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共享經濟,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共享單車。也是由於共享單車的普及,我們真正開始接觸「共享」二字。
本義上的共享經濟,就是將閒置的物品使用權,暫時藉由他人使用,並由此支付相應的報酬。通過將社會閒置的資源進行整合,讓資源發揮最大的作用。
因而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共享單車不算是真正的共享經濟。更多的共享單車運營是通過資金的融合,再進行資本運作。18年共享單車的大「洗牌」,也讓我們看到了共享經濟背後存在的一些問題。
共享單車為何在18年會出現大量倒閉的情況?
小白認為首先是市場的飽和,原本的擴張規模已經不適合現有的市場。而且共享單車的前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後期又需要有新車和維修資金源源不斷地投入。再加上大量的用戶福利,導致「共享」模式長期處於不盈利與虧損狀態。
市場的競爭是殘酷的,市場中的理性人只會向著利益更大的方向靠攏。
客觀上來說,「共享經濟」要求有一定量的資金池,在極速擴張的情況下也對資金鍊提出了要求,防止發生擠兌而造成破產的發生。另一方面就是企業要有一定的公信力,能讓用戶將資金抵押,在前期也有利於公司的擴大與生產。
因此在初步發展中,共享經濟就對物品與服務提出了要求。物品的價值究竟應該多高,是否一把傘,一隻火機都適合共享?我們假設一隻火機來共享,當然它的成本投入很低,不許多少錢就可以實現大範圍覆蓋。但是,我們卻不會選擇共享,因為成本的低廉與使用效率,人們更傾向於擁有而不是共享。而且低成本,就意味著低收入的問題。企業難以從中獲取適合的利潤,面臨的風險也是巨大的。
當然我們不會拿著火機去做「共享」,在這裡也只是舉個極端的例子,小白想表明的是共享經濟對於成本和收益的著重性。未來的共享內容,將會更多的是提高個人「福利」的共享,同時該服務是能夠滿足大眾所需。
例如移動充電樁,如果能夠進行大範圍的共享,那麼人們的出行也將更為方便,環保。抑或家裡的房子,空餘的地下室之類無需經常使用的場所,也可以進行共享的操作。
共享的本質也就是對資源的合理分配,讓資源得以最大化的使用。這些將是未來共享發展的主流,也是共享的大方向所在。
有人對「共享經濟」的押金提出了異議,認為企業的押金難以真正透明的落實到實處,如果押金的使用方向不當,造成企業的破產發生,最後受害的人群依然是老百姓。
因此就像我前面所提到的,企業的公信力重要性。如諾只是當初的融資與擴張發展,就容易造成資金的不確定性,最後的發展也類似於「龐氏騙局」,由於沒有進場的資金而造成了企業的破產。
共享經濟未來的發展將會怎麼樣?是否會有更多的內容出現,也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期的「共享經濟」聊到這裡,喜歡我的小夥伴歡迎在下方留言。
下期我們就來聊一聊「通貨膨脹」的話題。
這裡是財經小白說,用通俗的話語,普及財經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