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寒小夥考上北郵先想報答爺爺:要讓他感到生活中除了苦還有甜

2020-12-13 優秀作文精選

【一鳴專欄】

貧寒小夥考上北郵先想報答爺爺:要讓他感到生活中除了苦還有甜

原創作者|一鳴

刷微博時看到一則消息,非常感動。

家住黑龍江林甸的沈凱鴻,2019年以634分的好成績被北京郵電大學錄取。

沈凱鴻來自於一個特殊的家庭,4歲時父母就離婚了,他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奶奶常年有病,生活的重擔落在體重只有80斤的爺爺身上。爺爺靠在建築工地做工掙錢養活一家人。

常年的營養不足,使得沈凱鴻長的非常瘦弱。他平時很少向爺爺要錢,在家裡也非常勤快,有好吃好喝的都想著爺爺。

他非常懂事地說,對生活沒有什麼要求,只要能吃飽穿暖就可以,從沒有更高級的想法。

他非常疼惜爺爺,說以後要讓爺爺過好日子,讓他知道生活中除了苦,也有甜。

視頻中,爺爺捧著燙著金字的錄取通知書,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他會感激別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覺得擁有眼前的一切既快樂又幸福。

無獨有偶,萌娃為爺爺挑肉吃的視頻更讓大家感動的熱淚盈眶。

吃飯時間到了。

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他端著大碗站在餐桌邊。

一邊大口地吃著米飯,一邊忘不了給身邊的爺爺夾上一塊香噴噴的肉,給自己的碗裡則夾了一塊茄子。

爺爺不動聲色地吃著飯,好像早就已經習慣了。

這一幕,溫暖而深情,甚至讓許多父母自愧不如。

畢淑敏說過:「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為孩子一世著想的遠見。」

一個家庭的物質條件對孩子的成長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傾注了真誠和愛養大的孩子,未來一定更懂得好好愛自己愛生活,更容易懂得尊重並感恩別人的付出。

01

懂得感恩的孩子,是一道光

近日,在南京539路公交車上發生了感人的一幕:

兩名10歲男孩興匆匆上了公交車,後來越來越感到不對勁,原來,他們發現方向坐反了。

他們立刻把情況告訴了司機叔叔。

司機考慮到兩個孩子太小,下了車可能會迷路。

司機便和他們商量,讓他們跟車返回,到了目的地再下車。

下車時,兩個孩子塞來一張臨時寫的紙條和5元錢,上面感謝的話語讓司機瞬間淚目…

親愛的司機叔叔:

今天是我們不小心做錯了車,當您知道後,非常關心的把我們留在了車上。

等你到終點後,又把我們送回來,為此,我們表示衷心地感謝。

謝謝您!這是臨時寫的,字有點醜希望您不要在意。謝謝!您辛苦了!這是車費,請收下。

懂得感恩的孩子,會感激別人的幫助,也會盡力回報他們,父母也會因為這樣的孩子感到欣慰和驕傲。

在人心浮躁的現代社會,懂得感恩的孩子是一束柔和的光,給周圍的人帶來溫暖和感動。

02

孩子不懂感恩,將來苦的是父母

家住貴州鳳崗的王奶奶最近心情低落到了極點,天天以淚洗面。

她今年77歲,和丈夫辛辛苦苦把五個兒子拉扯大。

孩子們成家後,她和老伴相依為命。自從老伴去世後,她的生活越來越難。

面對這些,孩子們的贍養問題一直也沒有達成協議。

王奶奶一氣之下將5個子女告進法院,法院判決5人每月支付贍養費200元。其中,有四個子女支付了贍養費。

但兒子任某覺得母親的起訴,讓自己丟了臉不願支付。村幹部多次勸說,也沒有結果。

經法院的調查發現,任某每月有6000多元的收入,有能力支付贍養費。

在收到強制執行文書後,仍然拒絕支付且態度蠻橫。

不懂感恩的孩子,已經把父母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毫無感恩之心。他們像蛀蟲一般榨乾父母的血汗,卻不願給一絲回報。

03

如何讓孩子懂得感恩呢?

(1)讓孩子體驗生活

在貴州貴陽,一個9歲男孩手腳麻利地幫環衛工媽媽幹活。

別看他年紀小,幹起活來絕不會輸給大人。

清收街道邊垃圾桶內的垃圾時:收、搬、舉桶,動作一氣呵成。

媽媽說,孩子是媽媽的好助手,每逢放假都來幫忙。平時去上學的時候,回家也會自己做飯。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幹活,第一反應是幹得不像樣,丟三落四,甚至還會幫倒忙,覺得還不如自己來的爽快。

殊不知,這正是孩子了解成年人世界的一個途徑。他們在參與勞動的同時,也很享受與大人一起工作的快樂。

讓孩子承擔一些家務,孩子在勞動中會更加體諒父母,也會更有責任心。

他會感覺得到自己被信任、被需要,同時也能夠感覺到父母的不容易。

這樣的孩子,自然也更有感恩的心。

(2)引導孩子去感恩

記得記得《少年派》中有一個片段:

林大為畫了一張圖,圖的上面全是小格子。接著對林妙妙說,假如人的一生只能活75歲,自己和王勝男已經46歲了。

同時在圖上劃掉了一多半的格子,又算了算林妙妙上大學後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然後又劃掉了一部分的格子,剩下的就是林妙妙能陪伴父母的日子了。

我們不可能陪孩子走一輩子,面對孩子不能對父母的不理解,我們需要引導孩子,讓他們從心底對家庭產生一份責任感。

讓孩子了解了現實的殘酷,孩子的心靈才會更加通透,更加明白怎麼面對以後的路。

(3)要以身作則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很受感動。

小學老師芭作的媽媽患了老年痴呆,芭作每天把她綁在身上一起帶去學校。

上課時,同學們時不時地看後面打瞌睡的奶奶。吃午飯時,看著老師一勺勺地餵給奶奶吃。甚至,芭作老師帶著媽媽上男廁所。

家長們開始紛紛有了意見。校長找芭作談話,芭作老師說:「我只有一個媽媽,媽媽也只有我。」

這時,芭作媽媽走丟了。

他心急如焚地到處尋找,而一個個加入尋找隊伍的,是那些正和校長抗議的家長們的孩子。

他們打開一扇扇教室門,廁所門,一聲聲喊著:「奶奶。」

終於在一個街角,一個小男孩和他媽媽先找到了奶奶。芭作也正好趕到,抱緊了媽媽。

而此時小男孩也緊緊地握住了自己媽媽的手。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無意中,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因此,想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自身就應該秉持「以身作則」的原則,做好感恩的表率。

有人說過: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我們總是喊著為孩子好的口號,獨自承受一切壓力,包攬了所有的事情。

但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應當。

尼採說:「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

唯有讓孩子親身經歷一些必須的苦,才會明白甜是怎麼得來的,也才會真正明白,生活的不容易,才會珍惜生活,才會感恩父母。

願父母們都能養出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本文由一鳴原創投稿)

相關焦點

  • 家境貧寒,3歲被確診為脆骨症,從小骨折13次,他坐輪椅考上一本
    「坐著輪椅,我的視野也許不夠開闊,但我夢想早日離開輪椅,夢想順利完成高中學業,夢想考上理想的大學,夢想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夢想回饋社會。」這是長江大學計算機專業大一學生嚴哲銳的夢想,他家境貧寒,父母離異,3歲失去正常行走能力,所有的記憶都與病床和輪椅相關,但苦難沒有擊敗他,這份堅韌不拔、追求卓越的志向讓他一點一點蛻變,並走向非凡。
  • 農村爺爺獨居小屋,稱想拍一張照片原因令人淚目,小夥相助很暖心
    但在生活中還有一部分人,照片依然是珍貴的東西,並非輕易可得。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視頻,有位爺爺行走已經不是很靈便,當看到小夥來看望他時,他提出一個願望:「能不能幫我拍張照呀?」有的時候,你以為很平常的東西,在他們身邊,卻是很珍貴的財富。01.剛開始,爺爺含糊不清地提出要求,小夥還不是很明白。「照相?照什麼相呀?」
  • 小夥在北京開起米線店,體驗「苦中帶甜」的創業
    2009年,瘦瘦高高的小夥劉碩,他從家鄉雲南省紅河州開遠市隻身來到北京闖蕩,在一家箱包廠找到了工作。領到第一個月工資時,著實讓他興奮了一陣子。慢慢他才發現,每個月2000元的工資,僅夠維持最基本的生活。
  • 生活的「味兒」在哪裡?甜和苦奇妙的結合,還有更醇厚的滋味麼?
    前幾天碰到他,我們閒聊了一陣。他說,結婚以後雖說日子過得很和睦,但總覺得生活不過如此,不如結婚前五年拼命地幹,努力地積蓄,一件件地添置東西,追求,戀愛,充滿著成敗的憂喜。現在該有的都有了,而他卻像吃飽的人那樣覺得無味了。這席話,初聽使我吃驚,可轉而一想,這種想法其實卻是正常的。人吃東西怎樣會感到有味?難道只在於食物的精美嗎?顯然不是,同樣的佳餚,對重病人來說就味同嚼蠟。
  • 高考:北理和北郵選哪個?網友:當然北郵,碾壓中堅九校
    論壇上,有位同學對於未來高考該選擇北理還是北郵,十分猶豫,不知該如何定奪?這位同學準備學計算機,目前比較傾向北理,因為這所大學大類招生,如果以後不想學計算機了,還能直接學自動化。另外有一點,這位同學確定想要出國讀研,所以暫時就不考慮北郵的就業優勢了。
  • 「原創首發」父親的一生,是我難以報答的恩情
    我的父親是一個很老實本分的人,他的命很苦,很小的時候,爺爺幹革命去了,扔下他老婆和那個時候還在襁褓中的父親,父親是他的爺爺奶奶帶大的,那個時候到處在搞土改,因為家裡有條老牛,被歸為了地主,父親的爺爺奶奶被關到了牛棚裡,挨打,腿都打斷了。父親常說,他爺爺那個可憐阿,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好心人偷偷給他塞了半個番薯,他也捨不得吃,惦記留著給孫子。
  • 命運不會虧欠誰,苦後知甜,這些星座經歷苦中苦,才能甜上甜
    命運不會虧欠誰,苦嘗得多了,才知道甜的味道,有苦自我釋放,有樂欣然品嘗。「苦」是很多人都避之不及的,但是誰的人生不是如此呢,誰又能避免受苦,讓自己處處順利呢。恐怕沒有人能夠如此吧,但是「苦」雖然不受歡迎,但它和「甜」卻像是一對璧人,從來都不曾分開,而經歷過苦的人,才能知道甜真正的滋味,正所謂苦盡甘來。今天就來說一說,星座裡面先苦後甜,在經歷苦難的打磨下,一點點嘗到甜滋味的都是誰把。
  • 用奶茶的甜去融生活的苦
    有句話小編之前在網上看到過,雖然生活很苦,但是還好我甜。每個女孩子都是甜甜的存在,這一點在小編這裡一點都不否認。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在抱怨生活有多苦,有多累,但是在這裡小編要為大家大氣,在你累到想要放棄的時候,不妨好好想想當初是什麼讓你堅持走到了這裡,當你覺得生活的苦的時候,買杯奶茶,用奶茶的甜去融你生活的苦。如果有什麼困難事一份奶茶解決不了的,那就兩份。
  • 選擇在北郵讀研,細品「黑馬」與「新貴」的電波江湖
    北京高校林立,清北獨樹一幟,第二梯隊中很難說哪家強,畢竟只有更強,沒有最強。其中,北京郵電大學是個例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北京郵電大學被稱為「小清華」,因為這所大學的投檔線與清華比較接近,也經常招到清華水平的學生。
  • 吃夠生活苦的孩子,才會讓父母享足生活的樂
    浩棟同學了解了父母的辛苦之後,更懂得了體恤父母,關心父母,希望自己可以讓父母感到快樂和幸福。孩子嘗到賺錢的苦,才懂得生活的不易,勞累與艱辛,才能深深印在孩子心裡。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而不讓他們勞動,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硬繭,要讓孩子知道,麵包來之不易,通過勞動不僅可以認識世界,而且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體驗生活之苦,是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少的教育課,也是孩子通往未來的必經之路。
  • 北郵和北理兩個大學哪個好?該怎麼選擇?
    恰好剛剛回答過和這兩所大學有關的提問,北京郵電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都很好,各有所長,整體實力的話肯定是北理更好一些,但是因為北郵具有行業特色,它在行業領域也是非常強的。它是我國著名的信息技術名校兩電一郵(成電、西電、北郵)成員,還是我國極具行業特色的四大郵電類大學(北郵、南郵、重慶郵電、西安郵電)之一,它的信息與通信、計算機、電子科學與技術等都相當厲害。
  • 心理測試:第一眼看到什麼,測你今後的生活會苦後回甘嗎?
    人生如茶,苦後回甘。沒有嘗過人生苦楚的人,一定不懂得珍惜生活中的幸福。即使這種快樂只是一種微妙的東西,當然,沒有吃過苦的人也不可能達到大境界。俗話說「逆境出人傑,順境出庸才」,如果一個人的一生都很順利,那他很難抵抗生活中的風浪。相反,在逆境中掙扎的人,反而越來越優秀。
  • 非洲小夥來中國旅遊,回國後向朋友吐槽:一點也不會享受生活
    當然,除了中國人出國旅遊之外,隨著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在業餘時間來到中國,體驗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然而,在中國旅行後,一個非洲男孩回到家,向他的朋友吐口水:他們根本不會享受生活,非洲人這樣評價中國的原因是什麼?
  • 孝親學子 李浩嘉:努力學習 報答姑姑的養育之恩
    命運多舛的李浩嘉一直跟著姑姑一起生活。雖然生活艱難,但是李浩嘉並沒有向命運低頭,她自己暗下決心,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報答姑姑的養育之恩。  2003年出生的李浩嘉現就讀於天津市54中學高中二年級。由於學習成績始終優秀,高中一年級還獲得過市級三好生的稱號,同時每次考試都在班裡排名靠前。她自己有一個夢想,就是以後考上名牌大學,來報答姑姑的養育之恩。
  • 生活是苦的,廣州人是「甜」的!
    全手工製作,店裡手法嫻熟的阿姨每天幾乎能搓10000+顆湯丸,三下兩下便包好一個,丟入沸騰的鍋中不一會兒便可撈出。除了湯丸,還可以單點糖水還有炒飯湯粉,選擇蠻多,價格也不貴。還有拇指大的芋圓、清甜的紅豆,吃完後不打嗝很難。
  • 女嬰被收養24年,考上博士後親生父母上門認親,結果如何?
    其實很多人都有疑問:到底是靠血緣維繫的親情比較重要,還是在日復一日相處中產生的親情更值得珍惜?或許這個故事能給我們答案,一女嬰被收養了24年,考上博士後時親生父母卻主動上門認親,結果如何?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肖晶晶知道自己不是如今父母的親生孩子,還是在養母去世的時候。
  • 北郵與華為合作成立「北郵-華為學院」!本土人才+國際品牌,特牛
    前幾年,一所名校裡的人類考古專業只有一名學生畢業,想一想當這名學生畢業以後走上工作崗位,他該幹什麼呢?用一句大白話來說,就是我們的大學生在大學裡所學的專業,和他們將來走上社會以後,所要從事的工作搭不上邊兒了,那當然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了。
  • 生活有點苦?那就加點甜!跟我做紅絲絨芝士蛋糕,讓生活更甜蜜!
    影片中介紹一對住在紅房子裡的樸素老夫妻:修一爺爺和英子奶奶。很久以前,修一爺爺是個窮學生,英子奶奶是個擁有200年酒廠的富家女孩。爺爺跟同學進行一次活動的時候,寄宿在奶奶家,兩人一見鍾情,相知相愛,結婚生子。早些年,爺爺的收入一個月只有4萬日元,但他有個夢想,想擁有自己的帆船去航海,當時的帆船價格是70萬,這對爺爺來講,高不可攀。
  • 考上985卻自嘲是「廢物」,這些「天子驕子」緣何如此焦慮?
    當所有人都不得不擠在求職市場中拼命出頭時,生活中所有的殘酷才開始顯山露水。眼下,任何崗位都不缺人,缺的只是萬裡挑一的人才,只可惜自己考上985隻是百裡挑一,還遠達不到人家的要求。這才使得越來越多的985孩子在生活中或校招中連接碰壁。於是,自然而然的,焦慮便成為了日常。
  • 他出身貧寒,從洗碗工做到25億身家,在北京買200平米大房子
    作者丨市界 馮晨晨編輯|老拿他曾是洗碗工,幹過放牛事,做過傳菜員,今身家25億。10月28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80後白手起家富豪榜》。在本次榜單中,有一位憑藉39歲的年齡登上榜單的企業家,他就是海底撈的袁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