在已經不復存在啦!今天咱們要說的是「大柳樹鬼市」,在北京朝陽區大柳樹管鑫市場,每周二晚10點開業,直到周三凌晨3點散場。
  • 北京最古老「鬼市」,只在每周三凌晨開張,就沒有它不賣的!
    鬼市一般出現在各種的靈異小說之中,經常出現在的地方類似於人類生活中的集市,其實我們都知道這世界上沒有鬼的存在,而我們所謂的鬼也只是按照人的形象去恐怖化的一種產物,而所謂的鬼市則是人類生活場景的翻版而已但是在現實的生活中確實有鬼市的存在,只是和我們想像中的有所差別。
  • 了解城市歷史,除了博物館還有跳蚤市場
    想要了解一個城市的文化和歷史,除了當地的博物館和知名旅遊景點外,跳蚤市場也成為了大家的選擇。
  • 成都神秘的「鬼市」,凌晨開張天亮消失,全成都「秘密」都在這裡
    而在四川成都,就有一個非常神秘的「鬼市」,凌晨開張天亮就消失,全成都的「秘密」都在這裡。究竟是怎樣一個鬼市,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個「鬼市」與其他地方的鬼市不同,其他城市的鬼市大多數都是中年人居多,而成都「鬼市」卻恰恰相反,挺著肚子的中年大叔少之又少
  • 北京最後的「鬼市」:型男潮女聚集,還有「江湖規矩」
    北京最後的「鬼市」:型男潮女聚集,還有「江湖規矩」「鬼市」,只品一下這個名字,就能感覺到一股夜色蕭條、老鴉昏沉的味道,再加上一些電視電影的渲染,就顯得更神秘詭異了。然而,真實的鬼市並非隱藏在深山老林中,也不是所謂的江湖人才能去,北京城就曾有不少鬼市。
  • 北京「鬼市」凌晨開張,天亮就會消失,你們去逛過嗎?
    相信很多人一聽到「鬼市」這個名詞,就會感覺類似於電視劇中的亡靈交易,生來就帶有神秘恐怖的色彩,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北京的鬼市,一般在深夜11點左右開張,到了第2天早上五六點的時候又會消失不見,擺攤人收拾完場地非常的乾淨,仿佛前一天晚上根本沒有出現過熱鬧交易的景象。
  • 盤點世界4大跳蚤市場,這些跳蚤市場你都去過購物嗎?
    近年來隨著旅遊事業的不斷發展,也有非常多的人喜歡出去旅遊,去探尋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在現在世界上存在的一些跳蚤市場,而且有非常多的人也都喜歡去這些跳蚤市場去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因為在這些跳蚤市場中有著各種各樣的東西,新的舊的好玩的有用的沒用的各種各樣的都會有。
  • 北京僅剩的1處「鬼市」,這個特別的「景點」,愛淘寶的別錯過
    「鬼市」在中國有著很長的歷史,所說最初起源於唐代,現在中國城市各種各樣的夜市其實也是由最初的「鬼市」發展演化而來。,所以一個地方鬼市名氣越大,證明這個地方的城市規模越大。也是因為最初聚集的都是一些雞鳴狗盜之徒,借著夜色掩護,為他們提供地下不法交易的隱秘場所,最後逐漸發展成為了二手商品的跳蚤市場。
  • 開蘭博基尼賣西瓜,帝都大柳樹鬼市地攤經濟的魔幻主義色彩
    在北京東四環外的大柳樹市場,每逢周二晚上至周三凌晨,都有一個自發形成的集市,由一個個地攤攤位組成,出售商品多是舊貨、人們多餘的物品,以及未曾用過但已過時的電器、衣物壹基金老舊物件等,號稱大柳樹鬼市。在國外人看來,這其實就是flea market,跳蚤市場上周二小編去大柳樹鬼市,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就是一群熱情洋溢的年輕人,開著鋥光瓦亮的蘭博基尼,在鬼市裡吆喝叫賣,賣的是啥?西瓜開著蘭博基尼,在舊貨市場裡賣西瓜,且不論這西瓜甜不甜,多兒錢一斤,單就論賣這個西瓜的錢,夠不夠蘭博基尼的油錢都不好說,這個確實有點魔幻主義的色彩。
  • 會玩|超級好逛的跳蚤市場
    原創 更酷潮流生活社區 mars探索新鮮城事想要了解一個城市的文化,除了去當地的旅遊景點和博物館以外,跳蚤市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裡不僅是一個城市的地標,更是蘊涵了各種充滿故事與回憶的老物件。
  • 在千奇百怪的跳蚤市場裡,來一場時空旅行(上)
    今天,LP為你搜羅了世界各地的跳蚤市場,一起來一場時光倒流的旅行吧~# 亞 洲 #  泰國·曼谷  Talat Nat Jatujak周五18:00至午夜(僅限批發),(11:30-18:00,周日閉店)領取書店列表和地圖。
  • 在千奇百怪的跳蚤市場裡,來一場時空旅行
    這裡還有小吃攤、流動餐車、開在大眾復古麵包車裡的酒吧和露天小酒館,甚至還有幾家潮人理髮店,因此不僅僅是一個購物地點。只要想得到的物件,這裡都能找著,以致許多人說潘家園比任何一個博物館的藏品都要豐富得多。即便對古玩不感興趣,來這兒逛逛也能大開眼界。
  • 北京最熱鬧的「鬼市」,到底值得去嗎?
    但 「鬼市」 卻被悄無聲息的遺留了下來,成為北京值得一去的地方。《詞源》對其的解釋為:夜間市集,至曉而散,故稱鬼市。鬼市交易常常在黑夜裡進行,一來二去,便起名為 「鬼市」 ,成為古玩市場的專有代名詞。說是跳蚤市場,其實更像市集,固定的日子才出攤,很多人來北京 ,只為探尋一下鬼市的神秘面紗。
  • 中國的「鬼市」聽說過嗎?北京就有「鬼市」,當地人:舊貨市場
    今天要和大家說的是中國的「鬼市」聽說過嗎?北京就有「鬼市」,當地人:舊貨市場。這種地方並不是只出現在科幻懸疑小說裡,現實中還真有。說起鬼市,是不是很多人會感覺一股毛骨悚然。因為這一個名字確實讓人想入非非。今天就來說說北京的鬼市。對於鬼事很多的人都會不了解,而且感到陌生。鬼市的逐漸形成,都已經成為了一種城市的文化。如今在很多的大城市裡都會有鬼市。
  • 我想逛遍全世界的跳蚤市場
    去過不少地方,最喜歡的還是當地的跳蚤市場。比較local的地方,不像景點附近的市場商業化。還可能以便宜的價格買到獨特的伴手禮。雖然沒去過多少有名的跳蚤市場,甚至連廣州的鬼市也沒機會體驗,還是想分享一下我去過的幾個二手集市吧。號稱是外高加索最大的跳蚤市場。每個周末都有,周中少一點。不過大概因為我寒冷的冬天去的,在外面站一天真的受不了。人不算多。
  • 你所不知道的「跳蚤市場」
    Fly這個詞來源於該市場的荷蘭語名稱Vly或Vlie,這個詞在荷蘭語的意思是「山谷」,很巧的是,它在荷蘭語中的發音正好和英語中的flea一樣,所以就形成了英語中的flea market。另一種說法是flea market起源於19世紀末的法國,Le Marche aux Puces(法語,字面意思相當於英語中的 market of the fleas)是巴黎專門賣便宜貨的地方。
  • 跳蚤市場,你參加了嗎?
    閒置物品在BISU的校園裡流動了起來,「厲行節約」成為了那個夜晚最絢麗的主題!點點星光亮起跳蚤市場的熱鬧場景這一切的實現,離不開校學生會的精心策劃與組織。同學們在跳蚤市場中選購在跳蚤市場中,同學們可以買到舊書、閒置生活用品、精美小擺件,甚至還可以買到同學DIY的手工設計物品。活動當晚,一個售賣自主設計、手工製作的手機殼的攤位十分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