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鄉倍感欣慰,如此美麗的鄉村,正在日新月異的發生著變化,從小學至初中就一直在這裡附近念書,真是童年滿滿的回憶。。。
我的家鄉三鄉鎮位於宜陽縣城西39公裡,三鄉風景秀麗、歷史悠久。素有「宜陽文化半三鄉」之說。境內連昌河匯入洛河。三鄉地處連昌河衝積穀地,故又名「昌谷」。境內有光武廟、五花寺塔、連昌宮等古建築群落構成了漢唐、宋金文化為基本內涵的人文型旅遊景區。漢山山麓是漢光武帝劉秀大敗赤眉軍的古戰場,唐時設三鄉驛。
近年來,三鄉鎮開發綜合產業,全稱叫-三鄉漢唐文化園,是唐代大詩人李賀故裡,園區有五花寺、仿古文化街區,漢山老年公寓等,三鄉漢唐文化園區將是宜陽縣今後又一休閒旅遊的好去處,同時也是在外務工人員回家創業的好去處。
在古街廣場左側,就是著名的五花寺。新建的仿古建築亭臺樓閣,雕梁畫柱,甚為壯觀。高聳巍峨的五花塔是五花寺保留最完整的古建築,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在維修。據傳為唐塔,也有專家考證為明代重修。五花寺第三進為大雄寶殿,後面為洞穴式神殿。
出五花寺,仰望漢山,光武大帝廟巍峨雄壯聳立雲端。我們一路氣喘籲籲,當大汗淋漓爬上漢山,光武廟就在眼前。光武廟前半部分廟宇屬於古舊建築,如今更顯古老與厚重,那些圓形的屋脊就是文化底蘊的佐證。
這是現在剛修好的五花寺古塔,貌似是失去一些古元素的感覺
這是沒有修建之前的五花寺塔,看著更有古味道
再來張近景仔細看一下
我的家鄉-三鄉風景秀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境內連昌河、杜陽河、黃溪河向南匯入洛河,三鄉地處連昌河衝積穀地,故又名昌谷。境內有光武廟、五花寺塔、竹閣寺等古建築群落構成了漢唐、宋金文化為基本內涵的人文型旅遊景區,「漢剎雲山」、「唐宮煙水」位居宜陽縣古八景之列。
仁村、上溝新石器仰韶文化遺址距今已有五千年歷史,漢山山麓是漢光武帝劉秀大敗赤眉軍的古戰場,唐時設三鄉驛,唐高宗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在此建行宮連昌宮,三鄉也是唐代連接東京和西京(洛陽至長安)的要道南崤道必經之地。中唐詩人李賀就生於斯長於斯歌於斯,眾多權貴名人如:武則天、唐玄宗、張九齡、岑參、韓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都在此留下吟詠唱和的詩文。連昌河畔的連昌宮曾是武則天下榻的地方。
最後引用一首詩做為結尾: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唐 · 劉禹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