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種"遛娃神器"受到熱捧,號稱使用了之後"安全又省心",爸媽再也不怕寶寶走丟了。
這就是紅遍朋友圈,連大明星都在用的「防走丟神器」——
就算沒和娃牽著手,也能保證娃在我們的視線範圍內。
不過,也有人說,這種"遛娃神器"暗藏風險。
下面的2個新聞都讓不少爸媽細思極恐——
深圳地鐵驚險一幕!列車即將開出,綁一起的倆娃被門!隔!開!了
前不久,一對年輕父母帶著兩個孩子,在1號線華僑城站乘坐地鐵。期間,兩個孩子各有一個手腕繫著兒童安全繩手環,被連在了一起。
在爸爸刷卡後,因大女兒自行奔跑過閘導致閘門關閉,而被安全繩拖拽的小兒子頭部直接碰撞到閘門。
這還不算,接下來發生的一幕簡直會把人嚇得魂飛魄散!
一家四口走到站臺去候車。此時列車即將關門,爸爸和大女兒在關門瞬間跑上了列車,被安全繩「拴」住的小兒子和媽媽則被留在站臺。
緊急情況下,趕來的車站工作人員立即按壓「緊急停車」按鈕。幸運的是,列車駛離過程中拉斷了被站臺門、列車車門夾住的安全繩,沒有對兩個孩子造成傷害。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地鐵沒有緊急停車,而安全繩也沒有被拉斷,孩子將被地鐵高速拖行……
事實上,像這樣的「驚險」事件並非首次:
今年2月24日,深圳地鐵7號線西麗站內,兩名被安全繩系在一起的兒童和家長也是因為站臺門、車門關閉時,將沒有來得及下車的一名大人和兒童「留」在車內。
所幸就在列車駛離時,一名家長迅速解開了孩子手上的安全繩,站臺工作人員也按壓「緊急停車」按鈕迫使列車緊停。
媒體記者測試了一下,"遛娃神器"到底安全不安全。
一邊連著寶寶,一邊連著家長,這種遛娃神器專業說法叫「兒童安全牽引繩」。
帶著網上採購的一款2.5米長的兒童安全牽引繩,以及一個與2歲兒童身形相仿的人偶,來到了南京消防清江村中隊。
在消防隊員協助下,我們將模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幾種場景,逐一測試牽引繩的安全性。
首先來模擬,一名家長帶著孩子,佩戴安全牽引繩的時候,能否順利通過單向感應門呢?
結果門夾住了牽引繩。
顯然,門上的感應裝置無法識別牽引繩的存在。因此,當孩子步伐較慢,落在父母身後時,佩戴著安全牽引繩很難一次性通過感應門。
接下來看看在常見的升降電梯面前,兒童安全牽引繩是否會存在一些問題。
和單向感應門情況類似,升降電梯的感應裝置也無法識別牽引繩。當家長和兒童分別在電梯內外時,電梯門會快速合上,這時一旦電梯啟動升降,後果不堪設想。
通常,牽引繩採用魔術貼固定在手腕上。
測試孩子發現,當電梯門關閉時,快速解開它至少需要7秒鐘,而固定在孩子手上的那一端,因為我們選購的這一款帶有簡易鎖,孩子自己根本無法打開。
消防人員表示,解開繩索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如果發生了緊急情況,可能會產生一些嚴重的後果。
而在酒店旋轉門面前,牽引繩同樣惹了麻煩。消防隊員和酒店員工花了10分鐘,才將卡在旋轉門內的牽引繩"解救"出來。
在地鐵站內,通過閘機時,牽引繩同樣無法被感應。兒童行走速度比較慢,在閘機沒有反應過來時,可能被閘機夾住,引起兒童受到驚嚇跌倒。
此外,在車站內樓梯、扶梯等擁有高低差的區域,牽引繩也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如果不湊巧繩子勾住了梳齒板等機械設備,風險更是難以預估。
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牽引繩也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正常通行,一不留神就變成一條"絆馬索",一旦有人絆倒,也會導致孩子跟著被帶倒。
可以的,從前面的案例和測試,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出現危險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家長的疏忽大意:
比如說自顧自的走路,沒有時刻注意孩子的去向,甚至是邊玩手機邊帶孩子,這些是不可取的!
在使用防走失牽引繩的時候,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不管經過什麼門,最好都讓孩子先過,家長在後,確保孩子處於一個安全的環境。
② 在乘坐廂式電梯時,遵守先下後上的原則,等電梯裡的人都出來之後,再和孩子一同進入;乘坐扶梯時,最好拉起孩子的手,不要依賴牽引繩,以免孩子不擅長踏上踏板而摔倒。
③ 即使佩戴了牽引繩,也要時刻注意孩子的動向,不要沉迷手機忽視孩子。
④ 在非必要情況下,不要硬拽牽引繩,防止孩子突然摔倒,造成摔傷,甚至是骨折。
⑤ 不要將兩個孩子綁在一起!孩子都還小,興奮起來無法控制自己,也無法預知危險,將兩個孩子綁在一起危險程度反而會增加更多!
另外,如果孩子已經到了能夠自行解開牽引繩的年齡,那麼更要注意觀察,防止孩子自己解開安全繩,而家長卻還不知道的情況發生。
帶娃還得家長用心
最好的"遛娃神器"
當然還是是我們自己
點擊閱讀原文,成為花生兒合伙人,自買省錢,分享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