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登上南美最高峰(圖)
來自安徽的魯曉華成功登上阿空加瓜山,接下來他還準備去北極
眷戀鄉土,魯曉華登頂後總會拿出一面印有「安徽人」字樣的旗幟
成功登頂後,魯曉華總會拿出一面印有「安徽人」字樣的旗幟(資料圖)
「每一座山都不一樣,每一座山都值得敬重。」2月23日,第一個成功登頂南美洲最高峰的安徽人魯曉華這樣說。北京時間2月14日,魯曉華和隊友成功登頂阿空加瓜山。至此,魯曉華已經成功登頂了四個大洲的最高峰,並且是登上阿空加瓜山的第一個安徽人,登上南極洲最高峰的第七個中國人。
魯曉華是巢湖廟崗鄉人,雖然他在說話時已經是一口京腔,不過魯曉華卻堅持認為自己是一名安徽人,每次登頂後,他總是會拿出一面印有「安徽人」字樣的旗幟。阿空加瓜山並不是魯曉華的終點,「我準備4月去北極。」
榮耀:成功登頂南美最高峰
2月1日,魯曉華從北京出發,此後轉道巴黎、聖地牙哥、門多薩到達阿空加瓜小鎮,之後和隊友一起開始了此次登山行動,「一開始並不抱著能夠成功登頂的希望,成功登頂阿空加瓜山的概率一般來說只有百分之三十。」
而且,傷病也給魯曉華的登山行動增加了困難,此前在南極攀登文森峰的時候,魯曉華的腳部受了傷,「肯定影響行動。」不過,讓他想不到的是,在攀登阿空加瓜山時,「我反而是體力最好的那個。」
登山行動開始了,在艱難的攀登過程中,魯曉華和隊友還遭遇了號稱「魔鬼橫切」的橫切風,「風特別大,也很危險。」
另外,按照慣例,攀登阿空加瓜山不能攜帶氧氣,「某種角度上比攀登珠峰還困難,珠峰到了7000米以上,就可以吸氧了。」
不過,幸運似乎在眷顧著魯曉華和隊友們,北京時間2月14日凌晨左右,魯曉華和隊友成功登頂。「當時特別激動。」魯曉華說,雖然中間有困難,但是最終被他們克服,這讓他很開心。
險情:途中滑倒,「差點報銷」
2月23日,當記者聯繫到魯曉華的時候,他剛剛從登山協會裡面出來,「準備去機場,24日回安徽老家。」
雖然在外多年,口音也有改變,但是魯曉華說,「我一直對外說我是安徽人。」
上個世紀70年代初,魯曉華出生於原居巢區廟崗鄉。他從小就活潑好動,因為家鄉周圍有山,他自小就喜歡爬山,無形中為今後的登山運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1990年,魯曉華考上了合肥工業大學,大學畢業後即離開安徽。
雖然魯曉華人離開了安徽,但是心卻一直沒有離開。「每次登山,我都帶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安徽人』三個字。」魯曉華說,每次看到這個都挺自豪,「我們安徽人真正去做戶外的還是比較少,我希望能夠讓外地人看得起咱們。」
鄉情:始終記得自己是安徽人
魯曉華告訴記者,雖然登上阿空加瓜山頂讓他和隊友很自豪,途中卻是狀況頻出,他自己也遭遇了一次險情。
上山的時候,一位隊友最後差點沒上來,「他在之前的一段路中體力透支了,我們就推著他,走得非常慢。」魯曉華說:「到最後大概還有100米,高差30米的時候,那名隊友只能用爬的,就這麼一段短短的距離,他爬了將近一個半小時。」
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時,魯曉華的經歷也是驚險萬分,「因為腳部有傷,所以在下山的時候,我突然從坡上滑了下去。」魯曉華至今仍然心有餘悸,「當時我往前面滑,看見兩塊石頭,就趕緊用腳調整了一下避開,否則我就報銷了。」
說到這些,魯曉華唏噓不已。不過,據魯曉華稱,在當時一起登山的團隊中,他們是唯一全員登頂的隊伍,「其中有一支開始和我們一起的團隊,落下了2人。」
計劃:一個多月後出發去北極
加上此次登上阿空加瓜山,魯曉華已經登上了四個大洲的最高峰:2010年2月,成功登頂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2010年7月,成功登頂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2010年12月—2011年1月期間成功登頂南極最高峰文森峰。「還有這一次的南美洲最高峰。」
不過,成功登頂這麼多的高峰,魯曉華並沒有滿足,「下一個目標是北極,準備4月出發。」「3月15日開始恢復訓練。」魯曉華說,出徵北極已經得到國家體育總局的批准。
「目前在休整,並做一些前期的準備工作。」魯曉華說,按照他的預計,北極相對南極來說,也有其困難的地方。「北極都是浮冰,走起來比較困難。」
不過,對於魯曉華來說,現在更緊迫的事情是能夠儘快完成手頭上的事情回到安徽,「親人都在安徽。」(合肥在線-江淮晨報 記者 姚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