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服貿協議「躺著不動」 臺灣工商界心急如焚

2020-12-25 華夏經緯網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31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宣布新「閣揆」為前「財政部長」林全,林全強調新「內閣」拼經濟沒有「蜜月期」,臺灣工商界16日期盼除提升臺灣島內投資環境外,過去「躺著不動」的法案,像「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趕快通過,《服貿協議》等法案也應儘速處理,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甚至呼籲《服貿協議》應趕快在「立法院」逐條審查,「讓產業界知道可以或是不可以」。

據報導,臺灣工商界言下之意是,新當局要是有心拼經濟,就不用等《監督條例》完成「立法」後再審服貿,以免《監督條例》立「法」時程延宕,拖累《服貿協議》。林伯豐說,「讓產業界知道可以或是不可以,不要躺在那裡不動」。

不止是林伯豐16日在媒體餐敘上高分貝呼籲「立法院」應儘速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加速審議已完成談判的兩岸服貿、租稅協議;臺灣工總秘書長蔡練生也說,工商界當然希望服貿儘快完成。

事實上,對卡關已久的服貿,產業界相當憂心,前任「金管會主委」、現為國民黨「立委」的曾銘宗就憂心忡忡。因為《服貿協議》不僅卡住金融業西進版圖拓展,證券商受創更深。服貿未過,證券業像蘇武牧羊苦守18年,好不容易爭取登陸設點,結果功虧一簣,如果再delay(拖延)兩三年,我們的先發優勢就沒有用了。

 

 

 

責任編輯:程金玉

相關焦點

  • 臺灣工商界不滿服貿卡關 籲勿為選舉犧牲經濟
    原標題:臺灣工商界不滿服貿卡關 籲勿為選舉犧牲經濟  兩岸服貿協議遲未過關,臺灣商總理事長賴正鎰今天表示,工商界非常著急,希望朝野不要為了選舉犧牲經濟;並呼籲合理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以免談判人員裹足不前。
  • 兩岸服貿協議爭端13日再起 恐成臺灣「大選工具」
    在那場以反對兩岸服貿協議為口號的「太陽花學運」中,部分激進團體和學生攻佔臺灣立法院以示抗議。林飛帆作為學運的負責人之一,繼2008年參與反對前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臺的運動之後,再一次站在了馬英九政府的對立面。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在2013年6月的海協會和海基會領導人第九次會談中簽訂。由於涉及臺灣產業層面廣泛,在臺灣政界、學界與民間引發高度爭議和對立。
  • 兩岸服貿協議延遲至今 臺灣損失先機知多少
    從去年6月兩岸籤署服貿協議算起,到現在已經15個月了,協議迄今仍然躺在臺灣「立法院」,通過遙遙無期,使得臺商企業不但得不到服務業優先開放的先機,反而由於大陸本身不斷開放的結果,造成臺商進入大陸市場上的落後,這對許多有意進軍大陸服務業市場的臺商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 臺灣「反服貿事件」:「服貿協議」終會通過?
    學生要求馬英九道歉、江宜樺辭職並逐條審查服貿協議。馬英九在25日表態稱,與學生對話不預設前提。臺灣大學生為何會因「服貿協議」的審查而走上街頭?「服貿協議」是否真的對臺灣民生構成衝擊?民進黨在這次反服貿協議事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事件會向何處演化?如何評價近年來馬英九主導的兩岸政策?以及這一事件會對今年年底臺灣的「七合一選舉」帶來何種影響?
  • 臺灣工商界呼籲臺當局儘快洽籤兩岸經合協議
    臺灣工商界呼籲臺當局儘快洽籤兩岸經合協議 2010年03月10日 16:20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ECFA重要 服貿與貨貿協議對臺灣更關鍵
    兩岸對立升高,臺灣執政者希望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不要中斷,全臺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說,兩岸2018年進出口商品總值逾2262.4億美元,比2017年成長13.2%;臺灣出口大陸過去維持總出口的40%多,今年一路攀升,6月估算達44%,顯示兩岸貿易不受疫情影響
  • 服貿:大陸不會苦等臺灣 不會暫停與他國籤協議
    臺灣商總表示,俞正聲主動提及到兩岸服貿協議時指出,服貿對臺灣是大事,大陸不會因要等臺灣通過,而暫停和其他國家籤署雙邊貿易等各種經濟合作協議;他強調,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連美國都在找適合的路,「中國也不能太慢」。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6日說,兩岸服貿協議可以先通過,未來發生問題時,再透過協商機制解決,或先暫停再協商。
  • 江宜樺接受英國BBC專訪:服貿協議是為臺灣自己好
    中國臺灣網7月24日消息 臺灣「行政院長」江宜樺日前接受BBC中文網專訪時表示,臺灣的行政部門希望兩岸服貿協議儘快通過,但這並非因為大陸方面施加壓力,相反大陸並沒有給臺灣施加任何的壓力;這是為了臺灣自己好。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江宜樺21日接受了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的專訪。
  • 沈呂巡:服貿協議不過 臺灣連泡麵都賣不過韓國
    中國臺灣網4月13日消息 據臺灣《旺報》報導,臺灣「駐美代表」沈呂巡華盛頓時間11日表示,看待兩岸服貿協議爭議,要把場景拉大,要思考臺灣經濟未來在全球的定位,千萬別讓臺灣最後「連泡麵都賣不過韓國」。
  • 臺灣政經人士表態:不通過服貿臺灣沒希望 年輕人會後悔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導,臺灣知名製造業公司宏碁董事長施振榮於20日表示,如果沒有兩岸服務貿易協定,臺灣產業將失去希望;臺當局「經濟部長」張家祝也在當天表示,如果不通過兩岸服貿協議,這一代的臺灣年輕人將會直接嘗到苦果。
  • 臺灣多所大學辦「服貿協議」講座 場場爆滿(圖)
    原標題:臺灣多所大學辦「服貿協議」講座 場場爆滿(圖)   中新網3月2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連日臺灣部分群體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意外促成臺灣大學校園「瘋服貿」,昨天(26日)從北到南,都有大學系所或社團主動舉辦「服貿講座」,每場都爆滿。
  • 臺醫療業者看服貿:互相開放 兩岸各有優勢
    服貿協議有條件開放大陸業者在臺從事醫療服務,而臺灣醫療業者在大陸已發展多年。「這是體現兩岸有來有往的一個條文,應該樂觀看待!」臺灣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總經理洪子仁如是說。他告訴導報記者,雖然臺灣有人認為服貿協議會傷害臺灣業者,但從醫療業來看影響並不大。反而陸資來臺灣投資醫療機構,是兩岸交流合作更進一步的體現。  2007年退休後,選擇來廈門開診所的臺灣醫師陳新川,對服貿協議的看法也頗為積極。他認為,兩岸彼此開放醫療服務,對提高兩岸醫療水平有很大幫助,能夠讓兩岸人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 臺灣美容印刷業者盼服貿協議早日生效分享大陸商機
    對於服貿協議未來是否會影響臺灣印刷出版業,張經理表示,之前也有過討論,答案是應該不會。因為臺灣的市場已經飽和,大陸印刷業即使進來也不會有衝擊,反倒是臺灣的廠商,希望可以多來大陸做交流並尋求商機。  王子彩色製版的業務經理的呂先生對此持同樣看法,他認為服貿協議通過不僅不會對臺灣的印刷市場造成衝擊,反而會有利於島內印刷業者開拓大陸市場。開展三天來,已經有不少大陸業者看到了他們的技術,前來商洽合作事宜。
  • 馬英九回應臺反服貿黑箱:臺灣落後韓國十年 不籤服貿來不及
    「太陽花學運」進入第六天,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終於出面回應「反服貿黑箱」。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馬英九23日表示,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已經決議一致支持《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逐條審查、逐條表決,他希望學生撤出「立法院」議場,讓「立法院」恢復運作。馬英九23日上午在臺北舉行記者會表示,他關心及憂心學生佔領「立法院」議場及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討論。
  • 臺灣印刷業者看服貿:兩岸早有合作,未覺衝擊大
    研究了服貿協議內容後,臺灣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社長楊蓮福鬆了一口氣。這次,臺灣並沒有對大陸開放出版業。在他看來,大陸和臺灣的出版業實在不是一個等級,如果競爭,臺灣恐怕沒有優勢。至於印刷業,其實臺灣早對美國、日本開放了,但因市場狹小、賺不到錢,美日都沒人要來投資,島內受衝擊並不大。
  • 邱毅:整個臺灣活在井底之蛙、夜郎自大
    (記者 倪鴻祥)前國民黨籍「立委」、臺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邱毅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年底可能籤成,臺灣的工商界都知道問題嚴重,希望兩岸服貿、貨貿趕快通過,可是媒體與網路基本上都被所謂「臺獨」的學生、反動民粹的理盲言論所壟斷,所以臺灣現在是心態鎖臺,根本沒意識到中韓FTA衝擊性。整個臺灣就活在井底之蛙、夜郎自大的環境裡。
  • 兩岸服貿協定籤訂一周年 反服貿學生團體辦周年「忌」晚會
    大陸有個「天才」「美女」「作家」蔣方舟把「服貿協定」當做「服裝貿易協定」。寶島臺灣上的青年們這種勁頭也不遑多讓。6月21日,兩岸服貿協議籤訂滿1年,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民主鬥陣、民主黑潮學生聯盟等反服貿學生團體繼續進行反服貿「鬥爭」,昨天晚間,幾個學生團體在「立法院」群賢樓外舉辦「服貿周年忌」晚會,吸引近500人參加。
  • 臺灣工商界大佬:老百姓終究要吃飯,大陸有錢可以賺為何不賺?
    兩岸對立升高,蔡英文當局希望《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不要中斷。全臺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指出,兩岸2018年進出口商品總值逾2262.4億美元,比2017年成長13.2%;臺灣出口大陸過去維持總出口的40%多,今年一路攀升,6月估算達44%,顯示兩岸貿易不受疫情影響,臺灣不只需要ECFA,更要服貿與貨貿協議。
  • 蔡英文上臺會不會使臺灣出現「零邦交」?
    北京早就說了,不承認九二共識,會「地動山搖」。現在開始動,開始搖了。對於甘比亞與大陸復交,民進黨發言人發表簡單回應說,「我們注意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甘比亞建交的訊息」,「希望兩岸間在國際上不要從事針對性的競爭」。臺媒認為這是「檯面上顯得雲淡風輕,臺面下卻可能是暗潮洶湧」。
  • 兩岸服貿協議籤署前 臺旅遊業者已到大陸「練兵」
    據臺灣媒體報導,在服貿協議之前,已有不少業者通過在香港成立公司的方式,到大陸開立旅行社。雄獅旅行社於2011年取得合法執照;易遊網則因大陸攜程網入股,在大陸專做頂級遊程的開發設計,每年團費屢創新高的頂級環遊世界,更以秒殺速度售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