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2008大選馬英九人氣高漲民進黨誰與爭鋒

2020-12-13 浙江在線

  本來被認為在跌宕起伏、懸念叢生的2004年之後,將會是臺灣一個相對平穩的年份,但很多年之後,歷史學家也許會把2005這一年列為臺灣島內政治的?

  馬英九的民意武器

  2005年的馬英九,先是擊敗黨內人脈豐厚、又任臺灣「立法院長」要職的王金平,出任國民黨主席;而後又率領國民黨在臺灣第15屆縣市長選舉中一路橫掃千軍,在23席中搶下14席,重挫民進黨,進而一舉奠定泛藍共主地位。

  在主席和臺灣縣市長這兩場選舉中,高漲的民意是馬英九取勝的關鍵。TVBS電視臺最近對臺灣政治人物聲望滿意度的民意調查顯示,馬英九以80%的滿意度高居榜首,然後是蘇貞昌62%、王金平55%、遊錫堃41%、呂秀蓮33%、宋楚瑜28%、謝長廷23%、李登輝22%、陳水扁10%。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馬英九在聲望滿意度方面,除了在國民黨獲得97%支持、在親民黨獲得89%的支持,還獲得58%的民進黨人支持。

  的確,憑藉高民意取得縣市長選舉大捷之後,馬英九在黨內的勢力基本穩固。王金平乃至宋楚瑜的不少支持者紛紛向他示好,形勢似乎一片大好。但對於國民黨這個百年老黨來說,民望不錯的小馬哥的政治手腕,還是顯得過於稚嫩清澀。用一句大陸的話來說,馬英九真正的硬仗還在後面。尤其是國民黨的黨內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縣市長選舉的勝利,並不意味著國民黨一舉轉變為一個善於選舉的政黨。2008年,如果僅僅依靠馬英九的超高人氣和民眾對民進黨的不滿,國民黨仍無絕對勝算。

  民進黨「共主」難尋

  馬英九之蜜糖,乃是陳水扁之毒藥。

  馬英九在競選國民黨主席時,其智囊團曾經打出一個概念:馬英九是國民黨唯一在選舉中贏過陳水扁的人。儘管這一概念因為礙於連戰情面,後來馬家軍不再提起,但是陳水扁看到自己在縣市長選舉中大敗,不知道是否會想起當年在臺北市長任上被馬英九搶位的痛苦。

  儘管目前國民黨和馬英九支持率極高,但是離2008還有兩年,臺灣政壇瞬息萬變,目前的支持度、滿意度數據對於2008年選舉並沒有什麼價值。何況,民進黨本來就是一個選舉起家、戰鬥力極強的政黨,在2004年支持率走低的情況下,依然能出奇招反敗為勝,其孤注一擲的決心不是一帆風順的馬英九所能想像的。

  但是民進黨要在2008年取勝,總需要先明確一件事,就是誰來和馬英九爭。

  陳水扁的接班人歷來被總結為「三王一後」:剛剛辭職的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行政院長」謝長廷、「總統府」秘書長遊錫堃和「副總統」呂秀蓮。馬英九成功樹立泛藍共主形象之後,必然會給歷來明爭暗鬥的四人帶來壓力。四人惟有在黨內和地方做更多的工作,爭取自己能以儘量大的優勢儘快上位。

  他們這番爭鬥正是陳水扁所不願意看到的。試想,陳水扁任期直至2008年,如果民進黨過早定出下一任「總統候選人」,那陳水扁往哪裡擺?這也就是現在陳水扁所天天擔心的「跛腳」。

  縣市長選舉落敗之後,民進黨內要求提前明確陳水扁接班人的呼聲也會越來越高。羅文嘉雖然競選臺北縣長失敗,但他發起的「新民進黨運動」仍然贏得眾多支持,被中生代推舉為黨主席候選人,「逼宮」的勢頭相當明顯。

  「三王一後」力量評估

  從「三王一後」的力量分布來看,真正的對峙還是應該在謝長廷和蘇貞昌之間。遊錫坤沒有個性,不符合選舉社會要求;16日放棄參選民進黨主席的呂秀蓮公眾形象欠佳,很難和馬英九抗爭。只有謝長廷和蘇貞昌,既有地方執政經驗,又有黨內背景,實力足以一搏。

  其中蘇貞昌的特點是衝勁十足,雖然因為縣市長選舉落敗而去職,但民進黨黨主席本來就是一個虛職,概念和馬英九的國民黨主席完全不同,蘇貞昌在短時間內重新衝回政壇一線可能性極大,從62%這個僅次於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可見一斑。而謝長廷的最大問題在於素來與陳水扁不睦,本來「行政院長」這樣的職務,就是費力不討好:因為一方面要不斷受到反對黨主導的「立法院」杯葛,一方面是民眾發洩怨氣的第一落點。臺灣自李登輝時代以來的歷任「行政院長」,鮮有民望好的。

  謝長廷上任以來,表現尚屬中規中矩,不乏與陳水扁稍稍偏離、發出自己聲音的決心。但是此次被縣市長選舉殃及池魚,捲入「內閣」改組風波。從陳水扁公開否認曾經挽留過他就可以看出,如果民進黨一定要提前定一個接班人,陳水扁也不願意看到謝長廷的名字。

  其實,在臺灣這樣典型的選舉社會,民進黨除了要找到能在2008年和馬英九匹敵的人物之外,最好提前想一想2008年的議題。屆時如果依舊停留在「拿馬英九的外省籍做統『獨』文章」的階段,民進黨不論派誰出來,都必敗無疑。

相關焦點

  • 2008誰主臺灣 不同政黨文化顯現政黨戰鬥力(圖)
    2008,誰主臺灣?  民進黨的謝長廷和國民黨的馬英九,未來臺灣地區的領導人,就將在他們中間產生。  面向2008的臺灣選戰,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  過去的一周裡,臺灣地區產生了兩位有可能成為2008年臺灣「總統」的候選人,分別是民進黨的謝長廷和國民黨的馬英九,未來臺灣地區的領導人,就將在他們中間產生。  比較馬英九和謝長廷,其共同特點是:從政經歷完整,分別擔任過自己黨的主席、臺灣地方首長以及某個部門的負責人;他們現在都是一介平民,除了普通黨員的身份外,沒有黨職和公職。此外,兩人在島內都官司纏身。
  • 馬英九動作頻頻,意在臺灣2024「大選」?
    編輯:化蝶民進黨不得人心今年年初,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導致臺灣地區出現連鎖反應。川普為了選情,選擇把中國樹立為敵對勢力來進行打壓,塑造對抗中國的強硬總統形象。川普在打壓中國大陸的過程中,臺灣地區被當做「棋子」,用臺海的緊張局勢來阻礙中國大陸的正常發展。由於美國多次釋放錯誤的信號誤導一些「臺獨」分子展露野心,頻頻出現過激行為。而且臺灣地區的抗疫工作也敷衍了事,不檢測就沒有病例成為抗疫指揮中心的行為準則。在這段時間裡,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名聲極差,只顧親美不顧民生的行為讓很多學者專家批評。
  • 馬英九動作頻頻,意在臺灣2024「大選」?
    編輯:化蝶民進黨不得人心今年年初,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導致臺灣地區出現連鎖反應。川普為了選情,選擇把中國樹立為敵對勢力來進行打壓,塑造對抗中國的強硬總統形象。川普在打壓中國大陸的過程中,臺灣地區被當做「棋子」,用臺海的緊張局勢來阻礙中國大陸的正常發展。由於美國多次釋放錯誤的信號誤導一些「臺獨」分子展露野心,頻頻出現過激行為。而且臺灣地區的抗疫工作也敷衍了事,不檢測就沒有病例成為抗疫指揮中心的行為準則。在這段時間裡,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名聲極差,只顧親美不顧民生的行為讓很多學者專家批評。
  • 大選2008中國臺灣:臺灣選舉:最艱難的路剛剛開始
    馬英九競選總部的網站,入眼第一句話這樣寫道。    文字下的照片中,馬英九背身獨立樓頂,默默地望著不遠處的臺北「101大廈」,晨光初露,天色略顯黯淡。    歷時10個月後,馬英九「特別費案」終於在2007年12月28日二審宣判無罪,馬英九卻聲明,選舉之路「只會更險惡艱難」。    而在謝長廷競選總部的名為「臺灣維新」的網站主頁上,他和競選搭檔蘇貞昌笑容依舊燦爛。
  • 臺灣「大選」後第一仗 鹿港鎮長補選藍綠極重視
    中新網4月23日電據香港中通社報導,臺灣「大選」後第一場縣市選戰——彰化縣鹿港鎮長補選,即將於4月28日投票。本來這只是一場普通的鎮長選舉,但是由於時間點剛好卡在民進黨主席改選前,也是馬英九連任成功、5·20就職前的「第一仗」,因此藍綠極為重視,「天王級」、「主席級」人馬爭相輔選,藍綠大車拼,未來數日更是關鍵時刻,其規模早已遠遠超過鎮長選舉層級。
  • 美國大選誰勝出對臺灣有利?馬英九:很難說
    美國總統大選選情膠著,至今仍未分出勝負,到底誰當選對臺灣較有利?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認為,很難說。馬英九今天到花蓮參加太魯閣峽谷馬拉松,是他第一次參加這項賽事。長年慢跑的他,不但為活動鳴槍起跑,也在花蓮縣長徐榛蔚陪同下,輕鬆小跑5公裡,沿途不少跑者看到是馬英九,都熱情揮手打招呼。輕臺「閃電」今天上午解除陸上警報,太魯閣地區放晴,天氣相當好,馬英九一路維持穩定的步伐,跑到砂卡礑時,還因為風景太漂亮,忍不住停下腳步,拍照留念,大讚太魯閣真的美不勝收。
  • 臺灣「大選」後第一仗 鹿港鎮長補選藍綠極重視
    中新網4月23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臺灣「大選」後第一場縣市選戰——彰化縣鹿港鎮長補選,即將於4月28日投票。本來這只是一場普通的鎮長選舉,但是由於時間點剛好卡在民進黨主席改選前,也是馬英九連任成功、5•20就職前的「第一仗」,因此藍綠極為重視,「天王級」、「主席級」人馬爭相輔選,藍綠大車拼,未來數日更是關鍵時刻,其規模早已遠遠超過鎮長選舉層級。
  • 臺灣2020大選藍綠候選人政見辯論會講稿(申論)模擬徵稿啟事
    2020臺灣領導人選舉,民進黨註定要打「恐中」、「仇中」「護主權、反併吞」為主軸的選戰。賴清德也公然向藍營人氣王韓國瑜下了戰書。
  • 美國大選誰勝出對臺灣有利?馬英九:很難說
    美國總統大選選情膠著,至今仍未分出勝負,到底誰當選對臺灣較有利?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認為,很難說。馬英九今天到花蓮參加太魯閣峽谷馬拉松,是他第一次參加這項賽事。長年慢跑的他,不但為活動鳴槍起跑,也在花蓮縣長徐榛蔚陪同下,輕鬆小跑5公裡,沿途不少跑者看到是馬英九,都熱情揮手打招呼。輕臺「閃電」今天上午解除陸上警報,太魯閣地區放晴,天氣相當好,馬英九一路維持穩定的步伐,跑到砂卡礑時,還因為風景太漂亮,忍不住停下腳步,拍照留念,大讚太魯閣真的美不勝收。
  • 臺媒最新民調:2008年"大選"得票率馬蕭領先
    10月2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依藍綠陣營現況,調查2008年「總統大選」得票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略勝一籌,以59.4%,領先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的40.6%。 據報導,2008年「總統大選」的競選活動陸續展開,各界也關心「總統大選」的發展,《聯合報》和遠見雜誌民意調查中心最新調查顯示,「總統大選」的投票率首度會低於七成;
  • 大選2008中國臺灣:「會選舉的,在臺灣總有飯吃」——直擊馬英九...
    弘青廉是馬英九「總統」競選總部(以下簡稱「馬總部」)文宣組的工作人員,他正在整理當天台灣主要媒體關於馬英九和謝長廷的所有新聞。    6點半,馬總部新聞發言人羅智強來到辦公室,打開新聞資料,開始準備每日例行輿情會議,討論各方報導。    同一時刻,謝長廷「總統」競選總部(以下簡稱「謝總部」)幕僚崔臺青(化名),也同樣開始準備輿情會議。
  • 劍指2024「大選」?馬英九動作頻頻為哪般?
    誰能想到,這段時間,臺灣島內人氣最夯的政治人物,居然是看似「過氣」的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通過對防疫問題、尤其是兩岸議題的發聲,馬英九近來政治聲量居高不下,尤其是這兩天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關於「九二共識」的隔空互嗆,更佔據了各大媒體頭條,社群網站和論壇討論度也居高不下。 於是,臺媒開始分析馬英九如此動作頻頻為哪般?是志在明年5月的黨主席補選?
  • 2012臺灣「大選」 人民決定未來
    勝選後的次日,上午9點半,馬英九陪同母親秦厚修及三個姐妹來到富德公墓父親的墓前拜祭,並「報告選舉結果」。敗選的蔡英文則在第一時間,宣布辭去民進黨主席。投票日後的第三天,民進黨召開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在與會眾人的強烈慰留下,已經宣布辭職的蔡英文同意留任到2月29日。2012年的臺灣「大選」,似乎較以往平淡了許多。
  • 蔡英文史上最高得票率重掌民進黨,馬英九「未卜先知」送花籃
    馬英九提前送花籃祝賀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當天上午10點20分,蔡英文在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遊錫堃陪同下,頂著豔陽天前往新北永和小學投票,人氣和氣溫一樣火熱。有支持者送上冰淇淋消暑,用行動迎接民進黨前任黨魁再回鍋。       蔡英文表示,出門投票心情很好。
  • 2020年臺灣總統大選誰出戰?
    不過是四年光景,綠地變藍天;蔡英文辭去民進黨主席以示負責,總統連任之路前景黯淡,人們自然浮現一個問號:誰會出來選2020年的臺灣總統?臺灣在1996年第一次舉行總統直選,1997年民進黨奪得多數地方縣市執政權,2000年便實現了第一次政黨輪替,縣市長選舉成為臺灣總統選舉的「前哨戰」。
  • 兩岸服貿協議爭端13日再起 恐成臺灣「大選工具」
    在那場以反對兩岸服貿協議為口號的「太陽花學運」中,部分激進團體和學生攻佔臺灣立法院以示抗議。林飛帆作為學運的負責人之一,繼2008年參與反對前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臺的運動之後,再一次站在了馬英九政府的對立面。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在2013年6月的海協會和海基會領導人第九次會談中簽訂。由於涉及臺灣產業層面廣泛,在臺灣政界、學界與民間引發高度爭議和對立。
  • 美國大選押寶失策 民進黨安全團隊該改弦更張了
    此次美國總統大選,民進黨當局被質疑押錯寶,蔡英文上周六也緊急召開臺灣安全高層會議因應,但已慢了半拍。(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資料照片)    此次美國總統大選,民進黨當局被質疑押錯寶,儘管臺灣地區外事部門否認,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上周六也緊急召開臺灣安全高層會議因應,但已慢了半拍。無論最後是誰勝出,過於重押一黨,確是臺灣安全團隊的失策。    在民進黨當局宣布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的過程,可看出端倪,雖然一再強調從陳水扁到馬英九都曾對美方做出承諾。
  • 2020年臺灣地區大選拉開序幕
    2019年新春過後,臺灣地區2020年大選序幕就逐漸拉開,並有多個看點。外界最關注的當然還是可能的選舉結果及懸念:例如「九合一」選舉大勝的國民黨會不會繼續贏得明年大選,可能代表民進黨參選的蔡英文會不會成為臺灣第一個連任失敗的領導人,「白色力量」柯文哲會不會參選。
  • 蔡英文史上最高得票率重掌民進黨,馬英九「未卜先知」送花籃
    馬英九提前送花籃祝賀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當天上午10點20分,蔡英文在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遊錫堃陪同下,頂著豔陽天前往新北永和小學投票,人氣和氣溫一樣火熱。有支持者送上冰淇淋消暑,用行動迎接民進黨前任黨魁再回鍋。       蔡英文表示,出門投票心情很好。
  • 臺灣大選觀察
    問:與往屆幾次臺灣「大選」相比,你認為這屆的選舉有哪些不同? 答:第一,從選舉制度看,這是首次「總統」和「立委」「二合一」選舉。兩個「中央層級官員」選舉同時進行,一方面可以節約舉辦選舉的成本,不至於使臺灣民眾產生選舉恐懼症,因為臺灣每年都有選舉;更重要的是,可以拉高選舉投票率,也就是產生所謂地「總統」候選人和「立委」候選人的相互拉抬或掣肘效應。比如說在臺灣南部,民進黨「立委」候選人和蔡英文將會有相互拉抬作用,民進黨很可能在南部大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