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很多行業都受到了影響,而旅遊業更是不例外。旅遊業無法照常發展,導遊們也迎來了長達數月的空窗期。儘管隨著疫情的好轉,旅遊業的恢復還是少之又少,疫情下的導遊都在等待旅遊業春暖花開的一天。
據《疫情下導遊生存狀態與職業發展需求》調查顯示,在工作狀態上,80%的被調查者是從事導遊工作,目前無業;10.6%的人從事導遊工作,兼顧網上銷售等其他工作;8.4%的被調查者曾從事導遊工作,已轉行或準備轉行從事其他工作。如此可見,國內的導遊群體受疫情影響之嚴重。
在疫情席捲中國乃至全球的時候,導遊們就正式宣告失業了,整整四個月的時間,可以說是顆粒無收。眼見別的行業都有補助金,而導遊們只能幹瞪眼。好不容易見到了武漢對導遊群體的扶持政策,對不同等級的導遊員有相應的補貼,卻只有極個別的城市有相關動作,大部分的導遊們並沒有任何的補助。
同樣在這份《疫情下導遊生存狀態與職業發展需求》調查報告中,預計今年導遊收入的下降幅度數據顯示,降幅30%以內的僅為3.5%;預計降幅30%到50%的佔比約24.6%;而預計降幅50%以上的比例竟高達70.20%,導遊們越來越迷茫。
雖然這次疫情給導遊群體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但是也正是這段空窗期,讓更多的導遊有了新的思考,對於這個行業得一些不足,以及對於未來的一些期望,都有了新的思考。
其一、希望旅遊行業能回歸正途,本就是休閒娛樂的奢侈品,不要再用低價團費吸引顧客出行之後,再去賭消費能力。導遊其實不應成為這賭博中的重要一環,應該讓出行者了解不同的地區文化而不是換個地方高消費;而導遊本應是一個地區形象宣傳員,不應成為產品推銷員。
其二、導遊也普遍希望能夠得到合理的導遊服務費,以此來獲得相應的收入;且他們期待可以開放更多的導遊自由職業,例如通過各種線上旅遊APP來接到更多的訂單。
其三、大部分的導遊表示願意參加技能資質認證、培訓,向專業化方向發展。通過不斷學習新的專業能力,往更加專業、多樣化的方向發展,才能在這個導遊過剩的時代,尋找到一方自己的立足之地。
隨著疫情逐漸好轉,文化和旅遊部也在推動著旅遊業的復工,恢復了一些低風險地區的旅遊業發展,這讓幾近「吃土」的導遊,看到了一些重生的希望。
「這是我兩個月以來的第一個團,導遊帶團才能有收入,再次看到客人就像見到親人一樣親切、感動、踏實。」3月28日,貴陽導遊匡輝帶領荔波雙飛遊首發團60位遊客順利啟程。當天,攜程還在全國12個省組織了約100個旅遊團、近3000人在省內旅遊。
國內的其他地區,也在日漸恢復旅遊業,導遊們雖然沒能像之前一樣接到很多訂單,但是也是迎來了疫情後的新生,也因為旅遊業才剛剛復甦,很多的導遊還沒能夠真正帶到團,但是相信在不久後,尤其是國慶黃金周到來,導遊們能夠等到旅遊業春暖花開的一天。
陸喜梅:不僅僅是旅遊業,很多的行業也因為疫情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旅遊業只是這些眾多行業的縮影,而真正需要改變的是每個行業的人在這段時期對自己專業方向的提升,做出一些創新,等到春暖花開的那一天各大行業可以百花齊放。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