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正路在水田裡撒飼料。
◎文/徐報融媒記者 蔣新會 圖/徐報融媒記者 孫井賢
日前,記者在沛縣湖西農場採訪時了解到,近年來,湖西農場把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相結合,大力推進「三鄉工程」,吸引支持各類人才服務鄉村建設發展,撬動鄉村振興動能,夯實高質量小康之路。
湖西農場積極貫徹落實沛縣「三鄉工程」政策,鼓勵能人返鄉、人才下鄉、資本興鄉,大力支持和引導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返鄉投資興業,反哺支持家鄉建設。
■韓正路:回鄉乾物流,每月新進一臺車
湖西農場韓樓村村民韓正路無疑就是能人返鄉的典型代表。
11月中旬,淮海大地已進入初冬時節,田地間秋收秋種已了,大地顯得有些蕭索。但在韓樓村北的水田邊,韓正路正在揮汗如雨地給他承包的210畝稻蝦綜合種養田裡,撒飼料餵蝦苗。從他站的地方遠遠望去,雖然田裡水不是很深,但也給人頗有一種煙波浩渺、一片汪洋之感。
今年32歲的韓正路,大專畢業後就在無錫某大型物流公司打工,幹了兩年的物流運輸,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經驗。看到家鄉正在大力推動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家鄉變得越來越美麗。另外,家鄉蓬勃興起的電商產業及「三鄉工程」扶持人才回鄉創業政策,這些都激起了韓正路的濃濃「鄉愁」,他決定回到家鄉發展。
2017年11月份,韓正路在湖西農場註冊成立了物流公司,2018年初正式開展快遞物流運輸,依靠當地的農產品及睢寧縣沙集鎮實木家具,跑廣東、雲南、廣西、貴州線路。剛開始是一臺車,很快第二臺、第三臺……今年疫情平穩之後,又以每月進一臺新車的速度,快速發展。現在韓正路的運輸公司已經擁有資金2000多萬元,有15臺大型箱式運輸車,聘請家鄉司機26人,每位司機月收入都在10000元以上。
公司走上正軌後,韓正路又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家鄉韓樓村。「今年5月份起,縣裡提倡徐沛快速通道沿線產業調整,我就流轉了200多畝地,搞稻蝦綜合種養,一是想生產生態有機大米,二是想結合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進一步開發農家樂、特色餐飲、鄉村旅遊等,搞農旅結合。」韓正路說,他想借著湖西農場大力推進「三鄉工程」的東風,搞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鄉親們脫貧致富貢獻一份力量。
■劉蘇彬:科班技術員,帶頭示範種水稻
日前,記者前往湖西農場採訪種糧大戶劉蘇彬時,他正坐在自己辦公室裡翻看公司的帳目。今年54歲的劉蘇彬是湖西農場農科所的技術員,2019年3月份辭職後,開了家農資公司,又在湖西農場承包了560畝土地,種植水稻和小麥,跟大型糧食加工企業合作,搞訂單農業。
正幹著好好的技術員工作,為啥要辭職創業呢?劉蘇彬告訴記者,他上大學時學的是農學專業,畢業後就分配到湖西農場的農科所從事種子提純及新品種試驗種植等技術性工作,多年來的工作經歷,讓他十分熱愛農業生產。近年來,當他看到南方發達地區水稻產量逐年提高,而家鄉擁有這麼廣闊的肥沃土地,很多種糧大戶仍然採用傳統的種植方式,在糧食品種及種植技術上,沒有跟上先進地區的步伐,在糧食產出上還不太盡如人意,他心裡十分焦急。
「現在場裡對流轉土地搞規模種植扶持力度大,我就想自己承包些土地,採用新技術新品種,看能否給大家起個帶頭示範作用。」劉蘇彬說。今年,他開始種植天津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金粳818號以及山東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聖稻22號,從收成上來看,每畝將近700公斤的產量,還算可觀。今後,劉蘇彬還將在農業管理技術上創新,並參加國家預試品種的種植試驗,爭取在水稻產量上再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