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開工,標誌著浦東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全面啟動,也預示著世界最大單體衛星廳將坐落於浦東機場。2019年建成後,浦東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將達到8000萬人次。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機場集團了解到,2014年上海航空客運量達8962萬人次,超越北京成為國內最大的航空客運市場。2015年上海兩大機場預計完成旅客吞吐量9900萬人次(浦東6000萬人次,虹橋3900萬人次),同比增長10.5%;預計完成貨郵吞吐量378萬噸,同比增長4.7%。上海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在全球城市機場群中排名第七,浦東機場年貨郵吞吐量在全球機場中連續8年排名第三。
據上海機場集團介紹,浦東機場2014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國內第三位,2015年上半年已升至第二位。目前,浦東機場有兩座航站樓、四條跑道和三個貨運區。2008年投入使用的二期工程設計目標為年吞吐量4200萬人次,而2015年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將突破6000萬人次,已超設計容量,飛行區、航站區資源緊張,均處高位運行狀態。
上海機場集團董事長李德潤表示,目前浦東機場客機位不足,特別是近機位佔比較低,現有135個客機位,其中近機位70個,佔比52%。預計2025年浦東機場年客流量將達到8000萬人次,日常運行至少需要191個客機位,近機位佔比應不低於70%,還存在較大缺口。遠機位候機廳空間也不夠,雖然經過了幾次改擴建,但是遠機位候機廳面積仍然不能滿足旅客增量的需要,相差近4000平方米。
為緩解機位不足,2013年以來,浦東機場相繼對東機坪、南機坪進行了擴建,但隨著航班不斷增長,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現有的基礎設施已無法滿足需求,需要通過建設衛星廳,增加樞紐運營功能。」李德潤表示。
據上海機場集團介紹,作為浦東機場三期擴建的主體工程,衛星廳總建築面積62.2萬平方米,其規模比T2航站樓(48.55萬平方米)還大近14萬平方米。作為航站樓服務功能的延伸,衛星廳與T1、T2航站樓流程相銜接,形成「航站樓+衛星廳」一體化運營模式,承擔了旅客出發候機、到達、中轉服務功能。
衛星廳與T1、T2主樓通過旅客捷運系統連接。其中,西側的S1與T1航站樓共同運行,年旅客吞吐量為3680萬,為東上航及天合聯盟提供服務;東側的S2與T2航站樓共同運行,年旅客吞吐量為4320萬人次,為南航、國航及星空聯盟和其他航空公司提供服務,形成「南北一體,東西分置」的總體格局。
衛星廳自下而上為地鐵捷運站臺層、中轉層、國際到達層、國內出發到達混流層、國際出發層。衛星廳設有83座各類登機橋固定端,能提供86-125個各類型機位,並做了適當預留。其中有大量可轉換及組合機位,可根據國內航班和國際航班需求靈活調整安排。
上海機場集團表示,浦東機場捷運系統已確定採用4節編組的A型地鐵列車,也是國際上首次採用以鋼輪鋼軌為代表的地鐵車輛作為捷運系統。衛星廳與航站樓兩個車站之間的距離約2.5公裡,跑完全程只需約3分鐘。在航站樓辦完登記手續後,旅客如果要到衛星廳登機,可乘坐每5分鐘一趟的機場捷運,從航站樓抵達衛星廳。
2013年,上海機場集團組織開展浦東機場衛星廳方案的國際徵集及深化工作。「現有的衛星廳設計體現了客戶至尊的設計理念,滿足航空公司中樞運營要求,使旅客享受便捷舒適的服務。」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郭建祥表示。
上海機場集團表示,2016年浦東機場將建成第五跑道;2019年全面完成衛星廳等三期工程建設;加快改擴建貨運區相關設施,增加貨運設施和資源供給。至2020年,浦東機場將擁有5條跑道,2座航站樓,1座單體衛星廳,設施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20萬噸發展需求。
【對話浦東機場三期T3綜合體設計總負責人】在浦東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開工前夕,作為浦東機場三期工程衛星樓項目 T3綜合體、T2捷運車站等項目的設計總負責人,現代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郭建祥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採訪。
澎湃新聞:浦東機場三期有多大?
郭建祥:浦東機場三期工程衛星樓項目總建築面積62萬平方米,工字形平面構形,本期建設登機橋83座(其中35座可轉換),預留18座。遠期採用大機型組合時能提供86個機位,小機型組合時為125橋位 滿足2025年8000萬年旅客吞吐量的需求。
浦東機場三期衛星樓項目無論從它功能複雜程度(包括有國際國內的出發與到達、國際與國內的各種中轉、銜接、行李的自動分揀等),還是如此大的單體規模,在世界上也是沒有先例的。
澎湃新聞:浦東機場三期在設計上有什麼特色?
郭建祥:我們的總體設計理念首先強調其建設與機場高效運行為目標,設計要滿足航空公司的樞紐運作,也要出體現對旅客的人性化關懷,因此設計上儘可能多的布置近機位,滿足8000萬旅客量時的服務水平。衛星樓中央布置有垂直交通核與㡳層布置有中轉中心,指廊基本布局形式與浦東T2一樣為三層國際出發,二層國內出發到混流安排,邊上一層為國際到達。上下布置可轉換機位,最大地限度滿足航空公司的樞紐化運作。
澎湃新聞:浦東機場三期建成後,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場嗎?
郭建祥:三期工程完成後浦東機場年旅客量達到8000萬次,達到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航空港的水平。雖然這還不會是世界最大的,但浦東機場1999年開航到2025年的8000萬年旅客量 其增長應該是最快的
澎湃新聞:如果三期建成後浦東機場又飽和了,你覺得是繼續擴建還是覓址新建?
郭建祥:浦東機場若干年後旅客量的飽和是可以預期的,新的發展會有整體規劃。個人認為新的發展會從上海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從長三角經濟一體化來考慮,也會從長三角機場群的建設來布局規劃。
主體工程衛星廳總建築面積62.2萬平方米,設計年吞吐能力3800萬人次。澎湃新聞記者 雍凱 圖(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