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08日 19:56
參與互動中新網9月8日電 8日下午,七星天(北京)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宣布已成功收購了日本精工集團218件專利,並正式推出「IP Hunter模式」布局海外專利運營。
七星天總裁龍翔博士回答與會者問題
隨著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和製造業實力的提升,中國製造「走出去」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中國製造「走出去」的過程中離不開海外專利保護。從日本、韓國、臺灣等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國家和地區歷史經驗來看,隨著其製造業的海外擴張,以及海外市場的培育和發展,其企業都會密集遭遇海外競爭對手發起的「專利訴訟潮」。
然而由於對海外專利制度規則缺乏了解、對專利布局理解偏差等多方面原因,正在「走出去」的企業往往並不能真正了解其所面臨的海外專利風險,也缺乏應對之道。
2014年7月,國內手機廠商小米登陸印度市場,此時卻遭受到了愛立信發起的專利侵權訴訟,其後印度新德裡高等法院做出了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上禁售的決定。小米在印度與愛立信的專利訴訟案例僅是我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遭遇專利侵權風險的一個代表。在歐洲,也曾發生過康佳、長虹、創維等中國企業被歐洲組織索要高額機頂盒專利費等事件。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對海外專利的需求顯得尤為迫切。
據七星天創始人、總裁龍翔介紹,目前,國內企業構建海外專利庫,絕大多數以自己申請為主,極少數情況下才輔以海外專利收購。這固然有海外專利往往價格不菲、存在制度壁壘,收購難度大等方面的原因,同時也因為企業缺乏專利收購的信源、渠道,以及專利篩選、估價議價等方面的能力。近年來,國內企業海外收購專利往往是一些大型企業的個別行為,中小型企業則鮮有聽聞。七星天希望能承擔起為中國企業降低海外專利獲取門檻的市場角色。
為此,七星天專門設立了海外專利運營基金。基金以「海外專利收購—國內運營」為基本模式,命名為「IP Hunter」模式,旨在幫助國內企業獵取物美價廉的海外專利。龍翔說:「我覺得我們公司的角色就像獵頭一樣,一般的獵頭是幫忙找員工,我們是幫忙找專利。」
據悉,此次七星天收購的日本精工集團的218件專利,涉及八個國家和地區,主要集中在LCD、LED和OLED等技術領域。(中新網金融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