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有國外學者說漢武帝是侵略者、成吉思汗不是中國人?

2020-12-24 西部人文地理

即使到了今天,我們也不可以否認這樣一個事實,歷史是在某些時候、某些問題上是被掌握在一些人手裡的,而他們總會拿這來作些文章,愚弄和欺騙一些缺乏歷史常識的人。

漢武帝(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他十六歲時登基,為鞏固皇權,中央設置中朝,為加強對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察,在地方設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徵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另有開闢絲綢之路,在輪臺、渠犁屯田等創舉,並置使者校尉, 建立年號、頒布太初曆、興太學,影響極為深遠。

成吉思汗(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遊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徵服戰爭,徵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徵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後被密葬。

在打通西域這件事上,漢武帝與成吉思汗所做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更準確的表達是漢武帝是中國西域的開拓者,是他將西域納入中國版圖,並通過西域打通了中國通往世界的道路;而作為後來者的成吉思汗將它再次打通並進行了一定的開拓,使當時中國通往世界的路又近了一些。現在的問題是,對此,後世卻有著不同的說法,尤其是國外的一些學者。這種說法中有很多的分支,挺複雜的,但總體來說是貶低漢武帝而抬高成吉思汗。

貶漢武帝的說法簡單,即是漢武帝發動的對西域的戰爭包括擊潰匈奴的戰爭均屬於侵略戰爭。這個裡面有這樣一個怪圈,這些人在說漢武帝發動對匈奴的戰爭是侵略戰爭的同時,又承認被漢武帝打跑的匈奴人是中國人,而後來匈奴人打殘了羅馬帝國則被他們認為是「黃禍」,但那時候的匈奴人已經明顯不是純粹意義上的黃種人了。

很顯然地,這種說法是矛盾的,既然承認匈奴人是中國人,還伴有所謂的「黃禍」,那麼漢武帝發動的那些戰爭就是統一國家的戰爭,根本不存在侵略的問題。這種不能自圓其說的論調也有著一定的市場,其目的是顯而易見的。在對待「黃禍」的問題上,這些人承認匈奴人是中國人,但當面對漢武帝攻打匈奴的問題時,他們又說匈奴人不是中國人。而匈奴人是中國人這一點早就有了定論,不論是中國古籍的記載還是中國人現在的認識,都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嘴長在人家的身上,人家就那麼不能自圓其說地說,挺讓人鬱悶的。因此,為統一國家而戰的漢武帝被這些人貶成了一個侵略者的形象。

再說成吉思汗吧,在漢武帝之後的之後打通了西域,其發動的戰爭明顯有入侵的意味,但這些人卻不這麼說,聲稱成吉思汗在徵服中的殺戮和毀滅城市是一個明顯的事實,但這不是種族仇恨產物,與現代社會出現的種族屠殺不能相提並論,認為是成吉思汗拉近了「世界的距離」。法國學者格魯塞在《蒙古帝國史》中說:「蒙古人幾乎將亞洲全部聯合起來,開闢了洲際的通道,便利了中國和波斯的接觸。」英國史學家韋爾斯在他的《世界史綱》中說:「蒙古人的徵服故事確實是全部歷史中最出色的故事之一……作為一個有創造力的民族,作為知識和方法的傳播者,他們對歷史的影響是很大的。」1970年出版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同樣強調蒙古的侵略「促進了歐亞大陸間的相互影響」,並說:「由這種相互影響提供的機會,又被正在歐洲形成的新文明所充分利用。這一點具有深遠的意義,直到現在,仍對世界歷史的進程產生影響。」等等。

在這裡,我們不是說要反對這個國際友人崇拜成吉思汗,讓人感覺奇怪的是,這是一個近現代才有的產物,即是過去西方社會一直認為成吉思汗是殘暴的,甚至因此攻擊蒙古人或黃種人,他們把世界人種劃分成歐洲、非洲和亞洲三類,以歐洲白種人為進化的最高等級,而將亞洲人都歸於與猩猩等靈長類接近的「蒙古人種」之下,如果歐洲兒童出現了智障和遺傳性疾病,就認為那是蒙古人入侵歐洲強姦白人婦女後出現的返祖現象。

我們但願西方社會對成吉思汗的態度轉變是一種學術上的進步,但事實並不是我們願望中的那麼簡單,即是伴隨著這種「再認識」的誕生另一種論調也被拋了出來,即是成吉思汗不是中國人。又因為不是中國人的成吉思汗一生共進行60多次戰爭,除十三翼之戰因實力懸殊主動撤退外,無一失敗,他們便將成吉思汗鼓吹並神話起來,甚至有很多人以爭當成吉思汗的子孫為榮。

那麼,成吉思汗是不是中國人呢?這個問題沒什麼爭的,成吉思汗必是中國人無疑,就連《馬克思印度史編年稿》都說:「成吉思汗戎馬倥傯,徵戰終生,統一了蒙古,為中國統一而戰,祖孫三代鏖戰六七十年,其後徵服民族多至720部。」但那些人硬要說成吉思汗不是中國人並對他大加美化並且崇拜,其目的就單單成吉思汗一個人的事情,我們仿佛看得還是十分明顯,但如果要把這與漢武帝的事情放在一起比較,就能比出個真相大白。

漢武帝—中國人—發動擊潰匈奴人的戰爭,為國家統一而戰,被這些人說成侵略戰爭;成吉思汗—中國人,被這些人說成外國人,他發動的戰爭帶有明顯的入侵性質,卻被這些人美化成為拉近世界距離的正義之戰。把這兩種論調放在一起,就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即是:是中國人發動的戰爭都可以稱為侵略戰爭;而不是中國人發動的戰爭就可以成為正義的戰爭。其間用心非常險惡,也正是他們貶漢武大帝、抬成吉思汗原因所在。

我們說,在打通絲路這件事兒上,漢武帝雖說是開拓者,成吉思汗是後來者,但其結果和意義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樣的,即是拉近了世界的距離,讓東西方產生貿易往來的同時,文化和知識也得到了傳播與融合。而且,在戰爭的起因上,也有些相似,一個是拿金馬換人家的「寶馬」人家不答應;一個是自己的使者被殺。都是因為道路不暢、貿易不通所致。結果都是路通了,東西方的距離近了。但為什麼會有不同說法呢?道理在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文/路生)

本文為作者原創,圖片來源與網絡,感謝原作者。本文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成吉思汗到底是不是中國人?這種爭論可以停止了
    這並不是說宋朝不堪一擊,而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宋朝面對的強敵眾多,在這樣的情況下,蒙古鐵騎才有機會。再強大的王朝,面對眾多強敵,也一定會走下坡路,所以宋朝正在走向滅亡。另一方面,蒙古帝國建立後,為元朝的統一奠定了基礎。蒙古帝國之所以能夠成為元朝的前身,與成吉思汗有很大的關係。
  • 成吉思汗到底是中國人還是外蒙古人?
    成吉思汗的身世之謎民國時期,隨著新的文化思潮傳入我國,很多原本的歷史概念,受到影響,比如很多民國時代的學者都對成吉思汗的身份產生質疑,認為蒙古當時徵服過世界上很多的國家,南宋其實是忽必烈時代才被蒙古所吞併的,因此,不認可成吉思汗是中國人。
  • 為何很多人都以為成吉思汗是中國人?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關於成吉思汗,相信大部分中國人都不陌生,成吉思汗是很多人心中的大英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炎黃子孫後代現在被稱之為中國人,我們也很驕傲我們身為中國人。而有很多人將成吉思汗說是中國人,那成吉思汗到底是不是中國人呢?
  • 成吉思汗和朱元璋不是中國人?難怪日本人說「厓山之後無華夏」了
    曾經有日本學者考證,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名將源義經失敗後,和家臣弈慶等人逃到北方,渡海入北海道,再經由庫頁島到大陸,消失在廣袤無垠的蒙古大草原中。不久,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就在蒙古草原橫空出世。日本專家說,這個橫行歐亞大陸的蓋世豪雄就是源義經!日本專家的考證使日本人無比振奮。
  • 成吉思汗是蒙古人而忽必烈卻是中國人?道理何在?
    西方人根據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政策,分析認為「成吉思汗是將中國變成了蒙古的一部分」,表明認可成吉思汗是蒙古國人。而對忽必烈的結論是「把蒙古變成了中國的一部分」,表明認可忽必烈是中國人。具體來看我們從三方面分析。
  • 成吉思汗是中國人嗎?他內心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嗎?
    這個問題,其實很有意思,但不少人覺得甚是無聊,成吉思汗是不是中國人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值得研究嗎?關於這個新聞,有人說是不存在的,但也有人說,確實有這樣的一個新聞,不管它的真假,至少反映了一個思想,對於成吉思汗是否是中國人,是存在爭議的,有中國人認為他是中國人,也有蒙古國人並不這麼認為。我在網絡上曾經發起過提問,結果收到了截然不同的六種說法。下面來好好分析下。
  • 亞歷山大、漢武帝、成吉思汗遠徵時,是如何解決後勤補給問題的
    畢竟從亞歷山大大帝遠徵波斯,漢武帝討伐匈奴,再到成吉思汗掃蕩中亞 東亞。這都是切切實實存在過的。 但是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也是如影隨形的——這麼規模龐大的遠徵,在古代的條件下究竟是如何解決後勤的呢?其實這背後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東西。
  • 為什麼無法找到成吉思汗墓?
    所以對於局外人而言,或許很難理解為什麼當地人把尋找他的陵墓視為禁忌。這種不情願常常被國外媒體浪漫地解釋為一種詛咒。據信,世界將隨著成吉思汗墓的發現而終結。這種說法與帖木兒傳奇遙相呼應。帖木兒是14世紀的突厥蒙古國王。1941 年,他的陵墓被蘇聯考古學家發掘。在帖木兒陵墓被發掘之後不久,納粹軍隊就入侵蘇聯,開闢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血腥的東方戰線。迷信的人可能將此視為因果關係。
  • 成吉思汗是中國人嗎?五大理由告訴你:成吉思汗到底是哪國人
    成吉思汗是中國人嗎?答案肯定是的,成吉思汗肯定是中國人。在遼朝和金朝的時候外蒙古是遼金屬地,在1068年,遼朝在外蒙古的烏古敵烈統軍司設立,統軍使節度使的官職由「各部」(契丹人)擔任,標誌對烏古敵烈實質掌控。
  • 成吉思汗墓為什麼到現在也沒有找到,因為知道其陵墓位置的不是人
    ,並不是只識彎弓射大雕。有一千匹馬在成吉思汗的墓地踩踏,毀滅一切痕跡。蒙古人不希望外人找到成吉思汗,他們費盡心機想要把他的陵墓藏起來。蒙古人敬畏成吉思汗,敬畏他們的勇士和祖先,十分敬重成吉思汗的遺願。世人都不能叨擾祖先的長眠。
  • 成吉思汗到底是哪國人?為什麼都認為他是中國人?
    泰和六年(1206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畔召開忽裡勒臺(大聚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成吉思汗即位後,在整個蒙古高原普遍實行千戶制,建立軍事行政制度,並開始使用蒙古文字,確立了蒙古國的規模。
  • 成吉思汗陵在哪裡?
    這並非由於成吉思汗在他的家鄉不受重視——事實恰恰相反。他的頭像被印在紙幣和伏特加酒瓶上。自 1227 年去世後,他恐怕從未像今天這般深受歡迎。所以對於局外人而言,或許很難理解為什麼當地人把尋找他的陵墓視為禁忌。這種不情願常常被國外媒體浪漫地解釋為一種詛咒。據信,世界將隨著成吉思汗墓的發現而終結。這種說法與帖木兒傳奇遙相呼應。帖木兒是14世紀的突厥蒙古國王。
  • 成吉思汗算不算中國人?如果不是,歷史上的這些事情都沒法解釋
    但認為成吉思汗是中國人的觀點似乎成了歷史定論。正史,包括《元史》、《明史》,都有這樣的認識。即使是那些大人物在列舉中國古代重要帝王時,也說:「秦皇漢武,文採不佳。唐宗宋祖,要遜為人。「成吉思汗,只知射鵰不識彎」,這怎麼解釋?現在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那就是說,當我們假設成吉思汗並非中國人時,結果會是什麼呢?
  • 成吉思汗是中國人還是蒙古人?國家不能分割民族,民族屬於國家
    成吉思汗應該是中國人還是蒙古人,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在小的時候一直以為成吉思汗是中國人,也曾經有一段時間以他為榮,認為他開創了中國最大的疆域。不過後來,我慢慢的知道,他是蒙古族,而且在當時的時候是和宋朝是敵對勢力,在當時被稱為外敵。
  • 西方史學界將成吉思汗和元朝忽必烈,劃為中國人還是蒙古國人?
    西方學者基於他們的文化觀念標準,將匈奴、柔然、鮮卑、突厥、蒙古等中國的部落政權完全跟中國割裂了開來。在他們意識中,這些部落都是獨立的國家。因此,在西方學者眼中,很少稱呼成吉思汗為中國人,更多的是稱其為蒙古人,包括其繼任者,諸如窩闊臺、蒙哥等。而忽必烈是個特例,說忽必烈是中國人,西方學者也不會反對。
  • 83歲蒙古族學者、成吉思汗文獻專家巴拉吉尼瑪逝世
    83歲蒙古族學者、成吉思汗文獻專家巴拉吉尼瑪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20-02-21 22:39 來源:澎湃新聞
  • 成吉思汗死後葬在哪?蒙古國歷史學家:在我們這裡!
    成吉思汗和中國的歷史有關,但成吉思汗並不是中國人,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成吉思汗的後人忽必烈入主中原並建立了元朝,但這和成吉思汗沒有什麼關係;同樣的道理,鐵木真孫子拔都建立的金帳汗國徵服了羅斯地區,但同樣不會有人認為成吉思汗是現在的俄羅斯人或者烏克蘭人。
  • 成吉思汗創造的十二個世界之最
    美國學者塔夫裡·阿塔斯在《全球通史》中說:「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一個政權橫跨歐亞大陸,……」日本學者太田三郎說:「看蒙古民族寵圖偉業,俯仰六百年間,當時都為這龍蹯虎踞之大版圖而驚嘆。自有地球以來,不知道有多少英雄席捲大陸;自有歷史以來,不知道有多少帝王君主削平邦土。然而規模之大,版圖之廣數成吉思汗,曠古無比」。
  • 科技這麼發達了,成吉思汗的墓為什麼找不到?
    歷史上的成吉思汗其實就是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蒙古族乞顏部人、大蒙古皇帝。 「成吉思汗」是鐵木真的尊號,他是元朝乃至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成吉思汗的軍隊被譽為「上帝之鞭」,意思是上天派下來懲罰人間的神靈,其所率領的隊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 成吉思汗之死有哪些傳說?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
    這裡交代一個史實,成吉思汗於1226年秋天,帶著夫人也遂去徵討西夏國。冬季時,在一個叫阿兒不合的地方打獵。不想他的騎的一匹紅沙馬,卻讓一匹野馬驚了,導致沒有防備得成吉思汗墜落馬下受傷,當夜就發起了高燒。1227七月「不豫」,病根即在此。為什麼一次墜馬傷重成這樣?據說是流血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