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夠生活苦的孩子,才會讓父母享足生活的樂

2020-12-24 山澗育語

在西安蔬菜批發市場,有一個攤位上,每天都能見到一名9歲小男孩忙碌的身影,他叫王浩棟,寒假裡被父母安排到市場幫忙。

每天凌晨四點,王浩棟和父母一起開始打包、裝菜、卸菜,一副不知疲倦的小大人模樣。

在體驗之後,浩棟表示以前從來不知道父母這麼忙,眼神裡滿滿的疼惜,並且很體貼地說:「我希望過年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好好休息,我在這兒這幾天,可以陪他們開心。」

浩棟同學了解了父母的辛苦之後,更懂得了體恤父母,關心父母,希望自己可以讓父母感到快樂和幸福。

孩子嘗到賺錢的苦,才懂得生活的不易,勞累與艱辛,才能深深印在孩子心裡。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而不讓他們勞動,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硬繭,要讓孩子知道,麵包來之不易,通過勞動不僅可以認識世界,而且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

體驗生活之苦,是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少的教育課,也是孩子通往未來的必經之路。

01不吃苦的孩子,是沒有希望的孩子

重慶萬州一位19歲的少年秦某,親手將自己的爺爺奶奶燒死在屋內。經審訊,秦某供認因向爺爺奶奶要錢不成發生爭吵,將家中儲物室點燃後逃離現場。

可嘆的是,爺爺奶奶並不曾虐待過秦某,相反,爺奶二人非常疼愛孫子,一直把孫子當寶一樣照顧!

正是由於爺爺奶奶的過分溺愛,沒有讓孩子體會到生活中該承受的苦和累,凡事都包辦替代,使他沒有吃過生活的苦,無法體恤老人對他的愛,甚至把愛當成恨。

現實生活中,失業與犯罪的案例比比皆是,並且他們普遍都有一個特徵:從小嬌生慣養,沒吃過一點苦。

可怕的是,在中國家庭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地沒掃過,碗沒刷過,衣服沒洗過的孩子實在太多太多!

來源於哈佛大學學者的一項研究:「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

可見,從小不被父母折騰,從來不吃苦的孩子,心智成長都很不成熟,甚至犯罪率更高。

寵狗上灶,寵子不孝」,不讓孩子吃苦,最終孩子會讓父母吃苦。

孩子就像一棵樹,只有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不斷修剪,樹木才能長得挺拔。如果,因為不忍心,就不去剪掉橫生的旁支,任其瘋長,早晚世界會以一種更殘酷的方式幫他剪掉。

02吃過的苦,會成為孩子一生最大的財富

李子柒很小就失去父母,七八歲開始跟隨爺爺出門討生活,爺孫倆做過鄉廚,幹過木工,無論多遠多累,她一直是爺爺的好幫手。

在家中,她是家務能手,洗衣、做飯、挑水、砍柴,即使手腳磨出血泡,肩膀壓得烏青,也壓不垮她吃苦耐勞的底氣。

生活的苦難如洶湧的海浪,接二連三地拍打在她的身上,她絲毫不肯妥協,欣然照單全收。

14歲開始,被迫輟學打工,在陌生的城市中,她舉目無親,露宿街頭;飯店的服務員,洗碗工,酒吧打碟, 這些構成了李子柒年少時的生活經歷。

因為爺爺的去世,讓她放心不下自己相依為命的奶奶,依然決定辭職回家照顧奶奶。

她懂得親情的珍貴與來之不易,在陪伴奶奶的過程中,所有事情親力親為,哪怕是最辛苦的農務勞動,一點也沒有有女孩子的矜持。

如今的李子柒,紅遍大江南北,她工作中精益求精,幾秒鐘的視頻,往往花上幾天的時間潛心打造。

正是從小吃過苦的李子柒,面對生活的周遭卻坦然應對,不僅不恢心喪氣,反而鬥志昂揚,磨難對她來說是一種人生的可貴財富。

吃過苦的孩子更懂得生活的可貴,更能學會給予家人更多的愛和幫助,讓家人過得更好,才是她一生最大的幸福。

03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折磨家長的過程,但是聰明的家長能先發制人,折騰孩子,讓孩子擁有不同的生活體驗,比孩子更調皮,學會放手讓孩子受傷,失敗,受挫折。這樣養大的孩子,能更好的和這個世界相處。

前不久霍啟剛在微博曬出一組照片,他和郭晶晶帶兒子霍中曦到農田體驗插秧,並配文說:現在的孩子們成長在幸福的時代,沒餓過肚子,挑食和浪費變成了習慣,他們更需要知道食物從哪兒來,學會珍惜,學會知足!

只見照片中一家三口下田插秧忙得不亦樂乎,腿上手上全是泥,但他們的臉上卻都洋溢著開心快樂的笑容。

翻翻霍啟剛的微博,他們夫妻兩人早在17年時就選擇帶著兒子做公益體驗生活,因為這正是孩子樹立世界觀的時候,夫妻倆都希望能讓孩子在體驗中成長,用腳步去丈量世界。

照片中他們一家三口,頂著烈日,挽著褲腿,站在滿是汙泥的稻田裡插秧。

辛苦勞作之後,一家三口還在村民家裡吃起了農家菜,一臉滿足。

為什麼霍啟剛郭晶晶這麼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引來網友如此盛讚?

因為在生活中,無論是富有家庭還是普通家庭,大多都捨不得讓孩子吃苦。

別說在城市,就算在農村,現在也很少有家長會讓孩子頂著烈日、沾滿泥巴、流著汗水,親身體驗農作的不易和艱苦。

甚至還有部分父母在溺愛和驕縱孩子。

父母鍛鍊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經常帶孩子走出舒適圈,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感受舒適生活背後的辛苦。

父母再愛孩子,也要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苦,世上從來沒有一個孩子因為吃過苦而人生慘澹,相反,從小體驗過辛苦的孩子,長大後更懂得珍惜愛護生命中的一切。

就像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必須讓孩子知道生活裡有一個困難的字眼,這個字眼是跟勞動、流汗、手上磨出老繭分不開的,這樣他們長大後,才會大大縮短社會適應期,提高耐挫折能力。

經常陪孩子折騰的父母,能夠讓孩子一直處於快樂的生活氛圍中。哪怕生活中有再多的不如意,那些折騰的時光也會填滿不如意的空隙。

願每一位父母都能在孩子成長路上,添一點「辛苦」的燃料,用生活的真實體驗燃起孩子耀眼的人生。

相關焦點

  • 你只有吃夠了讀書的苦,才能少吃生活的苦
    你只有吃夠了讀書的苦,將來才能少吃生活的苦。01前兩天,很多媒體都在爭相報導一個叫魏凱倫的大學畢業生。從小生活在甘肅大山深處的魏凱倫,家裡有姐弟四個,生活條件極其艱苦。有人說,生活的苦,是一種消耗;讀書的苦,是一種收穫。當你吃夠了讀書的苦,才能更從容、更自信的面對生活的苦。老話說,念書的人腿長。今天這個社會,努力讀書的人,跨越了階層,走向了更遠的世界。
  • 孩子不願吃學習的苦,媽媽決定讓他嘗生活的苦!這招果然有效
    於是有些家長就想著「既然你不想吃學習的苦,那你就嘗嘗生活的苦吧」,通過讓孩子參與一些勞動來讓他明白幹苦力活有多麼辛苦!孩子不願寫作業被媽媽逼著粘紙盒,孩子直言太累王女士有個兒子,今年七歲多了,正就讀於某小學二年級。
  • 苦盡甘來的星座,先苦後甜,體驗生活之酸甜苦辣
    是啊,陽光總在風雨後,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才會享受成功後的那種幸福,年輕時努力辛苦,才能夠讓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美滿。生活本就是這樣,不經歷風雨,如何能夠看見彩虹,它會想讓你嘗盡世間的酸甜苦辣,才會讓你享受生活中的甘甜。
  • 華商觀點丨男孩嫌讀書苦被罰泔水桶裡撈麵 懂得生活的苦就是成長
    學校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有些孩子不堪壓力,就有了打退堂鼓的念頭。在安徽安慶,一位小男孩對媽媽說:「學習太苦了,不想學習了,想做其他的。」聽完這句話媽媽沒有打罵孩子,而是罰孩子在泔水桶裡撈麵條。  據了解,孩子的媽媽做的是麵館生意,餐飲業髒苦累是最常見的,客人吃剩的麵條都會被媽媽倒進泔水桶裡。
  • 人到中年都避不開這三苦 但苦也是樂
    家有老人需要照顧,是中年人的苦,但也是樂。至少,他們還有父母,還能對著他們喊一聲爸,喊一聲媽。能照顧好他們,能讓自己更長的時間有爸有媽,這樣的日子,就是再苦再累,身為中年人的兒女想想這些,心裡也是安慰。
  • 生活:離苦得樂,可如何離?如何得?
    佛家常說:離苦得樂。讓痛苦遠離了,自然就得到了快樂。佛又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盛。你怪了父母,父母又去怪誰?怪爺爺?爺爺又去怪誰?這就真成了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就大膽的承認自己懶吧,如果連這一點自我認知都沒有,人生還有希望嗎?人其實變得勤奮不難,難的是保持一生的勤奮。
  • 南昌大娘擺攤26年:嘗遍平凡生活中的苦與樂
    在南昌,有不少「80後」「90後」是吃著她做的辣椒餅長大的。「這個姑娘,以前是二十四中的學生,現在孩子都上小學了,吃了兩代了。」「這小夥子是幾年前逛街的時候,偶然買了一次,現在是我的常客……」吳曉紅翻著手機裡的通訊錄,回憶這些與她相伴多年的顧客,無形中,似乎也成了他們的家人,看著他們畢業、結婚、生子……從年少青蔥的小姑娘小夥子逐漸長成了寶爸寶媽。
  • 貧寒小夥考上北郵先想報答爺爺:要讓他感到生活中除了苦還有甜
    他非常懂事地說,對生活沒有什麼要求,只要能吃飽穿暖就可以,從沒有更高級的想法。他非常疼惜爺爺,說以後要讓爺爺過好日子,讓他知道生活中除了苦,也有甜。視頻中,爺爺捧著燙著金字的錄取通知書,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 婆媳生活在一起,做好這三點,才會家庭和睦
    婆媳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們的現代家庭的重要問題,現代社會獨生子女比較多,父母的養老問題就無可厚非地落到了孩子的肩上。
  • 父母「假精緻」生活背後:孩子愛慕虛榮好攀比,金錢觀價值觀堪憂
    尤其在為人父母之後,這種「假精緻」生活,到頭來坑的只是整個家庭。 為了「精緻生活」,兩口子苦不堪言 昨天群裡聊天,小李大吐苦水,稱這幾年被老婆的生活習慣害慘了。
  • 言必信,行必果:父母言而有信,孩子才會信服
    網上有篇文章《瞬間淚目,我們還能陪孩子多久?觸動無數父母的漫畫!》,裡面寫到:當孩子小時候纏著我們,我們總覺得煩、覺得累;孩子上幼兒園了,看著背影甜蜜中有點心酸;進入小學,開始喜歡去學校,不再依賴你;離開你上大學,一年回來兩次;大學畢業,難得回來一趟,你最盼望孩子的電話「媽,我很好,你保重」;孩子結婚了,最希望聽到孩子說:「媽,今年我回家過年」。
  • 生活是一杯苦咖啡,你就是糖
    苦咖啡需要咖啡伴侶而我需要你01生活苦,苦就苦在我們獨自奮鬥,獨自面對任何挫折,獨自披荊斬棘過關斬將,生活的苦不是在磨難,而是因為孤獨。一個人是很難的,所以我們才會想要苦中一點甜,而這點甜,就來自於那個撫慰我們心靈的人。當一個人的路變成兩個人的徵途,這條路也會順暢很多,累了有依靠,委屈有人疼,互相扶持,互相鼓勵,再苦再難也能走下去。
  • 生活:吃、喝、玩、樂、學與「爬」
    #母親以前總是說生活啊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人生就是酸甜苦辣。母親一輩子圍著鍋臺轉,她的生活就是給我們做飯,用柴米油鹽醬醋茶來餵飽我們,用酸甜苦辣來滋養我們。她的心就記掛在我們的胃上,無論走多遠打通電話的第一句就是吃飯了嗎?接著就說飯的味道還合口嗎?當她聽到滿意的答案之後,就會說好了吃飽就行,不要挑挑揀揀,能有的吃就很不錯了。這或許就是過慣苦日子的她心底裡最真實的想法吧,也是她一路走來最真切的體會。
  • 老人雨裡一上午為賣菜靜靜等待:生活實苦,好好活著就是全部意義
    拿到這張照片的父母,有些喜極而泣,笑得有些開心卻又紅了眼眶,而這個小女孩自然也很開心!她也許還不知道什麼是生活,什麼是生活的苦,但她知道和爸媽在一起很快樂,哪怕是在這樣的寒冬冷夜裡!試想,如果生活允許,誰會捨得在這樣的夜晚,帶著自己這麼幼小的孩子出來受這樣的罪。但這就是她們的生活,她們這樣做也只是為了要好好的生活啊!這樣的生活也實苦,可是我們人活於世總要繼續活著啊,不堅持不妥協,你又能怎麼辦呢?
  • 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樂才是生活!
    文/飛魚非常喜歡這樣一句話: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樂才是生活,走過才知深淺,品過才知苦甜。生活是一朵帶刺的玫瑰,它能帶給你嬌豔芬芳同時也會把你扎傷。其實生活一直是苦樂參半,福禍相依,在享受美好的同時,且莫忘記居安思危,敬畏前方。生活多是喜憂參半,如何均衡生活,過好自己的人生,真的要有樂觀的態度和謹慎的思維。人生路上,立場不同,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追求與欲望,別人的風景再好也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自己的路自己走,人生路上不是活成別人的樣子也不是活成別人想要的樣子,而是活成自己想要模樣。
  • 如何讓父母、孩子、愛人都快樂?從孟子這段語錄中,我得到了啟發
    也只有一些有夢想的領導,想把企業做大的領導,他才會深入員工當中,去員工的寢室走一走,看看他們不上班時候都在幹什麼,跟他們聊天,去看看他們的夥食,去食堂走一走,看看大家對食堂的夥食是否滿意,這樣的領導,就讓大家感覺像親人,無時不刻關關心著大家。
  • 白巖松培養出學霸兒子,他的育兒理念走紅:讓娃吃3種苦,要狠心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家長們沒有讓孩子從小吃苦。因此,父母要讓孩子從小就吃到失敗的苦,因為不管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還是以後的生活當中,都會經歷很多大大小小的失敗和挫折。那些從小就吃過失敗的苦的孩子,今後在面臨失敗的挫折的時候,才會更加有勇氣去面對,也不會輕易被困難打敗。
  • 生活雖苦,但草莓味的愛情伴著風雨一路同行
    她們是裸婚,結婚十年一直過著沒錢的日子,但是她從不抱怨生活的苦,每天看到的都是老公賺錢的不易和老公的體貼入微。婚後半年多他們生了個女兒,二藍子堅持上班到預產期前一個月休息了,然後在家過起了全職媽媽的生活,她自己在家帶娃,她不麻煩任何一個老人,她經常說老人伺候我們這一輩夠累了,讓他們安度晚年吧,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想辦法帶。他們的女兒真的很乖很少生病,隨她娘吃嘛嘛香,肥嘟嘟的笑臉可愛極了。
  • 孩子有4種行為,證明父母「養的棒」,做好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今日問題:怎麼樣的孩子才是父母養的棒的孩子呢?孩子有這樣的行為,父母就真的成功了!我們經常聽到生活中存在這樣一種神奇的生物叫做「別人家的孩子」,這類孩子無所不能,他們可上天可入地,幾乎承載著所有優秀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特徵,不過我們還真別不信,確實存在的,而這些孩子的父母也真把孩子教育的不錯。
  • 收一波超可愛的鴨鴨圖 生活很苦,幸好我夠可愛鴨!
    收一波超可愛的鴨鴨圖 生活很苦,幸好我夠可愛鴨!時間:2019-06-18 16:14   來源:潮流有貨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收一波超可愛的鴨鴨圖 生活很苦,幸好我夠可愛鴨! 今天給大家治癒一下, 找了一堆鴨鴨的圖, 和黃黃的嘴嘴撫慰一下日常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