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支持一家只有一套房,對於擁有多套住宅的家庭,或者不客氣地說,對於那些投機分子,政府絕不會屈服。」
9月16日,在韓國國會舉行的經濟質詢會上,韓國總理丁世均強烈批評多套住宅持有者及「炒房人」。
不久前,韓國民眾對擁有多套住房的政府高官表達過同樣譴責。大家認為,如果官員都不能以身作則賣掉「多餘」房屋,那麼更無法向民眾表達控制房價的決心。
高層住宅林立的首爾市 圖源:路透社
聲討多套房屋持有者的背後,是民眾對首爾高房價的絕望。為了買下一套屬於自己的住宅,有些夫妻選擇在疫情中辭職,為了避免針對「一家多房」的稅費,一些夫妻乾脆離婚,還有情侶遲遲不敢領證……
令文在寅政府焦慮的是,民眾直接把對房價的不滿反映在了總統支持率上。目前的韓國,房價早已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迫在眉睫的政治危機。
失控的房價
2015年樓市大火前,首爾的房價已經不算低。
韓國地圖,紅點是首爾圖源:維基百科
作為韓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首爾雖然只佔據了國土面積的0.6%,卻容納了全國四分之一的人口。
以首爾為中心的「首都圈」,更是集中了韓國80%以上的國有企業、一半以上的醫院和學校,以及將近50%的國民。
為了享受更好的社會資源及就業機會,韓國人拼命往首都擠。毫不意外,很快首爾患上了「大城市病」,高房價便是「病症」之一。
除此之外,首爾以前的城市更新方式是拆遷重建,但考慮到過程中可能有不公平的事件發生,2011年新市長上臺後就叫停了這種方式。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漢江以北的舊城區擠滿了低矮建築。需求旺盛,土地不夠,同樣造成價格持續在高位徘徊。
2013年樸槿惠上臺後,情況愈發糟糕。
為刺激經濟,樸槿惠政府放鬆了監管政策,讓人們更容易獲得抵押貸款。手頭有了錢,民眾便去買房,從而重振了房地產和建築業。
負面作用是「炒房團」的出現。2015年首爾房價增速出奇地達到5.9%,此後一路飛漲。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2013及2014年,房價增速只有負1.4%和1.1%。
2014到2016年間,許多不願意貸款的無房家庭一直持觀望態度,他們寄希望於自由派政府上臺,並制定政策控制房價。
2017年上臺的文在寅看起來是他們等待的人,他的核心承諾,正是為所有韓國人提供一個只要勤奮工作就可以養家餬口、買得起房的公平社會。
為此,新政府出臺了「提高房產稅」、「收緊貸款規則」、「限制用於買房的抵押貸款」等20多項政策。但這些政策並未取得成效,房價就像脫韁野馬般失控,怎麼也收不住。
韓國總統文在寅 圖源:《金融時報》
韓國國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首爾房價飆升52%,一套公寓的平均價格從6億韓元上升到9.26億韓元,增幅大大超過樸槿惠任內的29%。
文在寅剛上臺時,如果一個家庭零開銷,平均要攢11年錢才能在首爾買房,現在這個年限延長到了14年。
此外,文在寅政府的主要邏輯是通過增加買房難度來控制房價,這無異於將有買房剛需的家庭「逼到絕境」。批評人士認為,現任政府的政策對不需要貸款的富人沒有多大影響,反而使普通人買房更加困難。文在寅沒有創造一個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反而使貧富差距更大了。
為了買房而辭職
7月10日,韓國政府針對擁有多套房產的家庭頒布懲罰性措施:持有多套房產者在出售二手房時,最高需要支付買賣差額的72%作為轉讓所得稅;購買新房時,需要支付最高12%的契稅;綜合房產稅率也上調至6%。
這意味著,多套房產持有者無論出售、新購還是持有房產,都面臨著重稅負擔。
9月16日,在韓國國會舉行的經濟質詢會上,韓國總理丁世均甚至直接將多套房產持有者稱作「投機分子」,表達了政府的強硬態度。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會議期間,一名議員指出,民調顯示不少購房剛需家庭呼籲提高房貸比例,而近期各地接二連三的房產新政令他們更難買房。
丁世均回應道,「當前房產市場處於過熱狀態,我們必須做出一切努力撲滅房產投機的火苗,等市場進入正常狀態後,再考慮放寬剛需族購買首套房的政策限制。」 隨後,他立即補充說,「即便很難,也希望大家能夠再忍一忍」。
那些忍不了的剛需族,也被迫想出了對策。
35歲的白承敏是一名室內設計師,在疫情使失業率飆升的情況下,他的妻子還是毅然辭掉自己的工作——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家庭總收入,以達到購買政府為新婚夫婦設立的「特別認購住宅」的門檻。
由於「特別認購住宅」採用 「配額制」,計策是否有效,白承敏並沒有百分百把握。
儘管作出巨大犧牲,但考慮到首爾嚴格的房地產貸款條件,白承敏夫婦還是決定將未來的家選在首爾以西兩個小時車程的仁川市。
「首爾房價觸不可及,而且當政府出臺限制貸款的政策時,更是直接抹殺了我們的夢。這真讓我生氣!」白承敏對路透社說。
高房價下,有些夫妻像白承敏家一樣,通過辭職降低家庭總收入。那些擁有多套房產的家庭或情侶,為了避免「一家多房」的稅收,乾脆選擇離婚或不領證。
要求高官只留一套房
真正讓文在寅擔心的,是民眾把對房價的不滿發洩在支持率上。
四月,文在寅憑藉在疫情處理中的出色表現,贏得大部分韓國民眾的肯定,支持率一度高達70%。此後,情況急轉直下。七月,他的支持率跌破50%,到了8月甚至只有43.3%。
除了控制房價不力,民眾對於政府官員「兩面派」做法的憤怒,也是造成支持率下降的原因。
根據《韓國時報》報導,去年12月,為配合政府樓市調控措施,總統府青瓦臺幕僚長盧英敏勸告在「首都圈」擁有多套公寓的政府高層官員,應該儘快出手「多餘」住宅,只留一套。
財產申報顯示,在熱點地區有兩套及以上住房的總統府高官共有11人,盧英敏就是其中之一。這位前任駐華大使在首爾江南區和首爾南部的清州市各有一套房產。
幾個月後,韓國民眾在今年的公職人員財產申報中發現,親自提出賣房建議的盧英敏並沒有以身作則。針對他的批評有如海嘯般襲來,輿論壓力下,7月初,盧英敏決定賣掉清州的房子。
批評聲更強烈了,民眾認為盧英敏選擇保留首爾房子的行為,不夠真誠。
前些年,鳥叔的「江南Style」讓江南區聞名全球,作為首爾最重要的商業地帶,不少頂級富豪也定居於此。
據悉,盧英敏在江南的房子雖然只有46平方米,但是價格卻高達11億韓元。
有人建議,為了防止對文在寅造成更深傷害,盧英敏應該主動辭職。還有人暗示,考慮到盧英敏給政府信譽帶來的負面影響,單單辭職恐怕都不足以彌補損失。
7月8日,盧英敏在臉書上發文解釋,之所以選擇賣掉清州的房子,是因為在做駐華大使及青瓦臺幕僚長期間,房子一直空置,而首爾的公寓現在正由兒子住著。
「不管原因如何,民眾認為我的選擇是為了保護首爾的公寓。藉此機會,我將進行反思,並以更加嚴格的要求鞭策自己繼續前進。」盧英敏稍後宣布將儘快出手位於江南區的公寓。
「最近,民眾對於房價問題十分消極,政府也在努力提出應對對策。但如果高級官員都擁有多套住房,那麼任何措施都不會得到民眾信任。」韓國總理丁世均在同一天的政府會議上向官員喊話,「現在形勢嚴峻,是公職人員做出表率的時候了!」
首爾江南區 圖源:Business Insider
明知大學房地產教授權大中對路透社分析,「政府官員出售房產並不會為穩定房價做出直接貢獻,但這一做法等於間接告訴民眾,政府會進一步加強管理,這是一種信號。」
如此看來,韓國政府要求高官賣房,和將多套房產持有者稱作「投機分子」,更像是面對飛速下降的支持率的絕望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