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

2020-12-11 小學生學習課堂

福州是福建省省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1986年,福州市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給福州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文化保護區、文物古蹟,薈萃了文化遺產的精華。福州名城的歷史文化特色主要秉承中國傳統城市選址的典型特徵,山水環繞、遵制守章,經過兩千多年的城市發展形成了文風昌盛和商貿興盛並重的人文特色,依託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現存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古都型名城,轄區6區6縣(含1個縣級市),中心城區有19處歷史地段:其中3處歷史文化街區,8處歷史文化風貌區,8處歷史建築群。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共20處,其中國家級3處——馬尾區閩安村、永泰縣嵩口鎮、長樂市航城街道琴江村;省級17處——倉山區林浦村、倉山區螺洲鎮、倉山區陽岐村、閩侯縣南嶼、閩侯縣青口鎮、長樂市江田鎮三溪村、連江縣透堡鎮、連江縣筱埕鎮定海村、閩侯縣白沙鎮、永泰縣洑口鄉紫山村、永泰縣嶺路鄉長坑村、永泰縣洑口鄉山寨村、永泰縣梧桐鎮椿陽村、永泰縣赤錫鄉東坑村、長樂市潭頭鎮二劉村、福清市一都鎮東山村、福清市龍田鎮山利村。其中被譽為明清民居建築博物館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位列福州「十大城市名片」之首。

一、一脈相承的千年閩都

福州自漢建閩越王國都,迄今已有2200多年,始終是福建的中心城市,並曾先後五次為國都、行都。福州從晉子城起,在近兩千年城市發展歷程中,城址穩定未變,城池擴展均由北向南,沿著一條穩定的軸線拓展,這在國內極為少見。目前在軸線上仍可清晰看到歷代護城河、在歷史城牆位置上修建的城市道路等古城演進的軌跡。

二、水墨天成的左海蓬壺

福州古城為「環山、沃野、派江、吻海」的形勝之地。古城內「三山鼎立、兩塔對峙」,有「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等小山於其中,有「二送龍水」的東西二湖和「二潮吞吐、繚繞若帶」的內河水系縈繞,被譽為「山川靈秀之都」,其格局充分體現了先人「天人合一」的山水審美意識。福州城內還分布有溫泉,廣植榕樹,素有「溫泉城」、「榕城」之稱,也是福州獨有的「山水」城市特色的重要內容。

三、彌足珍貴的歷史遺存

福州鍾靈毓秀,歷史悠久,遺蹟眾多。全市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0處,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83處,登記不可移動文物4746處。分三次公布了279處歷史建築,其中217處歷史建築已升級為不可移動文物。

四、文風昌熾的海濱鄒魯

福州文化昌盛,英才輩出,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唐代福州設立「麗正書院」和廟學,五代閩王設立「招賢院」、「四門學」,廣設庠序(學校),文化水平與京都長安媲美。宋代文化更為發達,陸遊、辛棄疾、朱熹等先後在福州講學或任職,其間福州府舉進士者達 2247人,淳熙年間應試舉人多達2萬人。近代更是人才輩出,是繼宋朝後又一黃金期,形成「晚清人物數侯官」的文化大都格局。

五、領先風氣的近代重鎮

鴉片戰爭後,西方文明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碰撞,確立了福州在中國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福建船政是近現代中國海軍的「搖籃」,為中國海防做出關鍵貢獻,培養了大批對中國近代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科學家、思想家、翻譯家、外交家。開埠通商外來文化的衝擊還使得福州成為得風氣之先的近代文化重鎮,湧現出林則徐、嚴復、沈葆楨、林旭、林覺民、冰心等一大批傑出代表人物,對中國現代化的文化變革,乃至社會變革起著直接的推動作用,產生深遠的影響,被譽為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獨特文化奇觀。福州近代化進程還給福州帶來風格各異、多姿多彩的近代物質遺存。

六、兼容並蓄的多元文化

福州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越文化、中原文化以及海外文化等外來文化與閩文化相互融合、發展,形成了閩都文化兼容並蓄、多元聚合的鮮明特點,以及濃鬱的地方文化和獨特的風土人情,其工藝特產、風味食品、民間藝術、傳統習俗都具有濃鬱的鮮明個性和地方特色。福州還是較早傳入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的地區,多種宗教和諧共存,有的地方在發展過程中還形成儒、釋、道合混的特殊崇拜現象。

七、百貨所集的東南港市

福州以港興商,以商旺市,是世界歷史上少有的歷兩千年不衰的千年古港。長期與海外的文化交流,對福州經濟、文化、手工業等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福州海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州具有悠久的海外交通史,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鄭和七次出使西洋均從福州出發。唐代,福州與廣州、揚州並列全國三大貿易港口;明代,福州確立了全省航運中心的地位;明清時期,福州是朝廷指定的對外貿易中心;鴉片戰爭後,福州被闢為「五口通商」口岸,一度成為全國「三大茶市」和「三大木材市場」之一。

八、海外鄉人的尋根故裡

福州鄉人出洋歷史悠久,歷代到海外謀生者眾多,現有旅居海外的福州籍鄉親 300多萬人,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所建立的「世界福州十邑同鄉會」等各種福州同鄉社團分布在世界 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福州是距臺灣最近的省會城市,福州籍在臺鄉親 100多萬人,兩岸有著共同的宗教信仰,遷居頻繁,通婚普遍,文化交流頗多,曇石山文化更是被視作閩臺文化的發源地,是閩臺文化共同的根。據統計,福州市域涉臺文物共計一百多處。故土是海外鄉人尋根和聯繫感情的重要紐帶。

相關焦點

  • 福州建設"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動力源泉是什麼?
    人民網福州8月13日電(詹託榮)「福州派江吻海,山水相依,城中有山,山中有城,是一座天然環境優越、十分美麗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福州公布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原標題:福州公布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昨日,福州市建委對外公布了福州市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本次公布的名錄包含7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亦列入福州市保護目錄,具體以國家與福建省已公布文件為準)、省住建廳公布的列入我省第一批城市優秀近現代建築的19處建築以及福州市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共7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後,福州市還將陸續公布經批准的保護名錄。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嘉興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嘉興01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一批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發生過重大歷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1982年2月8日,國務院批轉國家建委、國家文物局、國家城建總局聯合所做的《關於保護我國歷史文化名城的請示》,並公布了有重大歷史價值和革命意義的24個城市為中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截至2019年6月,國務院公布了13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對城市來說,留住這些記憶不僅是為了傳承文化、延續歷史,也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
  • 閩南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漳州光榮入選,廈門遺憾落選
    從1982年開始,國家陸續將134座城市,評選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建有四座城市入選,分別是泉州、福州、漳州、長汀。泉州是第一個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福建城市,它入選的時間,比福州和漳州早4年,比長汀早了12年。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是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關鍵所在。從閩越國到現在,福州有據可考的歷史,有2200多年。
  • 「歷史文化名城」「十大歷史文化街區」真相:最高分與最高票!
    、山川秀麗、物產豐富的旅遊勝地;對城市居民來說,它是一個環境優美、生活方便的家;在專業人士眼中,則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具有豐富內涵的文化名城。」著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阮儀三教授是這麼說的。然而,就是這麼一座「份量十足」的歷史文化名城,在1982年2月8月公布的24座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中卻沒有她的身影,一些歷史及文化底蘊遠不及福州悠遠厚重的城市卻能入選其中,人們不禁感到納悶,更給了福州的文史工作者們極大的震動。
  •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福州路徑」
    記者 葉義斌 攝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 林洪相「福州派江吻海,山水相依,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福州古厝〉序》,深刻描述了福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自然風貌、地理特點和文化底蘊,如數家珍地介紹了福州知名的歷史人物和古建築,深刻論述了經濟發展與人文環境保護的關係,充分體現了對保護傳承好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充分體現了對福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感情
  • 福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旅遊業如何逆襲?
    鑑哥也不止一次地說過,福州的文旅業有著極大的優勢----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自然旅遊資源豐富。但有如此優勢的福州,文旅業卻是一直短板。至於福州景點的箇中不足,鑑哥在以前的文章也不止一次地提到----景點過於分散,各個景點的交通結合度不足,沒有在線路上結合成一個整體。
  • 福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旅遊業如何逆襲?
    鑑哥也不止一次的說過,福州的文旅業有著極大的優勢----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自然旅遊資源豐富。但有如此優勢的福州,文旅業卻是一直短板。故而,又導致許多來福州旅遊的遊客,僅僅是一日遊,甚至是半日遊。對於福州這樣的歷史文化名城來講,如此現象是非常不正常的。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市在1986年12月8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是蒙古語,漢意為「青色的城」,是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是全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是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和中國經濟實力百強城市等稱號,被譽為「中國乳都」。1、境內文化遺產。
  • 廈門正式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通過後將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昨日,市資源規劃局副局長陳勇接聽市長專線,向市民介紹廈門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進展情況。據悉,我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現已進入迎檢考核階段。陳勇介紹,申報工作分兩步開展——先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通過後再向住建部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福州古厝:歷史文化觸手可及
    福州晚報記者 毛小春/文 葉誠/攝  正如《福州古厝》序言中表述的那樣,「福州的古建築是構成歷史文化名城的要素之一。古建築是科技文化知識與藝術的結合體,古建築也是歷史載體」。  古厝所代表的傳統村落、歷史街區、名城和風貌區,漸漸融入了福州人的思想,化作為城市文明的象徵。
  • 廈門獲評「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下一步將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近日,福建省政府正式批覆同意,將廈門市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8日下午,廈門市資源規劃局、市文旅局等部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發布會上,還舉行了廈門歷史文化名城宣傳片首映式。據悉,下一步,廈門將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商丘
    商丘位於河南省東部,地處中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1986年12月被國務院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二、歷史文化特色商丘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中國重要古都。三皇五帝以及夏朝、商朝、周朝宋國、漢晉梁國、宋朝等朝代均在此建都。商丘享有「三商之源、華商之都」、「漢興之地」、「兩宋龍潛之地」之稱。
  • 《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修訂啟動
    記者昨日從省市人大常委會獲悉,《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修訂工作已啟動,相關調查問卷正通過「福建人大」微信公眾號進行,歡迎各界參與問卷調查。  這份問卷調查設計的問題有25項,包括參與者的年齡、居住區域、在榕居住時長、對於福州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及相關法規的認知程度、對福州市立法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態度、對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開展情況的滿意度以及認為這項工作還存在哪些問題等,調查問卷最後還請市民提交對於做好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的建議。
  • 這裡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2月7日,國務院發布公告,正式批覆了遼寧省政府關於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這也是我省繼瀋陽市之後的第二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此外,我省還有7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分別為:大連市、撫順市、遼陽市、朝陽市、興城市、北鎮市、桓仁縣。公告指出,同意將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山東蓬萊市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5月1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將山東省蓬萊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蓬萊市歷史悠久,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是我國古代北方海上交通與對外交流的重要口岸,明清時期是東部重要的海防戰略要塞和水軍基地。至今仍保留古代水城、蓬萊閣、戚繼光牌坊等重要文物古蹟。
  • 桂林,簡稱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桂林,簡稱桂,國際文化旅遊中心、國際旅遊勝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著名景點灕江、象鼻山、東西巷、靖江王城、蘆笛景區、七星景區、會仙溼地等。桂林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考古機構認定命名的萬年智慧聖地,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旅遊興於南宋,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美譽。以桂林山水為代表的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桂林遊客入境旅遊目的地全國第四,僅次於京滬鎬。桂林接待過國外元首與政要近200位。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蘇州
    圖/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蘇州,古稱吳,簡稱為蘇,又稱姑蘇、平江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江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 福州古厝:歷史文化觸手可及【圖】
    臺海網9月7日訊 據福州晚報報導 正如《福州古厝》序言中表述的那樣,「福州的古建築是構成歷史文化名城的要素之一。古建築是科技文化知識與藝術的結合體,古建築也是歷史載體」。 古厝所代表的傳統村落、歷史街區、名城和風貌區,漸漸融入了福州人的思想,化作為城市文明的象徵。
  • 福州公布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老地名和古樹列入保護名單
    原標題:福州公布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老地名和古樹列入保護名單   記者昨日獲悉,市政府正式對外公布福州市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包括華林寺大殿等1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經墓等5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士其故居等2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福州方言八音等七大類20項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