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報融媒記者 蔡思祥 通訊員 梁虹
2019年以來,徐州市深入實施「三鄉工程」,激活「人、地、錢」關鍵發展要素,打通阻礙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在城鄉之間有序流動的藩籬,走出了一條具有徐州特色的城鄉互補、工農互促、三產融合、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徐州市「三鄉工程」吸引下鄉返鄉人員創業1369人,吸引各類社會資本投入193.3億元,推動445個創業項目落地,直接帶動農民就業人數超過5.2 萬人。
為加快推進「三鄉工程」,我市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制定出臺指導意見、實施方案、考核細則等相關文件,確保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源條件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加快補齊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的短板。各縣(市)區也相應成立工作專班,並按照不低於2000萬元標準設立專項資金,加大政策整合力度,充分挖掘釋放農村各類資源增值增收潛力,努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向縱深發展。
「人才下鄉」
築巢引鳳打造人才振興
完善人才下鄉激勵機制。我市制定出臺《徐州市大學生招引實施辦法》《徐州市高技能人才培養引進實施辦法》,對符合要求的「三鄉工程」人才實施生活、交通、租房、公共租賃住房、購房等獎補激勵。在打造特色品牌、培育本土產業、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搭建事業平臺,讓人才下鄉能夠找到結合點、找準發力點,充分調動個人興趣和激情,為人才在鄉村廣闊天地大展拳腳營造良好環境。
營造企事業人員下鄉氛圍。制訂專門實施方案,支持和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到縣(市)區以下掛職、兼職或者參與項目合作,並把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兼職單位的工作業績或者在職創辦企業取得的成績作為其職稱評審、崗位競聘、考核等的重要依據。同時,出臺支持和鼓勵醫務工作者、中小學教師到縣(市)區以下支醫支教政策,加大鄉村教師和醫生職稱政策傾斜力度,把在農村任職掛職經歷作為評定職稱的必備條件。
實施鄉土人才培育計劃。根據地方產業發展需要,在全市範圍內遴選一批特色鮮明、知名度高、效益突出的農業產業示範園作為「三鄉工程」培訓基地,以實踐操作為主要內容,每年開展200人以上一個生產周期的全流程生產技術培訓;以上海、武漢等地及市內農產品銷售市場為培訓基地,每年開展200人以上一個銷售周期的駐場營銷技能、市場考察培訓。重點培養一批45歲以下、有一定種植養殖技術、有意願留在農村的土專家和經紀人。
「能人返鄉」
多措並舉創新歸雁經濟
落實返鄉創業激勵政策。制定出臺《徐州市支持返鄉人員創業實施辦法》,對符合要求的返鄉創業人員實施購房、金融、財政等獎補激勵。對返鄉創業者個人申請的富民創業擔保貸款,在規定利率內給予全額貼息;對小微企業申請的富民創業擔保貸款,按貸款基準利率的50%給予貼息。對按照規定及時、足額上繳稅款的返鄉創業企業,由同級財政給予相應獎勵,每家企業每年最高不超過100 萬元。
舉辦返鄉人員創業大賽。開展三鄉工程「逐夢農村,創享彭城」大賽,評選一批優秀創業項目和個人。市人社局牽頭舉辦大學生暨返鄉人員創業大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牽頭舉辦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大賽,團市委牽頭舉辦農村青年創業大賽等。對獲獎的優秀項目,優先納入「三鄉工程」項目庫,給予重點扶持,推介金融機構給予一定額度無息、貼息貸款。
組建新型職業農民協會。指導縣級成立新型職業農民協會,引導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聯合打造相互學習的交流平臺、聯合發展的合作平臺和產業示範的帶動平臺,重點開展政策法規宣傳、內部經驗交流和合作、外出學習和考察、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和新裝備推廣應用、網絡信息和法律諮詢等服務工作,並輻射帶動小農戶發展。
「資本興鄉」
強化支持譜寫城鄉融合
大力繁榮農村產業,積極開展以「三鄉工程」為主題的招商引資和工商企業看農業活動,鼓勵工商資本通過租賃、入股、組建合作社等形式,盤活改造閒置農房、規模經營農用地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等新業態。實行「一企一策」,加大對「三鄉工程」在建項目的包掛幫扶力度,幫助企業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全力保障項目建設進度。
強化金融服務支撐。組織開展銀企專項對接,點對點幫助農業企業解決實際融資難題。積極探索糧食等動產質押貸款,創新溫室大棚、養殖圈舍、大型農機等抵押融資模式,加快推出更多免抵押、免擔保、低利率、可持續的普惠金融產品。推出「蘇農擔·三鄉工程助力貸」,年化成本最多不超過5.45%,最大限度降低了經營主體貸款成本。
創新農業保險政策。持續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鼓勵支持保險機構推出特色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生豬生產全流程保險、土地流轉履約保險,不斷優化「保險+期貨」試點模式。進一步拓展保險承保面和責任範圍,拓展蔬菜、果品、肉蛋奶、禽類、水產保險等「穩產保供」產品保險和收入、價格指數類保險,擴大承保面。
據介紹,徐州市通過深入實施「三鄉工程」,引進了1家農業院士工作站和8個產業研究院,沛縣敬安鎮辣椒制種院士工作站、新沂市水蜜桃博士後產業研究院等科研項目紛紛落戶徐州;新建25個農業產學研基地,有效推動了徐州農業轉型提檔升級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吸引大專以上高學歷人才下鄉3000餘人,領辦項目63個,投資金額達24.7億元;市、縣兩級推動企事業單位人員下鄉超過1700人次。「三鄉工程」有效促進城市資本向農村流動,架起城鄉要素資源互通互聯互融的橋梁,推動農村生產方式轉換、產業形態變革,開闢出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