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鄉村文明行動移風易俗工作現場推進會在鄆城舉行
喜事不攀比,喪事一碗菜鄆城將移風易俗寫進村規民約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德高
「
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給農民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對一些陳規陋習,眾人非常反感,但迫於傳統習俗和人情世故,單靠一家一戶的力量難以解決。如果都按照「待客標準統一、操辦程序統一、辦理時限統一」的原則辦理,剎住講排場比闊氣、盲目攀比之風,則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民負擔,成為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5月26日,全市鄉村文明行動移風易俗工作現場推進會在鄆城舉行,總結交流了工作推進情況,研究分析了目前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對下一步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副市長高榮國出席並講話,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馬喜榮,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尹慧萍出席。與會人員首先到鄆城縣張營鎮參觀了該縣鄉村文明行動移風易俗工作現場。在隨後舉行的會議上,鄆城縣、團市委、曹縣民政局、牡丹區沙土鎮等分別就推進移風易俗工作作了經驗介紹。
群眾滿意度半年前進119個位次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發展,一些傳統禮儀、婚喪習俗逐漸演變成大操大辦、盲目攀比,給鄆城群眾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人們物質豐富了,可精神生活開始貧窮。炫富比闊之風,相互攀比之風,請客送禮之風開始盛行。」鄆城縣張營鎮黨委書記黃守江感慨道,村民無論紅白喜事都吹吹打打好幾天,看起來熱鬧實際上把人折騰個半死,「大家辛辛苦苦掙了點兒錢,也都在這些人情往來中『打了水漂』,有的還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迫於傳統習俗和人情世故,大家有苦難言。」
據了解,在2016年上半年全省移風易俗群眾滿意度電話調查中,鄆城縣在全省倒數第2名。移風易俗工作力度關乎著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群眾滿意度調查結果不是一串冰冷的數字,背後正反映出老百姓對移風易俗工作的不滿意。
去年,全省移風易俗工作現場推進會召開後,全市上下把移風易俗作為鄉村文明行動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心來抓,將移風易俗內容納入村規民風,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的文明新風,狠打了一場提升群眾滿意度的攻堅戰。「鄆城縣依此為契機,實現了省市提出的紅白理事會和村規民約全覆蓋,群眾滿意度從全省131名上升到第12名,半年前進了119個位次。」鄆城縣委宣傳部部長伊超傑說。
紅白理事會全覆蓋,喜喪事統一辦理
在全市鄉村文明行動移風易俗工作現場推進會上,鄆城縣張營鎮小屯村紅白理事會受到一致讚譽。
據了解,小屯村紅白理事會由村民代表大會推選,成立於2016年8月,共有7人組成,自成立以來制定了紅白理事會章程和紅白事村規民約,對於超標準辦理的,早發現、早介入並及時制止。村民按村規民約辦理紅白事,不要高額彩禮成為自覺。
「喜事新辦,不要彩禮,不攀比,不要樓房,不要轎車。本村孩子結婚女兒出嫁村民隨禮一律不準喝喜酒,彩車不超過6輛,喜宴不超過10桌,每桌16個菜,煙10元以下,酒20元以下,結婚不搭臺演出,晚上不放煙花,一律播放喜樂,儀式從簡。」小屯村紅白理事會會長劉保安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紅白理事會成立前,農村婚嫁彩禮少則數萬,多則十幾萬,越是家庭困難、兄弟多、老人年邁或殘疾的家庭彩禮越高,婚嫁高額彩禮問題已成為農民群眾精神上和經濟上的一大負擔,有些家庭因婚致貧,影響部分農民群眾的幸福生活。
出現高額彩禮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劉保安分析說,首先是男女比例失調,大量女青年外出務工很少再回農村,農村男孩很難找到對象。相互攀比「一切向錢看」的觀念和逐利思維也在激發著人們的物慾,少數家長甚至將自己的女兒視為斂財工具。再加上職業媒人有意哄抬行情推波助瀾作用。
據了解,鄆城全縣1041個行政村(社區)全部由群眾推選建立健全了紅白理事會,成員共6516人,全部公示上牆;各村紅白理事會成員按照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章程,訂立了《紅白事村規民約》並上牆公布。制定了喪事簡辦傳統模式、社區模式、追悼會模式、喜事新辦模式等模板,按照「待客標準統一、操辦程序統一、辦理時限統一」的原則辦理。喪事推行「就餐每人一碗菜」或不動鍋只給客人發香腸麵包,不耽誤群眾農時、工時,既尊重傳統習俗原則,又最大限度地減輕了事主的經濟負擔。
公益愛心基金提高村民幸福指數
「我們紅白理事會不僅要遏制村民大操大辦攀比之風,還通過村民節省下的錢,成立了一個公益愛心基金。」劉保安說,今年1月,小屯村兩委和小屯村紅白理事會,本著深化移風易俗、引領孝老愛親道德風尚,向全體村民發起募集「移風易俗、孝老愛親」公益愛心基金的倡議,得到村民迅速響應,不到三天時間就收到愛心捐款2.415萬元。愛心基金要用於節日慰問老人和獎勵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抵制高額彩禮的典型,接受村兩委和全體村民的監督。目前,基金結餘1.055萬元,下一步將擴大基金募集範圍和使用範圍,用於老人生日慰問、生病探望、重大疾病救助、特困救助等。
此外,「為村」微信平臺在移風易俗方面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我縣率先將鄉村文明納入『為村』平臺建設,目前已開通114個為村微信公眾號,走在全國的前列。」伊超傑說,「為村」是騰訊發起的「網際網路+鄉村」項目。通過為村微信公眾號,村民隨時隨地就可以關注移風易俗開展情況,隨時隨地參加村內的文明創建活動。還可以曝光索要高額彩禮、婚喪大操大辦反面典型,引導村民節儉操辦婚喪事,自覺抵制大操大辦,弘揚傳統美德,跟帖發表意見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