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服貿協議爭端13日再起 恐成臺灣「大選工具」

2020-12-25 搜狐網

  標題:「服貿協議」爭端恐成臺灣大選工具

  綠色風衣、圓形眼鏡、黃色皮鞋——外表文弱的臺大政治系學生林飛帆,就是憑這身行頭在3月的「反服貿」集會上大出風頭。

  在那場以反對兩岸服貿協議為口號的「太陽花學運」中,部分激進團體和學生攻佔臺灣立法院以示抗議。林飛帆作為學運的負責人之一,繼2008年參與反對前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臺的運動之後,再一次站在了馬英九政府的對立面。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在2013年6月的海協會和海基會領導人第九次會談中簽訂。由於涉及臺灣產業層面廣泛,在臺灣政界、學界與民間引發高度爭議和對立。直到太陽花學運爆發,都沒能在立法院獲得通過。

  反對者一方面指責該協議對臺不利,將對下遊產業和工人造成衝擊;另一方面指責立法院在審核上存在「程序不正義」、國民黨黨團有黑箱操作的嫌疑——這都成為年輕學生們憤怒的導火索。

  林飛帆並沒有被當做異見分子受到處理,儘管他振臂高呼,毫不掩飾地奉行獨派行徑。臺灣在1980年代末期結束了兩蔣時代之後,表達異見已經不需要再承受往日般的壓力,但是民主化的努力之後,3月18日的晚上號稱「民主殿堂」的立法院裡一片狼藉,這仍然難以避免。

  在今年11月底即將舉行臺灣地方大選的背景下,反服貿與反反服貿的爭端,成為島內不同民意集中迸發的一個秀場。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攻佔立法院的行動之中,民進黨大佬謝長廷和新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都曾親赴現場力挺。因此,有批評聲音抨擊純潔的學運背後已經被抹上了一點「綠色」。正是由於之前民進黨的杯葛,服貿協議被卡在立法機構已經一年多。然而,不管有無政治勢力插手,這對於意圖推動服貿協議早日通過的國民黨當局都是一個猝不及防的打擊。

  在野黨藉助聲勢活動表達立場並不鮮見,在2006年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發起的「百萬紅衫軍倒扁」行動中,當時在野的馬英九也曾捐出一百臺幣以支持對陳水扁政府貪腐的抗議活動。如今,在距離大選僅剩數月,藍綠雙方都劍拔弩張之際,國民黨當局的焦頭爛額,當然會成為反對派爭得選票的意外籌碼。

  這次臺灣首度「七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即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裡長等七項地方公職人員將合併選舉。根據「中選會」預估,6個直轄市、再加16個縣市,共要選出11076名地方公職人員,毫無疑問會是一場拼殺激烈的地方選戰。而在不久的2016年,又將是新一屆的臺灣「總統」大選,對藍綠雙方而言,地方選舉就是一次難得的民意測驗。

  不同於「總統」大選,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不必過於深入地糾結在兩岸議題上,而是需要就島內迫切的社會問題進行博弈。但兩岸議題又是一個絕好的存在,馬英九國民黨之所以能在2008年和2012年總統大選連續兩次擊敗民進黨,對手在涉及兩岸事務上的一貫失策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儘管談及「待字閨中」的服貿協議對臺灣的利害關係,博弈雙方的觀點並不一致乃至大相逕庭。但其仍然敲中了大陸與臺灣經濟聯繫的敏感部位,使得兩岸的經貿議題在臺灣地方大選前扮演起一個重要的戲份。

  泛綠陣營指責馬英九政府執政6年以來,讓臺灣飽嘗過度仰賴大陸的「惡果」,比如出口及經濟成長動能大減。據臺灣大陸事務主管部門副負責人林祖嘉表示,大陸市場目前佔臺灣出口總額約40%,對臺灣十分重要。

  就服務業貿易來講,據臺灣中國時報披露,去年大陸貨品貿易順差達2600億美元,但是服務貿易逆差卻高達1220億美元。臺灣在這一方面佔據優勢。加之目前內地服務業佔GDP比重僅達46%左右,距發達經濟體的70%仍有不小距離,內需市場仍是臺商可以大展拳腳的地方。

  而與綠營的臺獨傾向相反,對於主張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國民黨來講,至少在最近兩次的「總統」大選中並未因為推動兩岸關係正常發展而受到牽累,反而頗多獲益。現在馬英九當局力推服貿協議過關也就不足為奇。

  因此,如果僅從經貿角度來看待兩岸服貿協議的爭端,不免有些狹隘。

  如今,馬英九的第二任任期還剩不到兩年的時間,地方選舉就是其短期最需面對的最大挑戰。從2008年上任之初為調和藍綠矛盾,而委任深綠人士擔任陸委會主委引發不滿開始,到現在服貿協議衝突並未真正偃旗息鼓,馬英九政府如何體面落幕,是在未來的近20個月中需要細細思索的問題。當然,誰來擔當2016年衝擊「總統」大選的國民黨候選人,更頗費思量。

  對民進黨而言,上一次重登大寶還是憑藉2004年的三一九槍擊事件而僥倖險勝。現在蔡英文再度執掌黨主席之位,在反服貿的行動中已經將了當局一軍。但她想必也十分清楚,要想拿下2016年大選,指望十年前的極端情景重現,已經不太可能。

  12日,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鴻池最新表態稱,臺「立法院」明天將召開臨時會,準備重點處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等法案,呼籲民進黨團不要再刻意抵制。但雙方為了爭得沒有水分的選票,其實一切從3月18日的晚上就已經開始。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財經 http://business.sohu.com/20140612/n400762619.shtml report 2188 標題:「服貿協議」爭端恐成臺灣大選工具綠色風衣、圓形眼鏡、黃色皮鞋——外表文弱的臺大政治系學生林飛帆,就是憑這身行頭在3月的「反服貿」集會上大出風頭。在那場以反

");}

相關焦點

  • 兩岸服貿協議「躺著不動」 臺灣工商界心急如焚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華夏經緯網3月1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宣布新「閣揆」為前「財政部長」林全,林全強調新「內閣」拼經濟沒有「蜜月期」,臺灣工商界16日期盼除提升臺灣島內投資環境外
  • 兩岸服貿協議延遲至今 臺灣損失先機知多少
    從去年6月兩岸籤署服貿協議算起,到現在已經15個月了,協議迄今仍然躺在臺灣「立法院」,通過遙遙無期,使得臺商企業不但得不到服務業優先開放的先機,反而由於大陸本身不斷開放的結果,造成臺商進入大陸市場上的落後,這對許多有意進軍大陸服務業市場的臺商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 臺灣「反服貿事件」:「服貿協議」終會通過?
    學生要求馬英九道歉、江宜樺辭職並逐條審查服貿協議。馬英九在25日表態稱,與學生對話不預設前提。臺灣大學生為何會因「服貿協議」的審查而走上街頭?「服貿協議」是否真的對臺灣民生構成衝擊?民進黨在這次反服貿協議事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事件會向何處演化?如何評價近年來馬英九主導的兩岸政策?以及這一事件會對今年年底臺灣的「七合一選舉」帶來何種影響?
  • ECFA重要 服貿與貨貿協議對臺灣更關鍵
    兩岸對立升高,臺灣執政者希望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不要中斷,全臺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說,兩岸2018年進出口商品總值逾2262.4億美元,比2017年成長13.2%;臺灣出口大陸過去維持總出口的40%多,今年一路攀升,6月估算達44%,顯示兩岸貿易不受疫情影響
  • 服貿:大陸不會苦等臺灣 不會暫停與他國籤協議
    臺灣商總表示,俞正聲主動提及到兩岸服貿協議時指出,服貿對臺灣是大事,大陸不會因要等臺灣通過,而暫停和其他國家籤署雙邊貿易等各種經濟合作協議;他強調,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連美國都在找適合的路,「中國也不能太慢」。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6日說,兩岸服貿協議可以先通過,未來發生問題時,再透過協商機制解決,或先暫停再協商。
  • 臺灣多所大學辦「服貿協議」講座 場場爆滿(圖)
    原標題:臺灣多所大學辦「服貿協議」講座 場場爆滿(圖)   中新網3月2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連日臺灣部分群體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意外促成臺灣大學校園「瘋服貿」,昨天(26日)從北到南,都有大學系所或社團主動舉辦「服貿講座」,每場都爆滿。
  • 江宜樺接受英國BBC專訪:服貿協議是為臺灣自己好
    中國臺灣網7月24日消息 臺灣「行政院長」江宜樺日前接受BBC中文網專訪時表示,臺灣的行政部門希望兩岸服貿協議儘快通過,但這並非因為大陸方面施加壓力,相反大陸並沒有給臺灣施加任何的壓力;這是為了臺灣自己好。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江宜樺21日接受了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的專訪。
  • 蔡英文:臺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 會成另個香港
    ,蔡英文表示,服貿是臺灣與大陸的一份重要協議,可能對臺灣經濟帶來重大的影響。馬政府未事前仔細評估,在不透明、不公開的過程下簽署這份協議後,接著企圖強行通過,將造成臺灣民主的負擔。  蔡英文指出,馬英九承襲國民黨當年威權統治的心態,缺乏與民主的親近性,也是馬政府與民眾溝通失敗的主因之一。這次學運可能是臺灣民主過程中的轉折點,但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未必然是負面的。
  • 沈呂巡:服貿協議不過 臺灣連泡麵都賣不過韓國
    中國臺灣網4月13日消息 據臺灣《旺報》報導,臺灣「駐美代表」沈呂巡華盛頓時間11日表示,看待兩岸服貿協議爭議,要把場景拉大,要思考臺灣經濟未來在全球的定位,千萬別讓臺灣最後「連泡麵都賣不過韓國」。
  • 若干臺灣人關於ECFA的推演 你更贊成哪一個?
    圖片來源於網絡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因為只是框架協議,做為核心的服貿、貨貿及爭端解決機制,都未談妥與籤署,是否9月1日一到,ECFA就會因為十年大限失效?只要籤協議之一造書面通知另一造,六個月後,協議就會終止。但兩岸的ECFA另有緩衝機制,即收到終止的一造,經要求「諮商」,若諮商未獲共識,才會自動終止。到目前為止雙方皆尚無此一終止的動作。在臺灣方面,民進黨蔡英文在2016年的「大選」獲勝,就是支持「太陽花運動」反對「立法院」通過ECFA服貿協議,用「恐共」,「反中」的策略與反ECFA服貿協議聯在一起,忽悠了臺灣民眾。
  • 臺灣工商界不滿服貿卡關 籲勿為選舉犧牲經濟
    原標題:臺灣工商界不滿服貿卡關 籲勿為選舉犧牲經濟  兩岸服貿協議遲未過關,臺灣商總理事長賴正鎰今天表示,工商界非常著急,希望朝野不要為了選舉犧牲經濟;並呼籲合理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以免談判人員裹足不前。
  • 臺醫療業者看服貿:互相開放 兩岸各有優勢
    服貿協議有條件開放大陸業者在臺從事醫療服務,而臺灣醫療業者在大陸已發展多年。「這是體現兩岸有來有往的一個條文,應該樂觀看待!」臺灣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總經理洪子仁如是說。他告訴導報記者,雖然臺灣有人認為服貿協議會傷害臺灣業者,但從醫療業來看影響並不大。反而陸資來臺灣投資醫療機構,是兩岸交流合作更進一步的體現。  2007年退休後,選擇來廈門開診所的臺灣醫師陳新川,對服貿協議的看法也頗為積極。他認為,兩岸彼此開放醫療服務,對提高兩岸醫療水平有很大幫助,能夠讓兩岸人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 臺灣美容印刷業者盼服貿協議早日生效分享大陸商機
    對於服貿協議未來是否會影響臺灣印刷出版業,張經理表示,之前也有過討論,答案是應該不會。因為臺灣的市場已經飽和,大陸印刷業即使進來也不會有衝擊,反倒是臺灣的廠商,希望可以多來大陸做交流並尋求商機。  王子彩色製版的業務經理的呂先生對此持同樣看法,他認為服貿協議通過不僅不會對臺灣的印刷市場造成衝擊,反而會有利於島內印刷業者開拓大陸市場。開展三天來,已經有不少大陸業者看到了他們的技術,前來商洽合作事宜。
  • 臺灣政經人士表態:不通過服貿臺灣沒希望 年輕人會後悔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導,臺灣知名製造業公司宏碁董事長施振榮於20日表示,如果沒有兩岸服務貿易協定,臺灣產業將失去希望;臺當局「經濟部長」張家祝也在當天表示,如果不通過兩岸服貿協議,這一代的臺灣年輕人將會直接嘗到苦果。
  • 臺灣印刷業者看服貿:兩岸早有合作,未覺衝擊大
    研究了服貿協議內容後,臺灣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社長楊蓮福鬆了一口氣。這次,臺灣並沒有對大陸開放出版業。在他看來,大陸和臺灣的出版業實在不是一個等級,如果競爭,臺灣恐怕沒有優勢。至於印刷業,其實臺灣早對美國、日本開放了,但因市場狹小、賺不到錢,美日都沒人要來投資,島內受衝擊並不大。
  • 兩岸服貿協定籤訂一周年 反服貿學生團體辦周年「忌」晚會
    大陸有個「天才」「美女」「作家」蔣方舟把「服貿協定」當做「服裝貿易協定」。寶島臺灣上的青年們這種勁頭也不遑多讓。6月21日,兩岸服貿協議籤訂滿1年,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民主鬥陣、民主黑潮學生聯盟等反服貿學生團體繼續進行反服貿「鬥爭」,昨天晚間,幾個學生團體在「立法院」群賢樓外舉辦「服貿周年忌」晚會,吸引近500人參加。
  • 馬英九回應臺反服貿黑箱:臺灣落後韓國十年 不籤服貿來不及
    「太陽花學運」進入第六天,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終於出面回應「反服貿黑箱」。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馬英九23日表示,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已經決議一致支持《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逐條審查、逐條表決,他希望學生撤出「立法院」議場,讓「立法院」恢復運作。馬英九23日上午在臺北舉行記者會表示,他關心及憂心學生佔領「立法院」議場及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討論。
  • 海基會顧問做客上海臺協 為臺商講解服貿協議
    「兩岸服貿協議」商機在哪裡?哪些產業臺商可以優先進入?臺商如何開拓大陸服務業市場?1日下午,圍繞臺商在大陸展開的經貿實務研討交流活動在上海臺協會舉行。來自臺灣海基會「臺商財經法律顧問」、華信統領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明義,就上海臺協會員企業參會代表關心關注的問題作了專題介紹,為臺商朋友提供「實務講解」。
  • 兩岸服貿協議籤署前 臺旅遊業者已到大陸「練兵」
    據臺灣媒體報導,在服貿協議之前,已有不少業者通過在香港成立公司的方式,到大陸開立旅行社。雄獅旅行社於2011年取得合法執照;易遊網則因大陸攜程網入股,在大陸專做頂級遊程的開發設計,每年團費屢創新高的頂級環遊世界,更以秒殺速度售罄。
  • 臺灣銀行可在大陸設立村鎮銀行
    金門用水達成共同意見   兩會認為,金門用水攸關民生問題,通過兩岸合作解決金門居民用水問題,有助於兩岸關係良性互動。兩會同意發布「有關解決金門用水問題的共同意見」,願積極全力促成。   繼續商談互設辦事機構   雙方同意,繼續加快ECFA貨物貿易、爭端解決協議的商談進程,力爭在年內完成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