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太空旅客》像青蛙一樣冬眠,人類可以實現星際旅行嗎

2020-12-12 老神仙剪輯

看過星際類電影的朋友應該也幻想過自己可以去別的星球生活,地球的資源總有一天會被消耗完,所以我們得儘快找到下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不過現在面臨的問題,就算找到了這樣的星球,我們應該怎麼過去?

電影《太空旅客》中,人類的飛船技術以及可以達到1/2光速,即便這樣的速度,還是差得很遠,因為有很多星球都是離我們幾十萬光年,幾百光年,而電影中的新家園2號行星也距離地球幾十光年,以1/2光速前進,至少的九十多年才能到達,在這期間人類是壽命是無法堅持到目的地。而飛船中有著可以停止新陳代謝的休眠艙,一覺醒來九十多年就過去了,你的朋友和家人可能早已歸西,而你還是剛出發的樣子。

首先我們面臨著許許多多的技術困難,比如怎麼才能達到接近光的速度,飛船的材料問題,還有就是休眠問題,冷凍休眠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飛船的空間、載重利用率。其中的關鍵就是降低乘客飛行期間的消耗,也就是最大限度降低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

低溫能夠降低生物的新陳代謝速度是毫無疑問的。比如青蛙、蛇等動物均會採取冬眠的方式來降低自身的新陳代謝速率。而人類不行,技術上人類冷凍休眠,是指在極短的時間內,將人類冷凍到-196℃,讓細胞停止活動,無限延長人類的生命周期。從理論上來講,冷凍休眠可以做到。但是目前從技術上來看,人類還不能做到冷凍休眠並將其喚醒。主要問題是當人體溫度降到-5℃時,細胞內的水分就會凍結並形成冰晶。這些冰晶會穿透細胞膜,導致嚴重的組織損傷。也就說,通過冷凍休眠睡去的人們將無法再次醒來。

除非我們能找到更好的休眠方法,其實休眠來說太耗時間了,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努力。

相關焦點

  • 人類或許有一天可以像動物一樣冬眠
    人類或許可以像熊一樣冬眠  在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太空人們可以把身體浸入一種液體內,隨後進入低溫休眠狀態,從而實現遠距離的太空旅行。這樣的腦洞並不是諾蘭的獨創,在許多科幻小說和電影中都有類似低溫休眠的情節。
  • 關於人類長生不老和星際旅行的探討
    那麼光一秒鐘的速度可以繞地球三圈,所以難以想像它一年所能到達的距離就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接下來說「量子力學」這個有點深,舉個例子,比如我們人類向太空不斷的探索那麼我們可以理解為在向無限大進行探索,反過來「量子力學」所研究的就是向無限小進行探索。
  • 《冒險島》新版本上演「好基友」版太空旅客 人類似乎離太空旅行又...
    《冒險島》新版本上演「好基友」版太空旅客 人類似乎離太空旅行又近了一步時間:2018-05-17 07:46   來源:17173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冒險島》新版本上演好基友版太空旅客 人類似乎離太空旅行又近了一步 隨著現代科技越來越發達,人類似乎離太空旅行又近了一步。
  • 從《2001》到《星際穿越》,人類如何在電影裡探索太空
    人類對於太空的觀察和探索,也給了電影創作者們巨大的靈感和取之不盡的素材。借這個機會,就跟大家聊聊太空電影的前前後後。太空電影的簡單分類或許是因為第一部科幻電影《月球旅行記》也是太空題材的緣故,太空類型的電影一開始就成為科幻電影旗下的一個重要分支。
  • 日本科學家發現動物的睡眠開關,人類會不會進入可以冬眠的時代?
    存在冬眠現象的動物有松鼠、蛇、青蛙、蟾蜍、亞洲黑熊、蜥蜴、蚯蚓、北極熊、蝸牛、鱷魚、刺蝟、烏龜、蝙蝠、黃蜂。注意,不是所有這些種類的動物都會冬眠,而是其中的某個某些族群。三、人類冬眠的可行性之二,藥物可以誘使患者出現類似冬眠的狀態。
  • 為什麼很多動物需要冬眠,原來人類不需要冬眠是有原因的?
    很多人想不明白了為什麼很多動物都可以冬眠,比如:刺蝟,蛇,蝙蝠,青蛙等等。其實它們選擇冬眠都是有道理的,它們主要是為了避免嚴寒的冬天,還有就是冬季的到來它們的食物來源就減少了。冬眠正好使它們身體的消耗能量減低,這樣就會減少食物的消耗了。
  • 人類如果冬眠會發生什麼?
    春困秋乏夏打盹,相信很多朋友跟我一樣,一年四季總能給自己的「懶散」找到一個聽起來非常合理的理由。經常會聽到一些朋友說,要是人在冬天也可以冬眠就好了,長長的睡一覺,然後等我們醒來的時候,就會萬物復甦,春暖花開。那麼,為何有的動物可以冬眠,有的動物就不會冬眠呢?冬眠,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如果人類也冬眠,會發生什麼呢?
  • 地松鼠冬眠8個月,每分鐘心跳1次,人類離休眠去太空又近一步?
    誰都知道,要想幻想成現實,休眠技術是關鍵,如何能夠讓人類在暫時停止新陳代謝後清醒過來,冬眠的動物成了研究的對象,尤其是一年冬眠時長可達8個月的北極地松鼠,更是讓人們看到了休眠進行太空旅行的希望。因此,北極地松鼠的冬眠方式,似乎給人類提供了許多可借鑑之處,比如對於長期臥床的人來說,如何保持肌肉不萎縮;又比如對於太空旅行來說 ,如何在冷凍、休眠時不影響人體代謝等等。
  • 《星際探索》說得好好的突然蹦出個《太空旅客》哪個更扯?
    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星際探索》的文章,拿幾部科幻片比較,其中就有《太空旅客》,然後一位網友給我留言了,說得好好的突然蹦出個《太空旅客》,比《星際探索》更扯好不。好吧,我們先來分析下兩部電影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 星際旅行的夢想能實現嗎?科學家稱:「太難了」
    如果能夠研製出科幻作品中的曲速引擎或者超光速引擎,星際旅行的夢想能否實現?科幻作品中的太空旅行者經常利用曲速引擎前往遙遠星球。人類能夠實現超光速飛行嗎?前往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或者跨越銀河系究竟面臨怎樣的難度和挑戰?
  • 星際旅行真的有可能實現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不斷提升的交通工具速度,讓人類能夠走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地球在人類發達的交通面前已經變越來越小。實現了走遍全球的夢想之後,另一個夢想又誕生了那就是走出地球,看看地球以外的世界是什麼樣子,而這個夢想也在1957年10月4日實現了,這一天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從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成功進入了太空。
  • 人類會像青蛙一樣被「煮死」嗎?(圖)
    大家都聽說過一個「青蛙效應」的故事:如果把一隻青蛙扔進一鍋滾燙的水中,它會立刻拼命從水裡跳出來逃生;而如果把青蛙放進一鍋冷水中,然後慢慢加熱鍋裡的水,青蛙就會一直呆在水裡直到最終被燙死。那麼,在一個又一個全球變暖的新證據面前,人類是否也會面臨像青蛙一樣的命運呢?
  • 《星際救援》影評:四平八穩的太空歷險
    太空冒險是進入二十世紀以來,人類永恆不變的夢想,因此自然也不乏以此為主題的電影,近期的新片《星際救援》(Ad Astra),則是最新一部以此為題材的影視作品。故事的背景設定在未來的某個時期,此時前往太陽系內的其他星球對人類來說已不再是夢想。
  • 動物進入冬眠只需激活一個「開關」,人類能實現嗎?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科幻小說中常有一個經典的情景,即外太空旅行者在進行遙遠的太空旅行時需要進入休眠狀態。而接近現實的做法是,使用冰冷的生理鹽水置換血液,以降低大部分正常的生命活動,同時保護細胞免受嚴重創傷。但使用生理鹽水置換血液或者其他外部措施來降低人體新陳代謝,都並非最佳選擇,因為它們都有損害組織的風險。
  • 太空睡眠艙,太空旅行顛覆未來
    我相信你一定看過科幻電影中的太空休眠艙,太空人在登上飛船後睡著了,醒來後到達目的地,太空旅行就像睡覺一樣簡單,事實上這不僅僅是一種幻覺,而是太空人在世界各地的真實願望。然而如何讓太空人在健康狀態下長時間酣睡呢?
  • 人工冬眠離我們還有多遠?日本科學家小鼠實驗帶來希望曙光
    冬天來了,很多動物進入了冬眠。你是否想過,人類是不是也能冬眠?這不是異想天開,而是有著實際的需求。比如,幾乎所有涉及星際旅行的科幻電影,都有航天員進入冬眠狀態的情節。為了穿越茫茫太空需要度過的幾年、幾十年時間,航天員用這種方法儘可能減少能量的消耗;還有一些絕症患者,為了等待治癒疾病的方法,用冬眠將人生推遲到幾十年後的未來。
  • 《星際探索》:又一部被觀眾打壓的「神作」
    太空電梯,短期冬眠,脈衝推進,海王星定居,這幾個看似能直接與《三體》小說勾連起來的關鍵詞,實際上卻出自一部熱映中的好萊塢科幻電影。別說它是在碰瓷《三體》,信不信,到時候電影版《三體》還得把它當做參考電影。
  • 電影《星際穿越》中若干有趣的科學故事
    劇透警告:本文包含對電影《星際穿越》和小說《2001:太空漫遊》的劇透。 一、人工智慧與太空探索 電影裡,搭載了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塔斯(TARS)和凱斯(CASE)承擔了不少重要的工作,協助駕駛宇宙飛船永恆號,與人類船員一起到陌生的星球探險,向人類船員講冷笑話,最後還作為探測器被拋到黑洞中。
  • 人類會像青蛙一樣被「煮死」?(圖)
    本報綜合報導大家都聽說過一個「青蛙效應」的故事:如果把一隻青蛙扔進一鍋滾燙的水中,它會立刻拼命從水裡跳出來逃生;而如果把青蛙放進一鍋冷水中,然後慢慢加熱鍋裡的水,青蛙就會一直呆在水裡直到最終被燙死。那麼,在一個又一個全球變暖的新證據面前,人類是否也會面臨像青蛙一樣的命運呢?  有專家指出,對抗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 孩子長大前必看的6部科幻電影,帶他實現他的太空夢
    時間會有盡頭嗎?真的有外星人存在嗎?存在時空穿越的可能性嗎……對太空的好奇和探索是小朋友們永遠好奇的話題。科幻作品能啟發孩子的想像力,激發孩子探究科學奧秘的熱情。今天布穀老師就為大家盤點了6部關於太空題材的電影,這個暑假我們一起遨遊太空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