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朋友們一定會注意到電視劇《亮劍》中這麼一個畫面,香城固戰鬥中,日本鬼子在一輛裝甲車的車身上寫著「專打386旅」幾個大字,到處尋找八路軍386旅決戰。這個情節可不是編劇為增加作品的可看性而即興添加的「佐料」。
從八路軍386旅的老人和陳賡之子陳知建的訪談,還有侵華日軍的回憶文章,都以文字、影像等形式確認過,當年真有此事。386旅怎麼就那麼讓日軍恨之入骨呢?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自然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對於386旅來說,如何面對鬼子對386旅的「偏愛」,政委王新亭的一句話就代表了386旅的態度:「這條標語是對我們的高級評語!」
386旅英雄輩出,群英薈萃。旅長陳賡名滿天下,副旅長先後是紅四方面軍中並駕齊驅的兩員猛將陳再道、許世友,還有參謀長周希漢,綽號叫「王瘋子」的團長王近山......他們的大名都是如雷貫耳。然而,386旅還有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因為非軍事幹部,常常容易被忽略,但是卻不能被遺忘,他就是政委王新亭。
香城固戰鬥之前,陳賡、王新亭部先後在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設伏,三戰三捷。僅神頭嶺一仗,386旅「引蛇出洞」,在神頭嶺設伏,只用了兩個小時就消滅了日軍108師團1500多人,繳獲長短槍550多支,騾馬600多匹;響堂鋪伏擊戰,用一個「口袋陣」套住了500多名鬼子,斃傷日軍400多人,繳獲了汽車180多輛。
這三場戰役無異於給自我吹噓日本皇軍「戰無不勝」的日軍三個大耳光,同時也牽制了日軍的行動,鍛鍊了部隊,改善了裝備。八路軍也由此很快在老百姓中樹立起威望,群眾的抗日情緒隨之高漲。
1938年8月,為了進一步打擊日軍,擴大根據地範圍,陳賡與王新亭各率一部襲擾日軍,其中,王新亭率新一團、青年縱隊、688團、689團向漳河以南挺進打擊日軍,幾個月的時間裡,他們連克回隆、楚旺等重鎮,消滅日軍4000多人。1938年12月,王新亭與陳賡匯合,率386旅全部兵力再次挺進冀南平原,全兵一處,戰鬥力更強,連續給予日軍沉重打擊,可是尋機報復的日軍卻怎麼也找不到他們的決戰對手。
日軍惱羞成怒,不知哪個一根筋的鬼子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們在裝甲車上用油漆刷上「專打386旅」幾個大字標語,從此以後,但凡出戰,必以此類裝甲車開道,算作是一種發洩,也可以視為對386旅下的「戰書」。
1939年1月17日,王新亭率新一團在安兒寨又消滅了日軍150多人,擊毀日軍4輛軍車。回到駐地,陳賡和王新亭商量:「根據日軍最近的動向,我也看了看地形,我覺得我們可以在香城固打一次誘伏戰」。
王新亭說:「老陳哪!日軍一直在找我們復仇呢,我們也該見見他們了。既然他們那麼想打我們386旅,那我們這次就好好地利用一下他們的報復心理,我們就在香城固設伏、迎客!」
在具體研究會議上,386旅參謀長周希漢說:「香城固西北是一個帶形沙河故道,四周長滿了紅柳和野棗樹,地勢十分傾斜,形成一塊窪地,西邊靠近張家莊,那邊是一道由西南伸向東北的大沙崗,長有二裡半路。東北方向三裡處是莊頭村,與張家莊正好遙遙相對,這塊窪地是個天然的誘伏敵人的『好口袋』陣地。」
副旅長許世友更是點頭說:「真是好地方,就在這兒揍他。」
陳賡也連聲說好,同時說:「從威縣縣城的地理位置和對地形的偵察來看,威縣縣城的敵人恰好可以作為我們誘伏的對象。」
王新亭說:「很好。從威縣縣城到香城固的距離大約有30裡,只要我們部隊隱蔽得好,封鎖消息做得好,敵人是不容易察覺的。」王新亭還建議道:「現在就把設伏陣地和誘擊對象定下來!」
陳賡說:「對。夜長夢多。政委的意見很好。現在就可以定下這個設伏點和誘敵對象!」
根據會議最後確定,陳賡立即與許世友等各團領導靠前察看地形,對陣地進行布置。經過一番周密的組織,1939年2月7日至9日連續三天,隱蔽集結在冀魯豫大平原的386旅派出小股部隊,夜襲威縣的日軍第十師團第四十聯隊,引誘其出籠。
2月10日,日軍40聯隊一個加強中隊和裝甲車隊果真出動。當天下午4時許,日軍的坦克和汽車陸續進入伏擊圈,坦克上「專打386旅」的標語在386旅指戰員們眼前清晰可辨,特別刺眼。
386旅一營營長下令開火,當即擊毀了頭一輛汽車,擊斃了日軍的翻譯官,擊傷了中隊長安田。
日軍遭到當頭一棒,頓時亂了陣腳。受了傷的安田中隊長知道中埋伏上當了,立即命令後撤。然而,為時已晚,經過8小時激烈戰鬥,日軍一個中隊的兵力全部被殲滅。
香城固戰鬥的勝利,給日軍再次造成沉重打擊,386旅更成了日軍的眼中釘,肉中刺,必先拔出而後快。
日軍更大規模的報復行動隨後就開始了。鬼子調來了70輛汽車多達2000人的部隊,又派出了5架飛機和坦克,還在所有裝甲車上都塗刷上「專打386旅」的標語,四處追尋386旅部隊。386旅轉移到丘縣,日軍追向丘縣;386旅渡過衛河轉移到冠縣,鬼子一路尾隨,連續追擊了整整7天,就是沒有追得上。
1939年3月,386旅總結了香城固誘伏戰後,陳賡率主力回太行山區作戰,王新亭和許世友率由386旅新一團和補充團各一個連的兵力,繼續留在冀南平原作戰。
386旅之所以能成為戰鬥力極強、被日軍「偏愛」的部隊,陳賡這個「掌門人」肯定是關鍵因素,但是,卻絕對不能忽略了他的精英團隊。
王新亭是陳賡不可或缺的好搭檔,陳賡戰前部署戰術,王新亭則在戰後認真總結經驗和教訓,以備下一次戰鬥參考和借鑑;陳賡抓軍事,王新亭管政治。一旦下定戰役決心,王政委就是陳賡堅定的擁護者。所以,陳賡並不把王新亭當成純粹的政工幹部,而是把他當成知己知彼的好朋友,好幫手。
陳賡是個樂天派,愛開玩笑。他給自己的386旅起了個別號,叫「三子一郎部隊」。中央領導批評他:你怎麼給部隊起這麼個日本名字?影響多不好!
陳賡解讀道:哪裡是什麼日本名字啊,我不是腿有傷嘛,所以是「瘸子」;王新亭不戴近視鏡就跟「瞎子」一樣;參謀長周希漢瘦得皮包骨,我們都叫他「瘦子」,陳再道外號「拼命三郎」。「瘸子」、「瞎子」、「瘦子」、「拼命三郎」,這不正好是「三子一郎」嘛。
陳賡對「三子一郞」的一番解讀把中央領導都給逗樂了,此事以後也就沒再提起過。
不過,陳賡開玩笑也是區分對象的,能夠開得起玩笑的必定是他不錯的朋友。就比如說王新亭吧,他可是陳賡真正的朋友。早在長徵時期,王新亭就是陳賡開玩笑的對象。王新亭眼睛高度近視,那時候沒條件配眼鏡,過山道的時候,他只好小心翼翼摸著山體走,陳賡經常會跟他開玩笑:「瞎子當心,要下坡了」。
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王新亭的反戈一擊也夠有意思:「瞎子聽到了,瘸子快走吧。」他們倆這麼你一來我一往的調侃,倒也給艱苦、枯燥的行軍路上增添了些許樂趣。
建國後,陳賡被授予大將軍銜,王新亭被授予上將軍銜。雖然後來不再是工作上的搭檔了,卻還一直保持著親密的個人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