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uerto Rico
5年前如果你問我最喜歡的地區是哪裡,我一定回答東南亞,而現在,五年後的我則更喜歡拉丁美洲。一來是我偏愛那些色彩濃烈、充滿故事,並且有自己的建築特色的城市;二來是我沒辦法抗拒拉美的酒、舞蹈、還有西語文化。
只要去到這些城市,我都會特意空出一兩天,用走路的方式展開一次建築巡禮。漫步於城市中的大街小巷,感受建築的幾何之美。
也正是通過這種方式,讓我能夠更深入地去融入當地人的生活。這種通過旅行而獲得的短短幾天裡,如同借來的「活法」,是一段旅程帶給我最大的快樂。
最近去的城市是波多黎各,一座難以被定義的「地區」。它是美國的境外領土,主要語言卻是西班牙語。它位於加勒比海東岸,骨子裡帶著濃烈的拉丁美洲風情。
1493年,哥倫布航行到這個加勒比海邊上的小島,便將它命名為聖胡安島。哥倫布真爽啊,看見什麼就要給什麼起名字。做人要做先驅,先驅才能當「島爸」。
幾年後,西班牙人在島上建立了殖民據點,這座小島隨之成了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落敗的西班牙將波多黎各割讓給美國。
1917年美國為了在波多黎各徵兵,將美國國籍授予全體波多黎各人。1952年,波多黎各正式成為美國境外領土的自治邦。
歷史的變遷、多元文化的交集,讓波多黎各更像是一個南北美洲的混血兒。
2.San Juan
在波多黎各逛建築,首選當然是首府聖胡安了。聖胡安是一個典型的海島小鎮,走在鎮上的青磚小路,狀態隨時都是仰著脖子,因為路兩邊的建築實在都太好看了,色彩的搭配完全就是一本活生生的穿搭配色指南。
鎮上的汽車很少,因為路本來也不寬,還不時會有各種上下坡階梯。老城區裡,偶爾會有摩託車哐當哐當開過,後座的人長發飄揚。路邊等人的當地大叔們,手插口袋凹著造型,如同一張90年代拉美電影畫面。
街道兩邊有許多別致的皮製品店、手工藝品店、拉美風情餐廳。因為波多黎各的遊客大多來自歐洲、美國,亞洲人來得比較少。所以見到亞洲面孔,當地人都會對你格外熱情。
每去到一家小店,老闆見到我們都會很開心,帶著我們看這個那個,跟我們說不買也沒關係。我到現在都會一直回想起當時,在一個古董店裡,一個老婆婆再三地用她也不太標準的西班牙英語跟我強調,要enjoy這個地方。
雖然是很稀鬆平常的一句祝福,但我一直記得她說這句話的神情。想必到她的年紀,她更明白人生中的歡樂時光其實屈指可數,所以我們都應該努力去抓住每一個有可能的片刻。
白天逛完城區建築,回到Airbnb愛彼迎的房子裡。房東在線上問起了我們今天的遊玩行程。他告訴我們老城堡和舊城牆也是波多黎各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它們是活著的波多黎各抗爭史。
他還特意幫我們規劃了第二天的行程,並且很細心地提醒我們,白天的海邊會很曬,而且風大沒法撐傘,要注意防曬。然後到了房間裡,就發現其實他早已經給每個房客都準備了一大堆的防曬用品。
El Morro位於聖胡安老城西北處,它的前身是一個軍事要塞。建在高於海面40米的海岬之上,從這上面可以俯瞰整個聖胡安海灣。
它是200多年來,許多西班牙工程師們努力的結果,有著迷宮般的地道,上下內外一共高達6層的城廓。
穿過要塞,要看到沿著城牆分布著許多崗亭。這些崗亭如今已經成了波多黎各的標誌。在各種商標、紀念品、藝術品,甚至當地的車牌上,都可以看著他們的身影。
3.螢光海灘
除了獨特的建築,波多黎各還有著迷人的自然風光。這裡的熱帶雨林和螢光海灘,是所有人都慕名探訪的地方。我們還特意提前跟Airbnb愛彼迎的房東線上諮詢了雨林和螢光海灘的攻略。那天和我們一起吃晚餐的房客們,也分享了他們第一次去雨林時的震撼體驗。
可惜後來由於臨時行程有變,熱帶雨林沒有去成。但是螢光海灘是無論如何,我都堅持必須去。因為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偶然從網站上第一次看到的螢光海岸,那種與世隔絕,又仿若銀河似的壯觀。
房東建議我們要在天氣溼度高,最好是下雨的夜晚前往,小雨會使水中的微生物更加活躍,能收穫最美的景觀體驗。
於是,在即將離開的前一晚,我們前往V島,探訪螢光海灘。
螢光海的玩法是會有一個教練,帶著兩位客人坐一條小船出海。教練會在邊上用英文給我們講解,告訴我們可以把手和腳都泡到水裡,休息、裝死。
因為是很小的船,而且可能會全身溼掉,所以相機跟手機都是不能帶的。不過其實即使可以用手機,也是拍不出什麼的,因為天色很黑,也只有夜色夠黑,才能更清晰地看見那些發光的小生物的。
不能拍照,我其實並不會覺得可惜。在那樣的夜色之下,劃著一條小船在發著光的海上遊蕩,海水溫涼,有風吹過。那樣的體驗更適合用身體去感受、去記錄。
4.THE DREAMCATCHER
這次的波多黎各之行,我們是在Airbnb愛彼迎上面提前預訂的房源。
這是一棟叫THE DREAMCATCHER的房子,位於海洋公園附近,距離海灘只有200步,離老城區和機場都只要十分鐘的車程。
裡面的每個房間都有不同的主題,大多由當地的設計師著手設計,帶著濃濃的加勒比海風情。
房東為了讓每位來客的旅程故事變得更加豐富,在房子裡設置了許多公共空間和水上運動項目,房客們可以躺在水上浮床或吊床上自在地聊天。我也正是因為這樣認識了隔壁房間的兩個美國小姑娘。
她們本來是來這邊畢業旅行的,看到去年嚴重颶風災情之後的城市有些蕭條,她們就臨時決定留下來,準備在這裡做兩個月的志願者,幫助當地居民進行重建,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修繕老房子的志願工作。
房東還特意為房客們加入的不同的lifestyle,素食早餐、早晨的沙灘瑜伽課、泰式按摩,他說希望旅客們可以在玩得盡興時,也可以在回到房間後能夠得到身心的放鬆。
這次旅行雖然沒有見到房東,但是這個Airbnb愛彼迎裡的小夥伴們都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他們跟我印象中熱情洋溢的拉丁美洲人不太一樣,遇到他們的時候他們會對你靦腆地笑笑,然後低頭繼續做自己手上的事情。
但他們又會很細心地幫每個房客們準備好生活必需品,詢問用餐是否有什麼偏好或者忌口。
《紐約雜誌》的評論寫道:「這家旅店的一切都促進了放鬆。」
一家名為THE DREAMCATCHER追夢者的旅店,我想它也幫許多路過的人們,抓住了許多的夢吧~
是哪一天呢?你會和某個生命中重要的人物,也會來到這片色彩濃烈的土地,漫步於拉美風情的建築,螢光海上划船看星星,在加勒比東海岸捕風捉夢,自由的天地如此廣闊。
- - - - - - - - - - E N D - - - - - - - - - -
▼
▲