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近期時時刻刻牽動著全國人民關切的目光。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也有家在湖北的幹警,她們聽從國家號召,居家隔離,等待著「停下來的生活」重新按下播放鍵。
雖然不能返回工作崗位,但停崗不停工,她們在家裡布置了一塊專屬於工作的區域,一方書桌、一臺電腦、一部手機、一本工作日記、一塊工作提示牌……這是屬於她們的居家工作日記。
按在線庭審手冊與當事人聯絡
劉曉霞(法官助理):2月7日,星期五,我從北京來到湖北洪湖已有17天。
湖北的這個中南部小城誕生過激昂的紅色革命故事,譜寫過耳熟能詳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今年,在洪湖,我和家人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春節。
門前大路上,政府宣傳疫情防治的廣播車駛過,相較於最初聽到疫情消息時的緊張心情,此時我們已能夠冷靜應對。院領導和庭領導對我和家人都非常關心,每天定時詢問健康情況。如今,法院的同事們已經開工,還在湖北的我對工作方式也做了一些調整,家人幫我準備了一張特殊的「工作檯」。
我所在的速裁組法官團隊審理的案件主要是二審智慧財產權民事案件,涉及合同和侵權的內容較多。考慮到我目前能做的工作,我一邊學習法院「前線」傳來的在線庭審手冊,一邊主動要來當事人電話號碼承擔起一部分與當事人聯絡溝通工作,有些案件需要告知疫情期間的審理進程安排,有些可以順帶做當事人撤訴調解工作。
我知道,到今天,遠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們依然牽掛身在湖北的我們。感恩這些親切的關懷,我們會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繼續做好防護以確保安全,也會合理安排時間,不落下工作和學習。我在陽光下,祝大家一切安好,身體康健!
作為「原告」與同事模擬「雲庭審」
敖然(法院行政工作人員):我是1月23日在回家途中得知武漢封城消息的。隨著疫情的發展,家鄉襄陽也啟動了交通管制,隨即我收到12306的停運退票通知。
正在焦慮能否設法自行返回北京的我,同步收到法院領導的囑託,讓我一定要遵守疫情防控的各項要求,先不要離開襄陽。
原定的上班日期很快到來,在家遠程辦公——這個曾經幻想的場景在疫情期間成為應對方式。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搬出老公學生時代退役在家的筆記本電腦,連上網絡,臨時擺放在梳妝檯上,我的工作檯搭建完成。為了營造工作氛圍,我又製作了「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工作提示牌,設為電腦桌面。
這一網一本一桌面,連起了我和院裡奮戰在一線的同事們。作為院裡信息技術工作的承擔者之一,我負責協助保障立案、庭審等工作通過線上模式開展。為了更方便「雲辦公」,我和同事們探索現有系統支持線上辦理案件的可行性,我還作為「原告」一方和同事模擬了一場「雲庭審」,初步試用了北京法院在線庭審平臺,方便當事人足不出戶參與庭審活動,滿足疫情期間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
短短幾天的工作促使我開始思考,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應當如何發揮好自己的崗位職責服務大局,如何以最快的速度集中資源為解決問題出謀劃策。相信這場疫情帶給我們的除了傷痛和焦慮,還有感動和團結,更有成熟和成長。
春已來臨,冬夜必將過去,我會以更加飽滿的姿態投入工作,迎接挑戰。
開啟「雲辦公」模式處理線上工作
杜靜暘(法官助理):2月3日,本應回到工作崗位的我開啟了「雲辦公」模式。說實在的,我的心情正在一點一點好起來。回想起1月22日我回湖北十堰老家的列車車廂內,少了喧囂、少了笑容,大家都戴著口罩,或默默地看著手機或閉目休息,氣氛壓抑。
大年初二,部分周邊城市開始實施管控,飛機、高鐵也陸續暫停服務,整個湖北好像被網罩了起來。
當我焦慮煩躁的時候,我的領導及同事們出現了,每天,微信群中都會出現他們關切、問候的詞語。經歷過2003年北京「非典」的「兄長」跟我講述親身體會,幫助我消除心理恐懼;每當有涉及疫情的好消息時,小夥伴們總是在第一時間轉發,給予我莫大的鼓舞。
今天,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我沒能回到法院上班,但我開啟了「雲辦公」模式,在家學習《北京法院在線庭審法官端、書記員客戶端操作手冊》,協助到崗工作的同事處理一些線上工作。雖然我們不能在一起面對面辦公,但我們的心緊密相連。相信疫情很快會被控制,我也會早日歸隊。(
記者 徐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