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不攀比,喪事一碗菜鄆城將移風易俗寫進村規民約

2020-12-19 菏澤日報

日期:[2017年05月31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A2]

全市鄉村文明行動移風易俗工作現場推進會在鄆城舉行

喜事不攀比,喪事一碗菜鄆城將移風易俗寫進村規民約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德高
  「
   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給農民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對一些陳規陋習,眾人非常反感,但迫於傳統習俗和人情世故,單靠一家一戶的力量難以解決。如果都按照「待客標準統一、操辦程序統一、辦理時限統一」的原則辦理,剎住講排場比闊氣、盲目攀比之風,則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民負擔,成為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5月26日,全市鄉村文明行動移風易俗工作現場推進會在鄆城舉行,總結交流了工作推進情況,研究分析了目前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對下一步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副市長高榮國出席並講話,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馬喜榮,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尹慧萍出席。與會人員首先到鄆城縣張營鎮參觀了該縣鄉村文明行動移風易俗工作現場。在隨後舉行的會議上,鄆城縣、團市委、曹縣民政局、牡丹區沙土鎮等分別就推進移風易俗工作作了經驗介紹。
  群眾滿意度半年前進119個位次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發展,一些傳統禮儀、婚喪習俗逐漸演變成大操大辦、盲目攀比,給鄆城群眾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人們物質豐富了,可精神生活開始貧窮。炫富比闊之風,相互攀比之風,請客送禮之風開始盛行。」鄆城縣張營鎮黨委書記黃守江感慨道,村民無論紅白喜事都吹吹打打好幾天,看起來熱鬧實際上把人折騰個半死,「大家辛辛苦苦掙了點兒錢,也都在這些人情往來中『打了水漂』,有的還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迫於傳統習俗和人情世故,大家有苦難言。」
   據了解,在2016年上半年全省移風易俗群眾滿意度電話調查中,鄆城縣在全省倒數第2名。移風易俗工作力度關乎著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群眾滿意度調查結果不是一串冰冷的數字,背後正反映出老百姓對移風易俗工作的不滿意。
   去年,全省移風易俗工作現場推進會召開後,全市上下把移風易俗作為鄉村文明行動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心來抓,將移風易俗內容納入村規民風,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的文明新風,狠打了一場提升群眾滿意度的攻堅戰。「鄆城縣依此為契機,實現了省市提出的紅白理事會和村規民約全覆蓋,群眾滿意度從全省131名上升到第12名,半年前進了119個位次。」鄆城縣委宣傳部部長伊超傑說。
  紅白理事會全覆蓋,喜喪事統一辦理
   在全市鄉村文明行動移風易俗工作現場推進會上,鄆城縣張營鎮小屯村紅白理事會受到一致讚譽。
   據了解,小屯村紅白理事會由村民代表大會推選,成立於2016年8月,共有7人組成,自成立以來制定了紅白理事會章程和紅白事村規民約,對於超標準辦理的,早發現、早介入並及時制止。村民按村規民約辦理紅白事,不要高額彩禮成為自覺。
   「喜事新辦,不要彩禮,不攀比,不要樓房,不要轎車。本村孩子結婚女兒出嫁村民隨禮一律不準喝喜酒,彩車不超過6輛,喜宴不超過10桌,每桌16個菜,煙10元以下,酒20元以下,結婚不搭臺演出,晚上不放煙花,一律播放喜樂,儀式從簡。」小屯村紅白理事會會長劉保安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紅白理事會成立前,農村婚嫁彩禮少則數萬,多則十幾萬,越是家庭困難、兄弟多、老人年邁或殘疾的家庭彩禮越高,婚嫁高額彩禮問題已成為農民群眾精神上和經濟上的一大負擔,有些家庭因婚致貧,影響部分農民群眾的幸福生活。
   出現高額彩禮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劉保安分析說,首先是男女比例失調,大量女青年外出務工很少再回農村,農村男孩很難找到對象。相互攀比「一切向錢看」的觀念和逐利思維也在激發著人們的物慾,少數家長甚至將自己的女兒視為斂財工具。再加上職業媒人有意哄抬行情推波助瀾作用。
   據了解,鄆城全縣1041個行政村(社區)全部由群眾推選建立健全了紅白理事會,成員共6516人,全部公示上牆;各村紅白理事會成員按照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章程,訂立了《紅白事村規民約》並上牆公布。制定了喪事簡辦傳統模式、社區模式、追悼會模式、喜事新辦模式等模板,按照「待客標準統一、操辦程序統一、辦理時限統一」的原則辦理。喪事推行「就餐每人一碗菜」或不動鍋只給客人發香腸麵包,不耽誤群眾農時、工時,既尊重傳統習俗原則,又最大限度地減輕了事主的經濟負擔。
  公益愛心基金提高村民幸福指數
   「我們紅白理事會不僅要遏制村民大操大辦攀比之風,還通過村民節省下的錢,成立了一個公益愛心基金。」劉保安說,今年1月,小屯村兩委和小屯村紅白理事會,本著深化移風易俗、引領孝老愛親道德風尚,向全體村民發起募集「移風易俗、孝老愛親」公益愛心基金的倡議,得到村民迅速響應,不到三天時間就收到愛心捐款2.415萬元。愛心基金要用於節日慰問老人和獎勵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抵制高額彩禮的典型,接受村兩委和全體村民的監督。目前,基金結餘1.055萬元,下一步將擴大基金募集範圍和使用範圍,用於老人生日慰問、生病探望、重大疾病救助、特困救助等。
   此外,「為村」微信平臺在移風易俗方面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我縣率先將鄉村文明納入『為村』平臺建設,目前已開通114個為村微信公眾號,走在全國的前列。」伊超傑說,「為村」是騰訊發起的「網際網路+鄉村」項目。通過為村微信公眾號,村民隨時隨地就可以關注移風易俗開展情況,隨時隨地參加村內的文明創建活動。還可以曝光索要高額彩禮、婚喪大操大辦反面典型,引導村民節儉操辦婚喪事,自覺抵制大操大辦,弘揚傳統美德,跟帖發表意見建言獻策。 

相關焦點

  • 孫樓街道:喪事「一碗菜」破除陋習樹新風
    每人一碗大鍋菜,饅頭管飽,不發煙、限喝酒……這是豐縣孫樓街道群眾舉辦喪事的「通用」標準。    近年來,該街道加速推進殯葬改革,倡導喪事「一碗菜」模式,並把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及其標準寫入《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章程》,以點帶面,破除陋習,移風易俗,在全街道樹立了文明節儉的新風尚。
  • 辦喪事不設酒席,每人一碗菜
    日期:[2016年09月08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2] 鄆城縣「鐵規」為婚喪事宜大操大辦帶上「緊箍咒」—— 辦喪事不設酒席,每人一碗菜 「辦喪事沒有菸酒,不設酒席,每人一碗菜……」鄆城縣紀委出臺相關規定,大力推進移風易俗、治理婚喪事宜大操大辦,以優良的黨風帶政風影響社會風氣,使廣大黨員幹部成為社會的「正能量源」,成為良好社會風氣的引領者和先行者。
  • 喜宴不能超十桌,喪事忙客一碗菜
    農村大眾報鄆城訊 (記者石鵬志 通訊員楊靜 錦繡)10月7日,在鄆城縣黃泥岡鎮東劉村,剛剛當上公公的劉繼民成了村裡的名人,走到哪裡都有人早早地迎上來和他打招呼。  「聽說你家娶兒媳婦沒花多少錢呀?」
  • 諸暨依託移風易俗建立關愛基金 村風民俗悄然改變
    婚禮上不見煙花爆竹,婚宴也不上龍蝦、帝王蟹等高檔菜,一碗碗都是家常菜餚。婚禮辦得簡樸,但在場賓客卻叫好不斷。原來,這對新人簡辦喜事後,把節省下來的2000元錢,交到了村黨總支書記何立新手上,為村慈善關愛基金添一份力。  新長樂村是諸暨「珍珠第一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居諸暨全市前列,是個「不差錢」的富裕村。過去,紅白喜事宴席擺上茅臺酒、五糧液,村民們習以為常。但如今,村風已悄然改變。
  • 福建福清市「移風易俗」見聞
    原標題:婚喪嫁娶從簡 節省費用做慈善——福建福清市「移風易俗」見聞  新華社福州7月22日電(記者沈汝發)原來婚喪嫁娶都在酒店辦,一場下來要幾萬元,現在基本都在家裡辦,幾千元就可以搞定,節省下來的費用用於做公益。
  • 結婚用4輛車擺8桌酒席 菏澤鄆城農村村規拒浪費
    原標題:結婚4輛車,「忙人」一碗菜!菏澤鄆城農村村規拒浪費  「在家擺了8桌酒席,用了4輛婚車,『忙人』都是一碗菜,整體算下來,這場婚事省了一萬多塊錢。」日前,菏澤鄆城縣雙橋鎮何莊村剛當上「喜公公」的石存良提起兒子的婚事樂得合不攏嘴。
  • 揚州高郵高新區:移風易俗樹新風 婚喪嫁娶「大瘦身」
    高郵高新區紅白理事會成員入戶倡議紅事簡辦高郵高新區召開推進移風易俗、控減紅白事費用動員部署會,將推進移風易俗、控減紅白事費用列入村規民約,實現村和社區紅白理事會、鄉賢評議會和禁賭禁毒會全覆蓋,做到有章理事、有人管事,實行移風易俗一線督導,全時段推進,加大問責通報力度,形成「發現線索-宣傳教育-監督落實」全流程管理模式。
  • 全民動員 安溪全面深化移風易俗工作
    在動員會開始前,進入會場的人員紛紛在「移風易俗 從我做起 從現在做起」的千人承諾籤名牆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記者從動員會獲悉,近年來,安溪縣大力推行殯葬改革和喜事簡辦,大力打擊整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促進形成公序良俗,為推動移風易俗工作的全面深化,提供了堅實的前期基礎。「村規民約是推動移風易俗的保障。
  • 唱響鄉風文明好聲音——兗州區新驛鎮推進移風易俗側記
    「前些年,群眾辦紅白事都喜歡攀比,生怕標準低了、規格小了,在眾人面前折了『面子』。在這樣的環境裡,家庭條件差的,也是拼了老本掙『面子』,弄得本不算困難的日子一下子就見了底。」兗州區新驛鎮秦村黨支部書記陸華國說。
  • 移風易俗:推廣「一日喪」!坑底簡化治喪流程
    「我母親去世時就花一天時間簡單辦個出殯儀式,沒有像過去那樣幾天幾夜奏鼓樂、做道場之類的」……日前,坑底鄉一位群眾告訴筆者,喪事「一日辦」簡潔文明,省事省力,他是發自內心的支持。地源村半嶺洋村受傳統文化和習俗觀念影響,過去,和其他一些地方一樣,坑底鄉村高額彩禮、大操大辦、起墳土葬、炫富攀比等觀念根深蒂固,尤其是群眾家裡一旦有喪事,就請樂隊、做道場、擺宴席,整個村裡沒日沒夜響徹著巨大的哀樂、鼓樂、鞭炮聲,治喪時間長達好幾天,費時費財又費力,不少群眾其實也感到很無奈
  • 同安進一步鞏固移風易俗成果 並出臺意見細化標準
    新民鎮禾山社區黨員幹部到劉塘裡村民家中走訪宣傳移風易俗村規民約,倡導婚喪喜慶新辦簡辦新風尚。  同安區文明辦主任王春松介紹,移風易俗工作開展半年來,同安區已經取得群眾減支初顯成效、社會風氣初步淨化、社會秩序更趨穩定、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基層組織堡壘作用進一步鞏固等五項具體成效——據不完全統計,僅3月以來的半年內,該區第一批廢除民俗日宴請的村(居)節約開支7000多萬元,白事取消宴請節約開支2000多萬元,其他喜事簡辦節約開支1000多萬元。
  • 「包公宴」「喜慶堂」 村頭喜事新風尚——安徽敦風化俗涵養鄉風...
    新華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包公宴」「喜慶堂」 村頭喜事新風尚——安徽敦風化俗涵養鄉風文明  新華社記者吳慧珺  肥東推出「包公家宴」菜譜,杜絕宴席上的浪費;界首紅白理事會倡導喜事新辦,讓村民都能「娶得起」;天長農民自導自演小品,寓教於樂涵養鄉風文明……近年來,安徽將推動移風易俗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創建的重中之重
  • 「包公宴」「喜慶堂」 村頭喜事新風尚——安徽敦風化俗涵養鄉風文明
    天長農民自導自演小品,寓教於樂涵養鄉風文明……近年來,安徽將推動移風易俗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創建的重中之重,強化示範引領,實行綜合治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一些傳統不良風氣被有效遏制,向上向善的文明鄉風得到進一步傳承和弘揚。
  • 邢臺善北村移風易俗倡節儉,婚事喪事「一鍋菜」
    婚宴上,一個親戚說:「婚禮不鋪張浪費,省下來的錢讓小兩口去創業不好嗎?」網友紛紛在視頻下面點讚留言,稱讚善北村是新農村新事新辦新風尚。而相對於別村十碟八碗地大擺婚宴,程小平說:「婚禮當天能省一兩萬塊錢呢!」善北村黨支部書記兼村紅白理事會會長張考印說:「俺村紅白理事會制定移風易俗新制度,提倡婚事喪事一鍋菜這個理念已經十五年了,也執行了十五年。
  • 新風新俗潤鄉村——酒泉玉門市花海鎮多措並舉推進移風易俗
    今年以來,玉門市花海鎮旗幟鮮明反對天價彩禮,旗幟鮮明反對婚喪大操大辦,旗幟鮮明抵制封建迷信,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約束村民攀比炫富、鋪張浪費行為,切實減輕人情消費負擔,帶動社會風氣向好向善。  「讓我們攜起手來,婚事新辦、喪事簡辦,自覺移風易俗,厲行勤儉節約,弘揚時代新風。」
  • 宿遷:村規民約卸下人情「包袱」 「約」出文明新風
    前些年,農村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盲目攀比成風,婚喪嫁娶開銷成了群眾的沉重負擔。「宿9條」深入推廣以來,宿遷市針對這一社會民生熱點、痛點問題,積極創新探索移風易俗做法,大力推動人情新風工作實現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
  • 長沙縣果園鎮新明村深化移風易俗助推文明鄉風向善向好
    楊國棟家的喪事,就是嚴格按照厚養薄葬的機制進行,整個喪葬事宜由移風易俗領導小組牽頭,由紅白理事會主事,所有出殯均一切從簡。「以前誰家有紅白喜事,都爭著講排場,一擺就是七八十桌,有的村民甚至舉債來辦,不僅增加了家庭負擔,也造成極大的浪費。」新明村黨總支書記黃季明說,現在通過多方面治理,大家都達成共識,一切從簡。
  • 洱源網友反映:除喜事和喪事外,其它一律取消!?官方回應...
    1、從疫情開始到現在,鳳羽鎮就一直宣布不得因為新生兒取名字請客、不得為新居落成大肆請客 、不得考上大學請客、相關人員卻從未落到實處,人民百姓鋪張浪費,正客前面一天殺牛宰羊,實屬不符百姓日常水平,從長期以往來看,喜事和喪事辦之外,應一律取消。而且在辦紅白喜事時東家應到所在村委會要申請。經過同意而且批准後再辦酒席。
  • 陝西紫陽:移風易俗助力脫貧攻堅戰
    新華社西安11月21日電題:陝西紫陽:移風易俗助力脫貧攻堅戰新華社記者姚友明、邵瑞家住陝西省紫陽縣蒿坪鎮雙勝村的郭乾紅,最近心情多少有些矛盾。當地政府推進「新風惠民」村村行活動,移風易俗嚴控「人情費」狠剎「攀比風」,一度讓他為自己開辦的「農家樂」飯館生意犯了愁。不過另一方面,因為減少了「禮金」方面的花銷,所以剛擺脫貧困不久的他又覺得少了許多牽絆和束縛,可以放開手腳,為美好的生活打拼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