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蔬菜批發市場,有一個攤位上,每天都能見到一名9歲小男孩忙碌的身影,他叫王浩棟,寒假裡被父母安排到市場幫忙。
每天凌晨四點,王浩棟和父母一起開始打包、裝菜、卸菜,一副不知疲倦的小大人模樣。
在體驗之後,浩棟表示以前從來不知道父母這麼忙,眼神裡滿滿的疼惜,並且很體貼地說:「我希望過年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好好休息,我在這兒這幾天,可以陪他們開心。」
浩棟同學了解了父母的辛苦之後,更懂得了體恤父母,關心父母,希望自己可以讓父母感到快樂和幸福。
孩子嘗到賺錢的苦,才懂得生活的不易,勞累與艱辛,才能深深印在孩子心裡。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而不讓他們勞動,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硬繭,要讓孩子知道,麵包來之不易,通過勞動不僅可以認識世界,而且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
體驗生活之苦,是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少的教育課,也是孩子通往未來的必經之路。
01不吃苦的孩子,是沒有希望的孩子
重慶萬州一位19歲的少年秦某,親手將自己的爺爺奶奶燒死在屋內。經審訊,秦某供認因向爺爺奶奶要錢不成發生爭吵,將家中儲物室點燃後逃離現場。
可嘆的是,爺爺奶奶並不曾虐待過秦某,相反,爺奶二人非常疼愛孫子,一直把孫子當寶一樣照顧!
正是由於爺爺奶奶的過分溺愛,沒有讓孩子體會到生活中該承受的苦和累,凡事都包辦替代,使他沒有吃過生活的苦,無法體恤老人對他的愛,甚至把愛當成恨。
現實生活中,失業與犯罪的案例比比皆是,並且他們普遍都有一個特徵:從小嬌生慣養,沒吃過一點苦。
可怕的是,在中國家庭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地沒掃過,碗沒刷過,衣服沒洗過的孩子實在太多太多!
來源於哈佛大學學者的一項研究:「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
可見,從小不被父母折騰,從來不吃苦的孩子,心智成長都很不成熟,甚至犯罪率更高。
寵狗上灶,寵子不孝」,不讓孩子吃苦,最終孩子會讓父母吃苦。
孩子就像一棵樹,只有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不斷修剪,樹木才能長得挺拔。如果,因為不忍心,就不去剪掉橫生的旁支,任其瘋長,早晚世界會以一種更殘酷的方式幫他剪掉。
02吃過的苦,會成為孩子一生最大的財富
李子柒很小就失去父母,七八歲開始跟隨爺爺出門討生活,爺孫倆做過鄉廚,幹過木工,無論多遠多累,她一直是爺爺的好幫手。
在家中,她是家務能手,洗衣、做飯、挑水、砍柴,即使手腳磨出血泡,肩膀壓得烏青,也壓不垮她吃苦耐勞的底氣。
生活的苦難如洶湧的海浪,接二連三地拍打在她的身上,她絲毫不肯妥協,欣然照單全收。
14歲開始,被迫輟學打工,在陌生的城市中,她舉目無親,露宿街頭;飯店的服務員,洗碗工,酒吧打碟, 這些構成了李子柒年少時的生活經歷。
因為爺爺的去世,讓她放心不下自己相依為命的奶奶,依然決定辭職回家照顧奶奶。
她懂得親情的珍貴與來之不易,在陪伴奶奶的過程中,所有事情親力親為,哪怕是最辛苦的農務勞動,一點也沒有有女孩子的矜持。
如今的李子柒,紅遍大江南北,她工作中精益求精,幾秒鐘的視頻,往往花上幾天的時間潛心打造。
正是從小吃過苦的李子柒,面對生活的周遭卻坦然應對,不僅不恢心喪氣,反而鬥志昂揚,磨難對她來說是一種人生的可貴財富。
吃過苦的孩子更懂得生活的可貴,更能學會給予家人更多的愛和幫助,讓家人過得更好,才是她一生最大的幸福。
03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折磨家長的過程,但是聰明的家長能先發制人,折騰孩子,讓孩子擁有不同的生活體驗,比孩子更調皮,學會放手讓孩子受傷,失敗,受挫折。這樣養大的孩子,能更好的和這個世界相處。
前不久霍啟剛在微博曬出一組照片,他和郭晶晶帶兒子霍中曦到農田體驗插秧,並配文說:現在的孩子們成長在幸福的時代,沒餓過肚子,挑食和浪費變成了習慣,他們更需要知道食物從哪兒來,學會珍惜,學會知足!
只見照片中一家三口下田插秧忙得不亦樂乎,腿上手上全是泥,但他們的臉上卻都洋溢著開心快樂的笑容。
翻翻霍啟剛的微博,他們夫妻兩人早在17年時就選擇帶著兒子做公益體驗生活,因為這正是孩子樹立世界觀的時候,夫妻倆都希望能讓孩子在體驗中成長,用腳步去丈量世界。
照片中他們一家三口,頂著烈日,挽著褲腿,站在滿是汙泥的稻田裡插秧。
辛苦勞作之後,一家三口還在村民家裡吃起了農家菜,一臉滿足。
為什麼霍啟剛郭晶晶這麼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引來網友如此盛讚?
因為在生活中,無論是富有家庭還是普通家庭,大多都捨不得讓孩子吃苦。
別說在城市,就算在農村,現在也很少有家長會讓孩子頂著烈日、沾滿泥巴、流著汗水,親身體驗農作的不易和艱苦。
甚至還有部分父母在溺愛和驕縱孩子。
父母鍛鍊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經常帶孩子走出舒適圈,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感受舒適生活背後的辛苦。
父母再愛孩子,也要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苦,世上從來沒有一個孩子因為吃過苦而人生慘澹,相反,從小體驗過辛苦的孩子,長大後更懂得珍惜愛護生命中的一切。
就像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必須讓孩子知道生活裡有一個困難的字眼,這個字眼是跟勞動、流汗、手上磨出老繭分不開的,這樣他們長大後,才會大大縮短社會適應期,提高耐挫折能力。
經常陪孩子折騰的父母,能夠讓孩子一直處於快樂的生活氛圍中。哪怕生活中有再多的不如意,那些折騰的時光也會填滿不如意的空隙。
願每一位父母都能在孩子成長路上,添一點「辛苦」的燃料,用生活的真實體驗燃起孩子耀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