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捐贈武漢物資上寫「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是什麼意思?

2020-12-13 米醬讀書

老話說得好「患難見真情!」關鍵時刻,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的真誠;疫情之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國家是否真正的友善。

直白地說,不管持著什麼樣的立場,這一次,日本做得不賴。

近日,日本捐贈武漢物資上寫的16個字古詩「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得到了中國官方的高度評價。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

我也看到了有關報導,非常感動。疫情一發生,日本政府就表示將全力協助中國抗擊疫情。日本政府和日本許多地方、企業主動向中方捐贈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防疫物資。一些捐贈給武漢的物資包裝箱上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針對個別國家出現的極端歧視性言論,日本厚生勞動省官員在記者會上表示,「壞的是病毒,而絕非是人」。我還聽說,有日本學校給學生家長寫信,教育孩子們不要帶著惡意去談論中國武漢。

有媒體把有關日本捐贈武漢寫「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文章發在網上,也得到了無數網友的點讚。

一位MM網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雖然我們地理相隔,身處不同的地域,但是我們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共享相同的風月!」該留言獲得2700多的點讚。

木頭君:「捐贈是愛心,提上八個字更是用心。銘記的是歷史的教訓,不該辜負善良的人心。」該留言獲得1000多的點讚。

下面這位手機號碼188……網友的留言更是獲得了3700多的點讚,他簡單明了地說:「比同胞香港,臺灣強!」

估計這位網友說中了許多人的心窩,才得到這麼多的點讚。一句話就夠了。

言歸正傳,先說說「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詩句出自《繡袈裟衣緣》,是日本明皇時,一個叫長屋王大臣所寫,全詩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原題註:明皇時,長屋嘗造千袈裟,繡偈於衣緣,來施中華。真公因泛海至彼國傳法焉。

長屋王出生於天武天皇13年(684年),好文藝,擅長詩詞,對陰陽五行等諸學也有涉獵。721年,他充任右大臣,到724年(神龜元年)聖武天皇即位,改任左大臣。

長屋王寫的《繡袈裟衣緣》背後有這麼一段感情色彩濃重的故事。

當時的日本,在經過了「大化革新」之後,農民迫於賦稅徭役,不少棄地逃亡,私自剃度為僧,把寺院作為避難所,躲避課役,導致僧侶身份複雜,紀律鬆弛。

日本的當權者和佛教界迫切需要建立完整的制度。此時,恰好中國有一套嚴格的戒律制度。於是,日本指派來榮睿、普照二位僧人,攜帶長屋王的千件袈裟,隨第九次派遣的「唐使」來中國。

而在千件袈裟上,就繡有16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榮睿、普照二人千辛萬苦來到了揚州,送上長屋王的袈裟,請求鑑真渡海傳法。

可是,由於當時航海技術不發達,海上驚濤駭浪,旅途十分兇險。有僧人婉拒了這樣的請求,認為「彼國太遠,生命難存;滄海淼漫,百無一至」。而鑑真卻說:「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諸人不去,我即去耳。」

鑑真披上了長屋王送的這件袈裟,決心去日本傳法。歷經千辛萬苦,天寶十二年(753年),鑑真歷經多次失敗之後,第六次終於東渡成功。此時他已雙目失明,66歲高齡。日本朝野上下非常感激,熱烈歡迎他的到來。孝謙天皇頒詔,封他為「傳燈大法師」,在國寺東大寺立戒壇。

原題註:明皇時,長屋嘗造千袈裟,繡偈於衣緣,來施中華。真公因泛海至彼國傳法焉。大概講的意思就是這麼的一個故事!

鑑真在中、日兩國都享有很高的聲譽。

10年後,當其圓寂的消息傳回揚州的時候,揚州僧眾全體服喪三日,並在龍興寺行大法會,悼念鑑真。

在日本,鑑真也享有國寶級人物的待遇。1963年是鑑真去世一千二百年,中國和日本佛教界都舉行了大型紀念活動,日本佛教界還將該年定為「鑑真大師顯彰年」。

1980年,在鄧小平的斡旋之下,唐招提寺住持森木孝順奉鑑真漆像「回鄉探親」,揚州大明寺因此得以重修,成為中日邦交史上一件大事。

所以說,日本捐贈武漢物資上寫「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寓意深刻!

再說說「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出自先秦時的《詩經·秦風·無衣》,全詩共有三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意思是:

誰說沒有戰衣?與君同穿戰袍。君王徵師作戰,修整我們的戈與矛,與君同仇敵愾。

誰說沒有戰衣?與君同穿衫衣。君王徵師作戰,修整我們的矛與戟,與君上陣殺敵。

誰說沒有戰衣?與君同穿裳衣。君王徵師作戰,修整我們的甲與兵,與君共赴國殤。

《秦風·無衣》是《詩經》中最為著名的愛國主義詩篇,它是產生於秦地人民抗擊西戎入侵者的軍中戰歌。在這種反侵略的戰爭中,秦國人民表現出英勇無畏的尚武精神,也創造了這首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慷慨戰歌。

據《左傳》記載,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吳國軍隊攻陷楚國的國都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國求援,秦王不答應。申包胥「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後,秦為所感,遂救楚,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於是秦一舉擊退了吳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師的時候,此詩猶如一首誓詞;對士兵們來說,則又似一首動員令。

看到日本捐贈武漢物資上寫「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回顧先秦士兵的豪言壯志,此時此刻,我的眼睛已經溼潤,相信待到春暖花開時,我們都可以忙碌在各自的崗位上。

相關焦點

  • 日本捐贈武漢物資上寫「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是什麼意思?
    直白地說,不管持著什麼樣的立場,這一次,日本做得不賴。近日,日本捐贈武漢物資上寫的16個字古詩「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得到了中國官方的高度評價。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我也看到了有關報導,非常感動。
  • 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什麼意思?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出處及全文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前幾天,在日本醫藥NPO法人人心會、日本湖北總商會等四家機構聯合捐贈的醫療物資上,則印著中國《詩經·秦風·無衣》的兩句話:「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日本醫藥NPO法人人心會、日本湖北總商會等四家機構聯合捐贈的醫療物資 圖源:網絡)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你怎麼能說沒有衣服呢?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是什麼意思?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是同心協力、攜手戰鬥的意思。其原文來自《詩經》。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雖是古語,不過,從字面上應該比較容易理解。兄弟,別怕沒衣服穿,咱們患難與共,有我穿的,就少不了你的。原文來自《詩經·秦風·無衣》,如下: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把戰友叫做同袍或者袍澤,就來源於此。此次武漢疫情,不但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也牽動著海外華人以及國際友人的心。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最後一個裳字應該怎麼讀
    作者:納蘭春秋在這次疫情中,日本捐贈的物資上面寫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好多人將 裳 讀成了shang,其實應該怎麼讀,應該讀chang。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 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什麼意思?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出處及全文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前幾天,在日本醫藥NPO法人人心會、日本湖北總商會等四家機構聯合捐贈的醫療物資上,則印著中國《詩經·秦風·無衣》的兩句話:「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日本醫藥NPO法人人心會、日本湖北總商會等四家機構聯合捐贈的醫療物資 圖源:網絡)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你怎麼能說沒有衣服呢?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為武漢籌集物資的在日華人華僑再為日本募捐
    今年2月初,裝有3800件防護服的紙箱子上貼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詩句,從日本運至武漢引發中日兩國網友的熱議。如今,武漢的疫情日漸好轉,日本卻由於疫情出現了醫用物資緊缺的情況。為了讓日本的醫護人員也能得到充足的防護,曾參與籌集和運輸「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物資的在日華人華僑們開始「反向」為日本募捐。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日本詩詞大會」背後的中國人
    2020年1月底,歐亞大陸的東邊,貼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捐贈物資從日本發往中國。之後,一箱箱來自日本的捐贈物資仿佛掀起了「詩詞大會」:「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同氣連枝,共盼春來」……不少網友看到這些詩句後感嘆自愧不如,還有網友溫馨提示,今年高考很可能考這幾句詩詞。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從日本捐贈物資上的詩詞重新認識日本!
    很想寫一寫日本,這個讓我思緒剪不斷理還亂的國家。小時候學了歷史之後,我就對日本這個國家沒什麼好感,從心底就排斥有關日本的一切。不看日本動漫,不買日本的東西,好像這樣就能體現我的愛國情懷似的。慢慢長大之後,也不再只片面的「道聽途說」,而是全面的了解。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最後一個裳字應該怎麼讀
    作者:納蘭春秋在這次疫情中,日本捐贈的物資上面寫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好多人將 裳 讀成了shang,其實應該怎麼讀,應該讀chang。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 國學堂|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大家好,歡迎收聽兀論《國學堂》欄目。喜歡國學的人們一定聽過中國先秦時期有名的詩歌總集《詩經》。內容分類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火幣日本捐助3300套防護服等送達多省市
    火幣日本株式會社(下稱「火幣日本」)深深意識到要想打贏這場疫情狙擊戰,不只是祖國人民和一線醫護人員的責任和擔當,全球每一個華商華企也應參與其中。於是,在通過各種渠道完成採購後,火幣日本在每一個包裝箱上貼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這一溫暖感人的問候,並將這些物資包機發往國內。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疫情中的詩
    今年年初,在新冠病毒肺炎爆發後,全國各地馳援武漢,世界多地助力中國。在受贈和回贈防疫物資時,經常會發現用古詩來互相鼓勵,去詮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特別顯眼的是,在日本送來的防疫物資包裝箱上,寫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詩句。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背後:中國留學生的點子,臨時起意列印粘貼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近日,來自日本各界捐贈物資上的古詩詞引發中國網友熱議,不少人點讚「日本友人的詩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日本官方、民間、在日華人華僑等紛紛向中國伸出援手,捐款捐物。各方捐贈寄語各不相同,古詩詞並非「標配」。
  • 國學堂|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大家好,歡迎收聽兀論《國學堂》欄目。喜歡國學的人們一定聽過中國先秦時期有名的詩歌總集《詩經》。內容分類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的寓意
    《詩經》中有段詩詞,名為《無衣》,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戰歌,頗具有秦人好戰善戰的風格,重章疊唱,娓娓動聽,且又充滿英雄氣概。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 「日本捐贈物上的詩」火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鄰居有難理應支援
    日本捐贈物上這些古詩火了此前,日本漢語水平考試事務所捐贈給湖北2萬個口罩和一批紅外體溫計,物資外包裝的標籤上寫著八個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隨後,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一段視頻中為武漢加油,並再度提到「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 日本捐獻武漢疫情的物資上為什麼要寫這16個字 感動了太多中國人
    日本捐獻武漢疫情的物資上為什麼要寫這16個字 感動了太多中國人時間:2020-02-13 11: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捐獻武漢疫情的物資上為什麼要寫這16個字 感動了太多中國人 在本次疫情之中,我們看到包括日本、俄羅斯、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在內的很多國家都積極援助我們國家抗擊疫情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疫情期間日本友人物資寄語的出處和含義
    十天建一座醫院;全國各地醫務人員奔赴武漢,支援武漢;全國各地民眾自發的給武漢送物資,捐款,加油打氣。全國人民的心和武漢連在一起。國內應對疫情讓人感覺到了人間的溫暖,國際上也在關注著我們。其中也有不少國際友人對我們提供了無私的幫助。其中日本友人捐贈的物資上面的贈語刷爆了媒體。「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八個大字。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反應呢?因為這八個字出自我們<詩經秦風無衣>。
  • 《大秦賦》中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何意?專家:多數人理解錯
    這種還原既包括對人物經歷,更包括對當時百姓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沙場上使用的兵器等。當然,作為一位詩詞迷,讓筆者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句多次出現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這句詩秦軍普通士兵在唱,將軍們也在唱,就連秦昭襄王臨終時,也和兒孫們一起唱著,可見它在秦人心裡的地位。而且每當這詩被唱起時,不少觀眾也都覺得頗為感動,可見其魅力。
  • 細數日本捐贈物資上的古詩詞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No2 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是先秦詩歌,出自《詩經·秦風·無衣》。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